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絡的發展,讓表情包悄然無聲的成為了我們日常談話的一部分。不知道你們是否有同感,在一條信息裡,如果缺少了表情icon,似乎就黯然失色了不少。好像不添加一兩個表情,就無法完美又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以及傳達當下的心情。而對於有些言語無法表述的情感,表情包也貼心的充當了英雄,將自己從窘境中解救出來。
總而言之,表情包,讓尬聊得以緩和延續,也讓愉快的聊天更愉快。
如此強大的表情包,當然得有一個專屬於自己的節日。不然,何以體現它的光芒呢。於是,World Emoji Day就誕生了,每年的7月17日被定為「World Emoji Day」 — 世界表情日。自2017年以來,每年Emojipedia都會通過收集投票和數據統計,來得出最受歡迎和青睞的新表情符號,並在「World Emoji Day」上頒布世界表情符號獎。
今年,在收集了2019年1月1日至7月14日的投票及統計數據後(含括2018 年批准的共 230個表情符號),評選出2019年最受歡迎的新表情獎 — 排在前6名的表情為:
首先給第一名來個特寫!
1. 帶愛心的笑臉(Smiling Face With Hearts)2. 懇求臉(Pleading Face)3. 眩暈臉(Woozy Face)4. 過熱臉(Overheated Face)5. 派對臉(Partying Face)6. 冰冷臉(Freezing Face)
在World Emoji Day的當天,百度也發布了一份報告:通過收集包括美國、墨西哥、泰國和巴西在內的15個國家的數據,以及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Snapchat、WhatsApp等APP上的使用頻率之後,公布了全球最流行的前10名表情。
1. Tear of Joy 笑哭2. Blowing a kiss 飛吻3. Red Heart 紅心4. Loudly Crying 大聲哭5. Heart Eyes 迷戀
正所謂「千人千面」,每個人對於表情的理解或許都有別於他人,更有甚者 — 有別於表情的原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emoji表情。
所以,你真的都知道這些表情的真實含義是什麼嗎?一起來看看有沒有一些你常用但誤用的emoji呢?
失落的表情
這個額頭上有汗水滴下的小人,是因為他正在為某些狀況感到緊張。所以,注意不要把汗水誤理解為淚水,一錯再錯將他誤當作哭泣的小人。
昏昏欲睡
有些人習慣用這個表情來表達自己的挫敗感,其實是錯誤的。因為這個表情是取材自漫畫中的人物表情,代表了一個打瞌睡(甚至睡出鼻涕泡)的小人。
恐懼的吶喊
有人會使用這個表情來表達對目前狀況的驚訝或失望之感,但其實這個是一個因為恐懼而吶喊的小人。
祈禱的雙手
有些人會認為這個表情有「擊掌」的意思,或是有為朋友祝賀的涵義。但實際上,這是一雙正在祈禱的雙手,代表歉意或是感謝。
雙手高舉的女孩
看到這個表情,你會認為這個小女孩在幹嘛呢?是跳舞嗎?還是在做健身運動?其實都不是!這個表情所代表的是:字母「O」,表示「OK」。
舉起一隻手的女孩
猜猜這個小女孩在做什麼?…… 其實,這個表情代表的是一位女服務生,看看她舉起的手是不是像在託著餐盤呢?
頭部按摩
不,不,你想錯了。這個小女孩頭上沒有長觸角。其實,她只是在做頭部按摩!
鞠躬的人
乍看,有人也許會認為這個年輕的boy正在伏案工作,可能還難以集中注意力。但,他其實是在鞠躬。他頭上的幾個小三角形也並不是汗水,那只是動作的象徵而已。
帶尾巴的星星
或許在你眼裡,這是一顆流星。但實際上,連環畫中常用這樣的星星來表現頭昏眼花或是迷惑的狀態。所以,這個表情所代表的意思是跌倒或是迷失方向的人。
擁抱的小人
這個滿臉笑意伸出雙手的小人不是在跟你打招呼或者表達激動之情,實際上,這是伸出雙手表示擁抱的意思。
勝利之臉
很多人以為這個鼻孔裡都冒出氣來的小人一定是在暴怒中,但實際上,這個設計初衷是一張代表勝利的臉。
另外,不同的文化差異,對表情的理解和使用有時也截然不同。有外國人對此還特別發表過一篇文章,來解讀中國人對於emoji的理解和使用。
在中國,如果你給你的朋友送去一張「微笑」:
你的朋友可能會回覆你「挑眉」:
這是因為通常的笑臉是留給老闆的。
這個揮手的小人對大部分人可能意味著揮手告別。但在中國,這可能只意味著你說了一些非常愚蠢的話,而發送者不想和你說話。
摳
「摳鼻」意味著你剛剛聽到或看到了一些非常愚蠢的事情。
他們甚至還對在中國不同年齡段所喜愛使用的emoji做了歸納:
2000年後出生的那一代人更喜歡使用「捂臉」,它在微信上看起來是一張手捂眼睛笑著的臉。
對於90後來說,他們最喜歡的是一個經典表情「笑哭」,而這個表情在全世界來說也很受歡迎,2015年,更成為牛津字典年度詞彙。
80後喜歡使用:
而70後則喜歡:
而對於年齡在55歲以上的人群,他們更喜歡「點讚大拇指」。
你的表情包,有沒有被戳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