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2020年1月1日起所有新車都要強制增加胎壓監測,相信很多購車的人都會關注。開車人都知道,輪胎是車輛唯一觸地部件,一旦行駛過程中發生爆胎,極容易導致車輛失控出現事故,胎壓異常關係到駕乘的安全。而胎壓監測這一項配置一般只在於中高配車型中有,從2020年1月1日開始將在M1類車上強制安裝胎壓監測,如果沒有這項配置,將禁止上市銷售。
TPMS(胎壓監測系統)與安全氣囊、ABS(防抱死)系統構成汽車三大安全系統,可有效預防交通事故的發生。安裝胎壓監測相當於是生命的「防護網」,但對於之前生產的汽車上沒有怎麼辦呢?既然胎壓監測這麼重要,筆者也打算為自家車安裝一套胎壓監測儀,體驗如何隨我來看看吧。
產品開箱:
這次在小米有品入手了一款70邁胎壓監測儀,為什麼要選它呢?很簡單因為車上安裝了70邁智能後視鏡,使用了2年來看質量還不錯,最主要的是還有車內聯動功能。話不多說,直接上手打開包裝,可以看到70邁胎壓監測儀黑色包裝內的所有配件,包含胎壓監測儀1臺、傳感器4支、標籤以及電源線和說明書。
監測儀外觀設計圓潤、小巧,外殼採用耐磨的黑色工程塑料材質。頂面有太陽能充電板,可以用太陽能供,方便又環保。這款採用雙供電模式,在光線不足時還可以用micro usb接口供電,USB充電充滿一次,使用時間長達半個月,全天不間斷續航。
在監測儀前面板內嵌一塊小的液晶屏,在這塊屏幕上會顯示,輪胎胎壓、胎溫、顯示太陽能充電狀態、電池電量等。無論是強光環境還是弱光下都顯示的都很清晰。
機身右側有一個電源按鈕,左側是USB充電口。整體簡約黑色斜面的造型,與各類車內飾都百搭,放在汽車中控臺上,顯得更為整潔大方,能提升科技感。
監測儀底部有一面膠,撕開薄膜後可粘貼在車內。一般3M膠是很粘的,確認好位置並清潔乾淨後在粘上去,避免行車時設備滑動影響駕駛。
內置車規級防盜防水傳感器,這是胎壓監測的核心部件。這4支傳感器分為左右前後,尺寸小巧輕便,放入輪胎內大大的減少了輪胎負擔,採用新一代雷射焊接封裝工藝可達到IP6K9K防塵防水級,避免風雨腐蝕,使用壽命長達10年。需要注意,這款傳感器只適用於乘用車。
頂端是內置電池,官方顯示按每天2小時計算,電池工作壽命為10年,這比印象中要換電池的時間長很多,不過這款沒電時無法自主更換,要直接更換傳感器。
接下來看看這款70邁胎壓監測儀的安裝和實際使用情況吧。
安裝使用:
下面就是門店預約安裝,內置型傳感器自己是無法安裝的,因為要扒胎裝傳感器、做動平衡時還需要調配重等。筆者選擇了指定合作商家途虎進行的安裝,整個時間下來用了一個小時。具體步驟就不一一闡述了,請看下圖。
聽說很多小夥伴在汽修店安裝後是沒有給做動平衡的,這個還是要提醒車主,一定要做動平衡,來看看這就是動平衡操作中。
輪胎安裝復位完畢後,剩下的就是在車飾內為胎壓監測儀找個好位置,個人經驗一般是在左側,駕駛員可以看到的位置,但又不需要特別明顯,會影響注意力。另外,智能後視鏡的車內互聯也是很方便的,可以通過語音問小邁胎壓的情況,也能直接顯示後視鏡上。
經過行車一段時候後,設備通過傳感器的震動,自動開啟監測儀顯示數值,並同步到其他連接設備上。經過早晚的行駛數據來看,胎壓基本保持在2.4Bar左右,每個輪胎都不一樣在2.2-2.6之間,在冬季天冷會低一點,行駛時間長會高一點。監測儀還能把控每個輪胎胎溫的狀態。
雙色負顯技術液晶屏,車內隨時清晰讀數。在這幾天的駕駛中,總會時不時的看它兩眼。這個其實不需要去實時關注的,可以根據自己車型,手動調節報警範圍,轎車標準胎壓在2.5Bar為例,低於1.8Bar或高於3.0Bar時報警即可。
作為一款智能產品,70邁胎壓監測儀還能在手機上查看車輛輪胎的情況,之前筆者有使用70邁APP,直接添加設備就可以了,通過藍牙就可以把監測儀的數據發送到手機APP上。方便查看輪胎的周期數據變化,有利於車主對於車輛輪胎的保養和更換。
筆者提醒:根據行駛的路面不同,胎壓也要相應做出調整。如果是在雪天或溼滑路面,胎壓過高的話,與地面的接觸面積較少,摩擦力較低,輪胎的附著力也較小。此時可以適當降低一下胎壓,增大摩擦力保證安全。方便起見,車主最好在車上備一臺小型充氣泵以備不時之需。
總結:
筆者之前一直猶豫要不要安裝這類產品,最近在強制增加胎壓監測新規發布後,就知道它有多重要了,相比其他間接式和直接式的胎壓監測,這種複合式TPMS是最實用、最準確的,能讓你在日常行車與安全相伴。70邁作為小米生態鏈智能車載領域,獲得了很好的口碑,給消費者帶來更安全的駕駛體驗。如果你也是有車一族,你覺得胎壓監測有沒有用呢?歡迎來評論區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