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崇州連發毒蜂傷人事件 兩天內1死2傷(圖)

2020-12-03 中國新聞網

9月10日,被馬蜂蜇傷的陳佑明仍未脫離生命危險。

  昆蟲研究專家表示,秋季是成都馬蜂活躍期,蜂巢50米範圍內危險勿近

  9月12日下午,在溫江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的重症監護室,崇州三朗鎮玉泉村66歲的村民陳佑明經過了3天的搶救依然未能脫離生命危險。由於受到幾十隻馬蜂的瘋狂進攻,導致陳佑明的頭部上身多處被蜇,陳佑明的身體內多個器官因蜂毒出現衰竭,一直處於生命垂危狀態。

  就在9日和10日短短的兩天內,成都崇州三朗鎮已連續發生兩起馬蜂傷人事件,並已導致當地一位女性因傷重不治身亡。

  昆蟲專家趙力提醒,秋季是昆蟲最多的季節,也是馬蜂捕食活動最為活躍的季節之一。一旦被馬蜂蜇傷,要立即擠出毒液或用食醋等弱酸性液體擦拭中和毒性,如果受傷較重應立即送醫。

  馬蜂兇猛

  「(被蜂蜇)24個小時不到,就死了……」回憶起已離世的妻子陳代華,楊先生依舊悲痛。

  掃地掃到馬蜂窩

  老人被蜇傷生命垂危

  9月12日下午,陳佑明仍躺在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重症監護病房內。因為全身多處被毒蜂蜇傷,他的多個臟器出現了衰竭。

  陳佑明的女兒陳女士說,9月10日早上10點,父親在家外不遠處的路上打掃清潔,無意間碰到了地上的一個殘破的馬蜂窩。「頓時,大量馬蜂從蜂窩中蜂擁而出,開始對著我爸猛蜇。」

  陳佑明一路奔逃回家中。家人發現他的面部和上身被蜇傷數十處,出現大量紅疹。家人用當地的土方法進行醫治,但陳佑明的狀況並沒好轉,反而出現呼吸困難和神志不清等症狀,家人立即將其送醫。

  在鎮上的衛生院和崇州的醫院搶救後,陳佑明依然生命垂危。9月11日上午,他又轉院至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接受搶救。目前,他仍未脫離生命危險。

  幹活遇蜂群襲擊

  農婦身亡兒子受傷入院

  事實上,就在陳佑明被蜇傷的前一天,在崇州三朗鎮的另一個村,也發生了類似的毒蜂傷人事件,並造成了1死1傷。

  「(被蜂蜇)24個小時不到,就死了……」回憶起已離世的妻子陳代華,楊先生依舊悲痛。

  9月9日,陳代華和兒子、兒媳準備去搬運自家的筍子。途經一段小路時,3人突然遭到蜂群襲擊。陳代華受重傷,送醫後經搶救無效身亡。她的兒子目前還在醫院接受治療,目前傷情較穩定。

  楊先生說,據他所知,馬蜂傷人事件的「元兇」可能是一組專捅蜂窩獲取蜂蛹獲利的人。目前,當地村民已報警。

  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專業組長、副主任醫師楊芳表示,最近一段時間收治被蜂蜇傷的患者較其他月份增多。而據她了解,每年進入秋季,馬蜂傷人事情都比平時相對多發。

  馬蜂調查

  馬蜂為何攻擊人類?成都平原範圍內,哪些馬蜂對人類有致命危險?

  秋季是成都馬蜂活躍期

  蜂巢50米範圍內勿靠近

  9月12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專訪了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中國昆蟲研究專家趙力,請他就成都周邊馬蜂種群分布現狀及市民防範方法進行了解讀。

  成都地區有20餘種馬蜂

  郫縣的數量最多

  趙力介紹,目前全世界已知馬蜂種類達5000種以上,中國記載的有200餘種,而成都地區常見的馬蜂有20餘種。

  「馬蜂築巢講究陰涼、通風,喜好在較高、通風的大樹上築巢。」趙力說,一方面,馬蜂喜好生活在昆蟲多的樹林裡。另一方面馬蜂喜好通風,因此樹木過於密集的山上,反而馬蜂巢穴比較少,而在平原與山地交接處,馬蜂巢穴比較多。從成都平原的地形來看,郫縣、大邑、邛崍、崇州等周邊區縣,因為處於山地平原交界處,馬蜂的分布較多一些。「據此前一項成都馬蜂調查顯示,秋收時節,在郫縣一平方公裡內,能發現200-300個馬蜂蜂巢。」趙力說,這項調查顯示,郫縣就是成都馬蜂最多的地區。

  成都平原金環胡蜂最毒

  20隻可致人死亡

  趙力介紹,成都目前毒性最大的4種馬蜂,毒性從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金環胡蜂、黑尾胡蜂、亞非胡蜂、小胡蜂。「有醫學研究表明,如果有20隻金環胡蜂同時蜇一個人,那麼就可能致人死亡。」趙力分析,蜂毒肽是馬蜂蜂毒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幹蜂毒的50%,這一成分也是人類被馬蜂蜇傷致死的罪魁禍首。

  「被一兩隻馬蜂蜇傷,可能只是紅腫,幾小時就消腫。如果被蜂群蜇傷,則可能引起頭暈、嘔吐、呼吸困難,嚴重者可能休克甚至死亡。」趙力說,蜂毒肽是一種強烈的心臟毒素,具有收縮血管的作用,對心臟的損害極大。

  專家忠告

  馬蜂巢50米內

  十分危險

  千萬別惹「偵查蜂」

  「一般情況下,一個馬蜂巢會聚集200-300隻馬蜂,個別巢穴可能有上千隻。」趙力說,春季是馬蜂繁衍交配的季節,而秋季是昆蟲最多的季節,也是馬蜂捕食活動最為活躍的季節之一。

  趙力說,馬蜂群分工嚴密,有專門的「偵查蜂」,負責巢穴的保衛巡邏,在巢穴方圓50米範圍內偵查。「馬蜂有著很強烈的領地意識和攻擊性,巢穴方圓50米都被馬蜂視為領地,一旦有人或者動物進入,偵查蜂都會前去偵查。」趙力說,如果發現有一兩隻馬蜂在你周圍盤旋,千萬不要揮打馬蜂。因為這種揮打馬蜂的行為,會讓偵查蜂錯誤地認為,「你對蜂群有極大威脅」,隨即釋放出信息,招來馬蜂群對你進行攻擊。

  受傷自救

  被蜇可用食醋洗敷傷處

  摘取蜂巢應求助消防

  如果遭遇馬蜂群怎麼辦?趙力建議,遭遇馬蜂群後,儘量用衣服包裹住頭部,匍匐在地上往地勢低洼處打滾,「一般來說,馬蜂很少攻擊貼近地面的生物。」

  如果被蜇,應立即用手擠壓被蜇傷部位,擠出毒液;或立即用弱酸性液體(如食醋)洗敷被蜇處,中和蜂毒的鹼性。切記不可用紅藥水或碘酒搽抹,那樣反而會加重腫脹。如果發現被蜇傷者呼吸困難,呼吸聲音變粗,要立即送醫院急救。

  趙力說,馬蜂捕食昆蟲,屬於益蟲,因此遠離人類活動區的巢不用去摘。

  如果家附近有馬蜂巢,威脅到人身安全,也不要自己去摘,可向消防官兵求助。其次,由於馬蜂在晚上不活動,可用一個厚袋子套住馬蜂巢,再摘掉巢穴。趙力叮囑市民,「一切摘取馬蜂窩的行為,都要在做好防護、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進行。」(華西都市報記者熊浩然見習記者李智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四川崇州連發毒蜂傷人 兩天內1死2傷
    華西都市報記者熊浩然見習記者李智攝影報導 昆蟲研究專家表示,秋季是成都馬蜂活躍期,蜂巢50米範圍內危險勿近。  9月12日下午,在溫江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的重症監護室,崇州三朗鎮玉泉村66歲的村民陳佑明經過了3天的搶救依然未能脫離生命危險。
  • 爺孫三人收稻穀遭毒蜂蜇傷身亡
    【爺孫三人收稻穀遭毒蜂蜇傷身亡】9月8日上午,四川平昌縣響灘鎮境內,村民在收割稻穀時遭遇毒蜂圍攻,造成3人不幸死亡。據響灘鎮政府一工作人員介紹,事發地點位於響灘鎮雙梁村,當天早晨8時許,60多歲的村民魏某和老伴,帶著三歲多的孫子,下田收割稻穀,突然遭遇毒蜂,三人被蟄傷,魏某的兒媳婦當時也在場,受到攻擊後迅速逃離。
  • 爺孫一家三口被毒蜂蜇傷後身亡,毒蜂大概有「兩到三公分大」
    近日,有網絡視頻傳出四川巴中市平昌縣一鄉鎮爺孫三人被毒蜂蜇傷後死亡,引發網友關注。 9月11日,記者經採訪證實,事發地點在平昌縣響灘鎮雙梁村,3名死者是該村村民魏某夫婦及其3歲孫子,系在田間收割稻穀時不幸被毒蜂攻擊。
  • 9月四川4人被蜇傷致死 馬蜂為何頻繁傷人?
    9月四川4人被馬蜂蜇傷致死接連的馬蜂蜇人致死在四川多地發生。剛剛過去的9月,瀘州敘永、宜賓珙縣、南充南部三縣先後四人被馬蜂蜇傷致死,其餘傷者難以統計。高發的馬蜂傷人事件背後,一方面是夏秋正是馬蜂大量繁殖、較於活躍的季節,另一方面,是馬蜂在這些地區種群數量的大幅增長。
  • 3萬蜜蜂蜇死3頭水牛:蜜蜂毒性有排名 遇蟄巧處理
    &nbsp&nbsp&nbsp&nbsp3月6日早上8時許,四川夾江縣羅華村村民羅開全的3頭牛在吃草時,被李氏養蜂場的3萬隻蜜蜂(大約七八箱左右)蟄死。近日,夾江縣黃土鎮調解委員會成功調解「蜜蜂蜇死三頭牛」糾紛,李氏養蜂場賠償水牛主人9000元。
  • 四川崇州鄉村治理「減」掉了痛點,「加」出了振興
    ▲崇州優質糧油產業園。崇州市農業農村局供圖「功能區不是簡單的園區」2017年7月,成都市決定統籌布局建設66個產業功能區。崇州在都市農業產業功能區建設取得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痛點:功能區建設空間不足、主導產業鏈條較短、缺乏產業化龍頭帶動等。
  • 陝西安康市胡蜂毒人 3個月內230人被蜇21人死
    毒蜂蜇人後留下的傷痕  閩南網9月27日訊 據陝西安康市3家大醫院統計,安康地區3個月內已有230餘人被毒蜂蜇傷,21人不幸殞命。被蜇者多集中在農村及偏遠山區。據了解,當地蜇人的毒蜂是胡蜂(又稱馬蜂、黃蜂),體大身長毒性也大,人被蜇後會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昨天下午,針對胡蜂傷人事件,安康市政府召開專門會議,部署防治工作。
  • 四川崇州一官員兒子拒檢打志願者?真相來了
    四川崇州一輔警陳某拒不配合社區防疫志願者開展身份登記工作,並與其發生衝突。經調查,陳某父母、兄長均從事經商活動,無從政經歷。「因為這個事,我和志願者起了爭執,損害了輔警形象。當時我確實有些激動,態度也不好。」陳某目前已被辭退。
  • 中國多地毒蜂蜇人致傷致死的「蜂禍」頻發
    在胡蜂傷人事件多發的陝西南部秦巴山區,一些當地居民採摘果實甚至只是從胡蜂蜂巢下路過,也被胡蜂認為是對它們的挑釁,進而傾巢而出,群起蜇人。單林根家住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流水鎮窯頭村,今年9月22日他從一棵慄子樹下路過時,不知何故「惹怒」了在樹上築巢的胡蜂。怪異的「嗡嗡」聲由遠及近,單林根這才發現上百隻胡蜂已經向他壓過來。
  • 品味有滋有味的崇州方言 感受韻味崇州
    但是,在崇州有一奇特迥異的東西,那就是崇州本地的方言;它有時讓人摸不著頭腦,有時讓人驚嘆,有時又讓你捧腹大笑。                 親,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崇州,品味有滋有味,地道十足的崇州方言。    崇州的方言,詞語無論稱謂、土語、還是地方歇後語大體上和四川方言吻合,但語速較快。不是所有四川方言語系的人都聽得懂的。
  • 上海一醫院護工持刀傷人 護士長被刺2刀(圖)
    新民晚報新民網 胡彥珣 攝圖說:知情人稱事發7-8病房內。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胡彥珣 攝  新民網·獨家報導今天(3月16日)新民晚報新民網接曝料稱,8時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一一醫院內突發傷人事件,一名五旬男性護工在病房內將一位女性護士長捅傷。目前行兇者已被警方控制,受傷的護士長沒有生命危險。警方已介入調查該事件。  11時許,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趕到現場,事發的411醫院內科8樓內一切恢復平靜。
  • 2中國遊客肯亞遊玩遭河馬襲擊1死1傷 河馬的天敵是什麼?
    原標題:兩名中國遊客肯亞遊玩遭河馬襲擊 致1死1傷兩名中國遊客當地時間周六(11日)在肯亞湖邊觀光攝影時,遭河馬襲擊,造成1死1傷。東非肯亞野生生物服務署(KWS)12日在Twitter上公布,兩名中國遊客於當地遭受河馬襲擊,導致1死1傷。
  • 衣物晾曬陽臺上野蜂藏身蜇傷人 被蜇傷請及時就醫
    市民李小姐被胡蜂蜇傷後發朋友圈提醒大家注意(網絡截圖)■本報記者葉禎 實習生陳琳近日,南寧有兩位市民先後在家中被藏在衣物中的胡蜂、大黃蜂蜇傷,經輸液治療,傷處才消腫。為何近期頻發野蜂傷人事件?蜇傷她的胡蜂估計是在衣服晾曬時鑽進褲腿的。雖然傷處已經消腫,但李小姐仍有些後怕。因為在貴港的表弟聽說此事後稱,一熟人的老爸被毒蜂蜇傷致病危。黑色秋衣甩出黃蜂 多人稱被野蜂蜇傷無獨有偶。11月28日,家住江南區某小區11樓的邵女士也被野蜂蜇傷,而野蜂藏在她晾曬後收納在衣櫃半個多月的一件黑色秋衣裡。
  • 賀州:「奪命毒蜂」致一死一傷
    8月5日,八步區鋪門鎮的一位88歲的太奶奶和2歲的曾孫子路過河邊竹林處時,突然被馬蜂襲擊蜇傷,猝不及防的兩人隨後倒地不起,家人發現後立即送往醫院救治。其中太奶奶被蜇成重傷,不治身亡。而2歲的孩子在經過賀州市人民醫院積極搶救後,情況相對穩定,目前還在密切關注治療中。
  • 明察丨四川崇州闢謠「大批蛇出沒」:發現六條無毒蛇,系放生
    明察丨四川崇州闢謠「大批蛇出沒」:發現六條無毒蛇,系放生 8月22日,(四川省)崇州多名網友反映九龍溝出現大量蛇類的視頻與圖片。經崇州市公安局交警大隊核實,系人為放生。
  • 四川巴中爺孫三人收稻穀時遭毒蜂蜇傷不治身亡
    【爺孫三人收稻穀遭毒蜂蜇傷身亡】9月9日,四川巴中,平昌縣響灘鎮魏某一家,爺孫三人在稻田收購稻穀時,不慎被毒蜂蜇傷。12日,平昌縣政府稱,三人經搶救無效死亡。秋季是馬蜂活躍期,外出一定要當心!身上的血換2遍才救回一命2019年10月,飛來橫禍,用來形容鄭女士這次的遭遇最貼切不過。自己好好在路上走著,頭頂突然飛下來一群馬蜂,在她腦袋上一通亂蟄後,致使她多臟器衰竭,醫生一度還下了病危通知。「太危險了,連醫生都說我是撿回了一命。」2019年10月16日,錢報記者在浙江省中醫院血透中心見到鄭女士時,她的臉和手仍有些浮腫,身體也還比較虛弱,但已經能正常交流。
  • 最近一個月頻頻出現野生動物傷人事件,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最近的一段時間真的是不是很太平,前幾天就是有新聞報導了青海地區的農民被棕熊咬死的事件,這兩天又是出現了村民被黑熊咬死的事情,可見這段時間野生動物也是不消停,畢竟天氣熱了,很多的野生動物也是出來了,這個時候還是要小心的,尤其是在南方的一些山區,野生動物出來傷人也是常有的事情,就像南方地區的野豬一樣
  • 毒蜂蜇人事件不斷 舒城一天內三人遭虎頭蜂襲擊入院
    10月14日,舒城縣山七鎮雙桂村三名村民被虎頭蜂蜇傷入院治療,當地消防部門及時趕到現場予以處置,據悉該鎮2011年曾有8人被毒蜂蜇後死亡。近期,毒蜂襲人事件不斷,對此,舒城消防部門提醒公眾:如果身邊出現毒蜂,一定要保持鎮定,千萬不要驚慌,更不要隨意扑打,應立即撥打119。據了解,虎頭蜂又名胡蜂,體色鮮明通常黃黑相間,大顎發達,腹部末端的螫針和毒腺相連,性情兇猛,為世界五大毒蜂之一。
  • 大熊貓傷人事件簡析,可愛的「國寶」真的是可怕的猛獸嗎?
    保守估計,本世紀以來大熊貓傷人事件至少有30例。對於大熊貓的客觀評價就是:自保有餘,進攻不足。大熊貓畢竟是大型動物,自然界中比它大的食肉動物寥寥無幾,從大熊貓的分布區域來看,也只有華南虎、藏馬熊、四川黑熊這三種。
  • 四川一對父子地裡幹活遇黑熊襲擊 一死一傷(圖)
    遭遇黑熊父子倆一死一傷  昨日上午,在南江縣人民醫院外科病房內,楊軍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他的面部被紗布包裹著,只露出了鼻孔和嘴,左手手掌和右手腕也都纏著紗布。  病床邊,楊軍的妹夫吳上明愁容滿面。  「很像人的腳印,但要短些、胖些」,李忠雲所了解的最近一起黑熊傷人事件是在十多年前,一位姓龔的村民面部被黑熊抓傷。  在採訪中,一些村民不無憂慮地表示,南江是一個森林大縣,隨著生態環境不斷改善,野生動物種群日漸龐大。最使人煩惱的是野豬和猴子,田裡的莊稼常常被糟蹋得不成樣子。  野豬固然兇殘,猴子也很頑劣,但長期打交道,大家都摸索出了一套對付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