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馮宇燕
來源:環球心理資訊(Global-Psychology)
Keywords
積極情緒(positive affect)
高中生(highschool students)
心理旋轉(mental rotation)
趨近動機(approach motivation)
動機維度模型(the motivational dimensional model)
當某人提起你朋友的名字時,即使這位朋友不在眼前,你的腦海中也會浮現出他(她)的形象。這種形象在心理學上稱為心理表象。以心理表象為基礎,會產生一種有趣的現象,被稱為心理旋轉。
心理旋轉是一種在頭腦中加工心理表象的能力,是學習數學、化學、地理、生物、美術等學科的基本條件。它與視知覺類似,也存在整體優先效應,如複合字母刺激心理旋轉任務中,整體的反應時顯著短於局部。青少年時期是心理旋轉能力發展變化最迅速的時期,但關於青少年心理旋轉是否存在整體優先效應尚無研究考證。
以往研究已經發現,積極情緒影響青少年的記憶、分類等認知過程,但積極情緒是否影響青少年的心理旋轉過程,這一問題有待探究。此外,Gable等人提出的動機維度模型解釋了積極情緒的趨近動機對認知的影響,他們認為趨近動機低的積極情緒(如滿意)會拓寬認知範圍,趨近動機高的積極情緒(如渴望)會窄化認知範圍。越來越多包括心理旋轉在內的實驗都驗證了該模型假設。
該研究採用三種不同的身體姿勢——前傾、直立、後倚,配合面部表情誘發中性情緒和趨近動機不同的積極情緒,要求被試對旋轉過的複合字母刺激做正像/鏡像判斷。
基於以往研究結論和動機維度模型,本研究提出三個假設:
假設1:高中生心理旋轉也存在整體優先效應;
假設2:趨近動機是積極情緒影響心理旋轉的調節變量;
假設3:與中性情緒相比,積極情緒趨近動機較低時,心理旋轉範圍更偏整體;而積極情緒趨近動機較高時,心理旋轉範圍更偏局部。
方法被試:北京市某中學高一年級學生23名,其中1位被試因沒有堅持完成實驗其數據被剔除,共有22位被試(男生10名,女生12名)的數據進入正式分析。實驗設計:採用4(體態表情:直立中性,後倚微笑,直立微笑,前傾微笑)× 2(任務類型:局部,整體)× 4(旋轉角度:0度,60度,120度,180度)三因素被試內實驗設計。實驗材料:由小字母F組成大字母F,並且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了一定的角度(0、60、120或180度),如圖1所示。
圖1 使用刺激材料示意圖
實驗程序:
練習block有32個trial,方便被試熟悉實驗程序。小字母和大字母的判斷各佔一半,要求判斷小字母為局部任務,判斷大字母為整體任務。
正式實驗總共有512個trial,分為4個block,分別對應4種體態表情,即直立不微笑、後倚微笑、直立微笑和前傾微笑,誘發的4種情緒,即中性情緒、趨近動機較低、中等和較高的積極情緒。每個block包括128個trial (角度4×正/鏡像2=8種類型,局部8×整體8×任務類型2=128個trial)。
(1)被試在每個block之前調整體態表情,首先調整身體姿勢並保持與屏幕距離為50cm,保持面部與屏幕平行,視線高度位於屏幕中央位置。接著在每個block開始前按要求調整面部肌肉(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是在微笑)並保持1min。
(2)然後開始任務,首先是500ms注視點,出現字母後按鍵消失。任務類型和體態表情等順序在被試間平衡,字母刺激在block內隨機出現。在整個block內要求被試保持所要求的肌肉收縮即微笑表情不變。每個block之間被試可放鬆面部和身體肌肉。
(3)在實驗結束後,被試要回答以下問題:①你是怎樣調整面部肌肉的?請演示。②你認為研究為何要求調整面部肌肉?③有其他問題嗎?
結果
(1)正確率
對正確率進行三因素重複測量方差分析。發現:①任務類型與體態表情的交互作用顯著,簡單效應分析可見圖2,表明前傾微笑時,局部的正確率顯著高於整體任務;②任務類型與旋轉角度的交互作用顯著,分析簡單效應發現,在局部旋轉任務上,4種體態表情之間差異不顯著,在整體旋轉任務上,4種體態表情之間差異顯著,後倚微笑時的正確率顯著高於前傾微笑。
圖2 任務類型與體態表情正確率交互作用圖
(2)反應時
對反應時進行三因素重複測量方差分析。結果發現,①體態表情的主效應顯著,直立中性的反應時顯著長於其他體態表情條件;②任務類型的主效應顯著,局部的反應時顯著高於整體;③旋轉角度與體態表情的交互作用顯著,旋轉角度與任務類型的交互作用顯著。
結論
高中生心理旋轉存在整體優先效應。趨近動機較高時,高中生在心理旋轉任務中對局部的反應更準確,趨近動機較低時對整體的反應更準確。積極情緒的趨近動機對高中生心理旋轉範圍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整體旋轉上,而對局部旋轉無影響,青少年可依據情境調節情緒,促進認知和學業發展。
本研究雖採用新穎的體態表情情緒誘發手段,並增加了中性情緒對照組,但尚有問題未解決,如情緒影響心理旋轉整體優先效應的背後機制仍待探究,可在此後的研究中加入眼動追蹤技術和神經影像學技術進行探究。
參考文獻:
張玉靜. 積極情緒對高中生心理旋轉範圍的影響:趨近動機的調節效應. (2020). 心理科學, 43(04), 85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