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今天是什麼日子,你有可能會想起歷史上7月17日發生過的事情。不過小雷要告訴大家,今天也是世界emoji日,是慶祝emoji被廣泛使用的紀念日。
今年的今日,蘋果向我們介紹了會在秋季系統更新中與大家見面的59種新款emoji表情,系統自帶「表情包」又有新內容了。
更多的人物,更大的世界
基於年初制定的Unicode 12.0編碼,蘋果繪製了具有自家特色的各種表情。近年更新中emoji一直倡導的包容性與多樣性,同樣能在新版中見到。
在最初的黃色小人表情之後,emoji有了不同膚色不同人種的小人表情。而現在,表示兩個人手牽手的emoji繼承了這樣的豐富表達:不限膚色、不限年齡、不限性別,不同的人們之間的關係都能在這裡找到對應。
蘋果說,他們製作了超過75種人物組合的emoji。如此多的選擇,可以照顧到儘可能多的人,讓每個人都能表達出屬於自己的二人關係。
對於障礙人士的關懷同樣沒有落下,探路棒、導盲犬、戴著助聽器的耳朵、手語、假肢、假腿、輪椅以及電動輪椅都成了新加入的emoji。當然了,膚色性別都能夠與真實世界中的你準確對應。
蘋果認為,在emoji中保持對多樣性的關懷是企業價值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也讓表情輸入的巨大空白得到補充。
各色各樣的物品,同樣是emoji有趣的部分,小雷在翻查emoji的時候總會驚訝其中的豐富性。
這一次,蘋果加入了設計精美的班卓琴、滑翔傘、遊泳面具、風箏、悠悠球以及印度神廟,更多的興趣可以通過emoji來表達了。
在服裝上,有了安全背心、印度紗麗、短褲和內褲,如果不喜歡比基尼,蘋果特地加入了連體式泳衣來滿足你。
至於食物,我們可以見到華夫餅乾、沙拉三明治、黃油和大蒜,吸血鬼emoji的天敵可算是出現了。
而在動物的部分,這次將新增樹懶、火烈鳥、猩猩、臭鼬和水獺......甚至還有生蠔。
除此之外,還新增了打哈欠的表情。光是看著小雷就覺得想要打個哈欠,可見它是多麼的惟妙惟肖。
由於emoji是跨平臺的通用表情符號,谷歌和旗下的安卓系統也將支持在今年新增的這些新表情,我們現在已經能夠在Android Q Beta 5中搶先見到。
一對比就不難看出,雖然當前的iOS系統在界面貫徹了扁平和簡約的風格,但蘋果的emoji依然更傾向於儘可能地還原客觀現實特徵;谷歌的emoji則與Material Design一樣,在基於emoji原樣進行設計的時候,採用了更多的抽象手法。
蘋果表示,會在今年秋季通過軟體更新向iPhone、iPad、Mac和Apple Watch正式提供這些新的emoji,看來9月初的新款iPhone發布會後,我們就能用上。順便一提,Android Q的正式發布也很可能在同一時間段。
蘋果和谷歌兩大平臺的定製emoji各有千秋,至於誰的更好看?那就是蘿蔔白菜的事情了。
7月17日背後的故事
emoji被人們廣泛喜愛,是因為它可以跨越文化和國家,將情感恰當又精準地傳遞出去。不過你知道為什麼世界emoji日會是7月17日嗎?
還得從蘋果和emoji的因緣說起,iPhone因易用性的革命顛覆了智慧型手機,成為人們手心裡的新寵兒。但也有人發現,觸控螢幕下想要快速輸入大量文字內容,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個時候iOS 5加入了經過蘋果定製的emoji,輕鬆活潑又能表達出情感,一下子在世界範圍內為人所知,奠定了emoji=表情符號的地位。
而7月17日,正是蘋果版emoji中日曆上的日期,將這個日期作為世界emoji日,來向蘋果、向emoji表示敬意再合適不過了。
至於蘋果為什麼會選中這一天的問題,就要回到2002年的7月17日:蘋果在這天發布了Mac OS X的日曆軟體iCal,7月17日自然地成了iCal圖標上的日期。
這一彩蛋也被之後的iOS繼承,成為了emoji中那個人人知曉的日子。
emoji不斷增加,真情表達永不改變
emoji最初由慄田穰崇為日本運營商創作,用一個個表情符號代表背後的情感和動作,如同它的日文名「絵文字」那樣,是如同繪畫一般的文字。emoji的出現,讓人們可以在文本長度有限的情況下,也能自由表達出豐富的情感。
而iOS帶來的巨大熱度,更是讓emoji變成了全世界都認可的表情,不再是過去那個僅限於某一品牌手機的符號。如今我們可以在網絡中的各種場合見到emoji,被人們用於無數次的情感傳達之中。
也因為emoji自身的開放性,在蘋果和谷歌以外,微軟、三星、Facebook等廠商都帶來了極具個性的定製emoji表情,同一個emoji可以在不同的品牌中見到各自的表達。
群策群力的共同創作,使得emoji的數量已經呈爆炸式增長,已經有了超過3000個emoji符號。隨著Unicode的不斷擴充,emoji數量增加的步伐還會在之後越走越遠。
從最初的表情,到各種動作,再到如今各種多樣化的事物,emoji收納了太多太多的內容,儼然變成了藏於電腦字符中的人類文化博物館。翻開表情列表,就如同在查看一副當代文化的畫卷。
未來的emoji還會如何發展,小雷無法斷言。但可以確定的是,如同一樣簡單直白的表達,會隨著emoji一直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