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古代希臘羅馬的「死而復生」神話
古希臘被視為西方文明的發祥地。古希臘宗教和神話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時期,而所謂的「古希臘神話」也實際上是一個蘊涵駁雜、包羅萬象的混同體,除了原生態的神話以外,種種歷史傳說、軼聞、神幻故事、故事以及許多襲用神話題材的文人創作。古希臘神話是希臘文化的寶庫,對古希臘羅馬神話、文化、文學產生了重大影響,蘊涵著豐富的人文主義色彩,狄俄尼索斯、俄耳普斯與歐律狄刻、佩爾塞福涅等希臘神話蘊藏著「死而復生」神話觀念的基因,成為研究「死而復生」神話的重要寶庫。
02大洋洲諸民族的「死而復生」神話
大洋洲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美拉尼西亞(紐幾內亞至斐濟)、密克羅尼西亞(馬裡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等)、玻里尼西亞(夏威夷、大溪地、薩摩亞、復活節島等)等太平洋上的大多數島嶼。其原居民的歷史,已有數千年之久。而無文字考的美拉尼西亞史前史,則可追溯到兩萬多年以前。
澳大利亞孤立地懸於大洋之中,因而千百年來,澳大利亞的居民與周圍世界完全隔絕。加之該地自然條件無明顯的季節性差異,又無猛獸侵襲的擔憂,因此最低等的狩獵和採集就可以滿足當地居民的最低限度的生活需求。種種原因使得澳大利亞原住民長期滯留於人類發展的原始階段。在歐洲殖民者進入澳大利亞之前,當地原住民依然為原始的狩獵部落。
澳大利亞原住民的宗教信仰,保留著近代諸民族中最純的宗教——法術信仰,其圖騰崇拜最為典型,因此,澳大利亞有著「圖騰崇拜古典地域」的美稱,相應的圖騰神話也最為繁盛。
由於大洋洲各島嶼之間的特殊的地理關係,大洋洲諸民族的宗教信仰,雖具有些許共同特徵,但差異也是極其明顯的。悠久的歷史和封閉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其宗教觀念和神話遺留的完整性和石原性,使得大洋洲各島嶼成為一座座活的宗教、神話博物館,如果說澳大利亞是「圖騰崇拜古典地域」,那麼太平洋島嶼和澳大利亞則是「法術的博物館」,太平洋島嶼又是「瑪納」、「塔布」等宗教觀念的策源地。研究澳大利亞和太平洋島嶼原居民的宗教和神話,對認識人類發展所經歷的途徑有著極大的幫助。
03非洲諸民族的「死而復生」神話
非洲大陸地域廣闊,有為數眾多的民族分布於此。這些民族無論是自然條件還是物質文化條件都有較大的差距。這樣一來,非洲的宗教和神話必然呈現出一種紛繁複雜的景象。
非洲的一些主要從事狩獵、採集的未開化民族的主要宗教形態為:圖騰崇拜、萬物有靈觀、法術觀念和儀式(特別是狩獵崇拜)以及成人儀式。在西非和中非的農業民族,依然可見母系氏族和母權制的身影。在南非和東非的畜牧部族,宗法氏族關係較為顯著,主要的宗教形態為祖先崇拜。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的廣大地區,祖先崇拜異常繁盛,並相伴而生眾多的祖先崇拜神話,拜物教為典型。因此非洲被稱為祖先崇拜以及種種祖先崇拜神話的博物館。圖騰崇拜、動物崇拜、農事崇拜、鐵匠崇拜、首領崇拜和部落神崇拜也相當盛行。在一些民族的神話裡,水神和水靈在創世神話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這種自然神和有關自然神的神話,與非洲廣泛的萬物有靈信仰相關,並臻於繁盛,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徵。
04美洲諸民族的「死而復生」神話
美洲地區的神話,大體可分為北美印第安人的神話、中美印第安人的神話、南美印第安人的神話。
北美印第安人的神話,反映了北美地區印第安人諸部落複雜的移民過程、自然條件和社會生活條件以及定居部落、遊牧部落、農業部落和狩獵部落的相互影響,反映了這些部落的歷史演變。
中美印第安人的神話,包括阿茲特克人、奧爾梅克人、託兒特克人、薩林特克人、米申特科人、塔拉斯科人以及瑪雅人的神話。中美印第安人的神話,具有古代神話的特點,可歸之為古代世界的神話。這與中美地區的古老文明緊密相關,與該地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緊密相關。
南美印第安人的神話紛繁複雜,流傳著獨特的創世、洪水和周而復始的劫難的神話。有關死亡之由來永生的神話,廣為流傳。
05歐洲其他諸民族的「死而復生」神話
古希臘神話、古羅馬神話以及與古羅馬神話有密切關係的古義大利神話和古伊特魯裡亞神話,均可視為「古希臘羅馬神話」。其他歐洲民族的神話,還有「日耳曼——斯堪地那維亞神話」、「波羅的海語諸民族神話」、「芬——烏戈爾語諸民族的神話」、「斯拉夫的神話」、「克爾特的神話」,以及「印歐語諸民族的神話」。《埃達》記錄了這些豐富的神話,並且具備了完整的神統和神話觀念體系。
06亞洲諸民族的「死而復生」神話
亞洲為世界上最大的洲,地跨熱帶、溫帶、寒帶,包含眾多島嶼,總人口佔世界的一半以上。
南亞、東南亞、東亞地區為古老的高度文明的發祥地。這裡的宗教以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為主,間以印度教、儒教、道教、錫克教、耆那教和神道教等民族宗教。然而,傳統的宗教信仰,依然存在於一些偏遠或經濟欠發達地區,這些民族宗教表現為對物體的崇拜、信仰多精靈、信仰法術和巫術等。祖先崇拜,尤其居於主要的地位。
地處東亞的日本,歷史上存在著兩種根深蒂固的宗教——神道教和佛教。兩種宗教相互影響,形成繁盛的景象。關於日本的神話和傳說,可在日本成書年代約為公元 7 世紀到 8 世紀的《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中找到相關記錄。
朝鮮位於中、日兩國之間,在文化上成為兩國的中介。朝鮮族人素有祖先崇拜之風,精靈崇拜和薩滿教的遺風仍有跡可循。
分布在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的阿伊努人,從事漁獵,信仰多神和萬物有靈,因此其神話多為萬物有靈觀念所充斥。宇宙起源神話、地名由來神話、圖騰神話、精魔神話在該地廣為流傳。
北亞地區包括遠東、西伯利亞諸民族,這裡的自然和地理條件極為不利,地域廣闊,奇寒無比,人煙稀少。南西伯利亞的阿爾泰等諸民族主要從事畜牧業,間以農業,生活條件相對優越。在這些地區,薩滿教為主要的宗教形態,萬物有靈信仰、氏族崇拜、家庭崇拜、圖騰崇拜、漁獵崇拜和鐵匠崇拜等廣為流傳。
蒙古語族諸民族分布在中亞和南西伯利亞地區(包括布裡亞特人和達斡爾族),多信奉喇嘛教。古已有祭天、地、日、月、星辰和祖靈之風的習俗。日、月為人們所敬拜。月亮被奉為「至尊女主宰」,太陽被視為月之母。圖騰神話以及部族起源神話,也多有流傳。
突厥語諸民族主要分布於中國的西北部、中亞廣大地區和土耳其、阿富汗等地。至高神為天神騰格里,是謂「上界」,繼而有「人類之子」生於其間。騰格里有時和其他神共同掌管世間一切,特別是人的命運,這屬於古突厥神話的古老圖騰崇拜層次。
高加索地區諸民族時至今日,家族——氏族崇拜、喪葬禮儀以及農事崇拜和畜牧崇拜,鐵匠崇拜之風,依然盛行。然而高加索諸民族神話觀念的最顯著特點為太陽、月亮和其他星辰的人格化。
「死而復生」神話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在世界各個民族均有不同的體現,因此,本論文所研究的「死而復生」神話就是在上述地域、民族之間找尋它們的蹤跡,以其構建一幅「死而復生」神話的全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