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獅群雄獅子吃「白食」,母獅子卻要狩獵

2020-12-05 會講故事的外星人

母獅子和公獅子誰更善於捕獵?

非洲獅群是大草原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一隻雄獅坐擁七八隻母獅,掌管著一片領地,無人膽敢冒犯,每天追捕獵物,其樂融融。

非洲獅子團體有一套森嚴的地位等級關係,公獅子第一位,母獅子第二位。公獅子負責維護團隊的和諧,保護領地,擊退前來挑戰的獅子。

而母獅子負責捕獵、養育小獅子,似乎看起來公獅子像是「吃軟飯」,什麼都不用操心,只需要等待美食送到嘴裡便可。

複雜的環境系統

實則不然,非洲草原環境複雜,生活著各種兇猛異常的動物群體,也就是說獅子雖然貴為百獸之王,但並不是無敵的存在。

公獅體型優勢,爆發力等多方面是非常完美的,還有一頭蓬鬆金燦燦的「黃髮」,著實令人豔羨。

母獅子則相反,他們體型比公獅要小上10%,戰鬥力弱上一籌,整體獵食依靠團隊合作,不僅沒有漂亮的「金髮」,就連毛色都要差一些。

每當母獅子捕獲獵物,總是會把最好的營養價值高的部位留給公獅子享用,等到公獅心滿意足的享用完晚餐,才輪到母獅子,足以見到獅群公獅地位之高。

高調的生物總是引人注目,獅群也不例外

高調的生活,肯定會引人注目,鬣狗、禿鷲等生物隨時盯著獅子的一舉一動,通常講在非洲大草原落單的生物是非常容易成為被針對的對象,這套法則不僅僅局限於某個生物,而是適用於整個大自然。

一隻落單的雄獅自然就會成為被針對的對象,為了生存,它必須保持著良好的狀態,隨時能進入戰鬥狀態,當一頭雄獅發現獅群無疑是發現「沙漠綠洲」,盡力一搏。

需要提及一下小獅子的成長過程:

小獅子成長為成熟的公獅後,將會被獅群驅逐,必須自力更生,踏上流浪的旅途,所以獅子死亡率非常高,它們必須儘快找到一處獅子群,較為幸運的話遇見沒有公獅子的獅子群,直接成為獅子群首領,如果是碰見有已經完整的獅子群,那必將是一場苦戰,勝者佔據所有,敗者一無所有。

失敗的獅子只能繼續在危機四伏的大草原繼續流蕩,而且獅子的領地同時也生存著它們的天敵鬣狗,鬣狗的數量是獅群2-3倍,鬣狗可以輕易的獵捕母獅,卻不得不臣服於雄獅。

有雄獅所在的獅群,面對數倍的敵人,毫不畏懼。鬣狗反而要留意雄獅的動作,一旦雄獅表現出對鬣狗女王發起進攻,它們會拼命保護女王的安全,但是雄獅毫無畏懼,單槍匹馬,千裡取上將首級,這就是獅子的王者之威。

雄獅和母獅的差距

雄獅體重138-275公斤,全長可達3.2米(含尾巴)。雌獅體重85-182公斤,全長可達2.7米(含尾巴)。

單純從數據上看雄獅是完勝母獅,從成長曆程講,幼年的母獅子成大後會直接加入獅子群,而雄獅必須要承擔振興家族的責任和避免會父子之間的「皇位」爭奪。

因此它們流亡在外,直到找到自己的歸屬地,它們身上的爪痕正是因為在流浪期間經歷種種磨難的證明。

綜上所述

讀到這裡我想所有的讀者已經有了答案,雄獅比母獅捕獵厲害,不僅僅是體型上,更多是來自獨自旅行時的歷練,不經歷風雨安能成為那道最美麗的彩虹。

現在的社會也是如此,溫室的花朵是無法經受狂放暴雨,我們只有敢於面對來生活中的困難,才能磨平稜角,奮發向上。

我一直堅信機遇和挑戰相伴而行,妄想一步成功,成為仰望星空的存在,倒不如先腳踏實地。

我是喜歡講生活哲學的外星人,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公獅子與母獅子的世界
    公獅子是不用捕獵的,每天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曬著太陽,而且他們的姿勢總是那麼的張揚。但母獅子辛苦捕回來的獵物卻要公獅子最先享用,他吃飽之後才輪到母獅子和小獅子,最開始我在想,「這獅群的世界太不公平!」可是後來才發現,公獅子的任務還真是重大呢,他負責的是巡視領地,趕走外敵,當有大型的獵物比如成年的野牛、野豬、甚至是大象的時候,他也能伸出援手,顯示出他的體型龐大的優勢。
  • 同為貓科動物,為什麼老虎單打獨鬥,獅子群居,捕獵的還是母獅子
    貓科動物中,實力頂尖的兩位:老虎和獅子。不要說什麼老虎和獅子捕獵成功率也不高,還沒有一些小型食肉動物捕獵率高。你要看人家捕的是什麼,人家去追斑馬、長頸鹿、野豬、狍子這樣的,中大型食草動物。這些動物站起來比它們還高。捕獵成功率最高的黑足貓,那麼小一隻,成年後也就跟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家貓差不多。
  • 對比了老虎與獅子各項數據之後,發現獅子真的很難打贏老虎
    ,也主要在林中開闊地帶棲息,獅子呈群居活動,尤其是雌獅,它們是最合群的貓科動物,一個獅群裡面的雌獅,幾乎都是沾親帶故的,由於它們的生活方式決定了它們只適合在開闊地帶活動,所以獅子們一般很少進入林區,只有亞洲獅裡面的雄獅,因常常單獨行動,才比其他獅子有較大的可能性會到林間活動。
  • 母蜜獾發現幼崽失蹤,尋找中誤以為是獅子幹的,後知道是花豹偷走
    母蜜獾的幼崽失蹤,尋找中誤以為是獅子幹的平常平頭哥都過著獨立的生活,獨來獨往逍遙自在,但有了崽之後,母蜜獾渾身散發著母性光輝,每天都會叼著還不能獨立的崽四處活動,形影不離。一隻母蜜獾在帶娃去覓食時,放下小幼崽去搗鼓蜂巢,找蜂蜜吃,才沒過多久幼崽就不見了。母蜜獾急匆匆地四處尋找都沒發現幼崽的蹤跡。
  • 關於獅子的進化史:獅子最初無鬃毛,人類曾靠獅子吃剩的獵物生活
    關於獅子的進化歷史,你了解多少呢?本文總結了與獅子進化史有關的7件事,一起了解下吧!1.獅子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一直有些爭議,但據科學家推測,地球上第一頭「真正意義上獅子」大約出現於60萬年前。尤其是在非洲,除了一部分環境十分惡劣不適合動物生存的區域之外,獅子曾遍布整個非洲大陸。此外,在俄羅斯、秘魯、英國等地,也發現了很多獅子的遺蹟。2.據科學家推測,獅子在走出非洲之前,就可能進化出了群體生活的行為,而且這種特點遺傳給了獅子的後代。3.最開始,獅子是沒有鬃毛的,如洞獅和美洲擬獅。
  • 《野生的母獅子》兩頭蛇-協助拍攝
    獅子(學名:Panthera leo;英文名:Lion):簡稱獅,中國古稱狻猊。是一種生存在非洲與亞洲的大型貓科動物,是現存平均體重最大的貓科動物,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野生的母獅子【第1幅圖】此作品由德陽攝影愛好者路先生在著名的金華地區拍攝
  • 鬣狗是獅子的死對頭,為何獅子不咬死它們?
    非洲草原上群龍聚集,各種有名號的動物們在那裡群雄割據,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會有「英雄」們粉墨登場,當然,其中也不乏很多讓人討厭的角色,首當其衝的就是鬣狗,它們雖然被稱作「非洲老二」,但是卻是非洲最讓人討厭的動物,因為它們非常的噁心,不僅吃腐肉,而且還喜歡掏肛。
  • 闢謠的本質是什麼,美洲獅不是獅子
    事實上美洲獅雖然他的名字裡有一頭獅子,但他本質上不是獅子,他被稱為美洲獅的原因背後有一段曲折的歷史!生活在美洲土地上的美洲獅實際上是貓科的美洲獅亞科,與美洲獅密切相關的貓科動物是生活在南美的小野貓,然後是獵豹,也就是說,美洲獅真是一隻大貓!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冒險者這群人踏上了美洲,當他們第一次看到美洲獅時,他們認為他與非洲中的母獅子相似!
  • 公獅子有六個老婆卻一臉悲傷,母獅們不用捕獵了,都來折騰它了
    獅子,是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意思就是公獅子和母獅子長得不一樣,一眼就可以看出來公母。
  • 為什麼非洲草原上的獅子,要比老虎兇猛得多?
    其實這種說法看上去即符合一定的客觀事實,也合情合理,但它卻是錯的,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獅子,的確要比生活在森林中的老虎兇猛,但這是環境因素以及它們各自的生存壓力所決定的。獅群在雄獅這一物種裡面,有一條鐵則,就是必須靠爭鬥獲得領地和交配權,可以這麼說:獅子不打架,就沒有地盤沒有老婆。從獅子離開原生獅群之後,它們會經過短暫的流浪生涯,在流浪中變得強大,之後向一些有地盤的雄獅發起挑戰。
  • 這隻結了扎的公獅子,竟然還能把母獅子搞懷孕…
    這是被養在南非一個動物保護區裡的一隻公獅子..叫Brutus因為這個保護區不是一個繁殖保護區..之後的幾年,一隻把它放在保護區裡跟它的伴侶母獅子一起養著....因為被結紮了嘛... 幾年下來也一直沒搞出什麼事兒...
  • 小獅子被非洲野牛踩傷,卻被母獅子拋棄,途中遇到鬣狗群
    但是,獅子卻是個例外。其實,獅子也是沒辦法,它們過著群居生活,為了讓獅群裡的成員都吃飽,獅子必須要捕獵肉多的獵物,而非洲野牛自然就成了它們的香餑餑。非洲野牛打不贏母獅子,掉過頭來想殺死小獅子太陽還沒有落山,這群獅子已經餓了幾天了,好不容易看見前面一群野牛在吃草。
  • 爐石圖例:如果你想選擇獅子王
    老獅子王長鬃草原獅經典版的爐石傳奇出現在最著名的獅子王長鬃草原獅作為獵人的經典時期的一張藍卡,力量卻堪比橙色牌的舞臺上。6費6-5圖,死語還可以召喚兩個2-2土狼,在當時的版本「被獅子踢過的人都死了」。
  • 母獅子養了小豹子,這是一次認真而嚴肅的領養
    例如,獅子有時會獵殺豹子,或搶走豹子藏在樹上的食物。而體型比獅子小的豹子,偶爾也會襲擊沒有防備的小獅子。獅子和豹子可能因為獵物而大打出手 |ceiptoursscience5母獅子領養了小豹子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世界裡,2018年12月,人們卻發現一隻成年母獅子領養了一隻小豹子。
  • 鬣狗群掏肛母獅子,眼看獅子將被活吃,下一秒意外突然出現
    鬣狗群掏肛母獅子,眼看獅子將被活吃,下一秒意外突然出現在殘酷的非洲大草原上,獅子和鬣狗是天生的一對宿敵,互看誰都不順眼,獅子會咬死鬣狗,而鬣狗也會蠶食獅子。這群鬣狗就看到了一隻落單的母獅子,於是下一秒就對獅子發起了攻擊,母獅子絲毫不慫,下一秒就和鬣狗展開了激烈的較量,但是鬣狗的數量始終是太多了,如同狗皮膏藥一樣輪番上陣不停地撕咬這母獅子。
  • 母斑馬連環攻擊 從獅子口中奪回孩子(動圖)
    一隻母斑馬從獅子口中搶回了自己的孩子。這時,小斑馬的母親立刻趕來,她對捕食者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她先是用頭猛地頂了獅子一下,母獅子叼著小斑馬的脖子向後退了幾步。然後,母斑馬繼續向母獅子發起攻擊,母獅子節節敗退,還鬆了口,這時,小斑馬獅口逃脫,馬上站了起來。然而,母斑馬依然不依不饒,她轉過身去,用後腿使勁地踹了獅子一下。
  • 27隻獅子的生命!南非一男子家中發現數堆獅骨,或將被充當虎骨
    圖:男子家中的獅骨那麼?獅骨從何而來,要到哪裡去?骨頭屬於野生獅子還是圈養獅子?是誰殺死了它們?目前警察已經將男子抓捕,案件正在調查中。數據顯示,2008到2016年,南非出口了6000多個獅子骨架。2017年,南非政府設定每年出口上限為800個獅子骨架,而且法律規定出口的獅骨必須來自於圈養的個體,並列出了一些必須遵從的條件。然而,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個人和圈養機構仍會進行非法的獅骨交易,比如這次抓到的在家中藏著27頭獅子骨頭的男子。目前,在南非近300家各類圈養設施裡,生活著近1萬隻獅子以及許多老虎。
  • 獅子和鬣狗明明是死敵,為何獅子只咬死鬣狗卻不吃?或有慘痛經歷
    獅子不吃大象,我們能理解為是大象不易獵殺,而且肉硬不好吃,所以,獅子寧願獵殺其餘的食草動物,也不會去挑戰大象,畢竟被大象的象腿踢到,不死即傷。但是獅子為什麼不吃鬣狗的肉?只要將鬣狗女王殺死,鬣狗群就很容易陷入混亂,因此,一般獅群的主要對象都是鬣狗女王,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即使獅群將鬣狗女王殺死,也不會吃掉它們,而是將鬣狗的屍體叼在嘴裡,在其餘鬣狗的面前巡視一番,用于震懾它們,好讓它們不戰而退。但之後就會將嘴裡的鬣狗屍體丟掉,然後去捕食別的食物。對於這種做法,不少人表示費解,畢竟,這送上門的食物,獅子為什麼不要呢?
  • 鬣狗圍攻小獅子,母獅子想要解救,奈何寡不敵眾遭圍攻
    文/某凡鬣狗圍攻小獅子,母獅子想要解救,奈何寡不敵眾遭圍攻在我們自然的動物世界中,動物們每天都在上演著激烈的生存鬥爭,誰能成為這場生存鬥爭的勝利者,往往結局都是難以預測的。也不見得實力強大的動物就一定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即使是他擊敗了對手,那麼到嘴的獵物可不一定就是他的,很可能會出現漁翁得利的情況,而要說起自然界中充當漁翁的角色,那麼自然要非鬣狗莫屬了。
  • 公獅子:我太難了!攝影師拍到公獅子和母獅子吵架
    印度一名攝影師在野外拍攝時記錄下了非常好玩的畫面,一隻公獅子和一隻母獅子站在路中央對著彼此大吼大叫,那模樣像極了人類情侶吵架的樣子,滑稽得很。  一個名為「Wild India」的社交媒體帳號發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一公一母兩隻獅子站在一條黃土路中間,忘情地「爭吵」著,絲毫不管周圍還停著幾輛車和好些個圍觀群眾,圍觀群眾站在車上都一臉看好戲的樣子瞧著這兩隻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