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鯨落,萬物生。
「鯨落於海,星沉於窪,風隱於林,
蟬鳴漏進了夏至
這世間所有的溫柔都住進你眼裡。」
01
眾所周知,生物學領域有種浪漫叫做「鯨落「。它是指鯨在海洋裡死去後會沉入海底。這個孤獨而漫長的降落過程被生物學家稱為鯨落(Whale Fall)。
今年的4月2號,中科院「探索一號「科考船,在完成任務返程中有了重大的發現:在中國南海首次發現約為3米長的鯨落。
鯨落聽起來總是很浪漫又溫柔的,但它實際上是一個相當悲壯的過程。它的「一落萬物生,一落山河成」,也非浪得虛名。
當鯨預感到死亡臨近的時候,它會悄悄尋一片深海,然後孤獨的等待死亡。在死去後沉入海底,這個過程能長達數月至數年之久,而在此期間會形成一個獨特的生態系統。
據不完全的統計,單在北太平洋的深海中,就至少有43個種類13490個生物體,依靠鯨落形成的這個系統而生。它不僅成為了它們的食物來源,也能為它們創造了庇護的場所,成為海底生物溫暖的「綠洲」。
雖然很多人知道鯨落的含義,但仍有很多人不了解鯨養萬物的過程,它主要是分為四個階段:
移動清道夫階段
從它停止呼吸的那一刻,來吃它的「食客」多是大型海生物,盲鰻、鯊魚、一些甲殼類等,以鯨屍的柔軟組織為食。
這個過程長達4到24個月,期間90%的鯨屍(肉和脂肪)都會被分解,散發出屍體的臭味,成為反哺的開端。
機會主義者階段
在大型食腐動物用餐完畢後,一些無脊椎動物開始前來「撿漏」。它們會以殘餘鯨屍作為棲居環境,一邊生活一邊進食。
這些殘留的屍體仍可以為生物們提供4-5年的生存空間。但這並不是生態的結束,它仍然還在哺育其他的動物。
化能自養階段
在食腐動物們也結束依存後,大量厭氧細菌會進入鯨魚骨中分解硫化氫。硫化菌又將硫化氫作為能量的來源,氧化後為貽貝、蛤蜊、帽貝和海螺等生物提供充足的養分。而這樣的微型生物,又能夠維持上百種無脊椎動物,甚至長達五十年或一百年。直到鯨魚屍體中最後一點有機物被完全消耗殆盡。
礁石階段
然而可能到上面你會以為鯨魚的使命完成了,但在它提供了食物之後,它的屍體又會進入到礁石階段。也就是說鯨魚剩下的屍骨殘骸,變為礁巖,成為生物的居住地,繼續維持著海洋的繁榮。
這就是鯨落的全過程,美麗而悲壯。
它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給予了大話最後的溫柔,用死亡帶來新生。
「鯨落海底,育暗界眾生十五年」
02
然而,如今給海洋和人類帶來無限能量的鯨魚卻危機四伏,生活的步步「鯨」心……
人類到底捕撈了多少鯨魚?又為什麼全球至今只發現50多次鯨落?
自在1960-2015年間,印度洋、太平洋、南大洋、大西洋及鄰近海域等世界主要海域的鯊魚兼捕總量近3000萬噸。
而且官方調查顯示,真實的鯊魚捕撈數據很可能是有記錄的數據的3-4倍。
歐洲和北美、北非以及一些熱帶島嶼國家一直以來都有捕食鯨魚的傳統。再加之以日本為代表的國家,近些年來將捕鯨的風越吹越遠導致過度捕撈現象日益嚴重。
全球僅有的八十多種鯨目物種,已有一半瀕臨滅絕。我想,這就是今天全球鯨落數量不足兩百年前的六分之一,和只能發現50多次鯨落的原因。
200百年前,人們捕鯨是為了獲取燃料,
200百年後,人們更多的是為了食用。
人類在今天真的缺少食物嗎?在資源相對豐富的今天,這只是因為巨大的商業暴利和消費者獵奇心理而導致的,作為消費者,拒絕食用鯨魚拒絕穿戴鯨魚製品,也是一種間接保護。
03
沒有了鯨魚,海洋會怎麼樣?
鯨魚大多位於海洋食物鏈的頂端,可以增加生態系統的多樣性,而且它們屬於哺乳類動物,很容易受外界影響而滅絕。
沒有了他們,那些依靠鯨落而生的13490個生物體,和瑚礁生態系統會出現退化和生境的同質性,最終降低了海洋系統中的生物多樣性,甚至消失,最終降低整體的生物多樣性。
海洋和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這些負面結果,最終都將會反饋到我們自己身上。
所以不論從那個角度來看,鯨魚都不是可以無限量攫取的資源。 04 當生命力緩慢抽離龐大軀體,逝去了一條生命的海裡,漸漸誕生了一座喧鬧的島嶼。鯨落whale fall,不只對海洋生態環境有積極意義,還讓我們感受到了來自海底的溫柔。 鯨用死亡回贈自然,這是一種震撼且悲壯的美,我們不應該讓私慾去影響海洋生態系統,更不應該讓鯨落的死亡只有悲而沒有美。
一次鯨落,在漆黑冰冷的海底經過幾十上百年的孤寂,化作孤島,將最後的溫柔贈與萬物 但是,假如有一天鯨魚滅絕了,它孕育的生命也將不復存在大海深處也會永遠的失去這最溫柔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