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都市報記者熊浩然見習記者李智攝影報導 昆蟲研究專家表示,秋季是成都馬蜂活躍期,蜂巢50米範圍內危險勿近。
9月12日下午,在溫江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的重症監護室,崇州三朗鎮玉泉村66歲的村民陳佑明經過了3天的搶救依然未能脫離生命危險。由於受到幾十隻馬蜂的瘋狂進攻,導致陳佑明的頭部上身多處被蜇,陳佑明的身體內多個器官因蜂毒出現衰竭,一直處於生命垂危狀態。
就在9日和10日短短的兩天內,成都崇州三朗鎮已連續發生兩起馬蜂傷人事件,並已導致當地一位女性因傷重不治身亡。
昆蟲專家趙力提醒,秋季是昆蟲最多的季節,也是馬蜂捕食活動最為活躍的季節之一。一旦被馬蜂蜇傷,要立即擠出毒液或用食醋等弱酸性液體擦拭中和毒性,如果受傷較重應立即送醫。
A. 馬蜂兇猛
「(被蜂蜇)24個小時不到,就死了……」回憶起已離世的妻子陳代華,楊先生依舊悲痛。
掃地掃到馬蜂窩
老人被蜇傷生命垂危
9月12日下午,陳佑明仍躺在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重症監護病房內。因為全身多處被毒蜂蜇傷,他的多個臟器出現了衰竭。
陳佑明的女兒陳女士說,9月10日早上10點,父親在家外不遠處的路上打掃清潔,無意間碰到了地上的一個殘破的馬蜂窩。「頓時,大量馬蜂從蜂窩中蜂擁而出,開始對著我爸猛蜇。」
陳佑明一路奔逃回家中。家人發現他的面部和上身被蜇傷數十處,出現大量紅疹。家人用當地的土方法進行醫治,但陳佑明的狀況並沒好轉,反而出現呼吸困難和神志不清等症狀,家人立即將其送醫。
在鎮上的衛生院和崇州的醫院搶救後,陳佑明依然生命垂危。9月11日上午,他又轉院至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接受搶救。目前,他仍未脫離生命危險。
幹活遇蜂群襲擊
農婦身亡兒子受傷入院
事實上,就在陳佑明被蜇傷的前一天,在崇州三朗鎮的另一個村,也發生了類似的毒蜂傷人事件,並造成了1死1傷。
「(被蜂蜇)24個小時不到,就死了……」回憶起已離世的妻子陳代華,楊先生依舊悲痛。
9月9日,陳代華和兒子、兒媳準備去搬運自家的筍子。途經一段小路時,3人突然遭到蜂群襲擊。陳代華受重傷,送醫後經搶救無效身亡。她的兒子目前還在醫院接受治療,目前傷情較穩定。
楊先生說,據他所知,馬蜂傷人事件的「元兇」可能是一組專捅蜂窩獲取蜂蛹獲利的人。目前,當地村民已報警。
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專業組長、副主任醫師楊芳表示,最近一段時間收治被蜂蜇傷的患者較其他月份增多。而據她了解,每年進入秋季,馬蜂傷人事情都比平時相對多發。
B. 馬蜂調查
馬蜂為何攻擊人類?成都平原範圍內,哪些馬蜂對人類有致命危險?
秋季是成都馬蜂活躍期
蜂巢50米範圍內勿靠近
9月12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專訪了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中國昆蟲研究專家趙力,請他就成都周邊馬蜂種群分布現狀及市民防範方法進行了解讀。
成都地區有20餘種馬蜂
郫縣的數量最多
趙力介紹,目前全世界已知馬蜂種類達5000種以上,中國記載的有200餘種,而成都地區常見的馬蜂有20餘種。
「馬蜂築巢講究陰涼、通風,喜好在較高、通風的大樹上築巢。」趙力說,一方面,馬蜂喜好生活在昆蟲多的樹林裡。另一方面馬蜂喜好通風,因此樹木過於密集的山上,反而馬蜂巢穴比較少,而在平原與山地交接處,馬蜂巢穴比較多。從成都平原的地形來看,郫縣、大邑、邛崍、崇州等周邊區縣,因為處於山地平原交界處,馬蜂的分布較多一些。「據此前一項成都馬蜂調查顯示,秋收時節,在郫縣一平方公裡內,能發現200-300個馬蜂蜂巢。」趙力說,這項調查顯示,郫縣就是成都馬蜂最多的地區。
成都平原金環胡蜂最毒
20隻可致人死亡
趙力介紹,成都目前毒性最大的4種馬蜂,毒性從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金環胡蜂、黑尾胡蜂、亞非胡蜂、小胡蜂。「有醫學研究表明,如果有20隻金環胡蜂同時蜇一個人,那麼就可能致人死亡。」趙力分析,蜂毒肽是馬蜂蜂毒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幹蜂毒的50%,這一成分也是人類被馬蜂蜇傷致死的罪魁禍首。
「被一兩隻馬蜂蜇傷,可能只是紅腫,幾小時就消腫。如果被蜂群蜇傷,則可能引起頭暈、嘔吐、呼吸困難,嚴重者可能休克甚至死亡。」趙力說,蜂毒肽是一種強烈的心臟毒素,具有收縮血管的作用,對心臟的損害極大。
專家忠告
馬蜂巢50米內
十分危險
千萬別惹「偵查蜂」
「一般情況下,一個馬蜂巢會聚集200-300隻馬蜂,個別巢穴可能有上千隻。」趙力說,春季是馬蜂繁衍交配的季節,而秋季是昆蟲最多的季節,也是馬蜂捕食活動最為活躍的季節之一。
趙力說,馬蜂群分工嚴密,有專門的「偵查蜂」,負責巢穴的保衛巡邏,在巢穴方圓50米範圍內偵查。「馬蜂有著很強烈的領地意識和攻擊性,巢穴方圓50米都被馬蜂視為領地,一旦有人或者動物進入,偵查蜂都會前去偵查。」趙力說,如果發現有一兩隻馬蜂在你周圍盤旋,千萬不要揮打馬蜂。因為這種揮打馬蜂的行為,會讓偵查蜂錯誤地認為,「你對蜂群有極大威脅」,隨即釋放出信息,招來馬蜂群對你進行攻擊。
c. 延伸閱讀
成都馬蜂之「四大毒王」
A·金環胡蜂(又名:中華大虎頭蜂、桃胡蜂、人頭蜂、葫蘆蜂、馬蜂)
體長達40毫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胡蜂。棲息在地下有足球大的圓形蜂巢中,過著分工明確的社會生活。這是攻擊性極強的危險性蜂類,敢在分泌樹液的樹上追擊獨角仙。到了秋天,還常常襲擊蜜蜂的蜂巢,使其全軍覆沒。此蟲毒性很強。
B·黑尾胡蜂
膜翅目,胡蜂科。分布在吉林、黑龍江、遼寧、河北、四川、湖南、浙江等。主要危害水稻等作物。4-5月間建巢於土穴、石穴或樹洞中。10-11月蜂群達到最旺盛,常群起捕食蜜蜂。11月底12月初最後一批母蜂出世,並交尾後於樹洞等抱團越冬。
C·亞非胡蜂(又名黑尾虎頭蜂)
主要分布於低、中海拔500-1500公尺地區,高海拔零星分布。平均體長雌蜂為3.6至3.8釐米,雄蜂3.0至3.2釐米,工蜂3.6至3.8釐米。其特徵腹部每一、二腹節為暗黃色、並有一黑色環帶,第二腹節支環帶分成三段,第三腹節以後為黑色。因此也稱黑尾虎頭蜂,體型第二大的虎頭蜂。4-5月間築巢於現成的土穴、石穴或樹洞中。
D·小胡蜂(學名:變側異腹胡蜂)
生活於低海拔山區,平均體長12-17毫米。其體色黃褐色,體型細長,前胸背板橙褐色,前緣具黃色帶,腹部前端具細腰,後端較粗具黃色斑點及橫帶。常在低矮的灌木葉間築巢。
受傷自救
被蜇可用食醋洗敷傷處
摘取蜂巢應求助消防
如果遭遇馬蜂群怎麼辦?趙力建議,遭遇馬蜂群後,儘量用衣服包裹住頭部,匍匐在地上往地勢低洼處打滾,「一般來說,馬蜂很少攻擊貼近地面的生物。」
如果被蜇,應立即用手擠壓被蜇傷部位,擠出毒液;或立即用弱酸性液體(如食醋)洗敷被蜇處,中和蜂毒的鹼性。切記不可用紅藥水或碘酒搽抹,那樣反而會加重腫脹。如果發現被蜇傷者呼吸困難,呼吸聲音變粗,要立即送醫院急救。
趙力說,馬蜂捕食昆蟲,屬於益蟲,因此遠離人類活動區的巢不用去摘。
如果家附近有馬蜂巢,威脅到人身安全,也不要自己去摘,可向消防官兵求助。其次,由於馬蜂在晚上不活動,可用一個厚袋子套住馬蜂巢,再摘掉巢穴。趙力叮囑市民,「一切摘取馬蜂窩的行為,都要在做好防護、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