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12月網絡熱傳謠言|歲暮天寒 且將謠言「雪藏」

2021-01-15 南海網
盤點12月網絡熱傳謠言|歲暮天寒 且將謠言「雪藏」

來源: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作者:殷熒 時間:2020-12-31 22:19:00

臨近歲末

謠言也來刷存在感

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

盤點12月網絡熱傳謠言

澄清謬誤 以正視聽

讓謠言止步 攜真相同行

1.離婚冷靜期庇護了家暴方?

謠言套路:政策誤讀

真相:離婚冷靜期不是家庭暴力「庇護期」。民政部回應稱:「冷靜期」只適用於夫妻雙方自願的協議離婚,對於有家暴情形的,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訴訟離婚並沒有「冷靜期」的規定。

2.停止進口澳大利亞煤炭導致南方電力緊張?

謠言套路:憑空杜撰

真相: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從供應量來看,我國主要依賴國內煤炭生產,進口只是補充。從供應結構來看,澳大利亞對華出口以焦煤為主,而火力發電廠需要的是動力煤。

3.「國內上網課」影響留學生學歷認證?

謠言套路:捕風捉影

真相:據教育部消息,留學人員受疫情影響無法按時返回海外留學所在地的學校而選擇通過在線方式來修讀部分課程,以及因此出現在境外停留時間不符合學制要求的情況,不作為影響學歷學位認證結果的因素。

4.「冬至日」發生「日環食」,是「庚子年災難日」?

謠言套路:譁眾取寵

真相:日月食純屬自然天象,沒有任何能量突發或轉換的過程,也從不牽扯任何自然災害事故。冬至日是「庚子年災難日」,和2012年12月21日被說成是「世界末日」一樣,都是譁眾取寵、危言聳聽,純屬無稽之談。

5.全國物流將於2021年1月7日前陸續停運?

謠言套路:舊謠新編

真相:網絡熱傳的所謂「時間表」是根據歷年傳言拼湊嫁接的,純屬捏造。事實上,快遞公司放假或運輸線停運是各快遞公司根據情況自行決定的,沒有全國統一的時間表。

6.深圳2021年1月1日起開徵房地產稅?

謠言套路:無中生有

真相:2020年12月1日下午,深圳市稅務局對「房地產稅開徵」傳聞進行了緊急闢謠,稱網傳消息純屬謠言,對於蓄意編造、發布、傳播有關虛假信息、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將提請有關部門依法查處。

7.網傳成都確診女孩照片?

謠言套路:移花接木

真相:2020年12月8日,成都新冠肺炎確診者行動軌跡對外公布,關於20歲感染者趙某的個人信息便在網上熱傳。其中包括一張坐在車內、穿白裙子的照片,以及朋友圈截圖。後經當事人澄清,照片及朋友圈均系冒用,並非確診者本人。

8.同濟醫院通知:近期不要去外資超市,冷凍櫃不要接觸?

謠言套路:假借權威

真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及同濟醫院的多位權威人士表示,網傳內容不實。搜索發現,該則消息在湖北、山東、吉林、浙江、四川、湖南等地流傳,均被相關部門闢謠。

9.2018血渭一號墓是「九層妖塔」原型?

謠言套路:張冠李戴

真相:傳說中的「九層妖塔」原型實為1982年發現並進行過考古發掘的都蘭「熱水一號大墓」,距離2018血渭一號墓400餘米。都蘭「熱水一號大墓」因其封土堆高大雄偉,被當地人稱為「九層妖樓」,後經文學、影視作品傳播,成為眾人熟知的「九層妖塔」。

10.吃柚子會導致肌肉溶解?

謠言套路:以偏概全

真相:對健康人群來說,沒有服用他汀類相關藥物,吃柚子不會導致肌肉溶解。柚子(尤其是西柚)和相關藥物的食用量達到反應劑量才會引起中毒,反之則沒有相應影響。(殷熒)

相關焦點

  • 濟寧2020年12月謠言榜出爐
    濟寧市全媒體闢謠平臺1月6日訊 「地暖對身體有害」、「物流1月7日前停運」……在剛剛過去的一個月中,不少傳言活躍在社交媒體中,假借權威機構名義興風作浪、引起恐慌。今天,濟寧市全媒體闢謠平臺盤點2020年12月謠言,快來一起了解真相。傳言一:借疫情穿防護服上門打劫?12月份,一條與疫情相關的謠言在濟寧市民的社交媒體中活躍。
  • 盤點7月份謠言:女子拍洪災時孩子落水居首
    人民網「求真」欄目聯合人民網新媒體智庫對7月網絡謠言進行盤點與梳理,邀您一起洞察真相。  【「求真」點評】從謠言內容上看,7月網絡謠言以汛期謠言居多,7月初,全國多地頻發洪澇災害,謠言多滋生於災情嚴重的地區,如湖南長沙、寧鄉、永州等地,汛期謠言內容以誤傳傷亡人數、路況災情為主。抗災時期,信息需求與信息發布呈較為明顯的不對稱關係,而謠言的多發無疑加重了救災工作的負擔。
  • 8月謠言:上海將出臺購房新政?名牌包免過安檢儀?
    人民網北京9月13日電 (金晨)上海將出臺購房信貸新政?某人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丟了?名牌包可免過地鐵安檢儀?「求真」欄目聯合人民網新媒體智庫,對8月謠言進行盤點梳理,推出「盤點8月十大謠言」榜單。
  • 微信官方總結:5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微信,朋友圈,謠言,空姐 ——快...
    不知不覺,5月份馬上就要結束了,微信官方也及時整理了本月朋友圈的十大熱傳謠言。雖然微信一直都在通過各種渠道闢謠,每個月也都會做這樣的匯總,各種科技、科普媒體為了闢謠同樣不遺餘力,但因為各種原因,各種謠言總是在滿天飛,尤其是朋友圈內,這就需要大家隨時擦亮眼睛,提高防範意識,不要上了別人的套。
  • 謠言傳播如病毒複製 如何阻斷網絡謠言
    隨著新媒體的崛起,信息傳播日益迅捷,不實信息和網絡謠言的傳播也有了更加肥沃的土壤。如何儘可能避免網際網路的「雙刃劍效應」?如何不讓充滿好心、飽含社會責任感的轉發,成為謠言擴散的支點?阻擊網絡謠言,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從5月起,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已在全國範圍內集中部署打擊利用網際網路造謠和故意傳播謠言行為,一場網絡謠言阻擊戰正在打響。
  • 「5·12」汶川地震12周年,這些謠言別再傳了!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張掖網 >> 科普張掖 「5·12
  • 2017年朋友圈謠言TOP10:第一條害死人!-朋友圈,謠言,紫菜,塑料...
    現如今,微信朋友圈已經成了謠言流言的溫床。微信官方一直都在不遺餘力地闢謠打擊,每個月都會定期公布熱點謠言並予以駁斥。今天,微信官方又盤點了2017年度的朋友圈十大謠言,每一條都流毒甚廣,尤其是第一條,一度沉重打擊了整個行業。
  • 盤點2月謠言:這些食物的「另類」功效你別信
    盤點2月謠言:這些食物的「另類」功效你別信 2018-02-27: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盤點2月謠言:這些食物的「另類」功效你別信
  • 10月五大食藥謠言盤點
    [摘要]你是否聽信過這些謠言:「無標準代碼的醬油致癌」「喝豆漿會導致乳腺癌」「紅心柚子被打針」……各種致癌謠言已經成為網絡虛假信息的重災區。這些謠言通常使用聳人聽聞的誇張詞彙,而且還不斷變異死灰復燃,令人防不勝防。
  • 5月朋友圈十大謠言,第一條就中招了!
    不知不覺,五月已到末尾,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本月朋友圈十大熱傳謠言,來看看你中招過嗎?
  • 人民日報刊登十起網絡謠言案例稱謠言害人害己
    編者按: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網絡謠言也在滋生蔓延,既有針對公民個人的誹謗,也有針對公共事件的捏造。網絡謠言不僅敗壞個人名譽,給受害人造成極大的精神困擾,更損害國家形象,影響社會穩定。在當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網絡謠言的危害不容小視,必須依法懲處。
  • 這是10月最大的謠言,別信!
    感嘆時光的飛快啊  (因為有國慶小長假~)  但謠言卻絲毫沒有「鬆懈」  仍以頑強姿態寄生於各處  藉此,小編為大家整理出  10月朋友圈十大熱傳謠言  快看看這裡有沒你中過招的~  朋友圈十大謠言  1
  • 青島網上闢謠平臺披露2020年度典型網絡謠言
    謠言一:青島將安排飛機灑消毒藥水防控新冠疫情 2月2日,一則「青島將於2月4日封城」的消息在朋友圈廣泛傳播。經核實,此消息為虛假消息。公安機關已對發布該信息的網民張某某,依法教育訓誡。
  • 剛剛,微信公布了5月十大謠言!真相令人憤怒……
    不知不覺五月已到末尾,我們為大家整理了本月朋友圈十大熱傳謠言。來看看,你中招過嗎?1吃小龍蝦身體會長蟲謠言類別:失實報導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謠言內容近日網絡流傳一則從手臂夾出一條又一條的白色蟲子的視頻,視頻中還配有:「常吃小龍蝦的結果」文字。
  • 微信官方發布年度十大謠言:收文件有毒類謠言上榜
    【TechWeb報導】12月31日消息,騰訊微信安全中心正式發布了2016年度謠言TOP10。其中排行前三的謠言為:兒童守護站累謠言(全國銀行網點成失聯兒童安全守護點)、「微信公開課pro版」連結會盜號、「SB250」系列謠言(吃酸菜魚感染SB250病毒)。
  • 謠言!謠言!謠言!
    科學解釋小編通過網絡搜索發現,這樣的「提醒」其實早在前幾年便在網際網路上傳開,當時全國多家媒體和多地網警都有闢謠。2016年度十大網絡謠言,其中就有這條「宇宙射線」謠言。首先,宇宙射線很常見。由於地球有磁層在起保護作用,到達地球表面的宇宙射線非常有限。
  • 近日謠言大盤點:幽靈車「鬼擋牆」
    網絡的發展,技術水平的增加,有很多人利用網絡傳播謠言,以此來增加網絡關注的熱度。這些謠言以及為迅速地速度在整個網絡上傳播起來,造成不小的混亂也給社會造成很多麻煩。今天就跟小雪一起來看看近期都有哪些謠言吧!
  • 第三季度謠言盤點
    2.食鹽裡加亞鐵氰化鉀有毒 搜尋次數 7986萬 熱度★★★★★  8月,一篇名為《中國賣鹽的都是畜生》的文章在網上熱傳,文章中一位餘姓傳授稱,自己身體之前常年各種不適,經一位協和畢業的博士親戚指點,可能是因為常期攝入某種化學物質而導致身體疾病。
  • 洪水未退,謠言四起,為何謠言那麼容易瘋傳?
    這些謠言在網絡上得到了快速的傳播在洪水未退的情況下,謠言卻已四起,人們為何如此熱衷於相信謠言呢?對此當在網絡上接收到謠言時,「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觀念讓他們很快就接受了謠言,並對此消息高度信任。另外在信息爆炸的當下,老年人的腦力和體力註定了他是沒有辦法去求證信息的真假,所以更容易被謠言左右。
  • 網絡紅包交個稅?巨龍引發泥石流?謠言又來了
    不如看看「謠言過濾器」為大家帶來的本周闢謠吧:「中國高考判卷內幕令人寒心」、「網絡紅包等收入需要交個稅」、「巨龍引發宜賓地震泥石流」……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高考判卷內幕令人寒心?前段時間,教育部官網在盤點高考謠言時已對該文進行過專門闢謠。今年6月5日,教育部官方發布《高考謠言及防範提醒——考試版》一文,再次對「閱卷老師只顧趕進度不管對錯」這個謠言案例進行闢謠——某知名論壇上曾出現了一篇「高考閱卷老師冒死揭露內幕,學生前途就是這樣被耽誤」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