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王子》這本書裡,在小王子遇見的所有人裡,最讓人觸動的,就是點燈人。
他的故事是無聊而且可笑的,但當你仔細讀完,你笑不出來,你會沉默和嘆息。
這個人物出現在《小王子》第14章。小王子乘著一群鳥,到達一個很小的星球。這個星球只有一個「點燈人」。他有一份工作,在太陽下山的把燈點亮,在太陽出來的時候把燈熄滅。
讀過《小王子》的人都知道,所有星球上的人都是在隱喻成人世界。企業家隱喻一心鑽到錢眼裡的人,國王隱喻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帶高帽者隱喻自卑而虛榮的人。點燈人呢?
他隱喻著我們大多數,既勤奮,又懶惰的大多數。
大多數人很勤奮,廢寢忘食遵守規則
小王子問點燈人,你為什麼要點燈和滅燈呢?點燈人回答說:這是規則。小王子不明白,點燈人說,沒什麼不明白的,規則就是規則。
大多數人都遵守著某種規則,這裡的規則是指什麼?
《小王子》是一本關於內心的作品,這裡的「規則」自然不是外部的規定,它必定也是關於內心的。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性格、習氣,或者其他一切我們習以為常的自我特徵。
就像一個人,他只要一聽到有人說他不對,就會暴跳如雷,瘋狂反撲。又或者像另一個人,他只要一聽人提起父母的話題,就會開始傳播「父母皆禍害」的理論。這種「規則」,就像身上有一個開關,只要有人不小心碰到,就會自動引起一系列的行為。
這是我們看得見的規則,但其實,還有更大、更隱蔽、更可怕的規則:我們做事的方式。
我的一個朋友,是個充滿幹勁的人,他會對很多事情感興趣。春節剛過,我跟他吃飯時他立下flag,說今年要開始學習編程。半個月後,我問他編程學的怎麼樣了,他回答說,編程?哦,最近我在研究股票。昨天跟他吃飯,問他股票如何,他說,不怎麼樣,最近開始關注自媒體了。
這就是他的規則:三分鐘熱情,很快被其他事情轉移。
你認為他會這樣多久?一年?三年?五年?我認識這位朋友15年了,而從我認識他的第一天,他就是這樣,也許今後再過15年,他還會是這樣。他不僅在生活中是這樣,工作、學習、甚至找女朋友都是這樣。
小白兔去河邊釣魚,第一天一條也沒有釣上來;小白兔沒有氣餒,第二天又去釣一整天,結果還是沒有釣上來;第三天他繼續堅持,結果還是一樣。但他就是堅持著,堅持著,直到一隻貓路過,告訴他:用胡蘿蔔是釣不到魚的。
有多少人,像點燈人一樣,堅持著同樣的方式,期待一個不同的結果。我們是如此有毅力,一幹就是幾十年,成為一個最勤奮的點燈人。
大多數人太懶惰,千方百計避免思考
點燈人說,星球一年轉的比一年快,規則卻沒有任何變化。奇怪的是,他卻絲毫不去質疑規則,仍然日復一日的點燈、滅燈。
這讓人想起一則故事。一位新上任的炮兵軍官去參觀演習,他發現炮兵班把大炮安好,每個人都各就其位,但有一個人始終站在大炮旁邊,從始至終什麼事也沒做。他很奇怪就去問這個人起什麼作用,但沒有人知道。後來回去翻看資料才明白,原來以前的大炮是用馬拉的,這個人是用來牽住馬不要亂跑。現在早已機械化了,這個人卻始終沒有被換掉。
美團創始人王興曾說,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也許不是,而是大部分人因為勤於遵守規則,忘記了如何真正的思考。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瑞德(Red)在監獄裡呆了很久,他逐漸成為了肖申克監獄中的「權威人物」。只要你給錢,他幾乎能搞到任何東西:菸酒、糖果、甚至毒品。這讓人覺得他似乎很自由,但是,當他真正離開監獄的時候,他發現自己一無是處,一度想要自殺。
有段臺詞完美地總結了瑞德其人:他只不過是被體制化了,在這兒,他是個有地位的人,一個有教養的人,到了外面,他什麼都不是。但我得告訴你,這些圍牆很奇怪,剛來的時候,你會恨它,慢慢你就會習慣它,日子久了,你會發現你離不開它,那就是被體制化了。
日復一日的生活和勞作,會逐漸將人「體制化」。唯有安迪那樣永遠不忘初心的人,才能夠逃脫體制。他們就算每天刨開一釐米,也絕不放棄理想和希望。電影裡的主人公安迪,就是這樣一釐米一釐米地逃脫了監牢。
另一段臺詞則恰到好處地總結了安迪其人:我有莫扎特陪我,在我腦子裡,在我心裡。這就是音樂的美妙所在,他們無法把它從你這兒奪走,你們對音樂沒有這種感受嗎?有了它,你才不會忘記,這世上有一些地方不是用石頭圍起來的,在你內心深處,有一些東西是他們奪不走摸不到的,只屬於你一個人。
這樣的人,正如瑞德感嘆的那樣:有些鳥兒是不應該被關在籠子裡的。
有些鳥兒不該有籠,自由屬於少數人
世界屬於挑戰規則的人。外部的規定好挑戰,內在的模式卻很難改變。
在書裡,小王子早已睿智地揭示了方法:你的星球這麼小,只要跨三步就能繞一圈。你只要慢慢走就總能面對太陽。你要想休息,你就走。你想讓白天有多長,就能有多長……
小王子太聰明了,他明白模式的難以改變,因此提出了這樣一個絕佳的辦法。
首先,緊盯理想。要始終面向太陽,太陽就是理想。理想很多時候不是用來實現的,而是用來高懸的,它負責指明方向。目標是用來實現的,它負責堅定信心。
其次,行動起來。小王子說,要想休息,你就走。最累的不是改變,而是不變。一成不變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一成不變的人就像行屍走肉。所以有人說,我們在30歲死去,80歲埋葬。
最後,小事開始。小王子並不提議一下子改變規則,而是在既有的規則下,先慢慢走。《微習慣》的作者蓋斯與之不謀而合,他認為,改變模式不要貪大,企圖一下子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而是要從微小的目標開始,利用人性懶惰的特點,養成好習慣。
這麼好的解決方案,點燈人的回應如何呢?
點燈人說:這對我沒有幫助,因為生活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睡覺。
瞧,所以為什麼說他是大多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