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連線》雜誌發表了一系列文章來介紹最新的技術與網絡文化。本文是表情符號篇,作者為ARIELLE PARDES。由36氪編譯。
表情符號(Emoji)並不僅僅只一種年輕人的信息潮流。你可以把它們想像成一種原始的語言。從😜到🎉,再到💩,這種微笑的、情緒化的符號,代表了數字世界中誕生的第一種語言,旨在給單調的文本增加情感上的細微差別。
自從上世紀90年代末首次出現在日本的手機上後,表情符號就一直很流行。在過去的幾年裡,表情符號已經成為了一種人們交流方式的標誌。它們會出現在新聞發布和企業電子郵件中。白宮曾發布過一份用表情符號繪製的經濟報告。2015年,😂 成為牛津詞典年度詞彙。表情符號並不僅僅只適用於那些將流行語掛在嘴邊的人,它適用於所有人。
這給表情符號的設計和標準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如果表情符號能夠成為數字世界中每個人都在使用的語言,那麼表情符號就需要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屏幕📱、不同的時間🕑 之間不斷地演變。今天,有成千上萬的表情符號描繪了人們的多樣性,還有成千上萬的表情符號代表著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與之互動的東西:金錢💰、念珠📿、蘋果手錶⌚。在未來,隨著世界變得越來越數位化,越來越全球化,表情符號將成為翻譯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成為數字時代的通用語言。
一開始的時候,就有一些情感符號(emoticons,通常用字符組成)了。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7世紀的詩歌——但在很大程度上,這些情感符號大規模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的聊天室對話中,比如:-)、:-(以及8-D。這些原始的符號代表了早期網絡語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你可以在你的信息結束時用它來表達你的諷刺 ;-) ,或者用一個 ¯\_(ツ)_/¯ 來分享你的矛盾心理。
第一個現在被廣泛使用的表情符號是由日本藝術家Shigetaka Kurita於1999年創作的。當時,Kurita正在為「i-mode」開發團隊工作,這是一個日本主要移動運營商DOCOMO旗下的早期移動網際網路平臺。Kurita想要設計一個吸引人的界面,以簡潔、簡潔的方式傳達信息:例如,用一個圖標來代表天氣預報,而不是要拼出「多雲」。因此,Kurita繪製了一組12*12像素的圖像,用戶可以從「i-mode」界面中類似鍵盤的網格中選擇這些圖像,然後在手機和頁面作為自己的字符發送出去。Kurita最初的176個表情符號——現在是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的一部分——是一種特權符號,因為DOCOMO的目標是尋找一個新的方式來表達信息。有一些符號可以展示天氣(太陽、雲朵、雨傘、雪人)、交通(汽車、電車、飛機、輪船)、科技(座機、手機、電視、遊戲機),以及所有的月相。但這些符號並不是純粹的信息:這是第一次,表情符號提供了一種方式,可以為一條信息添加情感的潛臺詞。比如,「我理解」這句話,聽起來可能會有些冷漠或被動,但加上一個❤️後,這條信息就給人一種溫暖和同情的感覺,這是一種新的視覺語言的開始。
Shigetaka Kurita設計的表情符號
隨著競爭對手的爭相模仿,表情符號在日本很快就流行了起來。隨著移動計算在2000年代中期持續爆炸式增長,日本以外的公司,比如蘋果公司,看到了將表情符號納入其他平臺的機會。2007年,谷歌的一個軟體國際化團隊決定帶頭髮起這項工作,並請求獲得Unicode Consortium認可的表情符號,Unicode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它的工作方式類似於聯合國,負責維護電腦上的文本標準。
從根本上來說,計算機就是用數字來工作的,所以你在計算機上輸入的每個字母或字符都是「編碼」的,或者用一個數字代碼來表示的。在Unicode之前,有數百種不同的編碼系統,這意味著不同的計算機和伺服器並不總是以相同的方式表示文本。Unicode的工作重點就是將這些語言編碼標準化,所以你用英語、漢語、阿拉伯語或希伯來語輸入的字母在不同的平臺和設備上都能準確地顯示出來。谷歌的團隊——Kat Momoi、Mark Davis和Markus Scherer——注意到表情符號在日本的流行,並認為表情符號應該遵循相同的標準。2009年,兩位蘋果公司的工程師,Yasuo Kida 和 Peter Edberg加入其中,並提交了一項官方提案,提議將625個新的表情符號加入到Unicode標準中。
Unicode在2010年接受了這一提議,這一舉動很快就使表情符號在任何地方都能被使用了。Unicode最終決定將表情符號編入索引,「因為在許多日本廠商的企業標準中都使用了文字信息。」換句話說,表情符號已經變得非常流行了,誰也不能視而不見了。Unicode的舉動不僅僅為表情符號的演變提供了標準,還代表著表情符號已經開始成為一種合法化的交流方式了。從這個時候開始,表情符號正式成為一種語言。
1999年
表情符號誕生了!最初的設定裡面包括天氣、交通、技術和時間的圖標。
2010年
Unicode正式採用了表情符號,增加了數百個表情符號,就像貓臉上的表情一樣,充滿了幸福、憤怒和淚水。
2015年
表情符號獲得了多樣性的更新,有五種新的膚色和一組同性伴侶👬。
2016年
進行更新,出現了單身爸爸、驕傲的旗幟和舉重女性的表情符號。
2017年
新的表情符號提議使用符號在語言和文化之間傳遞信息,就像蚊子代表瘧疾和寨卡病毒一樣。
自2000年代中期以來,通過獨立的應用,表情符號開始在日本以外的地方使用,用戶可以將表情符號複製粘貼到文本信息和電子郵件中。2011年,蘋果在iOS平臺上增加了一個官方的表情符號鍵盤,兩年後,Android也開始效仿。這使得人們可以通過手機上的鍵盤直接訪問表情符號——就像你用韓國或日本的鍵盤來訪問那些特定語言的字符一樣——並將表情符號推廣給全新的用戶。《紐約時報》認為,這一舉動可能會讓表情符號成為主流,並指出年輕人已經在調整自己的發簡訊習慣:「我愛你」變成了❤️。「LOL」變成了🤣。
隨著表情符號變得越來越流行,它們也變得更加豐富。Unicode每年從世界各地的用戶那裡收集新的表情符號:幾十種植物和動物,各種食物,以及各種各樣的活動。Unicode需要一個冗長的提交和批准過程,一個表情符號從第一稿到你的手機上,需要花上兩年的時間。首先,添加新的表情符號需要向Unicode聯盟提交的正式的提案。提案要解釋為什麼要採用這個表情符號,以及這些表情符號代表著什麼。(設計方面比你想像的要複雜得多:如果要用一個表情符號來表示「豆子」,那它們應該是黑豆?炸豆?毛豆?還是青豆?它應該在罐頭裡?碗裡?還是正在從地裡長出來?)Unicode的表情小組委員會每周會召開兩次會議對提案進行審查,討論和決定所有與表情符號有關的事情。當委員會達成共識時,一個新的表情符號就會誕生。
隨著表情符號詞彙量的增加,一些人想知道為什麼某些圖像會比其他圖像更優越。為什麼會有六個表情符號來描述壽司,但卻沒有墨西哥玉米卷、墨西哥卷餅,或者玉米卷餅呢?有越來越多的表情符號來代表專業人士——醫生、廚師、警察——但為什麼他們都是男性呢?為什麼,在代表人類的眾多不同表情符號中,所有的人都是白人?
到2014年,「表情符號政治化」已經開始泛濫。這種情況發生在表情符號代表食物(沒有描繪非洲傳統食物的表情符號,如 injera 或 fufu)、國旗(有以色列國旗,但卻沒有巴勒斯坦國旗)、家庭(沒有同性戀父母或單親父母)等等的時候。這不僅僅是使用一個正確的表情符號來描述你午餐吃了什麼的事情,它還代表著在數字層面上對你的文化的一種認可。在數字時代,表情符號已經成為了一種重要的語言,但是這種語言中並沒有代表"有工作的女人"或者"有色人種"的單詞。
2015年,Unicode邁出了實現表情符號多樣化的第一步,它引入了改變人們表情符號的膚色的選項,同時增加了更多類型的人在做更多類型的事情。從那以後,每一次更新都包括了逐步實現在表情符號鍵盤上代表的人群和文化的多樣化:女性衝浪者和騎自行車的人,戴著頭盔和聽診器的女性,以及戴著頭巾的人等等。最近,Unicode也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創造出了不分性別的表情符號,以及其他能夠代表所有表情符號用戶的表情符號。
Unicode每年都在考慮增加新的表情符號,這意味著每次更新 iOS 和安卓系統後,表情符號的文化詞彙也會不斷演變。Unicode 最新增加的內容, 包括了新的神秘生物(美人魚、精靈和吸血鬼等)、食物(餡餅、三明治、花椰菜、外賣等)、動物(恐龍、刺蝟、長頸鹿、斑馬等) , 以及人的面部(追星族、感到極度激動、噴出髒話的憤怒的臉等)。或許更重要的是,最新的更新還增加了幾種代表人類的新方式:一個女人抱著一個嬰兒,一個戴著頭巾的女人,還有三個新的不分性別的符號來代表各個年齡段的人。這反應出了表情符號最基本的改進,也是一種表情符號走向的最佳標誌。由於代表性不足的群體繼續以設計周到的圖標的形式出現, 我們可以理解一些文化的優先事項, 以及在形成這種日益增長的數字語言時所包含的人群類型。
下一批表情符號將取決於人們提交給Unicode的東西。任何人都可以提交一份添加新表情符號的提案:Unicode需要一個表情符號的原型,包含人們如何和為什麼使用它的解釋, 以及它的加入對於更大的表情符號語言意味著什麼。在2017年底,Unicode審核了67個新增的表情符號,包括一個紙杯蛋糕、一根曲棍球棒、一件實驗室外套和一件平底女鞋。有一個提案是增加一個蚊子表情符號。是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和比爾和梅林達·蓋茨基金會的研究人員提交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描述瘧疾和寨卡病毒等蚊子傳播的疾病。不是每個人都能聽懂英語,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寨卡的醫學後果,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識字。但是每個人都能理解蚊子的圖標。這很好地呈現出了表情符號的未來:一種能夠超越我們所知的語言,可以幫助人們在全球不同文化之間進行交流的方式。屆時,我們不會說任何一種語言——除了表情符號。
與此同時,表情符號也開始有了新的變化——比如蘋果公司的Animoji,它使用iPhone X的臉部追蹤技術,用一個人的面部表情來使一個表情符號動畫化。目前,該功能只支持少數動物表情符號——貓、狗、猴子、熊貓、豬、兔子、雞、狐狸、外星人、機器人、獨角獸,出於某種原因, 還有一堆糞便——但是有一天它可能包括表情符號庫裡面所有的面部。隨著計算機開始在我們手機的小屏幕之外移動, 表情符號也會隨之而來, 在新的平臺上採用新的形式。
正如他們所做的那樣,我們需要有辦法確保表情符號無論在哪個平臺上都是一樣的。表情符號已經慢慢地融合到跨平臺的一致設計中:比如2016年蘋果的表情符號(粉色襯衫女孩💁),在2017年,你也可以在安卓表情符號中看到它。這兩種變化都有助於在不同的平臺上簡化表情符號,因此你在Android上發送的表情符號在iPhone上看起來或多或少都是一樣的。表情符號也開始在Animoji中被創建出來——或者無論下一款應用是什麼——都應該遵循一致的設計標準,確保表情符號在所有平臺和設備上都是一樣的。因為表情符號不僅僅是一種用來裝飾信息的方式,也是一種複雜而強大的數字語言形式——一種不斷發展的語言。
原文連結:https://www.wired.com/story/guide-emoji/
編譯組出品
編譯組:郝鵬程、王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