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陸地勘查衛星發射,如何劃分遙感技術?

2020-12-04 界面新聞

出品:「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

製作:中國科普博覽

監製:中國科學院部工作局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12月3日12時,中國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成功將陸地勘查衛星一號送入預定軌道,而陸地勘查衛星一號主要用於開展陸地資源遙感勘查。

遙感技術主要用於對地球進行觀測,那麼它到底如何劃分呢?

從觀測平臺來說,遙感對地觀測系統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個是天基系統,它主要由各種衛星組成,太空梭、空間站等也包含在其中;

第二個是近空間系統,當前主要由飛行在平流層的浮空飛艇以及其他飛行器組成;

第三個是航空遙感系統,主要由運行在對流層中的各種飛機,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無人駕駛飛機以及其他飛行器組成。通過這些載體,我們就可以把儀器帶到遠離地球表面的空中或者太空中,從而對地球進行觀測。

根據遙感系統的用途,我們又可以將它們分為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繫的三個系統,第一個系統就是遙感發展原始的動力——軍事觀測系統,對各個國家而言,軍事觀測系統總是以最先進的技術為基礎,最主要的標誌就是空間解析度的不斷提高;

第二種系統就是公益性系統,這大多是全球性覆蓋的地球觀測系統,來探測地球的主要圈層,比如大氣圈、水圈等等,各個國家互相合作以進行觀測,使人類能更好地與地球和諧相處;

第三種系統是商業化對地觀測系統,這種衛星研製周期比較短、整體質量比較好、經費比較少,因此它大大降低了衛星研製、發射和運行的成本。

當今遙感技術高度發達,各個國家發射了數以千計的衛星,它們忠實地在軌道上運行,隨時觀測地球的狀態,它成為了我們地球觀測的重要手段。

「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活動是中國科學院學部發起,由中科院、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工程院、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高層次公益性科普活動。精彩內容關注「科學與中國」官方網站(cs.kepu.cn)。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為網站委託單位,中國科普博覽為網絡傳播合作夥伴,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提供技術支持。

相關焦點

  • 中國以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陸地勘查衛星四號
    3月17日15時1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陸地勘查衛星四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汪江波攝)  3月17日15時1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陸地勘查衛星四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國外陸地遙感衛星投資模式及發展現狀小探
    本文從研究國外多個國家和組織的陸地遙感衛星的發展現狀入手,分析了美國、歐盟、俄羅斯、印度、加拿大等在軌陸地衛星的運行情況及投資模式,總結了目前國外遙感衛星技術發展及衛星投資運營的主要特點。國外多類典型衛星的成功運營模式,對我國民用、商業遙感衛星的發展具有重要借鑑意義,通過優化國產衛星的投資運營模式,可充分調動國內政企資本與技術力量,促進國產衛星研製技術更迭、推進衛星應用系統升級,進而提升遙感數據獲取、遙感信息挖掘等技術水平,推動國內衛星遙感產業化發展,使得衛星遙感應用滲透到更多的行業和領域,服務於更廣泛的市場和用戶。
  • 我國陸地勘查衛星四號成功發射;中國建馬赫數10-25的高超聲速風洞
    我國陸地勘查衛星四號成功發射3月17日15時1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陸地勘查衛星四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長二丁火箭發射陸地勘查衛星四號陸地勘查衛星四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所屬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主要用於開展陸地資源遙感勘查。
  • 世界上第一顆大氣和陸地綜合高光譜觀測衛星發射成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軍報記者太原5月9日電(邱學雷、李瀟帆、記者鄒維榮)2018年5月9日02時28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五號衛星高分五號衛星是高分專項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實現高光譜解析度對地觀測能力的重要標誌,將滿足環境綜合監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對掌握高光譜遙感信息資源自主權,助力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蓄勢待發。李志勇 攝高光譜遙感是當前遙感技術的前沿領域。
  • 【科普秀】中國計劃2017年發射"夜光遙感衛星" 夜光遙感衛星是什麼?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披露,2017年,我國還將發射全球首顆專業夜光遙感衛星「珞珈一號」01星,2019年再發射「珞珈一號」02星,用以驗證雷達衛星多角度成像模式。「珞珈一號」科學實驗衛星由武漢大學多位院士領銜研發,包括01星與02星。
  • 提高國產陸地遙感衛星應用效能,衛星遙感應用年會舉行
    中新網湖州9月10日電 10日—11日,衛星遙感應用年會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舉行,來自中國各地相關行業領域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圍繞衛星遙感系統技術、衛星遙感國土資源監測、衛星遙感地質礦產調查等方面開展研討。據悉,衛星遙感是人類獲取地球空間信息的重要手段,而衛星遙感能力和應用水平則是一個國家對地觀測能力的直接反映。
  • 提高國產陸地遙感衛星應用效能 衛星遙感應用年會舉行
    衛星遙感應用年會現場 白羽 攝衛星遙感應用年會現場 白羽 攝中新網湖州9月10日電(施紫楠 董華)10日—11日,衛星遙感應用年會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舉行,來自中國各地相關行業領域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圍繞衛星遙感系統技術
  • B站計劃今年6月下旬發射一顆名為「嗶哩嗶哩視頻衛星」的遙感衛星
    DoNews 6月1日消息(記者 程夢玲)嗶哩嗶哩(B站)方面消息,B站計劃今年6月下旬發射一顆名為「嗶哩嗶哩視頻衛星」的遙感衛星,衛星所獲的遙感視頻、圖片數據將用於B站科普。B站工作人員表示,「嗶哩嗶哩視頻衛星」會在距離地面500多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俯視地球,可每天環繞地球15圈。
  • 「一箭九星」海上發射,不怕掉海裡嗎?國人:衛星技術給的安全感
    這「九星」裡面包括了「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央視頻號』衛星」在內的3顆視頻成像模式衛星和6顆推掃成像模式衛星。值得關注的是「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它是國內第一個由網際網路公司定製的視頻遙感衛星,將在距地面535公裡的太陽軌道觀察地球、天體,獲取大量視頻圖片數據用作科普。
  • B站回應發射衛星失利:計劃不停 將再次發射視頻衛星
    來源:北京頭條客戶端7月10日,B站回應在酒泉發射視頻衛星失利一事時表示: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嗶哩嗶哩視頻衛星」的發射計劃不會停止,還將再次發射衛星。 中午12時17分,嗶哩嗶哩(B站)視頻衛星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乘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升空後,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
  • 中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三號衛星 將用於科學試驗研究
    中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三號衛星 將用於科學試驗研究  Emma Chou • 2020-12-28 09:14:09 來源:前瞻網 E2036G0
  • 全球首顆夜光遙感衛星或將今年發射
    原標題:全球首顆夜光遙感衛星或將今年發射   本報記者 劉志偉 通訊員 吳江龍   2015年武漢大學就放出要研發「珞珈一號」科學實驗衛星消息。直到今年2月3日隨著「珞珈一號」02星工程協調會在武漢召開,「珞珈一號」衛星再次曝光。意味著「珞珈一號」衛星漸行漸近。
  • 3分鐘遙感衛星知識入門
    其實是衛星遙感技術。當架起攝像機,在南極的冰原上,拍攝冰川是如何斷裂並且掉進大海裡的;在太平洋上一年四季直播一個無人島;被嘲笑是天方夜譚時,衛星遙感技術卻做到了!當然,作為BOSS級別的衛星遙感技術無需自己動手,其後有陸地衛星、海洋衛星和氣象衛星三個打工人,兢兢業業,熱血付出,衛星遙感是什麼
  • 遙感技術的發展史,中國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現狀
    2、按遙感探測的工作方式分類: (1)主動式遙感,即由傳感器主動地向被探測的目標物發射一定波長的電磁波,然後接受並記錄從目標物反射回來的電磁波;  (2)被動式遙感,即傳感器不向被探測的目標物發射電磁波,而是直接接受並記錄目標物反射太陽輻射或目標物自身發射的電磁波。
  • 2019-2023年中國衛星發射動態規模狀況
    2018年1月12日,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遠徵一號上面級,託舉著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兩顆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  2018年1月13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陸地勘查衛星三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該星主要用於開展陸地資源遙感勘查。
  • 高分八號衛星發射 為高解析度對地觀測光學遙感衛星
    高分三四五六七號尚未發射,高分八號衛星發射成功。2015年6月26日14時22分,高分八號衛星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高分八號衛星是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安排的光學遙感衛星,主要應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等提供信息保障。
  • B站將於本月發射遙感衛星,本土的spaceX浮出水面!!
    B站透露,將於本月下旬發射一顆名為「嗶哩嗶哩視頻衛星」的遙感衛星,衛星所獲的遙感視頻、圖片數據將用於B站科普。衛星具有三維立體成像功能,可實現高精度對地遙感觀測,捕捉夜晚城市微光,觀測地球極光變化,還可對月球、土星等空間天體進行觀測。目前「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官方帳號已正式在B站上線,6月下旬將對衛星發射全過程進行獨家直播,今後還將在衛星拍攝的海量遙感視頻、圖片數據基礎上定期更新科普視頻,內容將包含科技、人文、歷史、地球、公益、教育等多個領域,並為B站用戶定製拍攝任務。
  • 2013年2月11日 「陸地衛星8號」星發射
    2013年2月11日 「陸地衛星8號」星發射 2018年02月11日 10:38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 2013年2月11日,美國發射了首顆第4代陸地衛星——「陸地衛星8號」,使全球新型資源衛星研發達到了新高潮。
  • 我國高分五號衛星發射成功 可探測大氣汙染物
    高分五號衛星是高分專項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實現高光譜解析度對地觀測能力的重要標誌,將滿足環境綜合監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對掌握高光譜遙感信息資源自主權,助力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高光譜遙感是當前遙感技術的前沿領域。地球上不同的元素及其化合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光譜特徵,光譜因此被視為辨別物質的「指紋」,是用以識別和分析不同物體特徵的一種重要的「身份證」。
  • 中國航天日 | 衛星微波遙感技術新進展
    微波遙感技術是一種利用微波技術接收來自目標或者場景的電磁波的遙感技術手段。微波遙感通常分為主動微波遙感和被動微波遙感。  Meteor-MP 系列衛星增加了陸地和空間科學方面的觀測目標,攜帶一臺專門的微波輻射計MTVZA-GY-MP,有21 個頻率、29 個通道,其中42 吉赫和48 吉赫更改為52.3 吉赫,另外增加了6.9 吉赫的海面溫度和土壤溼度探測頻率。  2. 主動微波遙感技術  星載雷達高度計是最重要的海洋微波遙感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