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從不知起點的過去奔向遙遠的未來,無始亦無終。作為現實世界極其重要的維度,時間塑造著人們的思想、感覺和行為。雖然我們無法找到任何一種感覺器官與之相對應,但是我們卻能清楚地感覺到時間的存在。從等待網頁加載到估計某人何時會陷入交通堵塞,沒有哪一件事情是可以脫離對時間的感知而單獨進行的。時間作為一種客觀屬性,它的流逝速度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應該是一樣的。但對於同樣長短的一段時間,為什麼有些人會感覺度日如年,有些人卻會感覺時光飛逝?
時間是客觀的,但時間知覺是主觀的。時間知覺(Time Perception)是指個體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件持續性和順序性的感知。它是人類一切認知活動和動作技能的基礎。客觀時間是獨立於物體而存在並且能夠被相對準確測量的;而主觀時間則具有一定的彈性,人們主觀上的時間知覺並不等同於客觀時間。因此,對於相同的客觀時間,不同的人對其長短的感受不同。
人們的主觀時間會受到多種因素(如年齡、人格特質、環境等)的影響。在諸多因素中,情緒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大家可能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當全神貫注於某項事情時會覺得時間如白駒過隙,而在百無聊賴時又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早在1890年,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就提到,我們對於時間的感覺與我們不同的心理情緒是一致的。大量研究均發現,情緒會影響時間知覺。有研究表明,人們的負性情緒體驗越多,感覺時間過得越慢;也有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對時間的感知存在高估。近些年的研究多使用標準化的情緒刺激材料來探討情緒對時間知覺的影響。有研究發現,相比中性面孔,被試對憤怒和恐懼面孔會產生時距高估效應;也有研究表明,高興和悲傷的面孔也誘發了時距高估效應,但這種效應量相對憤怒和恐懼面孔會更小。2014年,法約勒(Fayolle)等人的實驗研究發現,相較於靜態的低喚醒表情,被試對動態的高喚醒情緒面孔產生了高估。甘甜、羅躍嘉和張志傑使用正性—高喚醒、正性—低喚醒、負性—高喚醒、負性—低喚醒和中性情境圖片為材料進行研究也發現,被試在高喚醒情緒下知覺到的時間顯著長於在低喚醒情緒下知覺到的時間。綜合以往研究不難發現,喚醒度(刺激材料帶給被試的興奮程度)和愉悅度(刺激材料帶給被試的愉悅程度)在情緒影響時間知覺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喚醒度和愉悅度如何作用於時間知覺?其心理機制又是怎樣的呢?標量計時理論(Scalar Timing Theory)通常被用來解釋情緒影響時間知覺的心理機制。該模型主要由時鐘、記憶和決策三個階段組成。在時鐘階段,當刺激開始呈現時,起搏器以一定的速率產生脈衝,開關裝置關閉,累加器開始收集脈衝(所收集的脈衝數表示持續時間多少)。當事件停止時,開關打開並停止對脈衝的運送。在記憶階段,累加器內的時距信息存儲進工作記憶中,個體預先記憶的時距信息(如標準時距)作為參照存儲在長時記憶中。在決策階段,由比較器對工作記憶中存儲的時間與參照記憶中存儲的時間進行比較,以確定當前時間與標準時間相比是短、是長還是相等。
三個階段的變化都有可能對時間知覺產生影響,但研究者認為脈衝速率和開關在其中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一般而言,脈衝速率與喚醒強度有關,當有較高喚醒度的刺激呈現時,人們體內起搏器的脈衝速率會加快,加快的脈衝速率會使累加器收集到更多的脈衝,導致其感受到的時間更長。同時,開關和注意緊密相關,即在這一過程中,開關根據開閉狀態調節流到累加器的脈衝,對時間相關任務分配的注意力決定其感知到的時間長短。當較少的注意力被分配到與時間相關的任務時,開關閉合的頻率變緩,意味著進入累加器的脈衝數變少,導致感受到的時間更短。相反,當更多的注意力被分配到與時間相關的任務時,開關閉合的速率變快,這也意味著其允許更多的脈衝通過,使得累加器積累到更多的脈衝數,導致時間被高估。當具有高喚醒的情緒刺激和時間相關任務同時出現時,情緒刺激分散了被試對時距估計的注意力,使人們將更多的注意資源集中於情緒刺激,從而導致對時間產生低估。
關於愉悅度對時間知覺的影響也早有研究。有研究者考察了面孔情緒對兒童時間知覺的影響,結果表明消極情緒下的主觀時距長於積極情緒下的主觀時距。也有研究發現負性聲音下的時距估計長於正性聲音下的時距估計。大量研究均證明,正性刺激(如笑聲、愉悅的音樂等)的呈現時間會被知覺得更短,表明愉悅性刺激可以使個體內部起搏器速度變緩,導致其對時間產生低估。這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經驗是相吻合的,如當我們聽到令人愉快的音樂時,會覺得時間過得飛快,當處於令人煩悶的情景時會感覺如坐針氈。從進化的角度分析,人們會有一種正性傾向,即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指向令自己更有益的事件;愉悅性刺激會吸引人們更多的注意力,使人們將更多的注意資源投入情緒性事件,進而導致對時間的注意力降低,這是人們會對時間產生低估的又一原因。
對時間的準確感知是人類順利預測、組織和計劃一系列活動的前提,它與我們的正常生活及許多高級認知功能都密切相關。情緒會對時間知覺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嚴重時會危及生命,正如處於緊張、恐懼中的司機在駕駛途中會對危險情景到來的時間估計產生偏差。為了調節情緒對時間知覺的影響,大量研究對此進行了探索,結果發現,正念幹預、認知重評策略等均會調節情緒對時間知覺的影響。但情緒對時間知覺的影響並不都是有害的,當人們感覺無聊煩悶時,愉悅的刺激可以使其心情更加舒暢。
大量證據表明,人類對於時間的判斷非常依賴於外部環境。因此,人們可以通過改變外部環境刺激來影響其時間知覺。比如,有研究發現,音樂的一些固有屬性會誘發個體不同的愉悅度和喚醒度,進而對人們的時間知覺產生影響。歡快的音樂會使人的愉悅度更高,人們會將更多的注意投入音樂情景而不去關注時間維度。總之,情緒對時間知覺影響的研究由來已久,這也會是未來研究者不斷探索的主題。情緒雖然會影響我們對時間的感知,但我們應該正確看待併合理利用這一影響。
(本文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項目「時間知覺對毒品成癮者跨期決策的影響及其認知機制」(31960185)資助)
(作者單位:西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