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重創菲律賓:堪比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

2021-01-10 搜狐網

菲律賓中部萊特省的塔克洛班市,被颱風「海燕」吹到岸上的輪船。

塔克洛班市,汽車殘骸漂浮在洪水中。

今日逼近中越邊境,中央氣象臺發布紅色預警

  【災情】

  在菲致死或超過1萬人,災民人數近950萬

  據菲律賓萊特省官方10日估計,超強颱風「海燕」引發的災害可能在這個省致死超過一萬人。一名聯合國官員說,「海燕」破壞力堪比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

  菲律賓國家減災委員會10日晚宣布,截至當地時間晚7時,颱風「海燕」已造成該國至少229人死亡,45人受傷,28人失蹤,針對估計造成上萬人死亡的問題,減災委發言人巴利多說,該機構目前無法確認這一數字。

  該委員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該國有41個省份受災,災民人數近950萬。此外,全國有將近2萬間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颱風給災區基礎設施和農業造成的損失初步估算已達1.39億比索(約合321.76萬美元)。

  萊特省警方主管埃爾默·索裡亞說:「政府初步估計,死者達到一萬人。在颱風經過的地區,70%至80%的住房和建築遭摧毀。」

  法新社報導,如果最新死亡數字獲得確認,「海燕」將是1976年以來菲律賓遭受的最致命自然災害。

  「海燕」8日凌晨在菲中部東薩馬省登陸,中心最大風力達到每小時314公裡,是今年以來全球最強颱風。

  登陸後,它由東至西橫掃菲律賓中部,重創萊特省。內政部長曼努埃爾·羅哈斯說:「從海岸至內陸一公裡範圍內,沒有建築物倖存,如同發生一場海嘯。」

  聯合國救災協調組官員塞巴斯蒂安·羅茲·斯坦帕描述,汽車如草堆一樣在風中翻滾,街道上滿是殘骸。「我上一次見到這樣的場景是在印度洋海嘯之後。」

  萊特省首府塔克洛班受災嚴重。塔克洛班機場塔臺玻璃破碎,航站樓遭衝毀。47歲的機場經理埃弗倫·納格拉馬回憶道,海浪最高達到大約4米,「如同海嘯,雨、海水和風肆虐機場。」

  【預報】

  逼近中越邊境

  或影響兩廣等地

  隨著今年第30號颱風「海燕」(強颱風級)的中心逐漸進入北部灣海面,中央氣象臺10日發布最高級別的颱風紅色預警。

  中央氣象臺最新預報顯示,「海燕」正逐漸向中越交界處靠近,將於11日早晨到中午在越南北部到中越交界處附近沿海登陸,隨後可能掉頭向東前進,影響我國廣西、廣東、海南等地。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高拴柱介紹,颱風「海燕」是今年以來全球海域生成的最強颱風。氣象部門將風力等級分為1到17級,其中17級風的上限是每秒61.2米,而「海燕」登陸菲律賓前後的最大風速為每秒75米,達到17級以上,造成當地重大人員傷亡。目前,「海燕」強度正逐漸減弱,預計再次登陸時最大風力有10至11級。

  【威力】

  堪稱「史上最強颱風」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8日登陸菲律賓的「海燕」可能是史上最強的颱風,「威力超過衛星所能測量的等級」。

  美國佛羅裡達國際大學氣象學教授威洛比說,根據美國衛星測繪,「海燕」的威力已經不在衛星所能測量的範圍內了,堪稱「史上最強颱風」。

  菲律賓紅十字會主席格溫德琳·龐說,最先遭受「海燕」襲擊的東薩馬省吉萬鎮仍「失去聯繫」,當地大約4萬人災情不明。

  9日「海燕」減弱至4級,逐步遠離菲律賓,朝著越南方向移動。

  【反應】

  潘基文表示悲痛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9日通過其發言人發表聲明,對颱風「海燕」給菲律賓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表示悲痛。聲明說,聯合國人道主義機構及其合作夥伴目前正與菲律賓政府密切合作,對災情進行統計,並做出快速反應為受災群眾提供援助。

  中央氣象臺昨日10時預報

  強颱風「海燕」的中心10日上午8點位於海南省三亞市南偏東方大約155公裡的南海中西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42米/秒)。

  受「海燕」影響,10日夜間到11日白天,南海中西部和西北部、北部灣、瓊州海峽及海南島沿海、廣東西部沿海、廣西沿海將有7至9級大風,其中北部灣的部分海域將有10至12級大風,「海燕」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風力有12至13級,陣風可達14至15級;廣西、海南島、廣東西南部及湖南中部和西南部、江西中北部、貴州東南部等地有大雨,其中廣西南部、海南島、雷州半島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暴雨,局部大暴雨。

  本版文圖綜合新華社、央視等報導

http://news.sohu.com/20131111/n389888053.shtml news.sohu.com false 大河網-大河報 http://newpaper.dahe.cn/dhb/html/2013-11/11/content_983202.htm?div=-1 report 4356 菲律賓中部萊特省的塔克洛班市,被颱風「海燕」吹到岸上的輪船。塔克洛班市,汽車殘骸漂浮在洪水中。今日逼近中越邊境,中央氣象臺發布紅色預警【災情】在菲致死或超過1萬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強颱風「海燕」:威力超測量範圍
    繼前不久先後襲擊中國東南部地區的強颱風「菲特」以及「天兔」等之後,近日名為「海燕」的超級颱風又席捲了菲律賓,並正在逼近我國與越南交界地區。為何「海燕」如此受關注呢?原因只有一個:威力大。據已經發布的統計數字顯示,「海燕」過境造成菲律賓41個省份受災,近2萬間房屋被毀,由此產生的災民數量高達960萬,最終死亡或失蹤人數更是可能超過一萬,破壞力堪比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對此,美國有線電視網(CNN)報導稱,「海燕」有可能成為史上最強颱風,「威力超過衛星所能測量的等級」。
  • 歷史上的今天:2003年伊朗巴姆大地震 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
    2003年12月26日伊朗巴姆大地震2003年12月26日伊朗東南部地區巴姆古城發生6.6級地震,地震導致至少26271人遇難
  • 「史上最強颱風」肆虐菲律賓(圖)
    受「海燕」影響菲國受災人口達428萬 至少138人死亡 越南緊急轉移30萬人當地時間2013年11月9日,菲律賓塔克洛班,颱風過後一片狼藉。
  • 地震學家警告:印尼可能再發大地震 堪比2004年海嘯
    地震學家警告:印尼可能再發大地震 堪比2004年海嘯 科學家們在信中直言,以印尼「明打威群島」(Mentawai Islands)命名的該地區,已「接近崩潰」。 「明打威地區發生8.5級以上地震和引發大海嘯的危險性,並沒有減弱……死亡人數的規模可能跟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不相上下。」
  • 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親歷者回首,到現在還有後遺症
    目擊者拍下的海浪視頻,讓張俊想起了14年前自己親歷的那場震驚世界的印度洋大海嘯。2004年12月26日,正在泰國甲米蘭塔島海邊度蜜月的張俊夫婦與這場造成近23萬人死亡的天災擦肩而過。海水先退再漲,撤離如《鐵達尼號》場景再現遭遇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時,張俊和新婚妻子正在泰國甲米蘭塔島度蜜月。他們所住的度假村臨著海灘。2004年12月26日那天上午,剛吃完早飯的兩人,眼看著海浪湧了過來。「其實,在海嘯發生前,我們已察覺出當天的沙灘有些不太一樣——礁石都露了出來。
  • 印尼強震引發海嘯 2004年印度洋海嘯讓人記憶深刻
    印尼強震引發海嘯 2004年印度洋海嘯讓人記憶深刻原標題:印尼7.7級強震引發海嘯 兩米高海嘯捲走海邊一家五口央視網消息:印度尼西亞抗災署28號證實,印尼中蘇拉威西省當天下午發生
  • 地震學家:印尼可能再發大地震 堪比2004年海嘯
    中新網1月18日電 幾位地震學家警告,印尼蘇門答臘島上的巴東市,可能再度發生大地震和引發致命海嘯,其破壞程度可達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的規模。這幾位地震學家曾經準確無誤地預測到2005年的蘇門答臘地震。
  • 火山和海嘯之印度洋大海嘯
    2004年12月26日是一個黑暗的日子,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以北印度洋海域當地時間26日上午8時,發生了裡氏級的強烈地震,強震引發了印度洋大海
  • 04年印度洋大海嘯有多可怕?百年不遇,真實視頻,浪高51米,29萬人死
    今天我們來回顧15年前的印度洋大海嘯,又叫做南亞海嘯,這是人類歷史上破壞力最強的自然災害之一,也是超大地震加上超級海嘯疊加的「雙超型」天災。 2004年12月26日早晨,聖誕節剛過,東南亞許多國家的國民和遊客,都還沉浸在度假的歡樂氣氛中。
  • 中科院院士陳顒:我國發生大海嘯可能性較小
    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12月26日是印度洋海嘯15周年紀念日,當日,中科院院士、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陳顒在中國地震局專家講座中表示,雖然我國大部分海域地震產生本土大海嘯的可能性較小,但是要注意防範小海嘯產生的災害。
  • 若潰壩 衝擊力度遠超南亞大海嘯
    而為人們所熟知的2004年印度洋海嘯(常俗稱南亞大海嘯)浪高高度為15—30米,第二波巨大海嘯高度51米,也只有它的一半。而今若3霞潰壩將造成比南亞大海嘯多幾倍的災難。這些數字,可能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並不能感受到其造成的災害之慘烈。當年瞬間吞噬數十萬人的南亞大海嘯浪高以30米算,粗略不確切地比較一下,3霞潰壩洪水開頭近100米形成的力量,是南亞大海嘯的三倍。南亞大海嘯是發生在沿海地區,而位於長江上遊的3霞大壩,萬一潰壩,所殃及的地區,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江中下遊的沿岸。
  • 颱風「海燕」過境 菲律賓損失嚴重
    颱風「海燕」過境 菲律賓損失嚴重菲律賓國家減災與管理委員會(NDRRMC)11月11日上午6時發布的災情簡報顯示,颱風「海燕」已造成255人死亡,71人受傷,38人失蹤,受災人口約968萬人,23190間民宅受損,總經濟損失約2.97億比索(約4500萬人民幣)。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官方數據很有可能繼續攀升。
  • 印度洋海嘯15年後 我們應該學會什麼?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大海嘯,造成印度洋沿岸國家近30萬人罹難,50多萬人無家可歸。距離印度洋海嘯發生15周年之際,為牢記歷史教訓,推進災害風險防治,中國地震局邀請業內專家講述海嘯的防災知識。
  •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一般簡稱印度洋海嘯或南亞海嘯)發生於2004年12月26日UTC時間0時58分55秒(雅加達,曼谷當地時間為UTC+7)。震中位於印尼蘇門答臘以北的海底。當地地震局測量為芮氏地震規模6.8,香港、中國大陸及美國量度到的強度則為芮氏規模8.5至8.7。
  • 菲律賓代表含淚訴「海燕」 絕食追討氣候債務
    在全國因颱風「海燕」進入災難狀態的情況下,菲律賓代表團團長薩諾11日在1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開幕式現場含淚控訴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緩慢進度所帶來的惡果,並聲稱將用絕食的姿態向發達國家追討「氣候債務」。  亞太地區多個國家近來受到颱風「海燕」的侵襲。目前,「海燕」已在中國廣西、海南兩省區造成5人死亡,在越南造成至少13人死亡、81人受傷。
  • 2004年印尼大海嘯撲來,人們才懂得逃亡
    這樣的機制有多重要呢,或許你可以看看2004年的印尼大海嘯,就能夠了解到它的作用。災難是不幸的,如果它發生在貧窮的國家中,那無疑是更不幸的,對於印尼這個國家,我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也是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GDP突破1萬億美元,首都的雅加達繁榮無比,然而這樣的經濟實力也只是相對於東南亞而言,放在全球中,印尼其實並不算發達。
  • 「海燕」特徵:強度強 速度快 路徑曲折
    據了解,「海燕」的強度之大、移動速度之快、路徑之曲折十分罕見,給我國帶來較大風雨影響,給菲律賓帶來重創,是1981年以來西北太平洋上最強颱風之一。  「海燕」(Haiyan,名字來源:中國)於11月4日在西北太平洋生成,8日7時在菲律賓中部萊特島北部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17級以上(75米/秒,超強颱風級)。
  • 史上最強颱風「海燕」登陸菲律賓 已致1人死亡
    據新加坡媒體11月8日報導,超強颱風「海燕」以時速313公裡的速度在菲律賓登陸,成為有記錄以來登陸時最強的熱帶風暴。菲律賓官方證實,颱風來襲目前已導致一人喪生。報導稱,「海燕」颳起4至5米高巨浪,迫使菲律賓數以百萬計的人逃離家園,到安全場所避難。
  • 印度洋大海嘯中失蹤的印尼兄妹十年後相繼與父母重逢·都市快報
    印度洋大海嘯中失蹤的印尼兄妹  十年後相繼與父母重逢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芮氏9級地震,並引發巨大海嘯,造成印度洋沿岸各國近30萬人死亡,失蹤、受傷人員更難以計數。  在受災最慘烈的印尼亞齊省,約17萬人不幸遇難,另有成千上萬人失蹤。災難過去近十年,不少家庭早已放棄尋找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