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會用事實說話嗎?為何越是無知的人越覺得自己無所不知呢?為何狐狸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呢?為何轉基因食品有害,美國科學家都用事實說明研究出來了,為何還是有人不承認這個事實呢?
分析以上種種是因為人們由以下四點,造成了不願意面對事實、不承認事實、不用事實說話,哪四種呢?
一、無知自信。從前在小學裡學到一句話:越是無知的人越自信。這麼多年了,此話一句沒有過時。當年班上許多無知狂傲的人現在混得都不咋地,那個父親是警察的同學,常在學校裡作威作福,學習成績一塌糊塗,又愛搗蛋追女同學的混混,現在借了許多高利貸,正被債主家逼債。
想當初,他是如何的牛氣沖天,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曾有老師對他說:你這樣子下去無法無天,總有一天會出事的,你爸都罩不住不你。他都不當回事,照樣惡行不改,現在真的靈驗了。如果當初聽循老師的話,改過自新,那麼也現在到不了這一步。聽說,他爸都跟他斷絕關係了,讓他自生自滅。
二、感知差異。同樣一件事,在不同的人眼裡會得到不一樣的感知。例如我有朋友是一個農場主,他跟我同是五年前一起創業的,現在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聽到朋友們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是像我一樣的,認為他是勤勞致富,靠自己的雙手不停的奮鬥才有今天成功的局面;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他們認為他是靠政府支持創業成功的,靠別人的照顧幫忙才成功的。
這個說明無論哪一個事實,都有不同的解讀,有的人認為你好,有的人認為你不好,所以這個就是感知差異。這個情況是客觀存在的,如何讓自己的感知正確呢?這就需要客觀具體公正的態度來感知。
三、心理牴觸。這個意思很明白,就是別人本來對你有牴觸心理,你給他講事實,他怎麼會聽得進去呢?我們身邊總有喜歡的人和不喜歡的人,他們身邊也有喜歡的人和不喜歡的人,如果是你對別人不喜歡,那麼你講話之前,別人就已經牴觸你了。
有的人說,我儘量溫和委婉,隱藏自己對他的不喜歡,那樣他就不看不出來了。此言差異,你對一個人不喜歡,是隱藏不了的,你還未說話,別人就從你的眼神中看出來了。所以在還未講清事實前,別人就已經心理牴觸了,你怎麼跟他講事實說話。
人的客觀心理裡面是容不下對立的兩面的,當一個人心裡有矛盾時,就會驅使著自己朝有利的一面推進,如果心裡同時裝著矛盾兩面,人就會很痛苦。所以當一隻狐狸夠不著葡萄時,它的內心又非常渴望吃到葡萄,這時矛盾就產生了,狐狸就很痛苦,那麼解決這個事呢?狐狸就對自己說:葡萄是酸的,不好吃。這樣對話,狐狸就不再痛苦矛盾了。
四、利益衝突。這個是最難讓人開口講真話的,崔永元跟方舟子為了轉基因食品的事鬥了那麼多年,其實大家心裡早就有了定論,美國的科研部門也公布了轉基因食品有害身體健康,可是為什麼方舟子不承認呢?還要跟崔永元鬥得死去活來呢?因為這裡面有利益衝突。
反正我身邊的人也沒有買轉基因食品了,我家也從很早就沒有食用轉基因食品,只有那些家庭特別困難的人才買這個。這樣看來,老百姓早就認清了事實真相。
那麼面對這麼這多的問題:,我們怎麼樣才能夠做到認清事實,用事實說話呢?這裡面也有兩個辦法。
一、聚焦事實。有一個FIRE模型,其中F是事實,I解讀,R是反應,E結果。這個模型是什麼意思呢?打個比方說:我給你打電話,你也不接,我認為你不重視我,我現在很生氣,以後我們就不用合作了。
我們分析這裡面的話:
F事實:我給你打電話,你也不接
I解讀:我認為你不重視我
R反應:我現在很生氣
E結果:以後我們就不用合作了
其中,只有第一句話是事實,其餘的只是我們的思考。要抓住事實的部分,可以經常用這個模型來分析。
作為人,我們內心總有一些較在隱私痛苦的部分,這個創傷可能是你小時候某個人給你的,我們總是在不經意間想起,但是每想起一次,就讓自己受傷一次,怎麼辦呢,我們可以讓自己從中剝離出來,只關注事實部分,這個方法就是蒼蠅效應。
當每一次想起那些創傷時,就想像著自己是一隻趴在牆壁上的蒼蠅,用蒼蠅的視角來看待當年發生的那個場景,這樣你就從中剝離出來了,以後每想一次,就感覺這個事實帶給我們的創傷就少一部分。
二、換位思考。讓對方看清事實真相,你看清了只是你看清了,別人能不能看清,還得靠你說服,當上面四種原因讓別人不願意相信你時,你可以通過換位思考的辦法。換位思考是理解對方的心理感受和情感,而不是感受對方的情緒,那樣很容易被對方帶進去。
換位思考有三個好處:1、能使對方敞開心扉2、能獲得對方的信任,使談話富有成效3、從對方的視角觀察事物,可提高談話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