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喚醒度和愉悅度影響時間知覺

2020-12-05 中國社會科學網

  時間從不知起點的過去奔向遙遠的未來,無始亦無終。作為現實世界極其重要的維度,時間塑造著人們的思想、感覺和行為。雖然我們無法找到任何一種感覺器官與之相對應,但是我們卻能清楚地感覺到時間的存在。從等待網頁加載到估計某人何時會陷入交通堵塞,沒有哪一件事情是可以脫離對時間的感知而單獨進行的。時間作為一種客觀屬性,它的流逝速度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應該是一樣的。但對於同樣長短的一段時間,為什麼有些人會感覺度日如年,有些人卻會感覺時光飛逝?

  時間是客觀的,但時間知覺是主觀的。時間知覺(Time Perception)是指個體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件持續性和順序性的感知。它是人類一切認知活動和動作技能的基礎。客觀時間是獨立於物體而存在並且能夠被相對準確測量的;而主觀時間則具有一定的彈性,人們主觀上的時間知覺並不等同於客觀時間。因此,對於相同的客觀時間,不同的人對其長短的感受不同。

  人們的主觀時間會受到多種因素(如年齡、人格特質、環境等)的影響。在諸多因素中,情緒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大家可能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當全神貫注於某項事情時會覺得時間如白駒過隙,而在百無聊賴時又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早在1890年,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就提到,我們對於時間的感覺與我們不同的心理情緒是一致的。大量研究均發現,情緒會影響時間知覺。有研究表明,人們的負性情緒體驗越多,感覺時間過得越慢;也有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對時間的感知存在高估。近些年的研究多使用標準化的情緒刺激材料來探討情緒對時間知覺的影響。有研究發現,相比中性面孔,被試對憤怒和恐懼面孔會產生時距高估效應;也有研究表明,高興和悲傷的面孔也誘發了時距高估效應,但這種效應量相對憤怒和恐懼面孔會更小。2014年,法約勒(Fayolle)等人的實驗研究發現,相較於靜態的低喚醒表情,被試對動態的高喚醒情緒面孔產生了高估。甘甜、羅躍嘉和張志傑使用正性—高喚醒、正性—低喚醒、負性—高喚醒、負性—低喚醒和中性情境圖片為材料進行研究也發現,被試在高喚醒情緒下知覺到的時間顯著長於在低喚醒情緒下知覺到的時間。綜合以往研究不難發現,喚醒度(刺激材料帶給被試的興奮程度)和愉悅度(刺激材料帶給被試的愉悅程度)在情緒影響時間知覺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喚醒度和愉悅度如何作用於時間知覺?其心理機制又是怎樣的呢?標量計時理論(Scalar Timing Theory)通常被用來解釋情緒影響時間知覺的心理機制。該模型主要由時鐘、記憶和決策三個階段組成。在時鐘階段,當刺激開始呈現時,起搏器以一定的速率產生脈衝,開關裝置關閉,累加器開始收集脈衝(所收集的脈衝數表示持續時間多少)。當事件停止時,開關打開並停止對脈衝的運送。在記憶階段,累加器內的時距信息存儲進工作記憶中,個體預先記憶的時距信息(如標準時距)作為參照存儲在長時記憶中。在決策階段,由比較器對工作記憶中存儲的時間與參照記憶中存儲的時間進行比較,以確定當前時間與標準時間相比是短、是長還是相等。

  三個階段的變化都有可能對時間知覺產生影響,但研究者認為脈衝速率和開關在其中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一般而言,脈衝速率與喚醒強度有關,當有較高喚醒度的刺激呈現時,人們體內起搏器的脈衝速率會加快,加快的脈衝速率會使累加器收集到更多的脈衝,導致其感受到的時間更長。同時,開關和注意緊密相關,即在這一過程中,開關根據開閉狀態調節流到累加器的脈衝,對時間相關任務分配的注意力決定其感知到的時間長短。當較少的注意力被分配到與時間相關的任務時,開關閉合的頻率變緩,意味著進入累加器的脈衝數變少,導致感受到的時間更短。相反,當更多的注意力被分配到與時間相關的任務時,開關閉合的速率變快,這也意味著其允許更多的脈衝通過,使得累加器積累到更多的脈衝數,導致時間被高估。當具有高喚醒的情緒刺激和時間相關任務同時出現時,情緒刺激分散了被試對時距估計的注意力,使人們將更多的注意資源集中於情緒刺激,從而導致對時間產生低估。

  關於愉悅度對時間知覺的影響也早有研究。有研究者考察了面孔情緒對兒童時間知覺的影響,結果表明消極情緒下的主觀時距長於積極情緒下的主觀時距。也有研究發現負性聲音下的時距估計長於正性聲音下的時距估計。大量研究均證明,正性刺激(如笑聲、愉悅的音樂等)的呈現時間會被知覺得更短,表明愉悅性刺激可以使個體內部起搏器速度變緩,導致其對時間產生低估。這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經驗是相吻合的,如當我們聽到令人愉快的音樂時,會覺得時間過得飛快,當處於令人煩悶的情景時會感覺如坐針氈。從進化的角度分析,人們會有一種正性傾向,即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指向令自己更有益的事件;愉悅性刺激會吸引人們更多的注意力,使人們將更多的注意資源投入情緒性事件,進而導致對時間的注意力降低,這是人們會對時間產生低估的又一原因。

  對時間的準確感知是人類順利預測、組織和計劃一系列活動的前提,它與我們的正常生活及許多高級認知功能都密切相關。情緒會對時間知覺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嚴重時會危及生命,正如處於緊張、恐懼中的司機在駕駛途中會對危險情景到來的時間估計產生偏差。為了調節情緒對時間知覺的影響,大量研究對此進行了探索,結果發現,正念幹預、認知重評策略等均會調節情緒對時間知覺的影響。但情緒對時間知覺的影響並不都是有害的,當人們感覺無聊煩悶時,愉悅的刺激可以使其心情更加舒暢。

  大量證據表明,人類對於時間的判斷非常依賴於外部環境。因此,人們可以通過改變外部環境刺激來影響其時間知覺。比如,有研究發現,音樂的一些固有屬性會誘發個體不同的愉悅度和喚醒度,進而對人們的時間知覺產生影響。歡快的音樂會使人的愉悅度更高,人們會將更多的注意投入音樂情景而不去關注時間維度。總之,情緒對時間知覺影響的研究由來已久,這也會是未來研究者不斷探索的主題。情緒雖然會影響我們對時間的感知,但我們應該正確看待併合理利用這一影響。

 

  (本文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項目「時間知覺對毒品成癮者跨期決策的影響及其認知機制」(31960185)資助)

  (作者單位:西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

 

相關焦點

  • 情緒三要素:什麼影響著,我們的情緒
    大家好,我是情緒大管家,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是:情緒三要素情緒三要素:什麼影響著我們的情緒?達爾文在其著作《人類與動物的感情表達》中寫道:「很多動物和小孩,在情緒環境下的表情與成年人是相似的。」生物在情緒的表達上是相似的,那麼,生物在產生情緒的過程中是否也具有共性呢?答案是肯定的。情緒的產生主要與三個要素有關——認知過程、生理狀態和刺激因素。
  • 情緒的心理學解釋
    一、情緒的種類,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人的情緒可以分為基本情緒和複合情緒。1、基本情緒即人和動物共有的先天的情緒,有不同的適應功能包括快樂、憤怒、悲哀、恐懼。三、情緒的認知理論1、阿諾德:平定—興奮說,認為情緒的產生是對刺激平定的結果,是大腦皮層興奮的作用。刺激—大腦—皮層評估—形成主管體驗 2、沙赫特—辛格:二因素理論,一是個體體驗到高度的生理喚醒;二是個體必須對生理狀態變化進行認知性的喚醒。
  • 深焦 焦點解決(SF)起效之知覺轉移
    受近年來積極幹預(positive intervention)起效機制研究的啟發(Quoidbach,2015),在自己的思考中,SFBT的作用機制大致可以描述為: 駱博說道: 「SFBT所喚醒的知覺轉移,是由晤談者利用發問/正向建構/讚美引導當事人選擇性注意生命經驗中正向的部分來實現的
  • 比賽輸贏影響體味
    捷克布拉格查爾斯大學心理學專家吉特卡·菲亞洛娃博士團隊通過試驗來考察輸贏對體味質量的影響參試學生通過多次嗅聞氣味樣本,從男子氣、辨識度、愉悅度和吸引力四個方面給每件T恤的氣味打分。結果顯示,所有選手賽後T恤的男子氣概都更強了,但勝利者賽後的T恤更「香」,氣味愉悅度和吸引力明顯比失敗者強。吉特卡·菲亞洛娃分析指出,比賽輸贏的確影響運動員的體味,失敗者的消極情緒會直接對其體味吸引力產生不良影響。▲(林烽)
  • 學前兒童時間知覺的發展
    教育綜合基礎知識速記刷題班(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該部分知識點主要以了解和識記為主,以單選、判斷的客觀題及少量簡答題形式考察,大家需掌握學前兒童時間知覺的發展的全部內容
  • 惡意與心理理論中社會知覺和社會認知成分的關係
    研究2的目的是擴大對惡意和ToM之間聯繫的理解。因為ToM由不同的成分組成,包括社會知覺成分(即社會知覺成分),即通過面部表情、手勢或身體動作等感知線索來識別他人心理狀態的能力,以及社會認知能力(即認知能力),即不依賴於知覺線索而推斷他人心理狀態的能力。研究1僅依賴於RMET任務,該任務被廣泛用於捕捉ToM的社會感知成分。研究2增加了測量ToM社會認知成分的任務。
  • 人類意識源被找到 有望喚醒植物人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通過研究腦部受傷的昏迷患者,美國醫生發現了保持人類清醒以及知覺的大腦區域之間的複雜聯繫,這兩者是意識的核心組成部分。數千年來,哲學家、唯心論者和藝術家已仔細思考過人類意識起源這個問題。如今神經科學家認為他們已接近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 92.4%受訪者認為提高「情緒管理能力」重要
    92.4%受訪者認為提高「情緒管理能力」重要  88.5%受訪者認為有必要培養情緒知覺意識  一個人的情緒表現影響著與他人溝通的氛圍,事情的發展和結果良好的情緒控制力能夠成為我們個人發展的內驅力。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14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7.2%的受訪者有過情緒失控的經歷,78.2%的受訪者坦言這給自己帶來較大負面影響。92.4%的受訪者認為提高「情緒管理能力」重要,88.5%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培養自己的情緒知覺意識。
  • 2021考研心理學複習筆記--時間及運動知覺
    時間及運動知覺   1、時間知覺   四種形式:對時間的分辨,對時間的確認,對持續時間的估量,對時間的預測。   時間知覺依賴於人腦對事物或時間的連續性和順序性的分析和綜合,與大腦的廣大腦區有關。額葉在時間知覺中起重要作用。
  • 聽說你在家度日如年?找個「時間填充物」吧!| 夜讀
    「時間知覺」反映的是人在時間感上的相對性。雖然時間是客觀的,但是人對時間的感覺卻是主觀的,有時感覺「光陰似箭」,有時卻是「度日如年」。而今天中國人面臨的最大時間知覺偏差就表現在「等待時間知覺」上,即當前中國人在等待疫情結束過程中,對時間長度的主觀感受和心理體驗。
  • 嬰兒的深度知覺實驗——視崖邊界
    吉布森無意間回頭眺望,身後是猶如刀削的陡峭山崖和深不可測的峽谷,她頓時緊張得心跳加快,渾身的血液似乎凝住了。走到安全地帶後,她低下頭看著懷裡沉睡的孩子,突然想到一個奇怪的問題:嬰兒是否也會有這樣的深度和高度知覺,並對此有所反應?她決定進行研究找出答案。為此,吉布森設計了一個人工懸崖——「視崖裝置」來進行測試。
  • 知覺速度與準確性題的概念和特點
    知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整體的反映或事物間簡單關係的反映。知覺的種類很多,根據在知覺過程中何種感官起主要作用,可把知覺分為視知覺、聽知覺、味知覺、觸知覺等。知覺速度是指人們從客觀事物作用於人腦到人腦作出反應這一過程所經歷的時間的長短。反應時間短,則速度快;反應時間長,則速度慢。
  • 教師招聘考試:知覺的基本特性
    對於知覺的基本特徵這一塊內容,我們在考試的時候通常通過例子,以及從事物的描述中,判斷特徵,知覺的特徵主要有以下幾點。1.選擇性:人在知覺過程中把知覺對象從背景中區分出來優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覺的選擇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覺到的客體叫對象,未被清楚地知覺到的客體叫背景。
  • 聽力損失影響兒童情緒理解能力
    目前,聽障兒童的情緒理解存在兩種假說——「缺陷假說」和「補償假說」。缺陷假說認為,由於聽力的損失導致語言欠缺,使得其較難形成高水平的抽象思維能力,進而妨礙對其所接觸個體情緒狀況的準確理解以及信息交流,從而影響對於社會情境的知覺理解,導致聽障兒童的情緒理解存在發展劣勢。
  • 雙語經驗促進情緒抑制控制能力發展
    根據對雙語語言的掌握程度不同,可以將雙語者分為熟練雙語者和非熟練雙語者,其中熟練雙語者是指兩種語言掌握水平相似的個體,非熟練雙語者是指第二語言的掌握程度低於第一語言掌握程度的個體。雙語經驗是一種高強度的經驗,會對個體的腦活動和認知功能產生影響。
  • 心理學家:打破精神孤島擺脫抑鬱,可以通過走入自然喚醒感官
    之前看過臨床學家黛博拉·塞拉尼的《與抑鬱症為伴》的一書介紹,在深處抑鬱的糟糕狀態時,採用一些方法來喚醒我們的感官其實是一件不錯的事情。他在書中也介紹了一些方法幫助我們打開我們的感知覺,有利於從這種困境中走出。
  • 6個認知層級要點,喚醒你的人生,覺知開悟,提升境界!
    對於這個時代,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批判,而是愛的喚醒。——題記時代如果過於沉迷於一些東西,我們最好不要去極端批判,最好的辦法是用愛,用理智,用靈性去喚醒。如何喚醒呢?高人總結了6個方面,一起來覺醒開悟,提升自我。1,控制自己如果你想發脾氣,或者放縱自己,一定要告訴自己,延遲欲望滿足,控制自己,才是長久之道。
  • AI生活化,「小度小度」喚醒百度地圖機器之心
    尤其是最新版百度地圖中的智能語音功能,用戶只需對百度地圖說出「小度小度」即可喚醒語音,無需雙手只用口說,就能完成對地圖全部核心出行能力的調用。駕車者不用離開方向盤,也可以集中注意力關注前方路況,增加了駕駛安全。對於不開車的用戶,在這個有點寒冷的冬季裡戴著手套,也能使用百度地圖快速到達目的地。
  • 學點心理學:三大情緒理論
    即內臟反應在情緒反應中並不重要。相反,喚醒情緒的刺激同時產生兩種效應:通過交感神經系統導致身體上的喚起;通過皮層得到情緒的主觀感受。這些生理學家的觀點可以總結為坎農--巴德情緒理論。該理論說明了情緒刺激產生的兩種同時反應,生理喚醒和情緒體驗,它們沒有因果關係。如果某事令你生氣了,你的心跳加快的同時,你會想:「太可氣了!」但是,既不是你的身體也不是你的大腦導致了憤怒反應。
  • 筆記|C10 情緒 之三、情感的分類 & 四、情緒的腦中樞機制 & 六...
    理智感是人們學習科學知識、認識和掌握事物發展規律的一種重要動力,其作用的大小同個人已有的知識水平、學習和願望有關。3.美感是根據一定的審美標準評價事物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人的審美標準及反映事物的客觀屬性,又受個人的思想觀點和價值觀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