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傳播如病毒複製 如何阻斷網絡謠言

2021-01-09 人民網

  插畫:人民圖片

  隨著論壇、微博、即時通訊工具等的崛起,網絡謠言也呈激增之勢。網絡謠言背後反映出不成熟的網民心態和不健全的管理機制,值得思考

  

  「撿到粗心小朋友的高考準考證,誰認識通知下,別耽誤了高考大事。白××,考點市一中,考場013,座號11,準考證號204101311。請大家幫忙互相轉發,別耽誤了孩子高考!聯繫電話138××××8131。」

  高考前幾天,上面這條信息,通過好心網友,在微博、微信和QQ群、貼吧上瘋狂轉發。可這卻是一條不實信息,甚至暗藏騙局。

  隨著新媒體的崛起,信息傳播日益迅捷,不實信息和網絡謠言的傳播也有了更加肥沃的土壤。如何儘可能避免網際網路的「雙刃劍效應」?如何不讓充滿好心、飽含社會責任感的轉發,成為謠言擴散的支點?阻擊網絡謠言,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從5月起,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已在全國範圍內集中部署打擊利用網際網路造謠和故意傳播謠言行為,一場網絡謠言阻擊戰正在打響。

  謠言傳播如病毒複製

  6月7日,北京市公安局網絡平臺「平安北京」通過微信提醒網友,勿輕信高考尋證尋人信息。「平安北京」運行團隊成員趙峰介紹說,最近在網絡上的尋證尋人信息,看似有名有姓,但稍加分析、搜索,就發現漏洞不少。

  比如「在18中附近拾到李亞成的高考準考證號」,檢索卻發現李亞成在多個城市丟失了準考證,還都是在18中附近。又比如,前面提及的「準考證號204101311」,已經成為2013年出鏡率最高的準考證號。而早在6月5日,當地媒體就通報說高考準考證找到主人了,但各大網絡平臺上仍重複出現,「事發城市」各不相同,各地都在為「本地的204101311準考證」尋找失主。

  趙峰說,這些不實信息有些是因為同情心而以訛傳訛,有些則是詐騙者刻意改編傳播留下吸費電話號碼,一旦撥打可能遭遇經濟損失。

  此前,在四川蘆山地震後,一條被廣泛傳播的「尋找徐敬回家」謠言,所留電話是早就被曝光的高額吸費電話。

  從內容上看,網絡不實信息可以分為科普知識類、社會熱點等種類。《新浪微博社區管理規定(試行)》中明確的7種不實信息表現形式,分別為整體失實、捏造細節、圖文不符、誇大事實、過期信息、信息殘缺、斷章取義。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匡文波指出,謠言自古就有,但現在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信息傳播速度快,一條謠言經過轉發後很快就能人盡皆知。

  他認為,謠言傳播也有規律可循,其中兩個主要的因素是:重要性和模糊度。他解釋說,事件要是不重要,公眾也就很難去關注。同時,模糊度越高,謠言流傳越廣。他舉例說:「日本核洩漏事件對我國有一定影響,因此大家都很關注。同時,核科學對於公眾來講很陌生,再加上信息的模糊度很高,在某種程度上就助推了『搶鹽』風波。」

  趙峰分析說,一些網絡謠言如同病毒一般,每年都會反覆發作,或者隨著新聞熱點演化成新「變種」出現。一般而言,此類謠言的一大特點是,內容驚悚、關注度高,發布者只敘述「事實」,不明確信息源,卻顯得自己是現場目擊者,或者有權威信息源,有時還會附加圖片。此時,網友稍不注意,就會成為謠言的傳播者。

  闢謠為何如此難

  一條謠言的傳播甚至是爆發性的,但要闢謠卻並不簡單。

  去年8月,一條「北京某公交車上懷疑有兒童被拐」的微博被廣泛轉發。博主當天20時左右發現可疑情況,近22時發布微博,22時30分才正式報警,間隔兩個多小時。由於報案間隔時間較長,警方查找這名兒童非常困難。最終耗費一周時間才找到兒童及親屬,證明並非拐賣。

  趙峰介紹,當微博上出現涉及北京市的重要突發信息和涉警信息時,「平安北京」都會及時關注,每天也有不少網友給「平安北京」發信反映情況。「看到相關微博或者接到報警後,我們首先要找到首發者,向他詢問詳細情況,畢竟微博的140字空間有限;其次我們會聯繫微博內容所涉及的公安部門,迅速進行核實」。

  趙峰說,一些網友遇到緊急狀況或疑似警情時,經常是發布微博,而非第一時間直接報警,甚至有些網友只發帖不報警。「這不僅耽誤了事件的快速處置,還使得一些事件根本無從查證」。還有一些網友,從微博上看是當事人或目擊者,當「平安北京」找來時,才說「自己沒看見,只是聽說。」有些網友在轉帖時將始發者信息刪除,使得搜尋更加困難。

  發帖轉帖容易,要站出來理直氣壯地說「這是謠言」卻不簡單。在「北京某公交車上懷疑有兒童被拐」的微博傳播後,公安部門儘管知道北京市近年來很少發生同類案件,當天也未接到類似報警,但是找兒童還是花了一周時間。諸如「遇雞蛋砸在車玻璃上,千萬不能噴水開動雨刷」、「無醇啤酒無醇紅酒飲用後不會被查出酒駕」等謠言,「平安北京」的民警們則自己親身實驗,以事實闢謠。

  隨著新媒體互動平臺的推廣,由於現有法律的缺位和不健全,以及網絡傳播的新特點,導致用戶在網上的行為和言論難以受到有效和及時的約束,闢謠成為更複雜和艱巨的任務。

  2012年5月28日,新浪微博頒布實施了《新浪微博社區公約》及一整套相應的管理體系,旨在規範和管理微博上的用戶行為。對於一些惡意編造和傳播不實信息和謠言者,新浪可採取刪除內容,禁止發言,直至註銷帳號的處置。一些更嚴重的造謠者,則要承擔法律責任。

  有專家指出,這些公約的實施標誌著我國網際網路已經嘗試步入網絡自律階段,但相關管理機制的健全還顯滯後。

  令闢謠者煩惱的是,許多理性的聲音總是不如驚悚的傳言「受人歡迎」。2012年3月,一條「小孩走丟,回來後,兜裡裝了6000元錢,眼角膜被摘除」的謠言,在2小時內被轉發了7000多次,而闢謠的微博自去年3月至今僅轉發了1000多次。

  一些網友在轉發謠言信息後,即使闢謠信息已經公布,也沒有意識一定要刪除自己之前轉發的謠言帖,或者一定要轉發闢謠帖以澄清。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闢謠信息的傳播趕不上謠言。

  避免「無心之謠」

  為強化闢謠信息的傳播,新浪推出了舉報和處理公示機制,對一些被舉報並證實是不實信息的微博,進行標記。同時推出「回推通知」,可以對所有參與過不實信息傳播的用戶下發通知,以達到更好的闢謠效果。

  據介紹,在新浪微博平臺上,自2012年8月起,對違規行為的舉報受理率始終維持在95%以上,其中對「不實信息」的舉報量已從上線時的日均4000條下降到現在的日均500條,造謠傳謠行為得到遏制。

  從5月起,人民網強國社區、人民微博聯合推出《謠言狙擊榜》,盤點並澄清各種網絡謠言,幫助網友辨明真偽。

  對於普通網友,「隨手一點」前應該注意什麼?匡文波說:「應該提高鑑別能力,有的謠言完全不符合邏輯,是為了提高粉絲數量和吸引眼球才捏造出來的,大家應當判斷一下再進行傳播。」

  公眾人物擁有與一般公眾相比大得多的影響力。尤其是微博上的經認證知名人士(網絡暱稱「大V」),動輒擁有數以百萬計甚至千萬的「粉絲」,如何避免發揮個人影響力推動社會進步的初衷,卻引發助長謠言傳播的客觀後果?微博管理者和業內人士的共同建議是,首先,對於過於驚悚、存在疑問的內容,轉發前要以審慎的態度進行分析、判斷;切不可譁眾取寵博出位,單純為了換取轉發次數和吸引粉絲傳播「爆炸性新聞」;留意信息的源頭是否可信,多關注運營平臺和公眾媒體的闢謠公告。

  對於可能遭遇謠言困擾的單位,尤其是政府部門,如何更好地應對?業內人士建議,以簡單明了的形式發布信息,如圖表、圖片;充分解釋公眾的關注焦點、疑點,不可迴避問題;講不清的問題也要實事求是,避免裁剪事實、外交辭令;以數據、學理依據、實物證據等可見、直觀的材料,佐證自己的觀點。

  匡文波也表示,首先要增強政府信息公開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降低模糊度,並且讓獨立的、第三方的專業人士進行調查並發布令公眾信服的信息,能夠抑制網絡謠言的傳播。」 同時,提高新聞發言人的職業素質和專業訓練也非常重要。

  新浪微博運營方認為,微博平臺具有自我查證、自我更正的機制,當謠言傳播後,也會有更多的專業人士對其進行關注、分析、判斷和闢謠。

  「隨著媒體微博和政務微博的大量產生,更多有公信力的機構微博加入到傳播闢謠信息的隊伍中來,也有助於『力量平衡』。」趙峰說。

  《 人民日報 》( 2013年06月13日 14 版)

相關新聞:

 

相關焦點

  • 網絡謠言傳播如病毒複製 闢謠為何如此難?
    如何阻斷網絡謠言插畫隨著新媒體的崛起,信息傳播日益迅捷,不實信息和網絡謠言的傳播也有了更加肥沃的土壤。如何儘可能避免網際網路的「雙刃劍效應」?如何不讓充滿好心、飽含社會責任感的轉發,成為謠言擴散的支點?阻擊網絡謠言,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從5月起,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已在全國範圍內集中部署打擊利用網際網路造謠和故意傳播謠言行為,一場網絡謠言阻擊戰正在打響。
  • 2020年朋友圈十大謠言:包括蚊蠅可以傳播新冠病毒等
    網絡的快速發展加上社交平臺的便利,使得信息傳播速度日期加快。不過,便捷的網絡和平臺也成為一些謠言高發地,尤其是我們在刷朋友圈的過程中,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危言聳聽的消息。日前,微信官方對外公布了2020年度朋友圈十大謠言,包括大蒜水、白酒可以殺滅新型冠狀病毒以及蚊蠅可以傳播新冠病毒等。
  • 你傳播謠言了?隨意傳播謠言可能會遭受以下處罰甚至是刑事處罰
    ,這也間接的導致了人們只能待在家裡無所事事,俗話說飽暖思淫慾,再加上某些心術不正的人,便開始製造傳播謠言,給目前疫情的控制造成了負面影響,也在廣大的人民群眾心中造成了恐慌。隨著新聞的報導我也注意到了一些謠言傳播者的處罰結果。其中,蘭西縣兩人因散布疫情謠言被警方拘留,分別予以行政拘留7日並處500元德治安處罰。除了治安處罰,還有的被口頭警告,當然截止到目前處罰最重的就是行政拘留加罰款了,那麼是否說明傳播謠言最重的處罰就是如此了呢?當然不是!傳播謠言造成嚴重後果的還會被處以刑事處罰!那麼具體規定如何,我將給大家詳細講解。
  • Nature:比疫情更可怕的是偽科學謠言的傳播
    3.1 謠言的傳播更為分散 從總人數來看,相信疫苗有益的人是多數,且這些人也認為自己處於社交網絡的主流,然而從網絡的視角來看,反對疫苗的聲音,正在變為網絡中的主流,同時和對疫苗態度猶疑未決的社群聯繫越來越緊密。
  • 5G網絡傳播新冠病毒?這個一眼能識破的謠言,為何導致英國20個基站...
    5G網絡會傳播新冠病毒?近日,這個在我們看來異常低智、荒誕的謠言在美國、英國等多個國家傳播起來,甚至有不少名人轉發。儘管多國媒體、科學家、移動運營商紛紛反駁該謠言完全是一派胡言,稱5G技術不會對人類健康構成任何威脅,這是毫無根據的陰謀論。但遺憾的是,闢謠並沒有阻止謠言的傳播。當地時間4月2日,英國伯明罕一個5G信號基站被縱火,消防員歷經兩小時將火撲滅。
  • 網絡謠言你中招了幾個 如何識破別當「二傳手」
    ●2月15日  有網民在網上散布「一孕婦感染SB250病毒死亡,參與搶救的醫生已經被隔離,據悉孕婦是在市場買草魚回家做酸菜魚吃後發覺嘔吐頭暈送院。」的謠言信息。經警方調查,九江網民吳某某為戲謔取樂擅自將網上謠言信息事發地篡改,引發當地群眾恐慌情緒。警方依法給予吳某某行政拘留5天的處罰。
  • 「2020.2.28」謠言,別信!——服用降壓藥會加速新冠病毒複製,疫情...
    導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有關疫情傳播態勢、虛假防治措施等流言和謠言在網上傳播,引發不少網民誤解誤讀,個別網民編造傳播虛假病例數據等謠言,極易引發社會恐慌情緒,嚴重影響網絡安全秩序和社會穩定,同時也給疫情防控工作帶來嚴重幹擾
  • 人民日報刊登十起網絡謠言案例稱謠言害人害己
    編者按: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網絡謠言也在滋生蔓延,既有針對公民個人的誹謗,也有針對公共事件的捏造。網絡謠言不僅敗壞個人名譽,給受害人造成極大的精神困擾,更損害國家形象,影響社會穩定。在當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網絡謠言的危害不容小視,必須依法懲處。
  • 心理學:疫情當前謠言四起,為什麼我們會相信謠言,又該如何抵制
    戰疫必勝,我們一起,等春天2020年註定是難忘的一年,新年之初我們遭遇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攻擊,關於病毒本身如何如何如:《荀子·大略》:&34;2.沒有公認的傳說。恐懼訴求傳播一般可從兩個方面傳播信息,一方面是傳遞威脅信息,另一方面是傳播效能信息,正反兩方面分別從激發恐懼和消除恐懼的目的入手。許多謠言往往利用了我們的恐懼,由此抓住了我們的痛點軟肋,所以我們會更加注意、相信。
  • 重大災害事件中謠言的形成、傳播規律及幹預策略
    作者: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副院長 鄭素俠  在人類歷史上,每每遭遇重大災難事件,往往是謠言四起的時刻。特別是在網絡時代,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的各類傳播平臺,為各類信息自由流動提供了便利,謠言與闢謠的信息進行著交鋒和博弈,加劇了公眾的焦慮與恐慌。
  • 謠言比病毒更可怕!全球媒體啟動「謠言粉碎機」
    大疫當前,謠言比病毒更可怕。全球媒體紛紛開啟「謠言粉碎機」(#RumorBuster),有力回擊了一批甚囂塵上、罔顧事實的謠言,為廣大民眾澄清事實,以正視聽,獲得廣泛支持與點讚。謠言一:新冠病毒起源於實驗室?一段時間以來,所謂「新冠病毒人造論」「新冠病毒起源於實驗室」等陰謀論在海外媒體和社交網絡上廣為流傳,伴以諸多毫無科學依據的想像與猜測。而新冠病毒溯源是一個嚴肅的科學問題。
  • 五大愛滋病謠言不要信!因為了解才能不再恐懼
    3、母嬰傳播:據調查,如果沒有經過正規的治療,感染愛滋病毒的孕婦大約有三分之一可以通過胎盤、生產以及餵奶把愛滋病毒傳播給孩子。關於愛滋病的5大謠言,不要信!謠言1:同性戀容易得愛滋同性戀指的是人們的「性取向」,而真正容易傳染愛滋病的是「行為」,比如男男性行為人群。
  • 英國網友燒掉5G基站,電磁波能傳播病毒,這謠言很科幻很危險
    這謠言,一定要打三個感嘆號。5G信號塔發射的電磁波傳播病毒是謠言,有人因此燒信號塔是事實。這個謠言很科幻,這個事實很危險。散播謠言的人,和聽信謠言的人,心態都不可思議的失常。這種失常,來源於對新冠肺炎不可控的恐懼。
  • 科普:5G傳播新冠病毒?荒唐的謠言被傳播真的是因為老外傻嗎?
    直接看視頻(歡迎關注):5G傳播新冠病毒?這樣的謠言在我們看來,就像一百年前人們相信&34;的言論一樣荒唐。然而,在自詡信奉科學文明的歐美,這樣的謠言確實被眾多民眾所相信。大家一眼都能識別的謠言是怎麼被傳播的?這個事情在國內自媒體的節奏帶動下,完全成為一個只看表象的鬧劇,然而事實究竟怎樣?接下來你將看到鬧劇發酵的前因後果。這一謠言被信奉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原因1:有人認為5G可以抑制免疫系統,從而使人們更容易感染病毒。就憑這一點,很多對5g不明所以的人自然會產生顧慮。這樣的新聞難道不是經常發生嗎?
  • 謠言傳播的8½定律(上)
    不管多疑還是輕信,我們總會在某一時刻中了謠言的招。在我們注意到之前,謠言會悄悄繞過精神防線。大多數人都不認為自己好騙。但是謠言若具備一些特徵,就特別可能卸掉我們的防備,讓人信以為真,竭力傳播。本質上來說,人們傳播一個未經證實的消息是在試圖理解這個世界。
  • 關於愛滋病的這些謠言不要再相信
    愛滋病的防治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今天平臺盤點了一些關於愛滋病的謠言,提醒大家要知艾防艾,共享健康。謠言一:大盤雞、燒烤、涼拌菜被愛滋病毒感染在網絡上,一則所謂「緊急通知」廣泛傳播,內容稱「不要在外面吃東西,尤其是大盤雞、燒烤和涼拌菜……有人把愛滋病感染者的血滴到食物裡……」一時間引發猜測和恐慌。
  • 謠言止於智者,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謠言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傳染源是野生動物,可能為中華菊頭蝠;傳播途徑未完全掌握,存在人傳人、醫務人員感染、一定範圍社區傳播;易感人群: 暫時不明,病毒存在變異可能;潛伏期為 1~14 天,平均10天,潛伏期內存在傳染性。
  • 微信官方公布2020年度朋友圈十大謠言
    微信官方闢謠平臺謠言過濾器今天回顧了2020年朋友圈流傳最廣的十大謠言,讓我們一起看破謠言,了解真相。01、糧食短缺,趕緊屯米搶油傳言稱:「受疫情影響,國內糧食短缺,要趕緊囤米搶油。」
  • 瘟疫與謠言,就像一對雙胞胎兄弟,清代民眾傳播謠言僅僅是愚昧?
    恐慌之下社會謠言四起、風聲鶴唳,儼然王朝滅亡前夕。從中我們看到謠言不僅反映了民眾的愚昧,更是恐懼下民眾舒緩壓力的需要。這股謠言最終傳入乾清宮,乾隆帝寢食難安於謠言背後的陰謀,官府日夜搜捕會&34;的妖人,普通民眾則日夜恐懼於&34;妖術。這就是震動乾隆朝的叫魂案,此案反應的就是謠言的威力,謠言一起,添油加醋,最終蠱惑全社會。無獨有偶乾隆之後的嘉道兩朝因為瘟疫的巨大破壞,清朝社會謠言又大肆流行,儼然成了嘉道中衰的重要標誌。今天就來看看嘉道瘟疫與謠言.
  • 47條關於新冠病毒的謠言與常識乾貨
    新冠病毒的肆虐,讓每一個人都小心翼翼。但是,疫情期間不斷出現的各種謠言也開始擾亂視聽,既有顛覆常識、毀三觀的個案,也有博眼球、騙流量的情況,更有藉機推銷產品的例子。無論是什麼性質,謠言傷害的始終是普通老百姓。《消費者報導》特別為大家整理出36條關於新冠病毒的熱點謠言以及11條必備的常識乾貨,讓你安穩渡過抗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