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李小姐被胡蜂蜇傷後發朋友圈提醒大家注意(網絡截圖)
■本報記者葉禎 實習生陳琳
近日,南寧有兩位市民先後在家中被藏在衣物中的胡蜂、大黃蜂蜇傷,經輸液治療,傷處才消腫。為何近期頻發野蜂傷人事件?醫生和專家提醒:天氣不好且乾燥的日子,有的蜂比以往更容易「煩躁」。市民如果被蜂蜇傷,一定要及時就醫。
》》》》》事件
胡蜂藏身黑色褲子 市民被蜇腫痛半天
11月29日上午,李小姐拿出前幾天在陽臺晾曬後收納到衣櫃的一條黑色褲子換上,剛穿好就突然感覺靠近大腿根部刺痛了一下。她以為是被針扎了,伸手往褲子裡順一下,感到有個小蟲子跑到小腿處。
李小姐馬上脫下褲子用力一甩,一隻野蜂從褲子裡甩出去。感覺被蜇傷處開始疼痛起來,她嚇得大聲呼喚母親來幫忙。李媽媽趕過來踩死了野蜂,並從家裡找出各種外用藥。正在選擇其中一種藥擦抹時,李小姐發現被野蜂蜇傷處開始起皮疹,並腫起來。她馬上穿好衣服帶上那隻被踩死的野蜂,打車來到最近的廣西醫大開元埌東醫院急診科。
「聽說被蜂蜇傷,當時兩名急診醫生和兩名護士圍了過來,一名醫生遠遠看了一眼傷口和袋子裡的蜂,就說蜇我的是胡蜂。」李小姐說,當時半邊身體都覺得痛,尤其是整條左腿,走路都困難。直到下午3時許輸液完後疼痛才減輕,第二天才不痛。
李小姐說,家裡晾曬衣服的陽臺沒有封閉,她收衣服時也沒有抖一下,直接疊好放衣櫃裡。蜇傷她的胡蜂估計是在衣服晾曬時鑽進褲腿的。
雖然傷處已經消腫,但李小姐仍有些後怕。因為在貴港的表弟聽說此事後稱,一熟人的老爸被毒蜂蜇傷致病危。
黑色秋衣甩出黃蜂 多人稱被野蜂蜇傷
無獨有偶。11月28日,家住江南區某小區11樓的邵女士也被野蜂蜇傷,而野蜂藏在她晾曬後收納在衣櫃半個多月的一件黑色秋衣裡。
當天上午,邵女士起床穿衣服時感覺右手被刺扎到,趕緊把手抽出來。抖開這件黑色秋衣時,竟然抖出一隻大黃蜂。緊接著,被蜇處就開始腫起來。再抖衣服還掉出很多黑色東西,翻開一看,那隻大黃蜂把衣服咬爛了三四個洞。
給大黃蜂拍了照後,邵女士立即趕到附近社區醫院就診。看到傷口出血後,醫生趕緊讓她到搶救室做了消炎處理,還打了消炎針開了藥。
「回家途中,我一直犯困,發現有點不對勁,手被蜇的地方很痛,感覺手指都要斷了的那種痛。」邵女士又來到市一醫院埌東分院就診。直到第二天上午,痛了一天的手才消腫。
邵女士告訴記者,當她將此事發帖到朋友圈後,有兩個朋友稱自己也被藏身黑色衣服、襪子裡的野蜂蜇傷。而且,這些衣物都是晾曬在開放式陽臺上的。
》》》》》說法
專家:陽臺窗戶引蜂築巢 天氣因素蜂易「煩躁」
廣西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陸舟老師主要研究動物生態。他介紹,南寧地處南方,氣候和環境都非常適合各種蜂類生存。本地的蜜蜂、馬蜂、黃蜂等都屬於昆蟲綱膜翅目,種類非常多,近些年由於各種原因還有外來蜂種入侵。
房屋的陽臺窗戶等部位比較適合蜂類築巢,能擋雨防風,比樹上好多了。因此,靠近樹林或山野的居民點常見有蜂巢,馬蜂、黃蜂甚至蜜蜂等都喜歡在陽臺窗戶築巢。
陸舟分析,不同蜂種,蜇人的概率和原因有區別,但總的來說,近距離接觸或進入蜂類警戒距離,有可能遭受攻擊。另外,天氣也是一個因素。天氣不好並且乾燥的日子,蜂比以往都容易「煩躁」。立秋之後,也是馬蜂蜇人的高峰期。
醫生:蜂刺有毒易致過敏 傷情嚴重可致死亡
廣西醫大開元埌東醫院皮膚科主任薛瑋介紹,蜂的種類很多,蜇傷李小姐的胡蜂是黃蜂的一種。蜂尾均有刺器和毒腺,蜂蜇人時毒刺刺入皮膚,隨即將毒汁注入皮膚內。
根據蜂種類的不同,其毒汁成分也不完全一樣。如,蜜蜂分泌的毒汁主要包括含有蟻酸、鹽酸、正磷酸的酸性物質和含有神經毒的鹼性物質;黃蜂的毒汁毒性更強,除蟻酸外,還含有組織胺、5-羥色胺、膽鹼酯酶等,可引起嚴重的全身變態反應。
雖然各類蜂的毒汁成分有所不同,但被蜂蜇後的臨床症狀和處理方法基本類似。通常皮膚被蜂蜇傷後立即有灼癢和刺痛感,不久局部發生紅腫或水皰,中央被蜇傷處有瘀點。如果多處被蜇傷,可產生大面積顯著的水腫,有劇痛,嚴重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畏寒、發熱、頭痛、噁心、嘔吐、心悸、抽搐、休克等症狀甚至死亡。
記者從廣西民族醫院急診科了解到,該科每年都會接診到十幾名被黃蜂蜇傷的患者。該科副主任醫師韋澤禹介紹,如果送醫及時,傷者第一時間接受脫敏治療,一般沒有大礙。
韋澤禹表示,黃蜂的毒素跟人體的血液可能引起免疫反應,嚴重的話會產生很多免疫複合物,最後沉澱在腎。「腎相當於人體的過濾網,是排毒的地方。這種情況容易引起急性腎衰竭,以及嚴重的過敏反應,不過也要看個人體質。」如果被蜂蜇傷,一定要及時就醫。
特別提醒
野外活動別「招蜂引蝶」 被蜂蜇傷要及時就醫
市民在山野叢林活動時,切勿捅蜂窩。攜帶的甜食和含糖飲料要密封好,以免「招蜂引蝶」。如果不小心引起蜂群騷動,千萬不要拔腿狂奔,應就地蹲下,屏息斂氣,用隨身物品遮擋頭頸,耐心等待蜂群活動恢復正常後再慢慢離開。
如果市民不慎被黃蜂蜇傷,可以視情況用針挑出蜇刺,切不可直接用鑷子拔,以防蜇刺內的毒素再次進入人體,也可以用白醋等衝洗傷口,緩解局部不適。民間用鮮馬齒莧或鮮夏枯草搗爛敷在患處,也有一定的消炎止痛作用。最重要的還是及時就醫。特別是出現全身反應或傷處出現明顯的紅腫、水皰時,需立即到醫院就診。
此外,建議傷者在治療期間,儘量不要吃辣椒、酒等辛辣刺激食物以及海鮮、牛羊肉等高蛋白食物,以免加重臨床症狀,延長恢復期。
針對近期案例,建議市民晾曬衣服後要抖一抖再穿。
●9月21日,玉林陸川縣米場鎮的嚴某某帶著6歲的兒子到容縣都嶠山景區遊玩時,不幸被馬蜂蜇傷。容縣公安局民警聯合消防員、醫護人員上演「生死時速」,歷經7個小時的搜索救助,受傷父子得到及時妥善的處置,脫離了生命危險。
●9月22日下午,崇左市大新縣消防大隊接到110轉警,大新縣昌明鄉新民村有3名男子被馬蜂蜇傷被困山上。消防員趕到現場時,2名被困人員自救,另1名男子被困山上。下午5時48分,受傷的被困人員被成功救出。
●9月28日,2名女遊客在玉林容縣都嶠山景區遊玩時誤入未開發區域,被馬蜂蜇傷,後被消防人員救出。
●11月15日下午3時許,興業縣城隍鎮塘肚村龐某某等9人,在葬墳山結束後回家途中遇到一群黃蜂,受驚的黃蜂蜇傷8人,最終造成3死5傷。
編輯:聶沛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