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毒馬蜂廈門最常見 提醒:不慎招惹切莫狂奔

2021-01-08 騰訊網

門前些日子淫雨霏霏,馬蜂也蟄伏許久。隨著雨水停歇,近日,正值活躍季的馬蜂也開始蠢蠢欲動。記者從我市多家醫院了解到,這幾天,被馬蜂蜇傷的市民多了不少,僅中山醫院急診科2日就接到4名被馬蜂蜇傷的市民。

案例

上學第一天好開心 臨放學被馬蜂蜇了

小明(化名)今年7歲,就讀於思明區某小學。上學第一天,他十分興奮,適應得還不錯。就當第一天的學習快要結束時,突然不知從哪裡飛來一隻馬蜂。小明未在意,隨手撥弄時,不幸遭到馬蜂的反擊。隨著連連劇痛,他一邊捂著胳膊一邊哭喊。老師發現他被馬蜂蜇傷後,趕緊送他到中山醫院急診科處理。好在傷情不算嚴重,醫生給他處理了被咬處,用了點醋,又用了些蛇藥膏治療,疼痛才漸漸消除。

無獨有偶,近日早上8點,一名家住某老舊小區的中年女子在家中陽臺晾衣服時,發現紗窗那有個馬蜂窩。她找來杆子想將蜂窩捅掉,不料竟激怒了馬蜂,幾隻馬蜂開始圍攻她,在她頭上蜇了好幾個大疙瘩。她也是當天被蜇傷的幾名患者中傷情較重的,醫生及時幫她進行了處理。昨天中午2點多,還有一對夫妻雙雙中招,他們原本只是想將闖入家中的「不速之客」趕走,卻不慎被蜇傷了。

探因

秋季馬蜂易「發火」 雨過天晴更需警惕

中山醫院急診科一名值班醫生告訴記者,9月2日是近幾個月來一天中接診的被馬蜂蜇傷病人最多的。預計接下來一段時間,被馬蜂蜇傷者依然會維持在高位。

第一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王勉告訴記者,近期她接診的被蟲叮咬的病例較平時增長了不少,其中也包括被馬蜂蜇傷的病人。前幾天,下完雨後,一男子在家附近的樹下泡茶時,不慎被馬蜂蜇傷,腿上被蜇得多處紅腫,疼痛難耐,於是趕緊上醫院處理。

為什麼最近被蜇傷的病人突然增多?醫生分析,一方面,此時剛剛入秋,本就進入了馬蜂繁殖高峰期,馬蜂很活躍,自衛意識強,容易「發火」;此外,由於剛剛雨過天晴,休息了許久的馬蜂紛紛外出活動,增加了市民被蜇的機率。

集美區養蜂協會會長吳復興說,9月至11月是馬蜂的活躍期,這段時間氣溫較穩定,溫度適中,最適宜蜂類生長。

警惕

最常見的是黑胸胡蜂

毒性最強的是大胡蜂

在廈門「作惡」的馬蜂都是同一種嗎?吳復興介紹,馬蜂學名為胡蜂,又稱為虎頭蜂,一般都具有毒性,最常出現在廈門的主要有三種:大胡蜂、黑胸胡蜂和黃腰胡蜂。

這其中,大胡蜂毒性最強,且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它們多生活在山林,常出現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山間,如天竺山、坂頭等地。市民在出遊時一定要特別留意,儘量不要與大胡蜂「正面交鋒」。黃腰胡蜂也一般難以在市區找到其蹤影。它雖然毒性最弱,被蜇後卻是最疼的。

「最常在市區露臉的,是黑胸胡蜂。」吳復興說,這種馬蜂喜歡在人流較多的居民區出現,在市民陽臺、牆角築巢的馬蜂,多半是這種,毒性也不容小覷。若發現馬蜂擋道或在家築巢,最好請專業人士清除,切莫擅自處理。如不慎招惹馬蜂,應馬上趴下不動並用衣物保護頭頸,切莫狂奔,以免招馬蜂群起而攻。

提醒

被馬蜂蜇傷不可忽視

先用肥皂水洗再塗醋

若被馬蜂攻擊,應立即就醫,不可掉以輕心。

王勉介紹,蜂毒含有蟻酸、組胺樣物質、神經毒素等,除局部作用外,還可以引起溶血、出血、痙攣,嚴重者還會出現昏迷、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

蜂蜇傷可輕可重,輕者僅表現為局部紅腫疼痛。但對於蜂毒具特異體質者,輕微蜇傷即可引起過敏性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險。若沒有出現胸悶、噁心、頭痛、發熱、關節痛、大小便失禁等症狀,只要進行抗過敏及時對症治療,即可治癒。

中山醫院急診外科醫生提醒,被蜂蜇傷後,應緊急處理,首先應立即設法拔除毒刺,局部冷水衝洗、冷敷,阻止蜂毒擴散、吸收。相比蜜蜂,馬蜂和其它一些大型蜂類的毒液更複雜,除了要先用肥皂水衝洗,再用醋或硼酸來衝洗。同時要及時就診,先清創,再根據病情使用抗過敏藥物或止痛藥物等,嚴重者需密切觀察病情,必要時應住院觀察。

(記者 蘇奇 通訊員 石青青)

相關焦點

  • 廈門常見三種馬蜂 不慎招惹切莫狂奔(圖)
    她找來杆子想將蜂窩捅掉,不料竟激怒了馬蜂,幾隻馬蜂開始圍攻她,在她頭上蜇了好幾個大疙瘩。她也是當天被蜇傷的幾名患者中傷情較重的,醫生及時幫她進行了處理。昨天中午2點多,還有一對夫妻雙雙中招,他們原本只是想將闖入家中的「不速之客」趕走,卻不慎被蜇傷了。
  • 眼下正是馬蜂繁殖期 市民到醫院看病卻被馬蜂蜇了一口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呂嘉捷楊莉莉圖片均為資料圖)本來是到醫院看病,沒想到卻被馬蜂咬了一口。昨日,市民施先生撥打本報市民熱線5589999講述自己在醫院遇到的糟心事。他到中山醫院看病,在走廊等待叫號的時候,突然感覺後頸一陣刺痛,伸手一拍才發現是一隻馬蜂,趕緊到急診室處理傷口,敷藥後有所好轉。
  • 馬蜂進入築巢繁殖期多人被蜇傷 遇馬蜂攻擊請原地蹲下或趴下
    (受訪者供圖)  廈門網訊 (文/圖 廈門日報記者 張玉榕 實習生劉啟龍) 綠化工人清理樹木,卻驚擾了馬蜂,頭上被蜇出20多個包……日前,記者從各大醫院了解到,近期被馬蜂蜇傷的病患突然增多,近一個月來,僅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就接診20多例。  昨日,記者聯繫專業人士了解到,目前正是馬蜂築巢繁殖期,因此傷人事件較多。現在學生大多放暑假在家,家長務必對孩子做出警示教育。
  • 馬蜂兇猛!諸暨的幾起「馬蜂事故」 教訓一定得吸取
    2018-11-18 13:01 | 紹興晚報圖文無關(圖片來源與視覺中國)馬蜂是身邊常見的昆蟲,但很多人從記事起就對這種昆蟲有點害怕,身邊也有人被蜇過。前些日子,諸暨市應店街鎮一名村民就不幸「中招」——被幾隻馬蜂蜇傷後,醫治無效身亡。
  • 農村野外常見的馬蜂,到底是益蟲呢還是屬於害蟲,老農這樣解釋的
    農村常見的馬蜂,是益蟲呢還是害蟲?有什麼依據呢?,減少對於人類的危害,那麼馬蜂究竟是益蟲還是害蟲呢?害蟲和益蟲的定義,首先是要看其生活特性以及對於環境的作用,馬蜂的生活特性是幼蟲以昆蟲為食,成蟲之後會以植物、果實、花蕊為生,這些好與壞都有極端的兩面性,對於被馬蜂蟄過的,自然會認為馬蜂是一種十惡不赦的害蟲,尤其是一些飼養蜜蜂的,更是對於馬蜂討厭至極,馬蜂很愛捕捉蜜蜂為食,對於人工飼養的蜜蜂是具有很大的破壞性,對於養蜂人來說,馬蜂是真正的害蟲,但除了被蟄過和養蜂人來說
  • 村民頭部被馬蜂蜇50多下 狂奔一公裡逃命(組圖)
    前日,成都體育學院的鄧先生打進本報熱線,稱之前他和家人前往遂寧某景區遊玩遭遇馬蜂襲擊,在當地醫院治療時獲悉「馬蜂蜇人」竟然是今年內遂寧市境內的「常見疾病」——今年內該市境內已有十餘人被馬蜂蜇傷後死亡。僅最近一個多月,就有25人被送進遂寧市人民醫院搶救,其中一名老婆婆和一名16歲少女日前因搶救無效死亡。
  • 1小時摘6個馬蜂窩 消防提醒:發現馬蜂快報警
    灃東大秦衛星消防站消防員趕到現場時,發現馬蜂窩均藏在臥室的窗沿下,住戶開關窗戶時稍不注意,就會受到馬蜂的襲擊。 每個馬蜂窩都很活躍,附近還有幾十隻馬蜂飛來飛去,時不時發出「嗡嗡」的叫聲。由於現場無法架設拉梯,消防員便找來了簡易木質梯做登高點。隨後,一名消防員穿上防護服,戴好手套和頭盔,手拿蛇皮袋,帶上殺蟲劑,逐層火攻摘巢。
  • 農村常見的三種毒蟲,遇到後能躲則躲,小心被咬傷或蜇傷!
    農村常見的三種毒蟲,遇到後能躲則躲,小心被咬傷或蜇傷!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三種常見的毒蟲,以及遇到後的正確處理方案,希望對廣大農民朋友能夠有所幫助!被洋辣子蜇傷後應採用膠帶粘受傷部位,將刺入皮膚的細毛清理掉,這是最直接的方法。由于洋辣子的毒為酸性,可採用肥皂水對受傷部位進行反覆衝洗,一般10~15分鐘疼痛便會減輕。農村還有種土辦法,那就是將牙膏塗抹在患部,抹過牙膏後會感覺非常清涼,5分鐘左右疼痛便會減輕,20~30分鐘牙膏凝固後將其剝落可帶下刺入皮膚的細毛。若出現發燒、關節腫脹等嚴重的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醫。
  • 七月馬蜂太猖狂 摘窩忙壞藍色「追蜂少年」
    炎炎夏日,又到了馬蜂繁殖最「瘋狂」的時候,馬蜂們一旦找到合適的「家」,7天左右就能形成小型的馬蜂窩,給市民的生活起居帶來了諸多不便,經過的人也總是提心弔膽。為了消除馬蜂窩這個安全隱患,消防員「全副武裝」穿上防蜂服,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後,採取火燒的方式,殲滅馬蜂。利用柴油和汽油進行火燒,成功殲滅馬蜂。事後,消防員利用殺蟲劑對馬蜂築巢的地方進行地毯式噴射,防止馬蜂再次築巢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直至將馬蜂窩周邊都處理乾淨,消防人員才能脫下已經被汗水浸溼的防蜂服。
  • 一窩馬蜂都不敢招惹它,只能讓它吃個夠,這鳥什麼來頭?
    一窩馬蜂都不敢招惹它,只能讓它吃個夠,這鳥什麼來頭? 馬蜂是一種讓人們感到恐懼的生物。人們在沒有做好完善的防護之前是不敢靠近馬蜂窩的。一旦馬蜂窩被破壞的話,這些馬蜂就會非常的記仇,然後對這個人展開瘋狂的報復。
  • 如何區分胡蜂、馬蜂和黃蜂?
    兩般由是可,最毒那啥心。這是一個受傷老男人的怨毒之詞.列位,我絕不讚賞這種態度,太low了。分手要體面不是嗎?最好不要有一個字的詆毀。然而子牙沒這麼豁達。他在「詩」中提到了「黃蜂」,並將其與青竹蛇相提並論,想必曾有過切膚之痛(誰沒有過呢)。但此處的「黃蜂」到底是指啥,恐怕也就是隨口一說,不管是胡蜂或者黃蜂,還是馬蜂,蜇人都是一樣的。
  • 母女三人放學路上遇到一群馬蜂 不幸被蟄身亡
    前天早上,一人趕著羊群經過,馬蜂也傾巢出動,把一隻羊給蟄倒了。而中秋節那天,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也收治了兩名被馬蜂蜇傷的患者,也來自豐都縣。醫生說,事情這樣的:豐都縣保和鎮萬全村一個家庭的兩個小孩被馬蜂蜇傷,大的跑得快,傷勢較輕,年紀偏小的孩子跑得慢,當場死亡,奶奶趕來保護孫子,也被馬蜂蜇傷。
  • 23人被馬蜂蜇,遇見馬蜂怎麼辦?重要的四點要牢記,保命用
    70多人團建,23人被馬蜂蜇近日,上海的一家公司組織團建,70多人一起來到了寧波奉化山區,原本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豈料在山區的一條小山路上遇到了馬蜂群,這個蜂群團直徑差不多有1米,裡邊馬蜂數量多不可數,於是一場人蜂大戰就上演了,最終70多人中有23人被蜇,經過醫院緊急救治,受傷者各項指標都趨於正常,沒有性命之憂,陸續出院
  • 三門峽一八歲小女孩被馬蜂蟄傷 搶救無效離世
    [摘要]10月4日下午三門峽市湖濱區高廟鄉卻發生了一起毒馬蜂蟄人事件,最終造成一死六傷的悲劇。國慶節假期期間正是適合出遊和野外採摘活動的季節,野外安全問題不容忽視。10月4日下午三門峽市湖濱區高廟鄉卻發生了一起毒馬蜂蟄人事件,最終造成一死六傷的悲劇。
  • 馬蜂品種有許多種,其中毒性最強的只有一種,遇到一定要躲開
    馬蜂,學名「胡蜂」,因為身體的大部分呈黃色,所以,又稱為「黃蜂」。馬蜂屬於一種古老的生物,其存在歷史要長於人類,不過,由於基因的問題,馬蜂一直沒有進化,現在的馬蜂與最早的馬蜂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在這8個馬蜂品種當中,毒性最強的只有一種,如果人類遇到毒性最強的這個馬蜂品種,最好是迅速躲開,否則,一旦自己不小心激怒了它們,其後果是難以想像的。為了使大家對8種比較常見的馬蜂有一個初步了解,下面,我們就簡單介紹一下這8個馬蜂品種。
  • 同樣被蟄 蜜蜂馬蜂蜇傷處理方法不同
    &nbsp&nbsp&nbsp&nbsp8月20日8時許,威海市立醫院接診了一名被馬蜂蟄傷的劉姓患者,他是一名木工,因無意中碰到了馬蜂而被蜇,此時,劇痛難忍。&nbsp&nbsp&nbsp&nbsp劉先生告訴醫生,當天早上,他在搬運木材時不小心撥弄了身旁的灌木叢,頓時,一群馬蜂「呼嘯」而出。「我一看不好,扔下木頭趕緊往前跑。」劉先生說,儘管他跑得不慢,但還是被馬蜂追上,蜇了十幾下。
  • 貴陽一小區24樓外牆掛著巨型馬蜂巢,四周都是馬蜂亂飛......
    9月19下午,貴陽消防接到市民反映,說在雲巖區百花大道蒙特卡尼小區B2棟,一群馬蜂在24樓建了一個家,和周圍的住戶成了鄰居,馬蜂以臨為壑築起巨大蜂巢。這是典型的以臨為壑,心懷憂慮的鄰居住戶立即給消防撥打了求助電話。消防隊員到場時發現,巨型馬蜂蜂巢就位於B2棟24樓和25樓之間外牆面上,長約50釐米,直徑接近30釐米,水桶般大小,呈上下兩層結構。
  • 福州:天降蜂窩,女子從頭髮中抓出一把馬蜂
    按照陳先生的描述,事發時,除了他和張女士被馬蜂蜇,還有好幾個路人一起中招了。  >>>>園林局:樹上築窩很常見,避光隱蔽處難發現  福州市鼓樓區園林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海都記者,修剪工作是23日上午開始的。
  • 馬蜂傷人高發 野外作業要當心
    大家一般都知道馬蜂不好惹,卻不知道被馬蜂蜇傷超過10處就會導致內臟損傷, 超過50處則有生命危險。八旬老人被蜇傷 馬蜂傷人案例增多近日,一位86歲的老人被緊急送到市中心醫院,當時精神不振,已幾乎昏迷。據其家人介紹,老人在營山鄉下遭遇馬蜂團襲擊, 全身上下被蜇20餘處。
  • 70多人團建23人被馬蜂蟄傷後緊急送醫,醫生提醒:看到它立即遠離
    第一次經過就發現有馬蜂沒重視醫生:看到馬蜂,立即遠離國慶長假千萬注意寧波市中醫院蛇傷中心副主任醫師胡致愷提醒:「野外出行時,一定要留心觀察周圍環境,如發現有蜂巢或馬蜂出沒,應立即遠離。」胡醫生介紹,如不慎被馬蜂攻擊,應注意以下幾點:1、被蜂群攻擊後,不要過分反擊,找安全地方蹲下,用衣物遮蔽重要部位 ,避免激惹蜂群。2、多數馬蜂蜇人後,不會把刺留在人身上,但也有少部分馬蜂會留刺,因此,被蜇傷後要首先檢查傷口處是否有毒刺殘留 。如果有毒刺殘留,應該用手或者鑷子 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