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昨天,也就是11日,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這麼一條消息刷屏,據說原因是美國宇航局NASA曾說過這一天地球引力最小,所以掃帚能夠站起來。於是,「NASA立掃把挑戰」衝上了微博熱搜,不過,美媒隨後趕緊來「無情」地科普了。當然了,以此打發無聊的宅家,找點不同的樂趣除外哈。
再則說在這次疫情中,我們大多數人都可以從自己的朋友圈、各種微信群裡看到諸多信息。包括好的、不好的,就很容易讓自己再次去傳播給他人。如果你有這樣的現象,請看完這篇文章。
最後說一下很多朋友都看過一個綜藝節目《奇葩說》,這裡有一個這樣的事實:人的觀點能夠在短時間內被迅速帶跑。也就是說看正反雙方的票數,隨著正反雙方的發言而跑票,互相倒戈。我覺得肯定有不少觀眾覺得誰發言都挺有道理的。這也說明了,大部分人很容易輕信,而這種輕信並不因為文化程度的高低而有所不同。
我們的思想怎麼了?
為什麼那麼容易被帶跑呢?
又為什麼容易輕信謠言?
帶著問題繼續看這篇文章吧。
舉個慄子:想必炒股的很多人都喜歡做一件事,就是聽取小道消息。因為他總覺得小道消息很準確,而非去看一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政策經營利好,以及趨勢等等。而我們在茅盾 《子夜》十中有句話說:「華商證券交易所投機的人們就是謠言的輕信者,同時也是謠言的製造者和傳播者。」 很多小道消息就是人為製造出來的,用來擾亂視聽的,讓一些淺層次思考甚至不思考的股民們輕易的按照小道消息的指示做出行動。人們喜歡在聽取了一些「事實」的情況下,不太會深入思考,而果斷地下了結論。
人們在掌握科學的路上,是掌握了許多事情的規律性的。而輕信、迷信很多時候也是懶於思考,獲取不到真實的信息,在片面的信息下就急於做出結論。有句話我一直很認可:放棄理性總是軟弱的行徑。也是一種「無能無力」的屈服,對事情找不到真相而輕信假設或者臆想後的結論。
輕信並不一定是呆笨的同義詞,相反,人太有想像力,才是最容易輕信的,因為對他們來說,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就如同很多騙局,騙子不會跟你講的很清晰,而是講個大概的邏輯,然後讓你自發的去想像,自我合理化原本的內容。
只要按照各類人等的不同期待和願望,布下他們喜歡的誘餌,便都能收到請君入甕的效果。不管是什麼誘餌,起作用的內因都是人們在學校所受的無腦教育和社會生活中的缺乏理性。總是發生在一個知識和思考被簡單化和教條化的環境之中,它使得許多人喪失了應有的懷疑精神和提問能力。這樣的社會環境排斥個人的思考努力、批評態度、獨立判斷和精神自覺性。這種環境對人們有思維方式定型的作用。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過:「人是輕信的動物,人必須相信一些什麼。在沒有好的理由可以相信的時候,人便滿足於相信糟糕的理由。」我們不能改變人性,但我們至少可以用理性來為自己辨別什麼才是值得相信的好的理由。
人為什麼會在缺乏自己的經驗證據,或者完全沒有這種經驗證據的情況下,對某些話深信不疑,以為就是真理呢?
個人覺得,這就是思想的懶惰。這些人不慣於思考,平時不思考,結果不是沒有想法,而是迷信別人替他準備好的任何想法。這就像一個人沒有信仰,他不是什麼都不相信,而是變得隨便什麼都可以相信,而且相信了就是迷信。
而有個詞「洗腦」,一種被別人的思想控制自己的思考行為。這裡就可以確定這些人輕信而偏執的想法大多是外來灌注,他自己又缺乏獨立思考的結果導致被別人洗腦。對於平時不習慣思考的人們,別人的那些說法就顯得特別深刻,特別有水平,對此評價高屋建瓴或者高瞻遠矚。
最近樊登讀書中有個詞經常提起,叫「不可證偽性」。而科學就是如此。輕信和理性可以說是兩個對立面,人們需要具有懷疑精神,利用科學的可證偽性來推理。真理的大門一直是向證偽敞開著的。但是,對於既輕信又偏執的人,這扇門是關著的。而且,外面的人越叫他打開這門,他就會把門關得越緊。
其一謠言有種特點,就是抓住了人性的弱點,利用了人的好奇心,對待事物的獵奇心理。同時在枯燥的生活中滿足其無聊的內心,從而讓他們更容易相信謠言。謠言中人總是願意相信哪些對自己有利的謠言,反正自己開心了,別人也就無所謂了。
其二謠言來臨的時候,很多人不進行思考,接著就「轉發」了出去。這或許又是一個內在原因,就像之前寫過一篇文章中所說吃蝙蝠的人、故宮炫耀車的人,他們內心想顯示出自己的優越性。而謠言就是顯示人都想通過知道點別人不知道的「內幕」,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
其三當有一部分人選擇相信一件事情的時候,其他人會有從眾心理,從而觸發了「烏合之眾」。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是一本研究大眾心理學的著作。在書中,勒龐闡述了群體以及群體心理的特徵,指出了當個人是一個孤立的個體時,他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化特徵,而當這個人融入了群體後,他的所有個性都會被這個群體所淹沒,他的思想立刻就會被群體的思想所取代。而當一個群體存在時,他就有著情緒化、無異議、低智商等特徵。
結尾分享一句話與君共勉:
科學與理性,是任何一個時代需要的精神也是每一個人應當堅守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