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天!太陽表面在經歷了百年來最長的無黑子沉寂後,昨天突然出現了兩個新黑子。由於它們的極性與過去幾年的相反,這兩個黑子將成為新一輪太陽活動周期開始的標誌。
太陽活動即將走出低谷,會給地球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帶來怎樣的影響?當宇宙「大火爐」燒得更旺,會更猛烈地「加熱」地球嗎?抑或會帶來更猛烈的太陽風暴,給地球的航天、通信、電力系統帶來幹擾嗎?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季海生研究員認為,從太陽活動的200年大周期來看,這顆恆星仍處於活動低谷,即使下一個太陽活動極大期到來,其強度超過以往的可能性不大。
刷新百年來太陽無黑子最長紀錄
太陽無黑子天數最長的年份出現在1913年,有311天。而1901年的無黑子天數為287天。今年的288天沉寂剛巧打破了1901年的「亞軍」紀錄,刷新了百年來太陽無黑子最長紀錄。
太陽的光球表面有時會出現一些暗的區域,它是太陽磁場聚集的地方,這就是太陽黑子。黑子是太陽磁場從太陽的磁極兩端向中間遷移而產生的,當黑子從太陽兩極開始向中間遷移,就意味著太陽活動開始增強,開始走向極大期,當黑子回歸兩極,不再出現在太陽表面,太陽活動也就進入極小期。處於極小期的太陽,顯得較為平靜而溫柔:超強太陽風出現的可能性降低、輻射到地球的熱量也會略有減少,甚至光芒也會略微偏暗。所以,近大半年照耀在我們頭頂的,可能是百年來「最溫柔」的太陽。
真正走出「情緒」低谷可能要等30年
天文學家已經發現,太陽黑子活動具有11年的周期性變化,因此被稱為「太陽活動周」。昨天新黑子的出現,標誌著第25個太陽活動周的到來。季海生說,儘管新出現的黑子結構簡單,卻出現了與上一個周期相反的極性,因此可以視為太陽活動新周期的開始。
這是否意味著太陽將變得越來越熾熱和暴躁?季海生認為,太陽活動肯定將在一兩年內走出低谷,但在新一輪周期中,太陽活動極大期的猛烈程度不會超過上一周期。
首先,太陽活動的劇烈程度與其磁場強度息息相關,目前太陽兩極磁場較弱,因此可以預見下一周期太陽活動不會太強。其次,除了11年周期的太陽周外,太陽活動強度還受200年大周期的調控,目前太陽仍然處於大周期的低谷時段,因此即使新周期的極大期來臨,太陽活動的表現也不會超過上一周期。
地球「小冰期」並非太陽活動減弱惹的禍
季海生告訴記者,當太陽活動處於活躍期時,會拋射出大量高能帶電粒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太陽風暴」,這些帶電粒子會擾亂地球大氣上方的電離層,給地面通信造成影響。
隨著太陽活動走出低谷,太陽的「烘烤」會加劇地球的氣候變暖嗎?「從地球億萬年的生命進化歷史來看,太陽活動的周期性變化不會給生物帶來異常顯著的影響。」季海生認為,很多人都將地球所經歷的「小冰期」與太陽活動聯繫起來,但實際上太陽活動減弱對地球的影響並沒這麼大。
季海生說,當太陽活動變得劇烈時,強勁的太陽風可以阻擋更多高能宇宙粒子,保護地球生命免受其侵襲。當然,目前太陽活動仍處於低谷,也就會有更多宇宙粒子到達地球,這似乎有利於物理學家收集這些「天外來客」,從中尋找宇宙起源的種種線索。而且,當太陽活動偏弱時,地球大氣的高度也會降低,衛星、空間站等太空飛行器所受的阻力會變小,更有利於它們穩定在軌運行。(文匯報記者 許琦敏)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王丹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