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未退,謠言四起,為何謠言那麼容易瘋傳?

2020-08-27 時善風


如果非要用什麼來形容2020年的話,那一定是離不開魔幻兩字。

在過去短短的半年時間裡,澳大利亞山火、東非蝗災、南美登革熱、加拿大「炸彈氣旋」極端氣候、新冠肺炎、唐山地震、南方洪災,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接踵而來的各種「天災人禍」不斷地刷新著人們的認知。




面臨發生的這一切災難,大部分人還是帶著堅強樂觀的美好祝願認真地生活著。可少部分從希望重啟2020期盼中甦醒過來的人,唯一剩下的就是恐慌的情緒了。面對未知的一切,他們感覺是最可怕的。

於是在有意無意之下,總有那麼一些人利用人們恐慌、無助的心理,開始了危言聳聽。一如在南方的這場洪災中,就出現了不下三條的謠言。


1


這些謠言在網絡上得到了快速的傳播,甚至讓很多人都信以為真。但很快氣象官方局就出來闢謠了此事。



對此,時善君只想說一場嚴重的南方洪災讓多少人一夜之間失去了家園和財產,甚至是親人。在洪水未退的情況下,謠言卻已四起,人們為何如此熱衷於相信謠言呢?


也許謠言最能吸引人的,就在於它幾種天然的「氣質」吧。



⒈謠言的迷惑性

傳播猛烈的謠言一般具有「三分真,七分假」的特質,讓人短時間內很難分辨。但謠言的內容卻足夠讓讀者引起重視,從而分享給自己的親朋好友,深怕他們沒有收到消息受到影響。這一舉動是不是看著就充滿了熟悉感?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就總是會分享給我們,他們從別處看到的謠言,生怕我們吃虧了。


⒉傳謠者的獵奇心理

普通老百姓都有「獵奇的心理」,也就是「八卦的閱讀傾向」,而這種傾向則倒逼媒體更加熱衷於去搜集、傳播這類奇奇怪怪的信息。當讀者每點擊一次的時候,他們的流量池也會隨著增長。等嘗到甜頭後,誰又捨得放棄一門「無本」的買賣呢?



⒊謠言的情感外衣

謠言就像一場營銷或者公關,本就是為了讓人相信而精心設計的。真相是客觀的,不在乎人們信不信,但謠言的出現從本質上就是為了滿足人們主觀的情感訴求,表達對現實的不滿。所以在迎合了人們的情感之後,謠言的傳播速度是超乎想像的。


信謠是烙印在基因裡的本能

輕信謠言是烙在我們骨子和基因裡的。因為我們的祖先們生活在一個信息閉塞的環境裡,一有風吹草動就得逃命才能存活下來。試想一下,越是重磅的謠言越是與我們的安全,生死掛鈎,所以災難說,末日說盛行了幾千年。



成語「杞人憂天」表面上看是個笑話,其實是人類內心的真實反映,因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憂慮的心理是人的本能。


⒌老年人更容易信謠

也許是受過歲月的洗禮,擁有了更多的生活閱歷,老年人們對安全和災難是更為敏感。對此當在網絡上接收到謠言時,「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觀念讓他們很快就接受了謠言,並對此消息高度信任。

另外在信息爆炸的當下,老年人的腦力和體力註定了他是沒有辦法去求證信息的真假,所以更容易被謠言左右。



曾在文化類排行第一的《至道學宮》就因為傳播謠言被封,它披著愛國的外衣,以推廣傳統文化為噱頭進行大肆造謠,甚至有類似邪教的操作模式!《至道學宮》傳播的信息就是三分真,七分假,還經常緊扣時事,亂說一通。這很容易讓文化程度低的群體,或者信息渠道單一的群體中招,被其洗腦,變成其粉絲。

對此,我們也只能多加預防,並採取禁謠的策略,讓老年人不受謠言的困擾。



⒍謠言盛行是一場信任危機

在面對他人不同目的的行為時,青年人和老年人的信任方式十分不同。對於對方善意的舉動,青年人和老年人都能保持較高的信任度。但當面對欺騙時,中老年人更容易選擇相信,對騙局的識破能力也更低。

人們總是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也就是在自己認知範圍內,最正確的知識。瘋傳的謠言中通常夾雜一些普通人知識的盲區。比如風水,玄學,命運,宗教等等。又帶一些「正經」的天文知識。



宗教預言與神話中的世界末日,從1999年世界末日說,到2012年世界末日說,到2032年的世界末日。我們已經見證了好幾個世界末日說完全是無稽之談的,但現實中依然不乏有人相信2032年世界末日的謠言。

為什麼人們輕信謠言卻牴觸闢謠的人?生活在群體中的人,容易輕信一些事物,容易喪失思考能力,所以他們只接受簡單的直接的信息,拒絕複雜的邏輯思考。



面對這些層出不窮的謠言,我們始終都要保持自己客觀、實事求是的態度。當看到我們無法確定的消息時,最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去搜集證據。用清晰、公開、有力的證據來辨別真相與謠言,不要人云亦云。謠言止於智者。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改變「傳謠者」的心態,其實「造謠者」是鳳毛麟角的存在,大部分人都是無辜的傳謠者,轉變傳謠者的心態,普及基本的客觀,理性,辯證的看待事物的能力才是正途。

相關焦點

  • 疫情當前,為何謠言四起?
    自疫情以來,大量謠言四起,原因是什麼呢? 那麼謠言是如何產生的呢?令人費解的是,當時沒有任何相關的科學證據,那麼這個謠言怎麼就憑空產生了呢? 其實就是在災區外的人們產生了認知失調,就是他們其實是很害怕的但身邊並沒有發生地震,那這種無法協調的緊張就會導致「還有一場地震」的謠言到處傳播。因為大腦會覺得「為什麼我會這麼害怕?不合理啊」然後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哦,果然,還有一場地震,難怪這麼緊張。」
  • 碎片英語|如何表示「興師問罪」、「謠言四起」?
    而此處top是做動詞,義為「居…之首;為…之冠」,那麼top the agenda,字面意思就是「在議程之首」,即priority。意思是「關於...的謠言在網絡上瘋傳」。比如疫情期間各種謠言在網上瘋傳,我們就可以用這個句型來表達:The false rumors about Covid-19 have spread online.於是想要整理一下之前學到過的兩個和「謠言,謠傳」相關的句型:1. Rumors swirled about...
  • 謠言傳播的8½定律(上)
    (文/Taylor Clark)如果我也不好騙,你也不好騙,為何有些天方夜譚就經久不衰呢?不管多疑還是輕信,我們總會在某一時刻中了謠言的招。在我們注意到之前,謠言會悄悄繞過精神防線。大多數人都不認為自己好騙。但是謠言若具備一些特徵,就特別可能卸掉我們的防備,讓人信以為真,竭力傳播。
  • 謠言!謠言!謠言!
    2016年度十大網絡謠言,其中就有這條「宇宙射線」謠言。首先,宇宙射線很常見。由於地球有磁層在起保護作用,到達地球表面的宇宙射線非常有限。其次,假如高強度宇宙射線真的發生,如超新星爆發等產生的輻射現象,並滲透到地球表面,此時關不關手機都沒什麼意義。另外,手機本身的能量是非常有限的,手機電池電量瞬間爆發高能量的可能性也很小。
  • 那些瘋傳的地震謠言又開始橫行了,你信了幾條?
    日本千葉縣東北部地區發生6.1級地震每次地震事件一發生,就有人大肆宣揚一些錯誤的地震知識,並且被大量轉發以致瘋傳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成事實。作為一名不完美但負責任的科普小編,我覺得很有必要粉碎一下這些不科學的謠言。本文章將介紹與粉碎那些瘋傳的地震謠言,你信了幾條?
  • 「992|闢謠」「鯊魚吃人」視頻瘋傳!恐怖謠言不可信!真相是這樣的!
    驚悚消息瘋傳:「鯊魚吃人了」今天,有一則驚悚的消息在微信群中瘋傳:在海南三亞一處海灘上,「鯊魚吃人了」!與消息同時傳播的還有幾段小視頻,視頻中,一條鯊魚(疑似)在海灘上劇烈掙扎,周圍的海水被染成了紅色。
  • 謠言止於智者,我們輕信謠言真的是因為智商不夠嗎?
    答案也十分的簡單那就是日本福島地震導致核洩漏,當時瘋傳含碘食鹽可以防輻射,這些大媽大爺們根本不知道即便是我國內陸的食鹽就足夠把全世界的人做成臘肉,根本沒有必要去囤積食鹽,相信看到這篇文章的網友家中也許還有當時購買的食鹽。
  • 微信官方總結:5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微信,朋友圈,謠言,空姐 ——快...
    不知不覺,5月份馬上就要結束了,微信官方也及時整理了本月朋友圈的十大熱傳謠言。雖然微信一直都在通過各種渠道闢謠,每個月也都會做這樣的匯總,各種科技、科普媒體為了闢謠同樣不遺餘力,但因為各種原因,各種謠言總是在滿天飛,尤其是朋友圈內,這就需要大家隨時擦亮眼睛,提高防範意識,不要上了別人的套。
  • 5月朋友圈十大謠言,第一條就中招了!
    不過,要避免食用小龍蝦頭部,因頭部含肝臟、胃、腮等器官,容易散發很多汙染物,包括寄生蟲。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謠言內容  最近,一個「人造假雞蛋」製作過程的小視頻在朋友圈瘋轉。
  • 心理學:疫情當前謠言四起,為什麼我們會相信謠言,又該如何抵制
    那麼是什麼決定了路徑的選擇?是動機與認知能力。也就是說:當動機和能力都較高時,人們更可趨向於遵從中樞路徑。中樞路徑包括訴諸於理性認知的因素——人們進行一系列嚴肅的嘗試,以邏輯的方式來評價新的信息。人們的知識水平較高時往往傾向於理性的選擇。
  • 盤點12月網絡熱傳謠言|歲暮天寒 且將謠言「雪藏」
    盤點12月網絡熱傳謠言|歲暮天寒 且將謠言「雪藏」 來源: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作者:殷熒 時間:2020-12-31 22:19:00 臨近歲末謠言也來刷存在感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盤點12月網絡熱傳謠言澄清謬誤 以正視聽讓謠言止步
  • 本文揭開謠言傳開的科學原理
    你是否曾經深信過某個謠言?這並不怪你,因為這符合人類的特性,人類天生對謠言趨之若鶩,並且謠言因為其獨特的特性,而具備比事實更強的傳播力。為什麼拉閘限電,多人發熱這些謠言能夠傳播?在喬納·伯傑的《瘋傳》一書中,我們能夠窺見一二。到底是什麼讓這些事情具備廣為流傳的特性?
  • 三峽還未放大招,但謠言又帶著惡意撲面而來了~
    此時,真正的長江大洪水還沒來,三峽還沒機會充分發揮防洪功能,可關於三峽工程的各種謠言卻借著武漢內澇的大水踏浪而來。儘管網絡氛圍裡,「罵一罵」常會被人看作有觀點有想法,而「贊一贊」常會被人當作「五毛黨」。但真理不辯不明、道理不說不清,冒著被拍磚的危險,針對這些謠言,我們還是要說道說道的。
  • 「十三星座」這月經謠言又瘋傳,NASA正式啪啪啪打臉了!
    (心疼處女座,又躺槍)最近,一個經久不衰的月經帖又在朋友圈、微博瘋傳傳言說NASA宣布:有13個星座那個就是」蛇夫座「!這明明就是個萬年月經謠言時不時就出來溜一溜……或許是感受到太平洋彼岸的狂歡NASA終於受不了這次終於 正式闢謠 了!
  • 謠言哪裡跑?細數那些年「忽悠」你的食品藥品類謠言
    時至今日,在各大社交平臺有關「牛奶致癌」的說法還在蠱惑人心,在朋友圈瘋傳的文章《牛奶將人類送入癌症的墳墓》一度又將牛奶安全性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方便麵是「垃圾食品」? 2013年9月,廣西龍勝地區一條「豬肉長鉤蟲,水煮不爛、油炸不熟、高溫殺不死」的說法瘋傳網絡,並在之後幾年陸續出現多個衍生、變種謠言,涉及廣東、江蘇、遼寧、四川等多地。 如微信公眾號「順思網絡」2014 年10月23日發布《各個地區豬肉已大面積出現鉤蟲!多地區都已經禁吃豬肉了!!》
  • 剛剛,微信公布了5月十大謠言!真相令人憤怒……
    不知不覺五月已到末尾,我們為大家整理了本月朋友圈十大熱傳謠言。來看看,你中招過嗎?5人造假雞蛋流入市場謠言類別:失實報導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謠言內容最近,一個「人造假雞蛋」製作過程的小視頻在朋友圈瘋轉。兩個戴著袖套的人不斷從盆中撈出白色膠狀物質,塞入準備好的透明模具中,而一旁放置了不少已製作完成的「假雞蛋」。
  • 五月份朋友圈十大謠言公布:別再餵孩子吃活蝌蚪
    五、人造假雞蛋流入市場謠言類別:失實報導謠言內容:最近,一個「人造假雞蛋」製作過程的小視頻在朋友圈瘋轉。兩個戴著袖套的人不斷從盆中撈出白色膠狀物質,塞入準備好的透明模具中,而一旁放置了不少已製作完成的「假雞蛋」。
  • 盤點7月份謠言:女子拍洪災時孩子落水居首
    從主題上看,謠言獵奇傾向明顯,如「中國大爺在泰國機場吸食大麻」、「男孩下河遊泳被魚叉插死」、「女孩因『王者榮耀』自殺」,這些謠言具有很強的爭議性,容易挑起公眾情緒,從而加速謠言的擴散。此外,值得特別關注的一點是,當下,一些謠言在傳播過程中會以改變部分關鍵詞的方式發生變形,如網傳的「男子在北門茶社因打牌自摸興奮猝死」的謠言就被誤傳至全國多地,有人說是荊門北門,也有人說是巢湖市北門,還有人說是富陽北門,這意味著一些造謠者在散布不實信息的過程中,會採取偷換地點等關鍵詞的方式來博取關注,網民需對此有所警惕。  1、湖南一婦女抱娃拍攝洪水,小孩掉到水裡了?
  • 五月微信朋友圈謠言出爐:吃小龍蝦長蟲、吃活蝌蚪治病 ...
    5、人造假雞蛋流入市場謠言類別:失實報導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謠言內容最近,一個「人造假雞蛋」製作過程的小視頻在朋友圈瘋轉。對比兩者可以發現,網上售賣的這款「惡搞玩具」——沙皮膠雞蛋,和網傳視頻中的「假雞蛋」一模一樣,連使用的標籤都是相同的。那麼,是否會有人將仿真玩具雞蛋冒充真雞蛋來售賣呢?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首先,根據這款商品介紹來看,玩具雞蛋的外部為塑料硬殼,內部由沙皮膠填充,這種物質有淡淡香味,且手感柔軟,不會粘在手上。
  • 瘋傳:如何讓產品被瘋傳?學會這六大原則就夠了
    從買轎車、買衣服、吃三明治,到給孩子取名字,你是否知道為什麼某些產品會大賣,某些故事被人們口口相傳,某些電子郵件更易被轉發,或者某些視頻連結被瘋狂地點擊,某些謠言更具傳播力,某些思想和行為像病毒一樣入侵你的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