Facebook欲重新設計表情符號來表達各種情感

2020-12-07 速途網

Facebook欲重新設計表情符號來表達各種情感

作者 林靖東 2013年02月10日16:42 騰訊科技

  北京時間2月10日消息,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今日刊登了一篇文章,分析了Facebook、皮克斯的一位藝術家以及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如何重現人類情緒的方法。

  Facebook想要大量的表情符號(emoticons,也被稱作smiley),那些表情符號應該能夠傳達出複雜的情緒,比如注視、讚賞、肯定、母愛、決心、熱愛、聽從和感謝等。

  但是如何在一個微小的數字圖象中描述各種細微的情感呢?比如與自責相對的羞愧或是與謙遜相對的羞怯? 當前的表情符號還做不到這一點,甚至連相近也做不到。因此,Facebook向皮克斯的劇本插圖畫家、曾在Wallace and Gromit工作室製作劇本畫板的藝術家麥特瓊斯(Matt Jones)求助,請求後者幫它設計一套全新的表情符號。 瓊斯基本上負責重新設計表情符號的工作。

  瓊斯說:「Facebook相當精明,它已經意識到傳統的表情符號都太過平淡了。在皮克斯,我們在製作每一幅圖畫時都會考慮到每天的情緒狀態。 我們的工作就是我們這些年所做的研究,我們不斷研究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手勢和表情。」(澄清一點,這並非皮克斯與Facebook之間的正式合作。 瓊斯是獨立工作的。)

  因為彼特道格特(Pete Docter)導演的一部新片的需要,瓊斯一直在研究一位女孩在不斷成長過程中的各種面部表情。那部影片將在2015年6月發行。皮克斯賦予各種無生命的、甚至庸俗的對象生命而著稱,比如電燈、汽車、冰球等等。 這部影片需要大量的表情細節。一位少女的精神狀態本身就是非常複雜的。

  道格特聘請面部表情研究領域的先鋒、心理學家保羅埃克曼(Paul Ekman)為微表情顧問。所謂的微表情,指的是介於各種重要的、明顯的表情之間的細微表情。(你或許聽說過埃克曼,他是BBC連續劇《眾生相》(The Human Face)的編劇兼主演約翰基斯(John Cleese)的合作者。)

  同時,埃克曼的同事、加州伯克萊大學「Greater Good Science Program」項目的副指導達赫凱爾特納(Dacher Keltner)也開始與Facebook合作,以改良他們的表情符號。凱爾特納在皮克斯聽說了這個項目後,他就聯繫了Facebook, 然後他就結識了瓊斯。

  凱爾特納一開始為瓊斯提供了一些經典的通用表情(憤怒、厭惡、恐懼、幸福、憂傷和驚奇),將它們轉變成表情符號風格的圖畫。他對他看到的圖畫非常滿意,並且決定提高要求。 他將查爾斯達爾文在出版《物種起源》13年後發表的《人類與動物的情緒表達》(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一書交給了瓊斯。那本書研究了人類與動物在面部動作方面的相似之處,支持達爾文關於人類與動物擁有一個共同的祖先的學說。 它是研究面部情感表達方式的最早的一批著作之一。

  達爾文對某些情緒給出了詳細的定義,但是某些情緒的描述內容只有兩三個字。瓊斯說:「要想製作出設計生動的動畫片,就必須用圖畫的方式表達出人正在思考的東西。」 達爾文的某些發現太陳舊了。例如,他將局促不安的表達方式描述為一聲咳嗽。 瓊斯說:「這樣的解釋太陳舊了。如果我們感到局促不安,我們現在會以更多的方式來表達,這一點在美國人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並非達爾文所有的面部表情都得到了系統性支持。研究仍在繼續進行,以表明達爾文說描述的感覺是否被轉化為通用的面部動作。而凱爾特納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列表中增加更多的情緒。 這樣,瓊斯就需要去研究感覺與肌肉運動之間的關聯性了。

  凱爾特納說:「當我將感激、解脫、敬畏和負罪等情緒交給麥特時,我心裡一點底也沒有,因為從來也沒有人研究過它們。」但是瓊斯稱:「他只是簡單地描述了面部肌肉運動的各種方式,當你看到它們時,你會感到驚奇,因為這些表情實在是太豐富了。」

  瓊斯說:「如果我們可以研製出一種世界性的語言,那將是最真實的成就。我們需要關注的問題是瞬間可讀性,就象我們在製作動畫片時所做的那樣。」

  瓊斯最喜歡的是表達負面情緒的各種臉部表情,比如厭惡等,因為這是繪製粗線條的卡通人物的好機會。相反,表達正面情緒如母愛的臉部表情則非常微妙,因此繪製起來就更加困難。

  你可以在Wallace and Gromit工作室的許多影片如《神奇海盜團》(Pirates!Band of Misfits)中看出他的經驗發揮出的巨大影響。他說:「只要你還有眉毛,你就是安全的。」他是從Gromit的商標中了解到這一點的。

  他試圖在那上面加上鼻子(用來表達嘲笑)和肩膀(用來表達遺憾),但是那很難體現在表情符號上。因此,他沒有使用「聳肩」的圖畫,而是利用「頭部傾斜加下嘴唇彎起或抬高眉毛」的方式來體現。

  凱爾特納一直在全球各地的各種人物身上測試瓊斯畫出的表情符號。利用由後到前的方法,他還將瓊斯的簡筆畫轉變成為對現實的臉部運動的解剖性編碼,以驗證它們是否在人臉上具有相同的效力。

  現在,瓊斯正在嘗試在大部分表情符號上使用各種顏色。他已經嘗試過「Facebook藍色」,他認為用戶們已經非常熟悉這種顏色了,但他說那種顏色的表情符號看起來都給人一種低溫的感覺。 他正在嘗試使用更多的顏色,比如用紅色來表達憤怒的情緒,用綠色來表達羨慕的情緒。 他解釋說:「但是你並不想冒犯任何人,顏色可能牽涉到種族方面的問題。」

  瓊斯同時也在考慮,表情符號是否可以由三維圖像轉變成二維平面圖形,用來表達喜愛或熱愛等情緒。他指出:「保持頭部正直向前是一種本能的情緒反射。 這種表達方式相當生硬刻板,我正在嘗試打破這種硬性規定。」他考慮讓面部突破圓形設計,或者將眉毛或眼淚畫在臉部以外的地方。

  當然,作為皮克斯的設計師,他專注的對象仍然是動畫片。瓊斯說:「我喜歡使用Facebook,尤其是當你在你的iPhone手機上點擊『頂』的按鈕時,你的大拇指可能會有節律的跳動。我鼓勵他們將更多運動添加到表情符號中。希望我們可以將這些運動變成鮮活的表情特徵。」

  他們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將那些複雜的圖形精簡到一個縮略圖的大小,最終,這些表情符號可能只有幾個像素那麼寬。瓊斯解釋說:「我們正在努力搞清,在不影響需要表達的情緒的情況下,我們可以保持多大的自由性。」

相關焦點

  • 誰發明了表情和情感符號?
    特別聰慧的用戶通過這種方式想出各種各樣的小圖標來表示各種情緒,或者為給定的文本添加語境和意義,或者有時單用符號來交流,類似於某種現代象形文字。最終有數百種這樣的符號被用在這個系統上。然而,儘管這些表情符號和情感符號在該系統中的使用非常廣泛,但幾乎沒有人將其「發明」歸功於系統用戶。
  • 表情符號的設計啟示:面向Z世代群體的流行文化和情感表達方式
    編輯導語:表情包,是隨著網絡社交溝通的增多出現的一種主流文化,其追求醒目、新奇、諧謔等效果的特點,與年輕人張揚個性和搞怪的心理相符。由於彌補了文字交流的枯燥和態度表達不準確的弱點,有效地提高了溝通效率,表情包得以大範圍地傳播。對於表情包的設計者來說,如何針對Z世代的情感和特點進行設計,這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 笑臉表情符號誕生歷程,人們紛紛效仿,各種表情相當豐富
    1982年9月19日,歷史上第一個笑臉表情符號誕生,它就是「:-)」。很少有人知道它誕生於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計算機學院,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斯科特·法爾曼教授創造了這個表情符號。這個符號是一個笑臉。以:-)為模板,更多新的表情符號也都紛紛湧現,例如眨眼微笑符號「;-)」和簡約版的笑臉「:)」等等,當符號表情傳開後,不同國家根據本地的語言習慣對表情符號進行了創新。
  • Facebook正在測試可愛的表情符號「反應」
    今天,這家社交媒體巨頭開始測試「反應」,這是一組表情符號樣式的按鈕,人們可以用來顯示他們對朋友狀態更新的感覺。減少了您不完全喜歡的帖子尷尬滾動的時間。在長期孤獨的「喜歡」選項之上,用戶還將看到一個大拇指按鈕,一個心形按鈕和五個圓形的emo面孔。
  • Facebook今天正式推出多種表情符號
    在經過一年多發展和測試之後,Facebook今天正式擴張Like按鈕,在其中又添加了多種表情符號
  • Facebook昨日正式推出多種表情符號
    在經過一年多發展和測試之後,Facebook今天正式擴張Like按鈕,在其中又添加了多種表情符號。從今天開始,iOS,Android客戶端和網頁版Facebook用戶均可用使用這些表情符號,其中包括 「愛」,「哈哈」,「哇」,「悲傷」和「憤怒」。用戶只需長按Facebook傳統的Like按鈕,即可在彈出框當中看到並且選擇這些表情符號。
  • 年輕人社交語言動漫化,熱梗、表情包成代表符號
    從飆車界始祖動畫《頭文字D》插曲《Deja vu》成為車輛漂移視頻BGM標配,到由此衍生出的諧音梗「逮蝦戶」刷屏;從《灌籃高手》中三井壽跪倒在安西教練面前哭著說出 「教練,我想打籃球」,宣告自己的悔恨和重生,到如今衍生出的各種「教練,我想ooo」來表達自己的願望及訴求等,每天,年輕人聚集的社交平臺及興趣圈子都在基於動漫作品,二次創作出新的語言符號和網絡社交熱詞,以熱梗、表情包等形式在網際網路病毒式傳播
  • 新科技快速指南系列之「表情符號」:歷史、現狀與未來
    在未來,隨著世界變得越來越數位化,越來越全球化,表情符號將成為翻譯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成為數字時代的通用語言。 第一個表情符號 一開始的時候,就有一些情感符號(emoticons,通常用字符組成)了。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7世紀的詩歌——但在很大程度上,這些情感符號大規模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的聊天室對話中,比如:-)、:-(以及8-D。
  • Emoji被「符號表情之父」嫌棄 :(
    1982年9月,卡內基梅隆大學的Scott Fahlman教授在一封電子郵件中首次使用了  :-)  這個臥倒的笑臉符號,隨後衍生出的一系列由標點符號組成的表情風靡全球。如果沒有它們,人們似乎都不知道要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當然,也有人對它們不太感冒,Fahlman教授就是其中一個。教授表示,Emoji表情很醜,而且它們的出現讓人們失去了嘗試用字母和鍵盤符號更有創意地表達自己情感的樂趣。嗯···創造性確實不能被抹滅,不過如果創造過頭了就是悲劇。下圖右邊的兩個表情走的是非主流路線麼?
  • 「笑哭」成為全球本年度最受歡迎表情符號,今天你笑哭了嗎?
    隨著網絡不斷地發展,使用社交網絡的人越來越多,網民們在聊天的過程中會使用一些表情來表達自己此時的情感。現在也是2016年年末了,究竟哪個表情備受網民們歡迎位居榜首呢?本年度全球網民表情報告出爐。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最受歡迎的10個表情符號(emoji)包括「愛心」、「大哭」、「微笑」、「笑哭」等,其中表情符號「笑哭」以21.25%的發送量比例雄踞榜首。「愛心」表情以7.89%的發送量比例緊隨其後,擁有喜歡、心動含義的「兩眼冒愛心」Emoji則以7.78%的發送量比例位居第三。
  • 表情符號帶來全球看"臉"時代 不發表情圖怎麼聊天
    但沒料到,它迅速被網友用來表達不滿、沮喪及憤怒。也許這種情緒在網上太過普遍了,網友急需一種通用的表達方式,法爾曼的建議如同雪中送炭。「表情符號」的概念也由此深入人心。 網友們漸漸發現,字符表情符號不能準確表達微妙的情緒,比如很難判斷「:|」這個表情符號代表的是失望還是冷漠,也很難判斷「:$」的含義是說錯了話還是你正在從嘴裡吐錢。他們期待更直觀形象的圖像表情符號。
  • 「笑哭」穩居全球最受歡迎的表情符號之首
    近日,全球最大輸入法公司KIka在北京發布最新大數據報告《Emoji,新世界語的崛起》,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移動網際網路用戶的Emoji使用行為進行研究,顯示「笑哭」穩居全球最受歡迎的表情符號之首,這個眼中有眼淚卻嘴角掛笑的表情究竟有什麼魔力?為何大家都愛用「笑哭」呢?
  • 情感的普遍表達!
    每天,我們都會花費大量時間來見證他人的情感,解釋這些信號可能意味著什麼,確定如何應對和應對我們自己複雜的情感體驗。心理與研究的情感情緒也是心理學中的重要話題,研究人員投入了大量精力來理解情緒的目的以及關於情緒發生的方式和原因的理論。研究人員還從情感的實際表達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 76受訪者微信聊天時頻繁運用表情符號
    最近發布的本年度全球網民表情報告顯示,全球最受歡迎的10個表情符號包括「愛心」「大哭」「微笑」「笑哭」等,其中表情符號「笑哭」雄踞榜首。如同文字,每一個表情符號都可以代表不同的含義和情感。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0名受訪者進行的調查顯示,在使用微信聊天的過程中,76.0%的受訪者會頻繁運用表情符號。
  • 全世界最受歡迎的「表情包」,很快要加入新表情了!
    這一次,蘋果加入了設計精美的班卓琴、滑翔傘、遊泳面具、風箏、悠悠球以及印度神廟,更多的興趣可以通過emoji來表達了。在服裝上,有了安全背心、印度紗麗、短褲和內褲,如果不喜歡比基尼,蘋果特地加入了連體式泳衣來滿足你。
  • 常見網絡表情符號及其表達的意思
    所以今天小編特意收集整理了一些經常用到的網絡表情符號,僅供參考哦。ο-_-)0)。(/‵Ⅲ′)/ 抓你來咬!!!常見網絡表情符號及其表達的意思
  • 猜猜這個最新表情符號啥意思?
    中新網2月7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你喜歡用表情符號嗎?如果是,你知不知道義大利人新發明的這個表情符號是什麼意思?來源:Unicode官網文件截圖如圖中所示,這個表情符號實際上是一個手勢,它是由大拇指和食指、中指以及無名指組成的一個符號,和中國文化中「七」的手勢有點相似。有人把它稱作為捏手指。義大利人使用這個表情符號想表達的意思是:「你想要怎樣?」,或者「你想幹啥?」
  • 您現在可以使用GBOARD的表情符號在ANDROID上創建表情符號的混搭
    Google允許用戶使用Gboard的表情符號廚房將表情符號混搭起來以創建新的組合。它使您可以將自己喜歡的表情符號混合到定製的貼紙中,以幫助您準確傳達自己的感受。根據官方博客,該功能現已在Android的Gboard上可用。
  • 笑不一定是開心,哭不一定是難過,年輕人的表達為什麼離不開表情包?
    聽上去特別像鬧著玩,但在7月17號這天,確實是世界表情包日,而且已經是第五個了。表情包早就不再是一件小事了,作為一種新興的交流工具,在網際網路社交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982年9月19日,當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斯科特·法爾曼教授突發奇想,在電子公告板上用 🙂 來表達笑臉的時候,一定沒想到,這個小小的符號,有一天會發展成今天這樣的規模。
  • 楊穎:網絡表情符號能拯救「社恐」嗎?
    同時,高社交焦慮者更容易通過網絡暢談不同話題,表達更深層的情感,從而促進更高程度的自我表露(Peter & Valkenburg, 2006;Valkenburg & Peter,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