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情緒調節(二)科學認識情緒及其影響

2020-12-04 澎湃新聞

疫情下的情緒調節(二)科學認識情緒及其影響

2020-02-14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情緒的理解

情緒以人的需要為中介,是人的主觀感受和態度體驗,反映了客觀外界事物與主體需要之間的關係。如果外界事物事件符合我們的需要,就能引起積極的情緒體驗;反之就引起消極的情緒體驗。

情緒的成分及種類

(一)情緒的成分

1、生理反應:人的心律、血壓、呼吸以及消化系統等,會隨著不同的情緒狀態發生變化,如激動時血壓升高,焦慮時心跳加快,憤怒時呼吸急促等。

2、主觀體驗:個人內心才能真正感受或意識到的一種體驗,如痛苦、快樂、內疚等。

3、外部表現:主要是我們的面部表情,不同的情緒都可以通過外部表現來觀察。比如煩惱時愁容滿面,特別高興時手舞足蹈。

(二)情緒的種類

情緒分為基本情緒與複合情緒。

1、基本情緒:分為六種,即喜、怒、哀、懼、愛、恨

2、複合情緒:是基本情緒的不同組合。比如焦慮、抑鬱、煩躁、緊張、抱怨

焦慮:憤怒+內疚+恐懼+痛苦+不確定

抑鬱:焦慮+憤怒+痛苦+無力

抱怨:憤怒+厭煩+委屈+難受+害怕

疫情下負性情緒對我們的影響

(一)軀體不適

1、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頭暈、胸悶,氣短,胸痛,尿頻,口乾、出汗,肌肉緊張,發抖,全身乏力;有些會出現頭痛、心慌、心悸等;甚至出現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體溫升高等情況。嚴重的會焦慮發作、瀕死感。

2、消化功能減退:食慾下降、腹脹、腹部不適、腹瀉 ,甚至還可能出現噁心、嘔吐。

3、睡眠障礙:表現為害怕入睡;過度緊張入睡困難、睡眠淺;易驚醒,多夢且多噩夢;早醒、醒後遲遲不能入睡。

(二)身心疾病

長期處於情緒不良狀態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應激狀態影響軀體健康,引發身心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胃潰瘍、支氣管哮喘、慢性疼痛、神經性皮炎等。

1、過度求醫,反覆確認是否安全;隱瞞去過疫區或接觸感染者,否認自己有病。

2、攻擊行為

易激惹:由於恐懼和隔離,每個人心頭都壓著火,極度壓抑,常常因為一句話、一件事大發脾氣,相互攻擊。許多在醫院排隊等待治療的人,就經常發生爭吵,甚至打架的現象。

3、失控行為

心理學家做過感覺剝奪實驗:召集一群人分別進入一個封閉黑暗與外界完全隔離的狹小空間,受試者都出現了錯覺、幻覺、對刺激過敏、緊張焦慮、情緒不穩、思維遲鈍等。最多能堅持三小時,最少幾分鐘就逃離。

這場疫情應對的級別前所未有,很多人從來沒有被隔離過,隔離帶來的人際阻斷、人身自由受限而焦躁不安。

疫情危機下健康情緒的標準

(一)誘因明確

情緒的發生與發展有明確的原因,這是健康情緒的重要標誌,無緣無故的喜,無緣無故的怒,莫名其妙地悲傷與恐懼等都是不健康的情緒。

(二)反應適度

刺激強弱要與反應強弱成正比,弱刺激強反應,強刺激弱反應,這說明不健康。此次疫情危機,只要反應適度,說明情緒是健康的。如果反應過度,強烈驚恐,甚至應激危機,說明心理出了問題。

(三)穩定而靈活

情緒一旦發生,開始反應比較強烈,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反應逐漸減弱,這就是健康的情緒。如果情緒發生以後,頓時減弱,變化莫測,即為情緒不穩;同時,如果情緒發生以後,減弱過緩,甚至情緒「固著」則是情緒變化不靈活,這兩種情緒都是不健康的。

(四)能自我調節與控制

健康的情緒是可以受自我調節與控制的,所以,人們可以情緒轉移,合理釋放,也可把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不健康的情緒則自我調節差,一旦激情爆發,猶如脫韁野馬,不可駕馭。

(五)適應良好

適應良好是針對情緒的效能而言的。情緒是人們適應環境的重要心理機能,健康的情緒可以使人達到良好的適應水平。為此,情緒的指向應當是對人對事對自己都有益的事物。比如說,激情爆發可以毀物傷人,這不是健康情緒。而激情發生,見義勇為,則為健康情緒。而且,要想使情緒產生積極的效能,達到良好的適應,就不能只停留在內心體驗上,而應當變成積極的行為上。如果情緒的效能總是消極的,對人、對已、對社會都是有害的,那麼這種情緒就是不健康的。

來源:墊江縣心理諮詢協會

***************************************************************

原標題:《疫情下的情緒調節(二)科學認識情緒及其影響》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疫情下的倫理與人文之思①|疫情之中的情緒與記憶
    疫情下的倫理與人文之思①|疫情之中的情緒與記憶 楊慶峰(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 2020-03-08 12:45 來源:澎湃新聞
  • 有親子互動還有情緒調節 濟南發布學生心理防護指導手冊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5日訊 2月3日,濟南市市中區教體局組織編制的《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學生心理防護指導手冊》(以下簡稱《手冊》)正式發布。據了解,面向中小學生提供學習、生活、心理等全方位指導,這在全省各縣(市、區)是第一家。
  • 青少年常見的不良情緒有哪些 青少年不良情緒如何調節和疏導?
    不良情緒影響著青少年的行為,如何正確調節和疏導不良情緒成了解決青少年心理問題的一大重點。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青少年常見不良情緒有哪些以及如何調節和疏導不良情緒。認識青少年不良情緒和情感產生的原因,目的在於根據原因找出調節青少年不良情緒的措施。從兩大方面入手進行不良情緒的調節。
  • 心理學:是怎麼進行情緒調節的?
    情緒是我們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身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情緒並不會自發產生,而是由客觀事件引起。比如當你走在小區樓下時,突然有人從樓上仍垃圾正好落在你身上,這可能使你惱羞成怒或是不屑一顧。不同的人或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地點、時間和條件下,同一件事引起的情緒可能會不一樣。
  • 調節孩子的情緒,方法有哪些?
    本來玩得好好孩子,突然大哭大鬧,或者出門在外,看見喜歡的玩具不給買,就立即在地上打滾,這些場景是不是很熟悉,這也使得很多家長為之頭疼,那麼究竟該怎麼做才能更加有效調節孩子的情緒一、哪些因素會影響孩子情緒想要了解如何讞節孩子情緒,那麼就最好先知道哪些因素會影響孩子的情緒,通常來說會有以下幾點:1
  • 情緒調節提升勞動者深層扮演能力
    情緒勞動對員工個人負面影響多   情緒勞動對組織而言有更多的積極效應,如提高組織績效和服務質量,但也有一些消極影響,如增加員工的離職率。對員工個人來說,情緒勞動的消極影響更多,最直接的就是降低工作滿意度和導致工作倦怠,還有研究認為情緒勞動會降低個體的主觀幸福感,影響員工的身心健康,而這些不利影響多是員工運用表層扮演的結果。
  • 情緒的心理學解釋
    2、複合情緒即由基本情緒派生出來的情緒二、情緒狀態的分類1、心境即人比較平靜、微弱而持久、非定向、彌散的情緒狀態。2、激情即一種強烈的,爆發性的,為時短促的情緒狀態。平時我們所講的衝動、控制不住的情緒狀態。3、應激即人對某種意外的環境刺激所做出的適應性發應。應激與個體的自我效能感有直接關係。
  • 「娘胎情緒」影響孩子性格
    再稍微大一點,這些孩子雖不再哭鬧難撫,但情緒通常較為消極,很少與父母互動,顯得比較「淡漠」。孩子出現這些問題,排除遺傳、家庭環境和教育影響,很可能與母親孕期不良情緒有關。有研究顯示,孕期情緒對寶寶的影響佔10%~15%。
  • 聽力損失影響兒童情緒理解能力
    可見,儘管部分研究者認為聽障兒童的情緒識別發展完整,但大部分研究者發現,其情緒識別存在發展劣勢。聽覺損傷不僅影響聽覺功能,語言的缺乏使用可能使聽障兒童對所接觸的他人的情緒狀態難以準確識別和把握,進而妨礙其對面部表情的判斷以及情緒情境的理解。
  • 心理減壓篇一:調節情緒的幾種方法
    心理減壓篇一:調節情緒的幾種方法 2020-03-12 2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筆記|C10 情緒 之三、情感的分類 & 四、情緒的腦中樞機制 & 六...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動過程中,在認識和評價事物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理智感是人們學習科學知識、認識和掌握事物發展規律的一種重要動力,其作用的大小同個人已有的知識水平、學習和願望有關。3.美感是根據一定的審美標準評價事物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人的審美標準及反映事物的客觀屬性,又受個人的思想觀點和價值觀念的影響。
  • 疫情期間居家市民產生焦慮、沮喪等負面情緒怎麼辦?烏魯木齊心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消息,8月3日17時,新疆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就烏魯木齊市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舉行第十七場新聞發布會。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院心理測評科主任夏葉玲對市民居家期間的心理調整和情緒管理提出了四條建議,希望大家積極面對特殊時期,擁有健康心態。
  • 用轉移、替代和升華調節自己的負性情緒
    來源:新浪博客郝旭光 提要:今年春天因為疫情而被迫宅在家裡,人們常常會產生很多負性情緒。面對負性情緒,建議看問題時用相對、全面、動態代替絕對、片面、靜態的合理化方式,通過延遲、轉移、替代和升華調節自己的負性情緒。
  • 情緒暴力化研究:怎樣解析情緒暴力化內心活動方程式
    情緒發酵是從認知開始的,而且認知在整個發酵過程中是基礎,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而往往只有認知升級後才可能情緒發酵,認知升級就是人們對事物有了新的認識,這種新的認識往往源於獲得了新的信息或自我認知變化對事物產生了新的認知。如何防治情緒發酵,防止認知升級尤為顯得重要了。
  • 調節自我情緒的三個小技巧
    我們要怎麼樣學會調節自己情緒?古時候有一農夫,他每次生氣跟人吵架時就會跑回家繞著自己的房子和田地跑圈,發洩一通後迅速忘掉一切重新努力的耕地,一過就是幾十年。農夫老了的時候已經家財萬貫,農田一眼看不到頭,但他依舊在生氣的時候,喜歡繞著房子和農田跑步。當他氣喘籲籲地跑完步回來的時候,他的孫子終於問出了那個問題:為什麼您一生氣就要繞著田地跑步?
  • PTSD患者情緒不足/情緒過度調節狀態交替的相互抑制模型
    相互抑制模型解釋了PTSD的情緒調節不足和調節過度狀態之間的切換本研究提出了一個模型,其中杏仁核和腹內側前額葉皮層(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vmPFC)之間的相互抑制可預測同一患者內神經、行為和症狀水平的情緒調節不足和過度調節狀態之間的同步交替。
  • 潤安傑大腦生物反饋治療技術——調節焦慮抑鬱情緒,百家公立醫院的...
    後疫情時代,還有一場心理防疫戰!目前,雖然我國的疫情防控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總體形勢積極向好,但在這個階段,心理防疫的重要性也愈加凸顯。——「延遲開學是否影響畢業」「中高考時間會推遲嗎」…一系列問題的環繞,給學生、家長都帶來了或多或少的焦慮情緒;——「寶寶預產期到了,疫情還沒結束怎麼辦?」
  • 疫情期間老年人出現負面情緒怎麼辦?這個平臺給你線上指導!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由於免疫功能減弱,且多合併慢性基礎疾病,老年人一直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老年群體的防控工作備受關注。疫情期間,老年人群中也不乏出現緊張、認知焦慮、恐慌等負面情緒。如何幫助老年人科學有效地防疫抗疫,並讓老年人真正做到生理及心理的「痊癒」?
  • 情緒喚醒度和愉悅度影響時間知覺
    2014年,法約勒(Fayolle)等人的實驗研究發現,相較於靜態的低喚醒表情,被試對動態的高喚醒情緒面孔產生了高估。甘甜、羅躍嘉和張志傑使用正性—高喚醒、正性—低喚醒、負性—高喚醒、負性—低喚醒和中性情境圖片為材料進行研究也發現,被試在高喚醒情緒下知覺到的時間顯著長於在低喚醒情緒下知覺到的時間。
  • 【中學教師資格證】重點筆記:情緒、情感的分類、功能、標準及調節方法
    、意圖和言行時產生的美感人的審美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情感體驗理智感在智力活動過程中,人的認識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情緒情感的功能適應功能;動機功能;組織功能(調節功能);信號功能;健康功能;感染功能;遷移功能良好情緒的標準(1)能正確反映一定環境和情境的影響,善於表達自己的感受;(2)能對引起情緒的刺激做出適當強度的反應;(3)具備情緒反應的轉移能力;(4)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的情緒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