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不息——走進西藏拉薩阿里地區高級中學,景觀石上的4個大字映入眼帘。這也是印在學校師生心中的一句話。「學校這幾年的快速發展,就是靠大家發揮著自強不息的精神。」該校副校長任立斌說。
愛生如子,共同進步
拉薩阿里地區高級中學是一所異地辦學的高中。由於阿里地區氣候條件惡劣,交通不便,為給當地學生提供更好的高中教育,2014年,學校從阿里地區搬到拉薩辦學。
建校之初,學校困難重重。38名教師中,有高中教學經驗的只有五六位,生源也非常薄弱,當年拉薩阿里地區高級中學招錄的學生分數線是219分,比拉薩其他高中錄取線低100多分。
由於學校在拉薩,學生只能每年回家一次。第一次從1000多公裡之外的阿里到拉薩上高中,很多學生都不適應。
「學生遠離父母,咱們老師就是學生的父母。既當嚴父,又當慈母,該關心的關心,該批評教育的批評教育。我們給學生講清楚來這裡學習,是為了改變自身的命運,改變家庭的未來。」學校分管德育副校長張健說。
扎拉次仁是任立斌帶過的2017屆學生,因為家庭原因,多次想退學。任立斌每次都鼓勵扎拉次仁,給他出路費,叮囑他一定要返回學校,平時也經常資助扎拉次仁,多次和他談心。最後,扎拉次仁考上了哈爾濱理工大學。
像任立斌一樣,學校的每名教師都為學生們付出了很多。早上6點多到學校,晚上10點多查寢完畢,11點才能回家;冬天學生感冒,教師開車送醫院,陪護到凌晨兩三點,第二天繼續上課;學生做手術,家長不能及時趕到,教師籤字並幫忙墊付醫藥費。
對於一些學習和情緒壓力大的學生,學校設立了心理諮詢室,還採用寫周記的形式,讓一些學生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教師再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對症下藥,一對一指導。
教師對學生的陪護,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教育教學。張進豐是一名班主任,每天早上他和學生一同進教室,晚上和學生談心,到宿舍鼓勵學生。對學生的作業和測試,他一個一個當面檢查。只要學生有疑問,不管這個問題他講過幾遍,他都會耐心講解。3年後,張進豐帶的班級學生幾乎全部上線,其中十幾名學生考上了本科。
自強不息,形成特色
教學是學校工作的重要抓手。建校之初,新教師沒有教學經驗,老教師也感覺自己的方法失靈了。
普布央金是一名有著22年教學經驗的教師。為了帶好班,她提前一個星期精心備課,然而第一次上課,就敗下陣來。因為她講的知識點,學生聽不懂。「不知道該如何教學了。」普布央金說。
作為分管教學的副校長,任立斌一直在教學一線。在對入校學生進行的摸底測試中,學生基礎之薄弱,超出了任立斌的預期。任立斌提出,對學生要從初中知識開始補課,做好初高中銜接。「學生學習有困難,我們就給學生多搭幾個臺階,幫他搭好梯子,一步一步往上爬。」任立斌說。
學校在備課、聽課等各項常規工作上下功夫,重視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以及分層次作業設計,統一要求同一年級同學科教師集體制定教學計劃,教務處、教研室嚴密組織教學檢查。學校建立師徒制,把陝西、河北有經驗的援藏教師和本地新教師結對,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學校高度重視對外學習交流工作,先後與河北省石家莊一中、陝西省西安市第三中學結為友好學校,校領導及學校中層幹部赴北京市十一學校、北京市廣渠門中學、河北衡水中學、陝師大附中等實踐學習。學校還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在多方努力下,學校各項事業得到迅速發展,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
從零起步,成績斐然
4年多來,通過引進、調入等多種渠道,學校教師隊伍由原來38人發展為150人。「自強不息」作為學校核心文化,引領廣大教師認識到阿里教育的使命與責任,逐步樹立起擔當意識。
幾年過去,2017年,學校首屆高三學子在高考中總上線率達到96.8%;2018年總上線率達到95.6%;2019年總上線率達到95.9%。學校音樂、美術、體育類考生基本上全部錄取。在競賽方面,2016年,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全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1人獲複賽一等獎、5人獲二等獎、4人獲三等獎。
同時,學校的社團活動也開展得紅紅火火,美術、古格之音、藏棋、吉他等十幾個社團常年開展活動,近800名學生參加。體育方面,學校獲得拉薩市第八屆中學生運動會女子籃球賽冠軍,2018年全國中學生冬夏令營西藏賽區五人制足球賽亞軍。
任立斌說:「阿里有10萬人口。我們學校每年畢業生有370—380人,10年後,我們能為阿里培養3700人左右的高素質人才隊伍,他們每個人又可以輻射五六個親戚朋友,阿里的教育狀況將會大為改觀。」(本報記者 蔡繼樂 張春銘 周小蘭 通訊員 胡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