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景玥】《環球時報》記者發現,轉發埃及象形文字表情包已成為埃及年輕人的一種時尚。31歲的埃及白領穆罕默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對古埃及文明很感興趣,一開始轉發象形文字表情包是出於新奇,但漸漸地就有了想要了解它的衝動。不久前,他在社交媒體上加入了學習埃及象形文字的群組。通過專家的分享,穆罕默德開始了解該文字背後的歷史和內涵,「埃及象形文字不僅極大地豐富了世界文化寶庫,而且為後來西方文化的發端和繁榮提供了寶貴的借鑑,我為我們的古老文明而驕傲。」
埃及文明是研究人類文明的重要導引,而古埃及文字是破解埃及文明的最重要的鑰匙。18世紀,拿破崙出兵遠徵埃及,帶回羅塞塔石碑等大量考古資料,1822年,法國人商博良終於揭開了羅塞塔石碑上埃及象形文字的神秘面紗,並編制出埃及文字符號和希臘字母的對照表,為後來解讀古埃及紙草文書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經過與希臘文、科普特文的反覆比對,商博良最終發現,埃及象形文字是一種相當複雜的文字系統,由表意符號、表音符號和限定符號三部分組成。古埃及人認為他們的文字是月神、計算與學問之神圖特造的,和中國人「倉頡造字」的傳說很相似。埃及文字在世界文字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因為它直接推動了腓尼基字母文字的產生,許多腓尼基字母符號正是源於象形文字。
雖然商博良為破解埃及象形文字立下汗馬功勞,但時至今日,依然只有少數人能看懂這種複雜且神秘的文字,專家學者們不得不繼續在浩如煙海的書卷中人工「挖掘」,這種方法已沿用了一個多世紀。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的興起,傳統的考古方式有了現代技術的加持,谷歌公司在今年推出了全球首個埃及象形文字翻譯工具Fabricius,為普通人了解埃及象形文字創造了條件,也為考古工作者研究破譯象形文字提供了工具。基於現有的象形文字研究成果,Fabricius 加入了首個基於機器學習解碼的象形文字開源數字工具,通過建立對應的識別模型來對新的字形進行預判和識別,藉助機器識別完成破譯工作,和以往通過識別表進行人工字形比照相比,大大提高了新文字的破譯識別效率。
除了學術功能,這款軟體也有娛樂特性,該軟體的開發者表示,理解象形文字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他們想像成古埃及的表情符號,所以 Fabricius 最好玩的功能就是將當下年輕人常用的表情包和文本翻譯成最相近的象形文字,並且通過社交媒體發送給好友。
埃及學專家埃維安認為,人們日常使用的表情符號與象形文字具有同樣的形式,而將二者聯繫起來,讓人更容易理解古埃及的神秘符號。在網際網路社交環境中,這種既有趣味性又有歷史底蘊的文字有大規模傳播的可能性,也更容易引發大家對追溯人類文明的好奇與興趣。作為一名埃及學家,埃維安的目標就是向人們表明古老的東西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埃維安舉例說:「她曾經在一條由亞麻和紙莎草製成的項鍊上看到刻有金龜子甲蟲的銘文,金龜子圖案象徵著復活,這就讓人想起今天的七星瓢蟲表情符號。還有舉著手的身穿紫衣的舞者的表情符號與3000年前纏著腰帶的埃及人的姿勢極其相似。這其中的聯繫值得學者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