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築師伊禮智曾經說過,家不在大小,能夠處處傳遞溫暖,讓人自在愜意才是王道。
經常看日劇或者去日本工作旅遊的人可能會發現,日本的戶型大部分只有八九十平米,和中國的戶型大同小異,但相比之下,日本的戶型雖然比較緊湊,但是絲毫不顯侷促,就算連四十平的小戶型居住效果也與六十平的無異。
那麼為什麼日本的小戶型看起來比我們那麼多呢?
一、實用面積大
首先日本房地產開發產在賣房時,所標出來的尺寸都是實用面積。中國一套建築面積80平方米的房子,除去公攤以後只剩下了73平方左右,這已經算是公攤面積比較少的戶型了。
而在日本使用面積就等於建築面積。也就是說,在相同面積的戶型下,日本就比中國多出了十幾二十平的實用面積,差不多已經是一間臥室了。
二、動線流暢
動線就是指人在房間的活動路線。優良的動線設計在家居空間中是十分重要的,如何讓回到家裡的人,在移動時感到舒服,又沒有障礙物。所以動線流暢合理,人們才會得到更好的居住體驗。例如每個人在家裡同一個活動,路線卻有不同的很多條,那肯定要選擇一個最舒服的動線。
日本的設計師在長期的實踐當中發現了,相對於通俗地利用通道來串聯各個空間,而「洄遊動線」更適合人的動線。
一般的家庭動線只有一條通道,每個空間之間來回往返。
然而日本設計師設計的洄遊動線是利用了環形路線把空間串聯起來,通過每個空間變化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讓房間顯得更加寬闊。
三、三室合一
打破廚房與客廳、餐廳的隔牆,可以增加家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所以一般在日本家庭的客廳、餐廳、廚房三個空間是整體統一的,統稱為家務空間。
減去了客餐廳之間的隔閡,既解決了廚房沒有窗戶的困擾,又增加了採光和通風,視覺上看起來不會顯得特別擁擠,空間的整體效果也顯得更加寬廣。
有承重牆或者柱子不能拆掉的部分,可以使用玻璃或者鏤空的柜子以可以透光的形式,做隔斷,不會讓人感到壓抑。
四、乾濕分離
日本比較流行乾濕分離的原則,洗臉臺、馬桶和浴室都是互相分隔開的。有的還會把洗衣房也獨立出去。
這樣的分隔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間,上廁所,洗漱,洗澡,三人同時使用,還可以同時進行,互不幹擾,大大地提高了使用效率。
但是,三室分離會把原本就小的空間切碎。為了增大面積使用空間,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把平開門換成推拉門。因為平開門使用時需要留出門扇開合的空間,而推拉門可以減少這部分的空間浪費。
五、收納空間
一般來說小戶型更需要充足的收納空間,設計師在做方案時,就會考慮到收納的問題。日本人大多追求臺面乾淨無物的習慣,比較喜歡將大部分東西都放到看不見的收納空間裡面。結合戶型的實際情況,設計師會設計一些頂天立地櫃。
頂天立地櫃不但容積大,而且帶櫃門的設計可以保證不管柜子裡面怎麼亂,關上櫃門家中依然整潔到空無一物。其實除了柜子,日本人也會使用一些不透明的收納盒收納筐將大大小小的物品全部納入囊中。
六、縮小家具尺寸
小尺寸的家具是日本小戶型中經常使用的一個小套路,因為它可以一邊節省空間,一邊由於比例的影響讓人在視覺上顯得房間更大。
中國設計比較喜歡沙發、床、餐桌這種大件家具,然而對於小戶型來說確實有些雞肋,不光佔地方而且又更顯家裡空間小。
七、變形家具
那麼更尷尬的又來了,對於小戶型的家具尺寸小了不夠用,大了卻又放不下。所以這時候具有變形功能的家具就派上用場了,人多時可隨時放大縮小,而且這種家具也非常普遍了。
好了,以上所述便是個人對日本戶型及裝修設計的一些見解,可供參考。
快來點個關注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