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10月開始,一則「人造月亮」的消息開始在網上廣為流傳,具體內容可能會出乎你的想像,這個所謂人造月亮的航天工程,是在距離地面500公裡內的低軌道上,發射三顆類似於巨型反射鏡的「人造月亮」,通過太陽光射到鏡面反射的陽光,為地面提供照明。也許你們會質疑這則消息的準確性,但這項腦洞大開的航天項目確實是從天府新區系統科學研究會獲悉的,因此人造月亮這個航天工程,具有一定的權威性。
儘管夜空中的星星大部分都是像太陽一樣的恆星,而且很多其實比太陽還大,並且比太陽還熱,例如夏季大三角的天津四,它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的19倍,體積是太陽的800萬倍,每秒產生的能量可達太陽的20萬倍,但夜空中的恆星都在數光年之外,離地球太過遙遠,所以它們無法照亮地球夜空。
只有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月球,才能給夜晚帶來一些光亮,但即便是在滿月期間,月球反射到地球上的太陽光仍然非常有限,月亮無法成為夜晚的光源,因此人類需要通過電力來產生人造光源,這顯然會消耗不少的資源。倘若在夜空中安置一個巨大的人造光源,用於照亮夜晚,這樣就能節省大量的照明電力,這就是「人造月亮」計劃。
人造月亮的構想最早源於一位法國藝術家的想法:「在地球上空掛一圈鏡子做成的項鍊,讓它們一年四季把陽光反射到巴黎的大街小巷。」有人擔憂人為地從太空反射陽光到地面會影響地上生物作息、天文觀測等。俄羅斯曾經實施了代號為「旗幟」的一系列計劃,試圖用特製的鏡從太空反射陽光照耀地面。但是由於技術難度大,再加上經費緊缺,導致俄羅斯的「人造月亮」項目中途被擱淺了。
2018年10月,從四川成都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獲悉,該研究會參與的「人造月亮」構想有望在2022年初步實現—2020年首顆「人造月亮」將完成從發射、入軌、展開到照明的整體系統演示驗證並發射,2022年3顆「人造月亮」將發射升空,並進行從展開到照明的整體系統演示驗證試驗。這些人造月亮將會被安裝在中國的天宮空間站上。在未來的5年內,中國將完成4-5顆人造月亮的建造。
為了保持持續照明,三顆人造月亮將會運行在同一軌道上,相鄰兩顆的夾角為120度,把軌道三等分,通過這種部署方式,始終有一顆人造月亮可以照射到同一個地方,據估計,人造月亮的亮度大概是滿月的8倍,一年可節省12億電費。
一旦這些人造月亮建設完成,那麼將為中國大部分城市提供足夠的夜間照明,特大城市、大城市等經濟發達地區將沒有晝夜之分,這樣城市的用電量將會大大減少,用電量的減少會讓火電發電廠的數量也隨之減少,火電發電廠的減少會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從而有效維護地球生態平衡。而最讓人引以為傲的是,這顆「人造月亮」全程由中國操作,這次我們又走在了世界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