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攬月、千裡轉場,近日,一支大篷車隊從秦嶺腳下出發,經歷9天漫漫路程,行程4500公裡,順利抵達藏西秘境天上阿里。
作為守望祖國航天事業的「前哨」一員,這是此次任務主操作手劉崗風第一次踏上高原邊境。
公路轉場
出生於航天測控世家的劉崗風兄弟眾多,受家人影響,他從小就有報效航天事業的夢想。
劉崗風
2003年10月15日,當神舟五號飛船騰空那一刻,看到航天員遨遊太空時,劉崗風心中的夢想再一次被點燃。
大學畢業後,劉崗風來到了夢寐以求的航天測控崗位。為了能夠儘快適應崗位需求,他抓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練習操作,學習原理,經常一個人加班加點學習設備知識。
由於刻苦學習,劉崗風在崗位上迅速成長,多次被單位領導派遣到廠所跟研監造新設備。在廠所學習過程中,他靜下心來專心學習設備知識,學習記錄二十餘萬的學習筆記,監造過程中先後解決重大問題十餘個,確保了設備按時移交。
劉崗風進行車載設備測試
2020年6月,劉崗風喜添愛子,但突發的重度肺炎、低血糖症候群等多種病症使嬰兒住進了ICU,原本計劃小孩安全出生後就要返回單位備戰某型號任務的劉崗風陷入了兩難。
一邊是即將執行的某型號重大任務,一邊是住院的孩子,焦慮的劉崗風不知所措。看著丈夫焦急的樣子,兒子情況剛一好轉,妻子就鼓勵他:「現在孩子情況好轉了,你趕緊回到崗位上去吧,家裡有我呢,你放心。」
帶著妻子的鼓勵,劉崗風申請返回單位備戰任務,最終,圓滿完成各項準備測試工作,為首次執行高原任務奠定了基礎。
初到阿里,一陣猛烈的高原反應讓劉嵐山氣喘籲籲頭疼欲裂,但他仍咬牙堅持。
在車輛展開時,調平系統突發故障,劉崗風沉著應對,調整接近開關、改變電機計數位置,不到十分鐘就解決了設備故障,確保了設備按時展開。
劉崗風進行車輛定位
沉著冷靜來源於自信,自信來源於劉崗風對設備的深度了解。同事們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發來求助時,劉嵐山都會一一圓滿解決。
下海島、攀高原、進戈壁……從事航天測控15年來,劉崗風常年奮戰在測控任務一線,累計完成上萬餘圈次衛星長管工作,圓滿完成40餘次實時測控任務,並10餘次擔任型號任務總體工作,先後培養10餘名技術骨幹,並在《宇航學報》《無線電工程》等期刊發表十餘篇文章,榮獲中心科研進步獎1項、站科研進步獎1項、多篇論文在論文交流會獲獎。
劉崗風進行設備測試
「『精益求精、萬無一失』是每一個牧星人孜孜以求的目標,在接下來的測控任務中,希望我們每一位科技工作者能夠繼續創新超越、默默奉獻,爭取創造更大的奇蹟……」身處高原,迎著雪山刮來的大風,劉崗風堅定說道。
來源:解放軍報客戶端 作者:彌向陽 周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