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技術順利列印出新型「魚鰓」,幫助潛水者在水下順暢呼吸

2021-01-13 科學探索說

眾所周知,人類生活在陸地上,而魚類生活在海洋中。魚兒離開了水,它便可能失去生命,同理,一個人若不會遊泳,也不攜帶任何防護措施,突然被人從陸地扔向海洋,他也很可能會喪命。雖然人類天生不適合海洋環境,在沒有技能加身也沒有外部防護設備的情況下,人類難以在海洋下生存太長時間。

為了使人類更好地適應海洋環境,科學家運用3D列印技術發明了一種新型「魚鰓」,幫助潛水者在海洋下輕鬆、順暢呼吸。

據外媒報導,「魚鰓」由皇家藝術學院的設計師兼材料科學家JunKamei和東京大學的RCA-IIS設計實驗室合作開發,它實質上是一種用特殊材料製成的特殊呼吸系統,它能高效排出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且能從水中迅速收集氧氣供給潛水者。

創作團隊表示,發明新型「魚鰓」的創作靈感來自潛水昆蟲。據研究人員觀測,潛水昆蟲肉體上覆有一層超疏水皮膚,在皮膚之上還形成了一層特殊的空氣薄膜。空氣薄膜是潛水昆蟲水下生存的關鍵道具,它能幫助潛水昆蟲完成氣體交換,即排出身體產生的氣體,補充身體所需的氣體,以此維持體內氣壓平衡。

JunKamei表示,設計新型「魚鰓」的初衷是為了應對近年來出現的海平面上升的情況。若全球氣溫持續上升,多地海平面還會逐漸上升,那麼生活在海邊的人們的生活便可能受到嚴重影響。

若能設計出一款能幫助人們適合海洋生活的特殊用具,無疑是沿海地區人民提供了多一重生活保障。未來,面對上升的海平面,面對突然席捲而來的瘋狂海水,有了新型「魚鰓」,他們或能更好地生存。

同時,Jun Kamei也呼籲人們多多關注地球氣溫及氣候變化,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為減緩地球溫室效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氣溫持續上升,海平面逐漸上升,其實並不利於人類生存與發展。

相關焦點

  • 潛水者的福音?人造「魚鰓」問世,像魚一樣在水裡自由呼吸
    事實並非如此,這是在展示他最近發明的一個水下呼吸機,並宣稱這款發明可謂是潛水愛好者的福利。這個水下呼吸機的外表十分小巧,看起來就像一根簡單的木棍,只要將它咬在嘴裡,就可以在水中暢遊了,它的設計理念也是相當科學,設計靈感來源於魚鰓。
  • 不背氧氣罐也能在海裡呼吸?老外發明人造魚鰓,人類能在水下隨便呼吸
    不背氧氣罐也能在海裡呼吸?老外發明人造魚鰓,人類能在水下隨便呼吸 海底是很多人嚮往的地方了,因為人類屬於陸地的生物,大家都是無法長時間在水裡的,即使憋氣遊泳能力再強,說到底也不可能像魚兒一樣的靈活。在海洋裡面的時候,我們需要及時的換氧氣,不然會憋到窒息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呢?
  • 3D列印技術:3D列印珠寶首飾
    3D列印為設計增添了視覺複雜性,已成為創新藝術家和設計師創新性地挑戰傳統珠寶和配飾的推動者。時裝領域多年來一直在應用3D列印技術,以減少產品上市時間和降低成本,但主要是為了開發很難以其他方式製造的產品。對稱性,細節和可用設計的無限結合,為新公司打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市場。
  • Anisoprint近期發布了兩款由Polymaker開發出的3D列印材料
    打開APP Anisoprint近期發布了兩款由Polymaker開發出的3D列印材料 南極熊3d列印 發表於 2020-12-01 11:41:06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我們是否能夠改造出適合體內移植的功能組織和器官?3D列印是否可以幫助實現這一目標?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這些問題已經成為組織工程學(TE)領域研究的最前沿,這得益於有關傳統3D列印技術可以適應控制3D空間中高密度細胞群沉積的演示的推動。在不同的技術中,基於擠出的3D列印已被認為是實現TE視覺的最可能技術。
  • 3D列印技術讓珊瑚礁「死而復活」 支撐保護脆弱的生態系統
    有人在陸地上種植珊瑚,再移植到水下;還有一群研究人員試圖用3D列印「復活」這片水下「熱帶雨林」。 如果你碰巧在以色列埃拉特市附近的海灘潛水,你可能會在水下看到一根高高的杆子,串起了一個個甜甜圈形狀的附屬裝置。
  • 3D列印技術公司RYUJINLAB在韓國推出了金屬3D列印服務
    打開APP 3D列印技術公司RYUJINLAB在韓國推出了金屬3D列印服務 南極熊3d列印 發表於 2020-12-01 11:52:39
  • 未來器官也可以用3D列印——3D生物列印技術
    3D列印也稱為「增材製造」,它是一種新型的快速成型技術,與傳統的減材製造工藝不同,3D列印是以數據設計文件為基礎Charles.Hull(3Dsystems公司創始人)和Scott Crump(Stratasys公司創始人)是3D列印技術的先驅人物,3D列印與傳統製造業的最大區別在於產品的成型過程上。3D列印可以克服一些傳統製造上無法完成的設計,製作出更複雜的結構。
  • 什麼是3D列印技術?
    但是,仍有不少童鞋對3D列印不夠了解。3D列印並不神秘,它只是一種新型的製造和加工工藝。具體有3個方向:1是術前模擬,就是做手術前列印患者情況,模擬手術,增加手術成功率;2是矯正器械,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每個人的身體部位尺寸也都不盡相同,3D列印技術可以幫助患者定製屬於自己的矯正器械(牙科方面已經在大量使用這種技術);3是列印藥物,醫療研究人員可以用3D將藥品中讓某些對人有副作用的部分給剔除出去,對於藥物研發有著很大的幫助。
  • 廣州團隊的新技術,研究3d列印骨頭,原材料是骨粉和生物膠水
    現在人們在不斷追求高質量生活水平的同時,也逐漸的注意起了人體的健康狀況,隨著各項技術的進步,骨科醫療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中內固定器材有著非常重要的貢獻作用。不過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在上個世紀80年代時,就發明了內固定金屬器材,而且逐漸的進入了臨床,使用這種器材不需要很久的癒合時間,因為它可以幫助患者進行骨骼結構重建,從而使得康復的時間會大大的縮短。
  • 「3d掃描儀結合3d列印技術」學校3d創新教育的一把利器
    3d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在3d創新教育中,我們要如何讓「3d掃描儀、3d列印技術」這兩把利器發揮重要作用呢?從提供3d掃描獲取數據到3d設計、數據再創造再到3d列印創意實現的完整解決方案是廣大師生的呼聲,更是教育改革時代背景下的一條創新之路。
  • 【材料】Nature:來自未來的科技——超高解析度3D列印技術
    ,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其原理是通過軟體與數控系統將專用的金屬材料或者非金屬材料逐層堆積,從而製造出實體物品的製造技術。📕研究內容 近日,德國布蘭登堡應用科學大學的Martin Regehly教授和亞琛工業大學的Stefan Hecht教授合作,開發出一種新型雙色3D列印技術——Xolography,該技術利用兩種不同波長的交叉光束激發光開關,誘導引發受限單體體積內的局部聚合,從而實現固化整個物體
  • 如果你擁有了魚鰓,能在水下生活嗎
    如果我們能在水下呼吸會怎麼樣?如果人類有災,能像魚一樣在水下呼吸呢。只要你願意,能和海豚海龜一起遊泳。那是多麼酷的一件事情啊!我們探索過地球上所有的水體了嗎?我們能到達海洋的海洋的底部嗎?水下呼吸如果你可以在水下水中呼吸,哈哈,人類當然沒有資格在水中生活。你在水下能頂住呼吸多久?
  • 3d列印價格為何這麼高
    3d列印一直都是人們心中的願景,希望其能實現許多無法實現的東西,尤其是在外科手術中,如果能列印心臟、腎等器官該是多麼令人欣喜的事。但是3d列印的面世並沒有帶給人們預期的喜悅,引得人們好評如潮,反而引發了人們的吐槽,說我明明能花很少的錢到市面上去買一個東西,為什麼要花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錢去3d列印一個呢?
  • 3D列印藝術:這5種3D列印方式推動藝術創意的新方向
    感覺3D列印技術就是為創造新事物而生的,為設計和製造過程帶來了新的方式。因此,我們看到藝術家開始注意並利用該技術的獨特品質來創作3D列印藝術。通過逐層製作授予的設計自由度和3D可列印材料的多功能性為各類藝術家開闢了新的前沿。經濟實惠的3D列印技術有助於在雕塑,時尚,裝置藝術等領域的設計和規模創新,以及跨學科的合作。
  • 生物3D列印技術「列印」出微型腎臟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通過使用一種新生物3D列印技術,在實驗室內可以快速「列印」出大量微型腎臟類器官,未來有望應用於人體器官移植的相關研究,最終實現用人造腎臟為嚴重腎病患者進行器官移植。 這一新技術由澳大利亞默多克兒童研究所和美國生物技術公司奧加諾沃主導開發。
  • 不用氧氣瓶,能讓人像魚一樣在水下自由呼吸
    其實還有一部電影叫做《未來水世界》,也是差不多類似的劇情,但是人類為了適應新的水世界,有一種長了魚鰓的變種人進化出現,眾所周知魚能夠在水中自由的呼吸靠的就是腮,為了生存,人類的適應力還是很強的...但是電影終究只是電影,要是真想等到人類基因突變,人類只怕已經所剩無幾了。
  • 3D列印,解密未來製造業的「潛力股」
    2019年聖誕節,諾丁漢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生製作了200多個3d雪花送給本科大三的學弟學妹們。每一片雪花都是由我們目前正在攻讀增材製造與3d列印碩士學位(additive manufacturing and 3d printing msc)增材製造和3d列印碩士專業的學生親手製作的。
  • 3D列印材料之 PLA材料
    聚乳酸(PLA)是一種新型的生物基及可生物降解材料,使用可再生的植物資源(如玉米)所提出的澱粉原料製成。澱粉原料經由糖化得到葡萄糖,再由葡萄糖及一定的菌種發酵製成高純度的乳酸,再通過化學合成方法合成一定分子量的聚乳酸。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使用後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在特定條件下完全降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汙染環境,這對保護環境非常有利,是公認的環境友好材料。
  • 科學家設計「兩棲鰓」 可幫助人類在水下呼吸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2018年8月9日訊,材料科學家Jun Kamei將材料科學和尖端設計相結合設計出一款兩件式3D列印服裝,取名為Amphibio,可以幫助人類在水下呼吸。該項目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CA)和東京大學RCA-IIS設計實驗室的合作支持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