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浩瀚宇宙天體運動雕琢的「天象」

2020-12-05 騰訊網

宇宙萬物,一物降一物。

月球和地球,地球和太陽,太陽和銀河系,銀河系和宇宙,環環相連緊緊相扣。

大家都知道月球圍繞著地球轉,地球是圍繞著太陽轉,可是太陽也是銀河系中的一個恆星,是有活動軌跡的,太陽以每秒240公裡的速度圍繞銀河系轉一圈,需要2.3億年,這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也是一個宇宙年。

所謂天象就是天體一切運動達到了一定的方位和一定的軌跡,而形成的一種天文現象,被人們形象地命名為季節中的節日或者天象名稱。

比如日全食、日偏食等等。而每年的6月21日,我們將迎來日環食天象。環食帶經過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當日偏食在全境都能看到,這也是全年最重要的天象之一。而這個時候正是中國24節氣之一的夏至之時。

24節氣就是人類探索宇宙的開始,是研究和了解宇宙規律的開端。

比如以前人們所進行的立杆為影,就是最古老的測試夏至的辦法。

這也就是說這一天影子幾乎沒有,達到了一個點,當宇宙中的所有天體達到一個點的時候,或者是靠近一個點的時候,會出現很多的天體現象和季節變化,這就是宇宙規律,夏至也不例外。

夏至時間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當然是公曆,2020年的夏至時間就是6月21日,這一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太陽黃經為90度。

這裡需要解釋一下太陽黃經,很多人很鬱悶,搞不懂什麼是太陽黃經。

這是一個天文專用詞,就和光年一樣,就是地球公轉在天球上的反映,黃經就是一個坐標值,古人將太陽黃經以春風點為起至分為360度,劃分為24個等份,每15數為一個節氣,形成了後來的24節氣,,夏至這一天正好是90度。這是古人智慧的結晶,這個結合太陽直射就很好理解。而且明白了什麼是經緯度的說法。說白了一個是南北,一個是東西。

太陽直射的高度就是有一個換算方式。

太陽高度角=2×太陽軌跡傾斜的角度=2×太陽直射緯度=20°(另一種算法:太陽高度角=90°-|當地緯度(80°N)-太陽直射點緯度(10°N)|=20°)。

也就就是說夏至這一天,太陽直射23°26′,該日北京正午太陽高度角=90°-|40°--23°26′|=73°26′,達到了極點,太陽至於此而南移,所以叫做夏至。

如果到了南半球達到極點,就叫冬至,到了南回歸線後又開始北移,日月星辰,四季輪迴,萬物順季節而變化,人類順季節而勞作。

唐代詩人韋應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中說:「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夏至以後,氣溫升高,對流天氣強烈,暴風雨驟然來襲,白晝驕陽似火,心煩氣躁,世人嚮往涼爽的夏夜,用於舒服的安眠。

夏至過後,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太陽高度逐日降低,直射點開始南移,夏至這一天是太陽最偏北的一天。得到的太陽輻射也最多,白晝時間是全年最長的一天,這一切都源自宇宙運動和太陽的軌跡。

夏至是24節氣之一,夏至節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民間民俗節日。

夏至是最早確定的節日,這一節氣對人們生產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在這一天人們也要祭祀,祭祀活動主要就是祈禱,祭祀神靈。

《周禮》中就有記載,《史記》中也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有些地方甚至很隆重,舉行一系列的民間活動,麥收季節,祈禱風調雨順,百姓順利夏收。

吃餛飩吃涼麵已經習以為常,甚至有的地方吃狗肉,各地習俗都不一樣。

夏季炎熱,尤其過了夏至,對流天氣強烈,反覆無常,有詩云:「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晴」,很多地方人們開始重視養生,面對潮溼和高溫的夏天,降火開胃的食物也就從這一天盛行。

有的地方互贈扇子,表達對友人夏日涼爽的問候…….

夏天屬火,需要心靜自然涼,更需要節日的氣氛,夏至節是一個蘊藏文化的節日,也是24節氣中很重要的節日之一。

但是很多習俗已經被淡忘,好多歌謠失傳,這個有故事的節氣,如今沒有多少故事,很多人希望炎熱的夏天早日結束。

很多節日文化值得我們傳承和發揚的,這是非遺文化的一部分,尤其是和宇宙有關係的習俗,更值得需要我們共同守護,發揚光大。

相關焦點

  • 夏至將至!6月天象劇場,有場大戲錯過就要等十年
    2019年12月新加坡觀測到的日環食。新華社發即將到來的6月,很多奇妙的天象將與人們相遇。北京古觀象臺王玉民博士介紹,今年夏至時刻是6月21日5時44分,在夏至這一天,將發生8年來我國觀測條件最好的一次日食。這次日環食,全國大多數地方都可見到大食分日偏食。「如果錯過了這次機會,在中國境內想看到同樣的日食就要再等十年了。」6月4日水星東大距6月4日21時7分,水星將發生東大距。
  • 宇宙浩瀚無垠,除了各種天體之外還有其它什麼東西?
    宇宙浩瀚無垠,龐大到我們難以想像,即使是宇宙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天體,但是天體只佔了宇宙空間很小一部分,而宇宙的其它地方都是單純的空間,甚至可以簡單理解為虛無!我們知道,宇宙空間的溫度是絕對零度,而且宇宙黑暗無比。那麼,這個黑暗冰冷的宇宙除了天體之外還有什麼呢?
  • 宇宙是浩瀚無垠,那麼宇宙之外是什麼
    眾所周知,地球被浩瀚無邊的宇宙空 間包圍著。離地球很近的空間或距離我們數百光年的空間都 同樣是宇宙。無論是距離地球較近還是較遙遠的地方,都被 我們稱為宇宙,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無法準確看待宇宙的原因之一。 宇宙是浩瀚無垠人類從最早認識地球到太陽系,那麼宇宙之外是什麼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人類能夠認識的宇宙世界還在不斷 擴大。從古代到中世紀,站在地球上看到的便是宇宙的全部。
  • 難點解析 丨萬有引力與宇宙航行之行星的運動
    哥白尼的「日心說」「日心說」認為 太陽 是靜止不動的,而且在宇宙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繞太陽運動.,但太陽並不是靜止不動的.地心說是以地球為參考系來研究太陽及其他星體的運動,這樣其他行星的運動形式非常複雜,不便於描述和研究,地球和太陽都不是宇宙的中心,故C正確.
  • 宇宙的天體為什麼都在轉動或運動
    宇宙中的天體,都不可能靜止不動,因為它們不是受引力促使運動,就是時空波推動它們運動,這種時空波就像扔進水塘的石頭激起的波浪。那麼彗星是怎樣運動的呢?其實彗星要麼是兩塊隕石碰撞,而產生的一種推力使它快速在宇宙中飛翔。
  • 6月21日將迎來夏至日環食天象 觀測它需要這份指南
    夏至日環食不足一分鐘,觀測它需要這份指南本報記者 趙漢斌 通訊員 陳 豔天象早知道太陽是離我們最近的恆星,同時也是天文愛好者重點關注對象之一。6月21日,我們將迎來日環食天象。環食帶經過我國南方部分地區,但日偏食在全境都能看到,這也是全年最重要的天象之一。
  • 我們的宇宙是一個浩瀚的大漩渦?
    好像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就是這種看起來平淡無奇的力量,其實在宇宙之中對於宇宙的有序運行可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說沒有這種漩渦力就沒有我們現在所觀測到的宇宙世界。水流漩渦的形成在北半球一般來說是逆時針運動的,而如果是在南半球則是順時針形成,這可以稱之為非常普遍的一種自然現象,主要是跟地球的自轉有關係。漩渦可以說是一種自然的現象,但在宇宙之中這種旋渦力,其實也是普遍存在的像是我們地球自身就是在不斷的旋轉,以及太陽系,甚至是銀河系,乃至我們所生存的整個宇宙都在不斷的旋轉,把它們的旋轉其共同的作用就是旋渦力。
  • 宇宙中有沒有不轉的天體?宇宙本身又是怎麼運動的?
    中學的科學書上就明確告訴大家,宇宙中所有天體都在不停的運動,地球在自轉的同時本身還以30千米/秒的速度繞著太陽公轉,太陽則帶著一幫小弟以120千米/秒的速度繞著銀心公轉,而銀河係數千億顆恆星卻正朝著一個叫做巨引源的神秘區域以超過600千米/秒的速度前進!更大範圍呢是怎麼運動呢?宇宙又是咋個運動呢?
  • 在一年中白晝最長的「夏至日」,恰逢「日環食」天象,很值得期待
    今天是2020年6月21日,剛好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日」,準確時間是今天早上5點44分(東八區區時),也就是世界時間(零時區區時)20日21點44分,此時太陽直射於北回歸線,也就是太陽直射點移動到了緯度的最北端,接下來太陽直射點就會開始往南運動,開始為期半年的向南回歸,一直移動到最南端
  • 浩瀚的星空中蘊藏著什麼?
    大家都知道,我們今天的科技已經向著天外文明發展,但是浩瀚無邊的宇宙中有著無數的天體,我們地球只是這數以億計星球中小小的一個。宇宙中存在著數不清的星系,而我們的地球就處於這個銀河系中,但是這宇宙中的星系,到底是如何劃分的,今天我來和大家討論一下。
  • 夏至恰逢滿月!神秘的「草莓滿月」,就是今天!
    這也難怪,因為今天是夏至,真正的夏天開始啦!夏至是一年當中日照時間最長的一天,而今年的夏至又遇上很難得的滿月,這可是幾十年一遇喔!夏至時,滿月的月亮處於一年中最低的軌跡,也就是最接近地球,此時的滿月看起來會比平常的滿月稍大,再受到大氣折射和散射效果影響,月亮顏色會較偏橙紅色。2013月6月22日,加州小石城升起一輪滿月。
  • 在我們浩瀚的宇宙中,是不是只有一個「太陽」?
    我們人類生活的地球是宇宙中一顆普通的行星,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集合體,宇宙是極為浩瀚的,目前人類依舊沒有探測到宇宙的邊界,目前人類觀測到的「可見宇宙」半徑大約為466億光年,至於宇宙是不是有邊界,依舊是科學界爭論的話題。
  • 什麼力量在維持天體的運動?
    宇宙中的每個天體都在太空中不斷運動,例如,地球自從45億年前誕生以來,它一直在環繞太陽運動,並且自身還一直在自轉;就像地球一樣,太陽本身也會繞軸自轉,並且它還會環繞銀河系中心旋轉。那麼,宇宙中的天體是永動機嗎?為什麼它們一直在運動而不會停下來?
  • 「金星合月」「火星衝日」兩大天象景觀10月14日同一天上演
    央廣網北京10月14日消息(記者楊守華 江蘇臺記者周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10月14日,「金星合月」和「火星衝日」兩場天象景觀同一天上演。天文愛好者們有眼福了,欣賞完「星月童話」,夜晚大家可以再賞「超亮」火星。
  • 夏至巧遇滿月 金玉良緣夏之愛
    今天夏至(summer solstice),是一年當中日照時間最長的一天。夏至巧遇難得的滿月,五十年一遇。皇家天文學會(RAS)Randy Attwood先生表示,各地民眾因為所處的時區位置不同,遇到夏至滿月的時間點也不同。加西部和中部地區,上一次有機會踫上夏至滿月是在1986年,距離今天30年。加東部地區的民眾,上一次夏至和滿月同日要追逆至1967年。距離今天50年。
  • 地球在宇宙中的真實運動軌跡是怎樣的?
    然而,地球在宇宙中的運動非常快,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超光速了,而且運動方式非常複雜。那麼,地球在宇宙中的運動方式是怎樣的呢?地球的運動速度到底有多快?作為太陽的行星,地球繞著太陽公轉,平均運動速度為每秒30公裡,繞行一圈的時間為1年。從太陽系的角度來看,地球環繞太陽運動的軌跡為一個近似的圓形。但要放眼銀河系,地球的運動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 宇宙中的天體為何會做「圓周運動」?它們的作用力又是哪裡來的?
    宇宙中的天體為何會做「圓周運動」?它們的作用力又是哪裡來的?在宇宙當中有大大小小無數個星系,幾乎每個星系當中都會存在行星圍繞著恆星,衛星圍繞著行星的運動。就比如說我們生存的地球,就基本上在圍繞著太陽做「圓周運動」,同時地球的衛星月球,也在圍繞著地球做圓周運動——當然這些星體運行的軌道並不是完美的圓,而通常是橢圓。但是這些橢圓的離心率通常都非常小,和圓形差不多,姑且不論「克卜勒定律」,只當做這些天體在做勻速圓周運動。那麼宇宙當中的這些天體,為何會做「圓周運動」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分析一下這些天體受到的「力」,探究一下它們運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