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社交語言動漫化,熱梗、表情包成代表符號

2021-01-15 鈦媒體APP

《機動戰士高達0079》

文|小也

得益於編劇大大的清奇腦迴路,我們總能在動漫作品中看到很多超乎尋常的事,這些或奇葩或搞笑的情景經過萬能網友的二次創作,便演化成廣為流行的「梗」、「表情包」,有些動漫梗甚至比動漫原作還要火,不僅在新番中因用戶共鳴感而再度刷屏,還在年輕人的社交圈被廣泛使用。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現在,年輕人社交語言正在逐漸動漫化,並已然成為當下不可阻擋的流行趨勢。

從飆車界始祖動畫《頭文字D》插曲《Deja vu》成為車輛漂移視頻BGM標配,到由此衍生出的諧音梗「逮蝦戶」刷屏;從《灌籃高手》中三井壽跪倒在安西教練面前哭著說出 「教練,我想打籃球」,宣告自己的悔恨和重生,到如今衍生出的各種「教練,我想ooo」來表達自己的願望及訴求等,每天,年輕人聚集的社交平臺及興趣圈子都在基於動漫作品,二次創作出新的語言符號和網絡社交熱詞,以熱梗、表情包等形式在網際網路病毒式傳播,甚至帶火更多作品,在大眾心智中建立起長久認知。

顯然,現在的動漫文化已衝破次元壁,遠遠超越「中二」、「小眾」、「亞文化」的範疇,作為一種語言符號系統和可視化的信息傳播方式,滲透到年輕人的社交場景和溝通語境,成為後資訊時代年輕人通用的硬核社交溝通工具。

社交語言動漫化:後資訊時代年輕人的社交新方式

綜合來看,目前年輕人社交語言動漫化的主要原因體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動漫陪伴年輕一代成長,並逐漸滲透進其社交場景。

可以說,這一代年輕人大多在動漫的薰陶下成長,對動漫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和情感上更強烈的依賴。無論是《火影忍者》的根性、《海賊王》的自由,還是《銀魂》的人情、《全職獵人》的修養,這些都成為年輕人一種理想的寄託。據AdMaster發布的《Z世代社交報告》顯示,46%的年輕人愛發動漫表情包,56%的年輕人還愛用動漫圖片作為頭像,以此作為自我呈現的重要窗口。

除此之外,網際網路飛速發展使得動漫內容廣泛傳播,成為年輕人接觸到的主要文化介質,這也是他們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及相應話語體系形成的一個基礎。AdMaster報告顯示,社交媒體上動漫相關內容的討論熱度不斷上升,比如動漫話題在微博的提及量3年增長了23%,這一趨勢可以看出,動漫正逐漸滲透進年輕人的社交場景,滿足當下獲得快樂、展現個性和想像力的訴求。

其二,動漫圈層社交崛起,以共情建立彼此之間的連接。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信息傳播方式也有了順勢性更迭,從僅有的文字傳達,到「Emoji」表情符號全球化普及,再到表情包風靡,某種程度上來說,豐富的表情比文字表達更為直觀和簡潔,且能代表不同的含義和情感。當你順手丟出出自《機動戰士Z高達流》的「 不作就不會死,為什麼不明白?」、《假面騎士空我》的「這個笑容由我來守護」、《機動戰士高達0079》「還能再戰500年」等梗圖或由動漫衍生而來的表情包,不用多餘的文字就可以準確表達當時的心情。而這樣的可視化信息傳播方式,也為圈層化社交奠定了基礎。

一方面,基於共同的興趣愛好,年輕人建立了獨特的動漫圈層內部話語體系,不僅能夠通過動漫這面鏡子照見與自己相同的「小夥伴」,找到真正的理解和靈魂的回應,完成自我認同,同時也使得文化認同感得到反覆定型與強化。

另一方面,對於主流文化受眾,由動漫衍生的各種符號更具流傳性,並逐步成為破圈利器,頻繁闖入大眾視野。在這個多元變化的興趣社會,每個年輕人的興趣愛好至少有四五個,每個興趣愛好都能形成一個文化圈層,據了解,B站就有超過7000個文化圈層,喜歡紀錄片的圈層與喜歡數碼的圈層,可能因為一部動漫作品,通過共同的語言工具實現圈層的互通與裂變。

其三,在虛擬的世界探尋完整的世界觀,自由實現自我價值。

眾所周知,作為移動網際網路的原住民,這代年輕人自小接受網際網路帶來的海量內容,對信息接受有更強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他們極具想像力和個性表達欲,更希望基於自己的價值觀去整合接觸到的信息,探尋作品背後完整的世界觀,形成屬於自己的「大敘事」,進而基於自己的故事線,二次創作同人小說、視頻等作品。

而動漫作為一種虛擬的文化形態,基本可以實現他們所能想到的一切,甚至可能帶來遠遠超出常人想像的體驗,彌補現實缺失。在這個節奏越來越快、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當現實中獨而不孤的個體表達欲在動漫中得到滿足,這種成就感已然成為年輕人一種全新的自我價值實現方式。

品牌聯合動漫IP:釋放動漫商業價值,與年輕人同行

毫無疑問,年輕人是熱愛消費的一代。無論是只要喜歡就願意花錢嘗試的天使用戶,還是具備較強抗經濟周期消費能力的消費升級主力軍,或是引領吃喝玩樂節奏的文化潮流塑造者,甚至是商業創新驅動力的商業社會創變者,這一代年輕人已經集這4種身份於一身,受到品牌主的空前重視。

因此,當年輕人變為消費主力時,藉助動漫IP精準觸達年輕群體自然成為各大品牌的重要選擇。而以熱血、戰鬥、搞笑為代表的年輕人最喜愛的動漫作品,如《Fate》《鎮魂街》《在下坂本,有何貴幹》等,也展現出了更強的認知度和號召力。

具體來看,縱觀近幾年的動漫市場,年輕人在動漫產業中始終佔據主角地位。根據AdMaster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的泛二次元用戶已接近3.5億,用戶規模持續增長。同時,這些年輕人將四成生活費獻給娛樂文化,除了遊戲氪金,動漫已經成為其中主要的文化消費支出之一。

這樣的用戶規模和消費潛力,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為什麼品牌商越來越傾向於借勢動漫營銷,從勸服者的角色向同行者的身份轉化,逐步佔領年輕人的心智。

年輕人願意為愛和信仰溢價買單,動漫成撬動其消費興趣的重要情感因素。從典型動漫IP成功案例《Fate》 系列來看,最受年輕人喜愛的生存題材、衍生觀眾想像力的眾創世界與成熟的文化消費空間,三重因素疊加穩固了《Fate》系列在年輕人心目中不可動搖的地位。今年1月恰逢《Fate》 劇場版電影在國內上映,上映首日便獲破千萬票房,這些圍繞《Fate》 IP衍生的產品消費,如電影、周邊、線下展演、主題店等,已經成為年輕人表達愛與支持,為「信仰充值」的最佳方式。

另一方面,以故事引發年輕人情感共鳴,甚至激發其對背後世界觀的探索,不失為一種穩當且創新的方式。目前已經有許多品牌借勢年輕人喜愛的動漫IP,成功與年輕人建立共鳴,KFC與超人氣萌番《請吃紅小豆吧2》的合作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通過番外的全新創作,以萌動生趣的故事延展原劇情,展現紅豆酒釀飲「顆顆紅豆酥軟,口口酒釀」的迷人之處,便網羅一眾用戶紛紛種草。目前,《請吃紅小豆吧2》在B站的播放量已達1527.6萬,除帶來高流量之外,還以讓觀眾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強化了紅豆酒釀飲在年輕群體中的記憶度和知名度。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品牌與動漫IP合作,以可視化元素和融合媒介呈現,淡化二次元的幻想性,增強現實性,既能升級品牌年輕化形象,又能給用戶帶來新鮮體驗和對品牌的認同感,帶來事半功倍的營銷效果。

不可否認,年輕人社交語言動漫化,對於發力年輕化營銷的品牌來說,是提升品牌影響力、強化品牌年輕化形象的好機會。而除了單純借勢動漫IP,掌握年輕人交流的通用語言——動漫,無疑是品牌與年輕人建立有效溝通、傳遞共鳴的重要前提。(本文首發鈦媒體)

相關焦點

  • 年輕人的社交,在微信表情裡
    當不帶表情的文字出現在手機社交APP的聊天框裡時,幾乎等同於宣讀一個人在社交上的死亡通知書。這樣的對話基本意味著,聊天的雙方之間感情等同於無,對話也通常堅持不了幾個回合。比對話時沒有表情更可怕的,則是雙方對表情的「理解」各不相同。大多數年輕人,相信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被上司發來的「微笑」驚到毛骨悚然,以及面對父母長輩的「再見」表情無言以對。
  • 沒有表情包的營銷世界,還有什麼意思?---36年表情包出位史
    終於有人接下了楊超越的錦鯉梗、魏瓔珞的吃麵梗、髮際線小哥的做頭梗,在歡天喜地的表情包大潮中,醉成一股泥石流。而若是稍加留意表情包爆款的更新頻率,你會發現,它們迭代的速度已經達到了日拋。 「大步P圖,快速更新」,在過去的三十多年裡,表情包拿出了網際網路速度野蠻生長。
  • 年輕人的社交,都在微信表情裡
    現代年輕人的日常生活,什麼必不可少?回答可能是:手機、充電器、Wi-Fi信號,以及表情包。所以,當微信又上線新表情時,迅速佔據了當日的熱搜,並刷屏了朋友圈。更遑論,這一次更新的表情還都充滿了「靈性」。
  • 年輕人社交的靈魂,藏在微信表情裡
    比對話時沒有表情更可怕的,則是雙方對表情的「理解」各不相同。大多數年輕人,相信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被上司發來的「微笑」驚到毛骨悚然,以及面對父母長輩的「再見」表情無言以對。當然,更尷尬的是,你敲完一大串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發過去「狗頭」,結果收到了對方更加嚴肅認真的回答。表情和表情包,無形中形成了新的社交「潛規則」。
  • 666、我裂開了被微信做成表情包,鬥魚梗文化又破圈了
    最近,微信表情包上新了6個「靈魂小表情」,分別是翻白眼、666、讓我看一眼、嘆氣、苦澀和我裂開了,被網友刷屏。每一次微信更新表情包,無一不是年輕人使用頻率極高的網絡熱詞,比如之前版本的「吃瓜」、「Emm」、「社會社會」,都源自網友對某些熱點事件的集體吐槽,進而成為刷屏級的網絡社交符號。細心的網友不難發現,這一次更新的6個表情包裡,有兩個表情病毒性最強,一個是[666],一個是[我裂開了]。事實上,這兩個電競圈內經典老梗,均誕生於國內領先的遊戲直播平臺鬥魚。
  • 表情包時代,你還在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嗎?
    不知道現在還有幾個人在使用標點符號呢?畢竟現在大家鬥的可都是表情包了。在大多數人習慣使用社交工具之後,你的手機裡沒幾個給力點的表情包,都不敢輕易鬥圖,否則你會覺得自己弱爆了。有了表情包,不少人在網絡上給自己很多人設:神經少年、中二少年、老司機、憤青……就連蘋果在更新iOS 13.2時,也增加了59 個全新Emoji表情符號,包括打哈欠的臉、華夫等,日常聊天中。
  • 「戲精」來了:文物表情包萌萌噠
    這些文物個個表情生動、動作活潑,且富有喜感。原型確定後,就要選擇網絡熱詞進行「配對」。這個環節非常不簡單。如何把握文物和網絡語言結合的度,將直接影響到文物表情包最後的呈現效果。並不是隨便一個文物原型匹配上「收到」等文字,就能吸引用戶使用。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選擇使用哪個表情包,往往是因為其在匹配度上更契合語言環境。
  • 微信表情包:網絡空間的一種「軟性」符號
    來源:光明日報作為一種新穎的修辭方式,表情包已經興盛一段時間了。一張張表情生動的圖片,穿插於往返的微信對話中,增添了特殊的情趣。傳統信函的客套老話是「見字如面」,如今微信發放的福利是表情包。由於圖像空間的敞開,網絡世界的文字社交更加活躍。詩一般的排比句一本正經,種種比擬、隱喻纏繞煩人,一個表情包圖片瞬間傳達了多重含義。
  • 南帆:微信表情包——網絡空間的一種「軟性」符號
    新華社記者李安攝疫情防控表情包 新華社發【網文問切】 作為一種新穎的修辭方式,表情包已經興盛一段時間了。一張張表情生動的圖片,穿插於往返的微信對話中,增添了特殊的情趣。傳統信函的客套老話是「見字如面」,如今微信發放的福利是表情包。由於圖像空間的敞開,網絡世界的文字社交更加活躍。
  • 笑不一定是開心,哭不一定是難過,年輕人的表達為什麼離不開表情包?
    聽上去特別像鬧著玩,但在7月17號這天,確實是世界表情包日,而且已經是第五個了。表情包早就不再是一件小事了,作為一種新興的交流工具,在網際網路社交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982年9月19日,當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斯科特·法爾曼教授突發奇想,在電子公告板上用 🙂 來表達笑臉的時候,一定沒想到,這個小小的符號,有一天會發展成今天這樣的規模。
  • 表情包簡史:「一圖勝千言」的背後
    顏文字吸納了以日語為主的多種語言文字中的符號,方向也轉變為橫向,組合形式更為多樣,因而能夠呈現的表情與肢體動作也變得更加細膩和豐富。1995年,日本運營商NTT推出一款新型傳呼機,可以在發簡訊時配備像「愛心」這樣的表情符號。這款機型一經面世就獲得年輕人市場的青睞,而其成功原因正是因為這些表情符號。
  • 《美麗新世界》:「交流利器」表情包娛樂下,流失的又是什麼?
    一、為何表情包成為了現在溝通交流的利器,讓人慾罷不能呢?1.表情包最早只是簡單的字符,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就變成了人們語言的一部分。最早的表情包還不是完全圖片的形式,還只是個表情符號。一個美國大學的教授心血來潮在電子公告板輸入了一串字符,來表達微笑的含義。
  • 表情包:左手熱點,右手金錢
    陳琳是一家教育機構的社群運營,她告訴燃財經,群裡報班的學生年齡分布較廣,其中90後年輕人為主,聊天中會不自覺帶上熱門話題中的詞彙和表情包,「一開始知道這些新詞彙的人並不多,可隨著圖片或動圖加文字形式的表情包出現之後,基本上大家都知曉了新熱點是什麼。」
  • 象形文字,埃及人的時尚表情包
    【環球時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景玥】《環球時報》記者發現,轉發埃及象形文字表情包已成為埃及年輕人的一種時尚。31歲的埃及白領穆罕默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對古埃及文明很感興趣,一開始轉發象形文字表情包是出於新奇,但漸漸地就有了想要了解它的衝動。
  • 「動漫熱」來襲,品牌如何借勢?
    「動漫熱」現象背後 內容升為情感符號和社交工具 最近,動典動漫IP《數碼寶貝》發布了20周年劇場版,IP熱度持續走高,上映當日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快速突破3億。
  • 表情包生存法則
    早就有聰明人替同樣處境的年輕人準備好了應對之策,「阿姨廣場舞還跳嗎」「叔叔退休金多少啊」「您孩子期末考了多少分」一連串問題砸過去。好事者直接做了一套9張表情包發上微博,歌手張學友的嘲諷臉配上簡單卻傳神的肢體語言,把每句話配什麼表情都形象化了。小何其實沒敢真的實施先發制人戰術,儘量讓自己「透明」才是上策,不過,小何在心裡把表情包演練了一遍又一遍,給自己打氣。
  • 那個沒有表情包的年代,都是用什麼發表情
    \(@ ̄ ̄@)/這種僅僅利用幾個簡單的符號,就可以表達出文字所不能表達之情感的語言形式。,至今依然流行於各種社交媒體。堪稱撒嬌賣萌,撩人必備神器的顏文字之於日本網友,大概就是熊貓頭、王境澤、金館長之於中國年輕人。
  • 誰發明了表情和情感符號?
    © Onedio利維坦按:就我們目前主要基於線上聊天的語言形式,表情包的應用實際上已經大大改觀了我們情緒和情感的表達,這幾乎成為不爭的事實。圖為一組表情符號,分別表示喜悅、悲傷、冷漠、驚訝。無論如何,表情符號在變得更加直白,1881年3月30日,《Puck》雜誌的編輯們竟然通過排版創造了一套表情符號,以更清晰地表現某些書面含義。這套表情符號分別代表著喜悅、悲傷、冷漠和驚訝。
  • 網絡社交「硬通貨」 表情包引發形象IP商業大爆炸
    離開表情包,我們還能愉快地聊天嗎?7月17日,是第13個世界表情包日(World Emoji Day)。時至今日,表情包已經獲得更豐富的演化,成為代替語音和文字的另一種通用「語言」。為了慶祝這一天,十二棟文化全新推出長草顏糰子和Gon的旱獺聯名表情包,共計24款新增表情貼圖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