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要愛情還是麵包?《婚姻心理學》:認清這3點,幸福感更強

2021-01-09 騰訊網

在關於婚姻更需要愛情還是「麵包」的問題上,一直都是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

魯迅先生說:「人必須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

就是說,愛情終究還是要建立在生活的基礎之上才能長久。

所以在婚姻裡到底是麵包更重要,還是愛情更重要呢?

著名心理學家霍妮在《婚姻心理學》這本書中就提到過一個觀點:

「在愛情裡,不能因為感情需要太過盲目,也不能因為物質需求而太過現實。」

真正幸福的婚姻,理應是來自愛情和麵包之間的平衡。

金錢不能代表愛情,也無法替代愛情;可愛情也不能沒有金錢,或者忽視金錢的重要性。

所以霍妮在書中總結:愛情加麵包,才是完美的生活。

這種結論屬於「看似很有道理」,實則有點「廢話」的意思。

因而在關於婚姻到底是需要愛情還是麵包的問題上,我們需要認清以下3點,或許婚姻的幸福感才會更強。

01:「正確的金錢觀和婚戀觀才是關鍵」

人人都知道,既有麵包也有愛情的婚姻才是最完美的。但很多人都難以樹立一個正確的金錢觀和婚戀觀。

簡而言之,就是無法找到兩者的「平衡點」。

在《婚戀心理學》中提到一個案例:

女孩A嫁給了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多金、豪宅、名車,這是她夢寐以求的生活。

她認為:「在這樣的時代,錢比愛情要實在、可靠得多。」

女孩B則恰恰相反,她的「白馬王子」是一個藝術青年,英俊帥氣、浪漫溫柔、心意相通,一個眼神就能明白她的意思。

她覺得:「只要有真正的愛情,即使他一無所有,我與他在一起也會覺得幸福。」

兩個人的結局是:女孩A婚後過得並不幸福,她意識到金錢是無法代替愛情的;女孩B婚後第二年因貧窮離了婚,她明白愛情還是要有物質基礎的。

通過這個故事案例,霍妮總結:兩個女孩沒能獲得真正幸福完美的愛情與婚姻,原因在於不夠成熟或是不正確的金錢觀和婚戀觀。

事實上,現實生活中類似故事中兩個女孩的情況大有人在。

想要獲得真正幸福感更強的婚姻,我們一定要認清一點:愛情和金錢是獨立於兩個意識層面之上,但又相互交集的東西。

樹立正確而成熟的婚戀觀和金錢觀,才能讓我們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

婚姻除了愛情以外,還是一種生存狀態,即柴米油鹽的瑣碎。

02:「花要半開,酒要微醉」

俗話說:「錢不是萬能的,沒錢又萬萬不能。」

金錢當然不是萬能的,因為它買不到愛情和幸福;但沒錢又是萬萬不能的,因為幸福的人生是離不開金錢的。

所以霍妮認為,不懂得如何正確衡量愛情與金錢在生活中的關係,那麼就會對愛情和婚姻產生比較理想化的期待。

這種拔高的期待值,會帶來兩種截然不同的極端認識:一是愛情至上;一是金錢至上。

中國有句古話:「花要半開,酒要微醉。」

意思就是說,我們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不要過於極端,否則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在愛情和麵包的問題上,其實同樣遵循這個規則。

錢對於婚姻生活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是保障我們生活能夠安穩的重要因素;

而愛情則是婚姻生活的基礎條件,是兩個人靈魂碰撞和契合的重要條件。

不管是以金錢為天平來衡量愛情,還是以愛情為基礎來衡量金錢,都是難以達到平衡的。

愛情不是全部,無法滿足婚姻的生活質量要求;金錢不是萬能,無法替代情感體驗和情感需求。

因而在愛情和麵包問題中,我們需要認清的第二點便是:金錢夠用就行,愛情也不能過於單純。

愛情和麵包的平衡,不就是「各退一步,如花開一半、酒飲微醉」的美妙狀態麼?

03:「婚姻是難度最高的愛情」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享受戀愛的甜美,但卻對婚姻充滿恐懼?

無非就是還沒有做好經營婚姻的準備。

又或者說,還沒能清楚地意識到婚姻和戀愛之間的區別。

人就是這樣,通常對於未知的事情,恐懼的情緒會更加強烈。

霍妮在《婚戀心理學》序言說:

「雖然有些夫妻說他們彼此感到很滿意,但是他們在愛好、脾氣、家庭觀念等諸多方面仍然存在顯著差異。」

「與不幸福的夫妻一樣,他們也會因為金錢、工作、孩子、家務管理等問題而爭論不休。」

託爾斯泰雖然說過「幸福都是相似的,不幸都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可從婚戀的大環境而言,實際上都差不多。

幸福的婚姻也會有爭吵的時候;不幸的婚姻也會有甜蜜的時刻。

霍妮在序言中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幸福婚姻從來就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結合。

同樣的道理,愛情和麵包也不可能達到完美的契合程度。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當意識到最後一點:婚姻是難度最高的愛情,因為你必須一邊啃著麵包一邊談它。

在這個觀點上,我們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否則就很容易在「到底是追求愛情還是麵包」的問題上,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煩惱。

結語感悟

此前在網上看到過這樣的一段話,我認為是對於愛情和麵包三觀最正的論述了。

我努力掙錢,不是因為我愛錢。而是這輩子我不想因為錢和誰在一起,也不想因為錢而離開誰。

如果你問我愛情和麵包我選擇什麼,我會說:你給我愛情就好,麵包我自己買。

這句話之所以三觀很正,就是因為它所表達的就是一種極其成熟而正確的金錢觀和婚戀觀。

大多數人在「愛情」和「麵包」的問題上,會選擇「被動接受」,因而才會造成難以抉擇的矛盾。

實際上無論是愛情還是麵包,都應該需要我們自己努力去爭取。

正如《婚戀心理學》序言中所講的那樣:獲得幸福婚姻的最有效辦法,就是兩個人都提高自己、修煉自己、完善自己。

愛情兩人共同維繫,金錢兩人一起努力,相互攜手共進,不就是愛情和麵包的平衡所在嗎?

—END—

我是知陽,感謝您的閱讀。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重讀《傲慢與偏見》:審視愛情與婚姻背後的3個扎心心理學真相
    "有錢的單身漢總要娶位太太,這是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 《傲慢與偏見》開首就拋出這樣的觀點。 為什麼具有財富實力的男人總要結婚?婚姻與愛情又有怎樣的關係? 根據進化心理學理論,男性每小時產生的精子有一千兩百萬個,而女人窮其一生可生產的卵子數量約為四百個。
  • 兩性心理: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還是愛情的升華?心理學家教你升華
    婚姻是否是墳墓,往往最大的體現就是在你婚後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而是愛情的升華今日社會普遍告訴我們「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似乎給婚姻下了一個極其負面的定義。近期有人說了一句更絕的話:「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但不結婚就死無葬身之地。」這兩句話,要麼使很多人對婚姻望而卻步,要麼給婚姻下一個很無奈的定論。大概因此,許多人結婚都抱著「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心態。下面我們來看個小故事有次,跟兩個朋友出門聚餐,這裡暫且以小芳和小麗代稱吧。
  • 婚姻心理學:女人什麼樣,婚姻就是什麼樣
    有人說:婚姻是一座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入;有人說,婚姻是一座墳墓,它埋葬了人們美好的愛情;有人說,婚姻若非天堂,即是地獄;也有人說:婚姻是美麗愛情的歸宿,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追求。
  • 知道五大心理學效應會讓你的婚姻更幸福
    因此掌握並利用心理效應,在人們的婚姻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一、從眾效應 當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會懷疑並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朝著與群體大多數人一致的方向變化。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隨大流"。從眾效應是一種追隨別人行為最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盲目從眾,會給你婚姻帶來很大後遺症。
  • 基因可能會影響婚姻的幸福感嗎?
    基因可能會影響婚姻的幸福感嗎?很多因素都會影響人們在婚姻中所獲得的幸福感,比如:適當的溝通,共同的生活習慣等,然而基因其實也可能會影響我們對婚姻的感受。根據耶魯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婚姻的幸福感可能與催產素受體基因變體OXTRrs53576(基因位點)有關。實際上,催產素一直在社交關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與之相關的受體基因變異以前就被認為與情緒穩定及同理心有關。研究人員發現,當婚姻中至少一方的受體基因中有GG基因型(基因中含有兩個鳥嘌呤脫氧核糖核酸)變異時,夫妻雙方對婚姻會感到更滿意。
  • 一紙離婚協議,我才知道婚姻中不僅僅是愛情
    去年11月,當小雲拿著手中的離婚協議時,讓她真的沒法再相信愛情了。婚姻是愛情重要還是物質重要?關於婚姻中是愛情重要還是物質重要的爭論,一直都沒有停過。在一段感情裡,是選擇物質,還是選擇感情,不同的人或許有不同的答案。
  • 「鴕鳥」們的愛情婚姻
    這個看似消極的詞語,卻被很多人不自覺地運用在婚姻關係中,以此求得穩定美滿的生活。  婚姻中的鴕鳥哲學,其實是婚姻危機的一種處理方式,是妥協的藝術。做鴕鳥不是誰強誰弱的問題,而是權衡利弊後的一種利益最大化的選擇。通常,非原則性的問題,採取鴕鳥策略有助於關係和諧,但原則性的問題上,採取鴕鳥策略必須三思後行。
  • 性是愛情的「升華」,婚姻是愛情的「凝華」
    這是三個完全不同的東西,婚姻的困難在於,如何在同一個異性身上把三者統一起來。社會學家李銀河在她的情人節感言中寫道:在愛情、婚姻和性的問題上,什麼是我心目中最合理、最符合人性的道德安排呢?這要分別三種不同的情況:第一種情況,既無愛情也無婚姻關係的性。它既不涉及愛情的排他性,也不涉及婚姻的忠誠諾言,因此可以完全的隨心所欲,與道德問題無涉。對它的唯一約束條件是雙方自願,如果有一方不自願則可能造成傷害,甚至構成強姦。第二種情況,發生了愛情。
  • 盧曼論愛情與婚姻(上):如何解釋諸多不幸婚姻的存在
    不論是英國的感傷主義,還是聲稱貼近自然的18世紀的性科學,都突出了婚姻問題的重要性。這種結合復又遠離的過程從社會系統的其他宏觀功能脫鉤,會造成,甚至會強迫造成一種表象,即家庭在每一世代都要重新建立。不能說在過去時代就完全沒有這種表象(尤其是在家庭成員的居所彼此分離的情況下),但是重新建立的過程如今被置於其自身之上,並且這一過程賦予婚姻在家庭系統中的意義,比起它在老歐洲家庭經濟中的意義要遠為重要。
  • 這是我見過對於婚姻愛情最大的誤會
    婚姻簡單說文章共2000字,閱讀時長5分鐘,屬於純乾貨類分享,請大家一定要拿好小本本做記錄,或者收藏加關注避免丟失,後面我們還會有更多相關課程給大家分享!如果讀完覺得滿意,請大家收藏的時候,順便點讚加個關注什麼的,最近發的很多文章,都是清一色的收藏,你的點讚和關注,讓我更有動力給大家分享更多知識,謝謝!人生苦短,幸福天長,大家好,我是南牆的南,一個教會你幸福一加一的魅力男人!關注我,看見你從未看見的秘密!
  • 盧曼論愛情與婚姻(下):我們在婚姻中尋找什麼?
    盧曼論愛情與婚姻(下):我們在婚姻中尋找什麼?愛情和婚姻的統一被預設為質料和形式的統一。一種公開的排拒不再能從這些層面獲得支持,然而當事人自身並不一定會獲得更有利的處境:當事人知道,人們知道,是他(她)讓自己陷入了這一境地。要說誰的罪過的話,那就是「浪漫主義愛情」的意識形態性錯誤調控。這一假設促使人們為持久的親密關係尋找另外的基礎。
  • 愛情和麵包,你選哪一個
    經常會有人問:好的愛情,究竟是要過平凡的日子,還是要以物質為基礎呢? 在有些人看來,遇事能夠不離不棄才是最好的愛情。 但也有些人認為,沒有物質的愛情就是一盤散沙,只有在資金充足和有愛的情況下,才有足夠的底氣談愛情。 那在你的感情中,你是更喜歡平凡的日子還是要有物質和愛為基礎的愛情呢?
  • 婚姻是投胎,這個選擇決定一生,女人結婚之前要做好哪些準備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女人想要獲得幸福美滿的婚姻,在婚前應該做好什麼準備呢?對於這一點,女生的要求五花八門,譬如男方必須要有房有車有存款,譬如他必須愛我對我好尊重我,在譬如要孝順我的父母、必須和我是靈魂伴侶等等……但是這些都是女生對男生的要求,那我們女人在結婚之前,有沒有要求過自己呢?
  • 有感於蘇格拉底對愛情婚姻的解說
    有一天蘇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圖問他,老師,什麼是愛情?蘇格拉底說,你到麥田走一次, 要不回頭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 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圖覺得很容易, 充滿信心地出去。 誰知過了半天他仍沒有回去 ,最後他垂頭喪氣出現在老師跟前,訴說空手而且回的原因 說,看見一株看似不錯的 ,卻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 不得己,因為只可以摘一株 ,只好放棄。
  • 關於婚姻與愛情的4個殘酷真相
    對普通人而言,並不是愛消失了,就一定要離婚之類的,還是要看各自的需求,只是從心態上去接受愛會消失這個事實,或升華為親情,或變成一種合作。拋開極少數個例,多數婚姻還是起於愛情,只是當時當地愛是真的,彼時彼刻沒有那麼深了也是真的。個人覺得嫁人,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對方的人品,這樣即使有一天不再愛了,至少能彼此善待。愛,會消失。
  • 幾部影片和婚姻、愛情有關的電影
    呵呵……呵呵……結婚3年,可依舊還是搞不清楚婚姻究竟是什麼鬼,兩個人在婚姻裡究竟要如何相處。因為結婚對象是不是自己喜歡的人、結婚時的年齡、結婚的緣由、思想成熟度的各種原因,婚姻的狀況,幸福指數也各部相同。也會因為在婚姻裡遇到的人和事的變動,歲月的變遷,婚姻狀況會發生一些變化。
  • 男女親密關係的真相:婚姻裡,要臉還是要錢
    用我們熟悉的話來說,就是門當戶對,這在財產和精神上都適用。此前亦有研究顯示,當男女收入相對匹配,婚姻關係就會比較穩定。永遠不要把自己的人生,全盤交託給另一個人。不管在戀愛還是婚姻裡,經濟獨立,都是最大的安全感和底氣。
  • 那些紀錄片裡的婚姻和愛情
    原創 凹凸鏡DOC 凹凸鏡DOC「愛情來了,結婚,期待幸福。結婚後維繫兩人的,不再只是愛情,而是更複雜的種種。從我和你變成我們,是困難的,是脆弱的,如履薄冰,所以需要更加珍貴。而更珍貴的是在無數次瀕臨極端幸福與毀滅的邊緣後,我們仍選擇不分開。
  • 《父母愛情》:你更喜歡安傑還是安欣的婚姻模式?
    《父母愛情》中安傑和安欣作為一對親姐妹,脾氣秉性各不相同,但是她們各有優點和缺點。而她們的性格也影響了她們與伴侶的婚姻相處模式。安傑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上面哥哥姐姐都對她很寵愛,再加上長得漂亮,性格剛強,敢說敢做。
  • 離婚女人的心聲:我進入了婚姻黑洞,把幸福的婚姻,經營得支離破碎
    本文作者:若欣,心理諮詢師一枚,專業熬製婚姻情感秘籍,用心理學知識幫助更多的人,關注我幫你消除情感困惑。婚姻是兩個相愛的人融合在一起,但僅僅靠相愛是不能經營好婚姻的,確切地說婚姻更是一場人際交往能力的較量,在這場較量中隱藏著很多雷區,你觸碰了就可能把原本幸福的婚姻經營的支離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