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設計「兩棲鰓」 可幫助人類在水下呼吸

2021-01-13 環球網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2018年8月9日訊,材料科學家Jun Kamei將材料科學和尖端設計相結合設計出一款兩件式3D列印服裝,取名為Amphibio,可以幫助人類在水下呼吸。

該項目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CA)和東京大學RCA-IIS設計實驗室的合作支持下完成。設計靈感來源於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等氣候背景,設計者稱自己的出發點是為了讓人們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生活。

Amphibio的造型設計呈現出一種冰冷的未來感,仿佛將環境惡化的未來猛然展現在人們眼前。Jun Kamei解釋道:「預計到2100年,全球氣溫將上升3.2攝氏度,導致海平面上升並淹沒沿海地區城市,影響5億至30億人口。」由於採用了一種特殊的微孔疏水性材料,Amphibio能夠從周圍的水中吸收溶解氧氣,並將多餘的二氧化碳排出。位於頸部和胸部周圍的白色裝置起到了「鰓」的作用。

它的內部是空心的,含有空氣,可以通過管子連接面罩吸入和呼出。這項技術的靈感來自可以潛水的昆蟲,它們通過超疏水性皮膚表面一層薄薄的空氣在水下存活,其功能與氣體交換鰓相同。

不過,該裝置目前並不能產生足夠的氧氣來維持人體呼吸,還未成熟到可以替代傳統的潛水設備,更廣泛的應用還需進一步的實驗改進。

相關焦點

  • 魚可以用鰓呼吸,人類可以製造人工鰓在水下自由活動嗎?
    天上飛和水裡遊是人類的夢想,儘管我們都實現了,但並不能做到「自由」,因為還被束縛在各種條件中,當然翼裝飛行算一種,但這是屬於勇敢者的遊戲!水裡遊呢?能像魚兒一樣自由遊來遊去嗎?當然水中自由的條件呼吸是少不了的,一般的情況就是帶上輕裝潛水具,然後背上壓縮空氣瓶進行水下活動!
  • 科學家發現新型呼吸物質,能幫助人類在水下呼吸,意義重大
    水下探索的障礙之一——呼吸可儘管我們身體內絕大部分的物質是水,我們人類卻是地地道道的陸地生物,而且還有很多人甚至不通水性。自古至今,人類就對那片神秘的海洋充滿了無限遐想。可現在我們不是已經有了供潛水人員在水下作業的氧氣瓶、氧氣面罩等專業氧氣供給裝備了嗎?為什麼還是解決不了水下給氧的問題呢?原來潛水人員在水下執行任務時,為了不給自身造成更大的工作障礙,是沒有辦法攜帶過多過重的物體下水的。也就是說現在的潛水人員進行水下作業時,還只能攜帶少量的氧氣。
  • 科學家發現「可以呼吸的液體」或將解決水下呼吸問題,有望應用
    通過老人的言語,那時候隱隱約約的感覺到,水就是生命之源,而作為人類,身體中70%的物質都是由水組成的。如果在小的時候,一定會想到這樣的問題,為啥身體70%的物質是水,可人類卻不能在水下生存呢?不但不能在水下生活,反而還要怕水。因為人類是靠肺部呼吸,在水中無法像魚一樣通過鰓來吸取水中的氧氣。
  • 人造魚鰓終於問世!不用氧氣瓶,能讓人像魚一樣在水下自由呼吸
    其實還有一部電影叫做《未來水世界》,也是差不多類似的劇情,但是人類為了適應新的水世界,有一種長了魚鰓的變種人進化出現,眾所周知魚能夠在水中自由的呼吸靠的就是腮,為了生存,人類的適應力還是很強的...但是電影終究只是電影,要是真想等到人類基因突變,人類只怕已經所剩無幾了。
  • 揭秘《海王》的特殊能力,水棲生物如何在水下呼吸?
    數億年前,人類以及長有脊椎和四肢的所有陸地生物的遠古祖先物種都擁有水下呼吸的能力,但當它們完全開始陸地生活從空氣中吸取氧氣,它們便逐漸喪失了水下呼吸能力。現今人們僅能使用特殊設備水下呼吸,或者像新近上映的科幻電影《海王》中擁有特殊水下生存能力的人。
  • 全新水下呼吸器Triton:你的人造魚鰓!
    水——生命之源,人最初的來源當然也是水,所以人天生有一種親進水的天性。
  • 科學家發現了新型呼吸物質,能夠解決水下呼吸的問題,意義重大!
    水下探索的障礙之一——呼吸可儘管我們身體內絕大部分的物質是水,我們人類卻是地地道道的陸地生物,而且還有很多人甚至不通水性。自古至今,人類就對那片神秘的海洋充滿了無限遐想。造成我們對海洋探索如此緩慢的一大原因,便是在水下的呼吸問題。可現在我們不是已經有了供潛水人員在水下作業的氧氣瓶、氧氣面罩等專業氧氣供給裝備了嗎?為什麼還是解決不了水下給氧的問題呢?原來潛水人員在水下執行任務時,為了不給自身造成更大的工作障礙,是沒有辦法攜帶過多過重的物體下水的。
  • 科學家已經能讓人類在水下呼吸,是否意味著海底人可能存在?
    因此,在發達的科技支持下,各國科學家們都在努力研製深海潛水器,試圖早日對此展開更加全面的探索。在此基礎上,科學家們也將潛水探索的目光放在人類本身。雖然我們無法深入數千米的深海,因為這裡有巨大的壓強,但是如果能夠領略真正的海底風光,對我們來說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 不背氧氣罐也能在海裡呼吸?老外發明人造魚鰓,人類能在水下隨便呼吸
    不背氧氣罐也能在海裡呼吸?老外發明人造魚鰓,人類能在水下隨便呼吸 海底是很多人嚮往的地方了,因為人類屬於陸地的生物,大家都是無法長時間在水裡的,即使憋氣遊泳能力再強,說到底也不可能像魚兒一樣的靈活。在海洋裡面的時候,我們需要及時的換氧氣,不然會憋到窒息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呢?
  • 地球上最早的兩棲類動物,魚石螈(使人類可以呼吸氧氣)
    大家都知道人類是從兩棲動物進化來的,那你知道地球上最早的兩棲類動物是什麼嗎?它就是魚石螈,是魚類及兩棲類的中間物種,生存於3.67-3.625億年前的上泥盆紀。 一、最早的兩棲類動物,魚石螈
  • 人類如何在水下呼吸?小鼠曾潛泳20小時的液體54年來發展如何?
    童話故事裡的美人魚可以在水中自由的呼吸,神話故事裡的孫悟空可以去東海龍宮借金箍棒,毛主席的詩詞《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也表達了「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理想,科幻作品《三體》和《深淵》都暢想了太空人或潛水員在特殊液體中呼吸的技術。科技,真的能幫人類實現在水下呼吸的夢想嗎?
  • 魚類用鰓呼吸,那麼鼻孔是用來做什麼的?
    人類和絕大部分的陸地動物,都是通過鼻孔來呼吸空氣,人的嘴和鼻子在咽喉部位相通,所以人類還能利用嘴巴呼吸,只是缺少了鼻子的過濾功能而已;但是魚類用鰓呼吸,水進入魚的口後從鰓流出,從而帶來O2和帶走CO2。
  • 3D列印技術順利列印出新型「魚鰓」,幫助潛水者在水下順暢呼吸
    眾所周知,人類生活在陸地上,而魚類生活在海洋中。魚兒離開了水,它便可能失去生命,同理,一個人若不會遊泳,也不攜帶任何防護措施,突然被人從陸地扔向海洋,他也很可能會喪命。雖然人類天生不適合海洋環境,在沒有技能加身也沒有外部防護設備的情況下,人類難以在海洋下生存太長時間。
  • 世界上最奇特的兩棲魚類
    魚離開水是沒發活的,但總有一些例外,就比如彈塗魚,這是一種真正的魚,但是一生很多時候都不生活在水中,最關鍵的是,彈塗魚還不能長時間生活在水下,不然就會導致死亡
  • 如果未來海水淹沒了陸地,人類會演化出鰓嗎?
    早在去年的10月份,當地漁民便發現鼻北小島有「消失」的態勢,可不能引起當地政府的重視。今年的5月份,鼻北小島不見了,經過4個月的搜尋未果,證實該小島已經完全消失於地面上。對於消失的原因,日本科學家分析稱,鼻北小島最初應該是經受流水侵蝕和海浪侵蝕,導致島的高度下降,越來越接近水平面。
  • 精靈寶可夢:明明長著一樣的頭,為什麼鰓魚海獸沒有鰓魚龍帥氣
    要說八代最帥的寶可夢,人氣最高的一定是英勇的鰓魚龍。瞧瞧它那迷離的眼神和犀利的動作,一定是阿爾宙斯在創造它的時候加入了太多的帥氣,即使是創世神本人也自嘆不如啊。但是,在八代和鰓魚龍相似的寶可夢還有兩隻,分別是魚海獸和雷鳥龍,其中鰓魚海獸甚至和鰓魚龍有著完全一樣的頭。
  • 森林驛站青蛙可以永遠是生活在水下嗎?
    最近玩森林驛站這個遊戲的玩家都在問母,遊戲裡面9月16日每日一題答案是什麼,今天的問題是青蛙可以永遠是生活在水下嗎?給出的選擇有不知道、能、不能。大家知道答案怎麼選嗎?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下面就是蠶豆網帶來的森林驛站9月16日答案了,一起來看看吧!森林驛站9月16日每日一題答案問題:青蛙可以永遠是生活在水下嗎?
  • 人可以在水裡呼吸嗎?科學家研究新技術,可在萬米深海呼吸
    海洋對於人類,一直都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從古至今,人類從未停止對海洋進行探索,不過人類對於海洋的了解,卻知之甚少,比方說人類所發現的,地球上最深的地方——馬裡亞納海溝,因為人類無法潛入深海,所以,至今那裡都不曾有人類涉足。於是,有人想,如果人類也可以像海洋生物那般,可以在海底自由呼吸就好了,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科學家們讓這個想法變成了現實。
  • 用屁股呼吸的費茲洛河龜,就是最好的證明
    筆者:三體-小遙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龜類都十分長壽,並且行動緩慢,除了陸棲之外,還有水陸兩棲的品種。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河龜海龜長期生活在水中,擁有與陸龜十分不同的習性。生物學家發現,即便河龜海龜已經進化出了獨特的蹼狀足部,它們卻依然需要依靠肺部來進行呼吸。
  • 海底神秘文明隱現 2020年人類或回歸海底再長鰓
    假如我們能把海洋神秘閃光的持續時間和間隔時間記錄下來,也許現代化的電子計算機能把「海底人」以閃光信號的方式向我們大陸人類發出的信息破譯出來。  第二種觀點認為,「海底人」不是人類的另一分支,很可能是棲身於水下的特異外星人,理由是這些生物的智慧和科技水平遠遠超過了人類。但是這種假設太離奇,沒有得到多數科學家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