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灌木叢中發現馬蜂窩。(受訪者供圖)
廈門網訊 (文/圖 廈門日報記者 張玉榕 實習生劉啟龍) 綠化工人清理樹木,卻驚擾了馬蜂,頭上被蜇出20多個包……日前,記者從各大醫院了解到,近期被馬蜂蜇傷的病患突然增多,近一個月來,僅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就接診20多例。
昨日,記者聯繫專業人士了解到,目前正是馬蜂築巢繁殖期,因此傷人事件較多。現在學生大多放暑假在家,家長務必對孩子做出警示教育。
【案例】
工人修剪綠化帶驚擾馬蜂 被蜇後呼吸困難
7月7日上午9時許,一名工人正在修剪綠化帶,不慎驚擾了馬蜂,蜂群迅速向他撲來,他臉部、手部等裸露的部位都被馬蜂蜇傷。這名工人不斷拍打、躲避,許久蜂群才散開。附近的人為此報警,工人被120急救人員送往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搶救。
「這名工人來醫院時,病情相對嚴重,接近早期過敏性休克的症狀。」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王煜告訴記者,這名工人身上有多處被蜇傷,僅頭部就被蜇出20多個包,工人自述感覺心慌、胸悶,出現呼吸困難、站立不穩等狀況。
醫生對這名工人進行傷口消毒和藥物外敷,避免傷口感染。由於搶救及時,這名工人傷勢得到控制,目前生命體徵穩定。
【分析】
馬蜂進入築巢繁殖期 分窩後蜂巢隱蔽
據了解,近一個月以來,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急診部接診的被蜂蜇傷患者就有20多例,往常一個月僅有3到4例。記者也從廈門的其他醫院了解到,近期被馬蜂蜇傷的患者增多。
為何近期馬蜂蜇人事件頻發?記者為此採訪了專業人士。專業人士表示,每年4月到10月是馬蜂的築巢繁殖期,馬蜂孵化、發育、繁殖和築巢速度加快,變得十分活躍,特別是近期氣溫較高,這一特徵更加明顯。
「馬蜂數量增加後,會出現『分窩』的情況。」專業人士介紹說,蜂群一旦達到一定數量,就會分出一批另外築巢,新築的蜂巢一般不大,隱藏在不起眼的角落裡,人一旦沒留意靠近,馬蜂會為了保護蜂巢而群起攻之。因此,近期被蜇傷的病患才會增多。
專業人士說,這種情況會持續到11月份,廈門氣溫逐步下降後,馬蜂才會逐漸變得不活躍。
【提醒】
使用化妝品、飲酒容易受馬蜂攻擊
「馬蜂喜歡在樹上、樓房屋簷、灌木叢築巢。」專業人士告訴記者,這些地方環境安靜、位置隱蔽、能遮風避雨,大家發現馬蜂窩後,儘量不要靠近,應及時報警請專業人士來處理。
醫生也提醒大家,馬蜂對化妝品、食物調料中的香味劑、酒等物質比較敏感,使用化妝品和喝酒的人容易受到攻擊;尤其是到了暑期,學生放假外出玩耍時,應注意觀察周邊環境是否存在馬蜂窩,家長也應該主動教孩子如何分辨馬蜂和馬蜂窩。
遇上馬蜂如何處理
市民遇上單只馬蜂時:
儘量不要去招惹、拍打,待馬蜂自行散去;
被馬蜂群攻擊時:
不要拔腿就跑,應原地蹲下或趴下,儘量遮擋裸露在外的皮膚。
被馬蜂蜇傷後,應第一時間檢查傷口。首先檢查馬蜂尾針是否殘留在皮膚內,及時用鑷子、夾子將尾針拔出。
擠壓傷口,擠出部分血液和組織液,使用白醋或者檸檬水等一些酸性的液體多次衝洗傷口。
市民被蜇傷後,一旦出現疼痛難忍、呼吸困難、頭暈、噁心等症狀時,應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系統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