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常見三種馬蜂 不慎招惹切莫狂奔(圖)

2020-11-23 閩南網

  ■近期馬蜂進入活躍期,被蜇傷的市民大增

  ■家裡發現馬蜂築巢,最好請專業人士清除

  各種類型馬蜂與蜜蜂的個頭比照。

  門前些日子淫雨霏霏,馬蜂也蟄伏許久。隨著雨水停歇,近日,正值活躍季的馬蜂也開始蠢蠢欲動。記者從我市多家醫院了解到,這幾天,被馬蜂蜇傷的市民多了不少,僅中山醫院急診科2日就接到4名被馬蜂蜇傷的市民。

  案例

  上學第一天好開心 臨放學被馬蜂蜇了

  小明(化名)今年7歲,就讀於思明區某小學。上學第一天,他十分興奮,適應得還不錯。就當第一天的學習快要結束時,突然不知從哪裡飛來一隻馬蜂。小明未在意,隨手撥弄時,不幸遭到馬蜂的反擊。隨著連連劇痛,他一邊捂著胳膊一邊哭喊。老師發現他被馬蜂蜇傷後,趕緊送他到中山醫院急診科處理。好在傷情不算嚴重,醫生給他處理了被咬處,用了點醋,又用了些蛇藥膏治療,疼痛才漸漸消除。

  無獨有偶,近日早上8點,一名家住某老舊小區的中年女子在家中陽臺晾衣服時,發現紗窗那有個馬蜂窩。她找來杆子想將蜂窩捅掉,不料竟激怒了馬蜂,幾隻馬蜂開始圍攻她,在她頭上蜇了好幾個大疙瘩。她也是當天被蜇傷的幾名患者中傷情較重的,醫生及時幫她進行了處理。昨天中午2點多,還有一對夫妻雙雙中招,他們原本只是想將闖入家中的「不速之客」趕走,卻不慎被蜇傷了。

探因

  秋季馬蜂易「發火」 雨過天晴更需警惕

  中山醫院急診科一名值班醫生告訴記者,9月2日是近幾個月來一天中接診的被馬蜂蜇傷病人最多的。預計接下來一段時間,被馬蜂蜇傷者依然會維持在高位。

  第一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王勉告訴記者,近期她接診的被蟲叮咬的病例較平時增長了不少,其中也包括被馬蜂蜇傷的病人。前幾天,下完雨後,一男子在家附近的樹下泡茶時,不慎被馬蜂蜇傷,腿上被蜇得多處紅腫,疼痛難耐,於是趕緊上醫院處理。

  為什麼最近被蜇傷的病人突然增多?醫生分析,一方面,此時剛剛入秋,本就進入了馬蜂繁殖高峰期,馬蜂很活躍,自衛意識強,容易「發火」;此外,由於剛剛雨過天晴,休息了許久的馬蜂紛紛外出活動,增加了市民被蜇的機率。

  集美區養蜂協會會長吳復興說,9月至11月是馬蜂的活躍期,這段時間氣溫較穩定,溫度適中,最適宜蜂類生長。

 警惕

  最常見的是黑胸胡蜂

  毒性最強的是大胡蜂

  在廈門「作惡」的馬蜂都是同一種嗎?吳復興介紹,馬蜂學名為胡蜂,又稱為虎頭蜂,一般都具有毒性,最常出現在廈門的主要有三種:大胡蜂、黑胸胡蜂和黃腰胡蜂。

  這其中,大胡蜂毒性最強,且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它們多生活在山林,常出現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山間,如天竺山、坂頭等地。市民在出遊時一定要特別留意,儘量不要與大胡蜂「正面交鋒」。黃腰胡蜂也一般難以在市區找到其蹤影。它雖然毒性最弱,被蜇後卻是最疼的。

  「最常在市區露臉的,是黑胸胡蜂。」吳復興說,這種馬蜂喜歡在人流較多的居民區出現,在市民陽臺、牆角築巢的馬蜂,多半是這種,毒性也不容小覷。若發現馬蜂擋道或在家築巢,最好請專業人士清除,切莫擅自處理。如不慎招惹馬蜂,應馬上趴下不動並用衣物保護頭頸,切莫狂奔,以免招馬蜂群起而攻。

 提醒

  被馬蜂蜇傷不可忽視

  先用肥皂水洗再塗醋

  若被馬蜂攻擊,應立即就醫,不可掉以輕心。

  王勉介紹,蜂毒含有蟻酸、組胺樣物質、神經毒素等,除局部作用外,還可以引起溶血、出血、痙攣,嚴重者還會出現昏迷、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

  蜂蜇傷可輕可重,輕者僅表現為局部紅腫疼痛。但對於蜂毒具特異體質者,輕微蜇傷即可引起過敏性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險。若沒有出現胸悶、噁心、頭痛、發熱、關節痛、大小便失禁等症狀,只要進行抗過敏及時對症治療,即可治癒。

  中山醫院急診外科醫生提醒,被蜂蜇傷後,應緊急處理,首先應立即設法拔除毒刺,局部冷水衝洗、冷敷,阻止蜂毒擴散、吸收。相比蜜蜂,馬蜂和其它一些大型蜂類的毒液更複雜,除了要先用肥皂水衝洗,再用醋或硼酸來衝洗。同時要及時就診,先清創,再根據病情使用抗過敏藥物或止痛藥物等,嚴重者需密切觀察病情,必要時應住院觀察。

相關焦點

  • 三種毒馬蜂廈門最常見 提醒:不慎招惹切莫狂奔
    她找來杆子想將蜂窩捅掉,不料竟激怒了馬蜂,幾隻馬蜂開始圍攻她,在她頭上蜇了好幾個大疙瘩。她也是當天被蜇傷的幾名患者中傷情較重的,醫生及時幫她進行了處理。昨天中午2點多,還有一對夫妻雙雙中招,他們原本只是想將闖入家中的「不速之客」趕走,卻不慎被蜇傷了。
  • 馬蜂進入築巢繁殖期多人被蜇傷 遇馬蜂攻擊請原地蹲下或趴下
    (受訪者供圖)  廈門網訊 (文/圖 廈門日報記者 張玉榕 實習生劉啟龍) 綠化工人清理樹木,卻驚擾了馬蜂,頭上被蜇出20多個包……日前,記者從各大醫院了解到,近期被馬蜂蜇傷的病患突然增多,近一個月來,僅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就接診20多例。  昨日,記者聯繫專業人士了解到,目前正是馬蜂築巢繁殖期,因此傷人事件較多。現在學生大多放暑假在家,家長務必對孩子做出警示教育。
  • 眼下正是馬蜂繁殖期 市民到醫院看病卻被馬蜂蜇了一口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呂嘉捷楊莉莉圖片均為資料圖)本來是到醫院看病,沒想到卻被馬蜂咬了一口。昨日,市民施先生撥打本報市民熱線5589999講述自己在醫院遇到的糟心事。他到中山醫院看病,在走廊等待叫號的時候,突然感覺後頸一陣刺痛,伸手一拍才發現是一隻馬蜂,趕緊到急診室處理傷口,敷藥後有所好轉。
  • 一窩馬蜂都不敢招惹它,只能讓它吃個夠,這鳥什麼來頭?
    一窩馬蜂都不敢招惹它,只能讓它吃個夠,這鳥什麼來頭? 馬蜂是一種讓人們感到恐懼的生物。人們在沒有做好完善的防護之前是不敢靠近馬蜂窩的。一旦馬蜂窩被破壞的話,這些馬蜂就會非常的記仇,然後對這個人展開瘋狂的報復。
  • 村民頭部被馬蜂蜇50多下 狂奔一公裡逃命(組圖)
    前日,成都體育學院的鄧先生打進本報熱線,稱之前他和家人前往遂寧某景區遊玩遭遇馬蜂襲擊,在當地醫院治療時獲悉「馬蜂蜇人」竟然是今年內遂寧市境內的「常見疾病」——今年內該市境內已有十餘人被馬蜂蜇傷後死亡。僅最近一個多月,就有25人被送進遂寧市人民醫院搶救,其中一名老婆婆和一名16歲少女日前因搶救無效死亡。
  • 農村野外常見的馬蜂,到底是益蟲呢還是屬於害蟲,老農這樣解釋的
    農村常見的馬蜂,是益蟲呢還是害蟲?有什麼依據呢?馬蜂在農村的野外非常的多見,也被稱之為胡峰、野蜂、黃蜂,當然這種黃蜂不是變形金剛裡面專門救人的大黃蜂,這些野外的野蜂是很多人的噩夢,在農村生活過的基本上都被這些煩人的昆蟲叮咬過,不等叮的特別的疼,而且還具有一定的毒性,尤其是一些過敏性體質的人群,被馬蜂叮咬過之後,稍微不注意或者就醫延遲,真的會要了命,馬蜂很多時候都是被祛除、殺滅的對象,電視裡也經常報導專門有消防員去消除馬蜂
  • 數千馬蜂聚集小區 劫殺附近蜂場蜜蜂(圖)
    圖為:大如籃球的馬蜂巢圖為:養蜂人損失慘重圖為:蜂群起反擊圖為:馬蜂伺機發動進攻圖為:馬蜂在啃食蜜蜂蜜  本報記者周治濤 實習生王衛 通訊員田景超 攝影:記者朱熙勇  楚天都市報:傍晚開窗晾衣服,聽到嗡嗡嗡響聲
  • 同樣被蟄 蜜蜂馬蜂蜇傷處理方法不同
    &nbsp&nbsp&nbsp&nbsp8月20日8時許,威海市立醫院接診了一名被馬蜂蟄傷的劉姓患者,他是一名木工,因無意中碰到了馬蜂而被蜇,此時,劇痛難忍。&nbsp&nbsp&nbsp&nbsp劉先生告訴醫生,當天早上,他在搬運木材時不小心撥弄了身旁的灌木叢,頓時,一群馬蜂「呼嘯」而出。「我一看不好,扔下木頭趕緊往前跑。」劉先生說,儘管他跑得不慢,但還是被馬蜂追上,蜇了十幾下。
  • 馬蜂兇猛!諸暨的幾起「馬蜂事故」 教訓一定得吸取
    2018-11-18 13:01 | 紹興晚報圖文無關(圖片來源與視覺中國)馬蜂是身邊常見的昆蟲,但很多人從記事起就對這種昆蟲有點害怕,身邊也有人被蜇過。前些日子,諸暨市應店街鎮一名村民就不幸「中招」——被幾隻馬蜂蜇傷後,醫治無效身亡。
  • 如何區分胡蜂、馬蜂和黃蜂?
    但如果蜂群已然受驚,此時抱頭鼠竄才是上策,你管它是馬蜂還是胡蜂,抑或黃蜂呢。胡蜂、馬蜂和黃蜂,民間的用法可能比較隨意,叫什麼大概只看心情,但如果和分類學的說法結合起來看,那麼三者既有聯繫也有區別。所有的蜂類都屬於膜翅目,膜翅目又分廣腰亞目和細腰亞目,細腰亞目之下有胡蜂科,今天的主角都在胡蜂科中。
  • 福州:天降蜂窩,女子從頭髮中抓出一把馬蜂
    原標題: 福州:天降蜂窩,女子從頭髮中抓出一把馬蜂(圖)  圖片說明:資料圖張女士突然看到,一根樹枝從天而降,橫在道路上,隨後一群馬蜂湧了出來,她趕緊加速離開,但馬蜂卻追著她跑,蜇到了她的手臂、面部和頭頂,「馬蜂特別大隻,有一截手指長。我隨手往頭髮裡一抓,就抓出了一把馬蜂。」  「我騎著車跑了很遠,才甩開了追趕的馬蜂。「張女士說,此時她的頭上,手臂上都被馬蜂蜇到了。隨後,張女士趕忙到附近的診所處理,並回家休息。
  • 農村常見的三種毒蟲,遇到後能躲則躲,小心被咬傷或蜇傷!
    農村常見的三種毒蟲,遇到後能躲則躲,小心被咬傷或蜇傷!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三種常見的毒蟲,以及遇到後的正確處理方案,希望對廣大農民朋友能夠有所幫助!此外農民朋友還應小心馬蜂、蜈蚣、鼬蜓、螞蟻以及馬陸等毒蟲,見到它們能躲則躲千萬不可能盲目招惹!'
  • 有種馬蜂男人都怕,農村到處都有,如果被它蜇傷了怎麼辦?
    因馬蜂有個特點,見到蜂窩被燒滅,會象飛蛾一樣撲向火中,自取其死。再說「葫蘆巴」,也有人叫「葫蘆包」。農村馬蜂以「葫蘆巴」最常見,夏秋季時,常常在高大的烏桕樹或者柿子樹上結窩,那就是它們的蜂巢,一個估計有幾十斤重,因其狀如葫蘆倒掛於樹枝上,故名葫蘆巴。
  • 馬蜂品種有許多種,其中毒性最強的只有一種,遇到一定要躲開
    馬蜂,學名「胡蜂」,因為身體的大部分呈黃色,所以,又稱為「黃蜂」。馬蜂屬於一種古老的生物,其存在歷史要長於人類,不過,由於基因的問題,馬蜂一直沒有進化,現在的馬蜂與最早的馬蜂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在這8個馬蜂品種當中,毒性最強的只有一種,如果人類遇到毒性最強的這個馬蜂品種,最好是迅速躲開,否則,一旦自己不小心激怒了它們,其後果是難以想像的。為了使大家對8種比較常見的馬蜂有一個初步了解,下面,我們就簡單介紹一下這8個馬蜂品種。
  • 23人被馬蜂蜇,遇見馬蜂怎麼辦?重要的四點要牢記,保命用
    70多人團建,23人被馬蜂蜇近日,上海的一家公司組織團建,70多人一起來到了寧波奉化山區,原本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豈料在山區的一條小山路上遇到了馬蜂群,這個蜂群團直徑差不多有1米,裡邊馬蜂數量多不可數,於是一場人蜂大戰就上演了,最終70多人中有23人被蜇,經過醫院緊急救治,受傷者各項指標都趨於正常,沒有性命之憂,陸續出院
  • 馬蜂傷人高發 野外作業要當心
    大家一般都知道馬蜂不好惹,卻不知道被馬蜂蜇傷超過10處就會導致內臟損傷, 超過50處則有生命危險。八旬老人被蜇傷 馬蜂傷人案例增多近日,一位86歲的老人被緊急送到市中心醫院,當時精神不振,已幾乎昏迷。據其家人介紹,老人在營山鄉下遭遇馬蜂團襲擊, 全身上下被蜇20餘處。
  • 貴陽一小區24樓外牆掛著巨型馬蜂巢,四周都是馬蜂亂飛......
    9月19下午,貴陽消防接到市民反映,說在雲巖區百花大道蒙特卡尼小區B2棟,一群馬蜂在24樓建了一個家,和周圍的住戶成了鄰居,馬蜂以臨為壑築起巨大蜂巢。這是典型的以臨為壑,心懷憂慮的鄰居住戶立即給消防撥打了求助電話。消防隊員到場時發現,巨型馬蜂蜂巢就位於B2棟24樓和25樓之間外牆面上,長約50釐米,直徑接近30釐米,水桶般大小,呈上下兩層結構。
  • 湖裡一男子不慎踩大海鰻尾部 被其咬斷4條肌腱
    湖裡一男子不慎踩大海鰻尾部 被其咬斷4條肌腱 xm.fjsen.com 2013-06-01 09:23  曾毓慧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原標題:大海鰻咬斷男子4條肌腱東南網6月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曾毓慧/文 陳巧思/圖)
  • 馬蜂兇猛 華西醫院國慶收診6例蜂蜇傷 有人被蜇身亡
    驚心:野外被蜇傷 送入重症監護室5日,家住郫都區的曾雄其(化名)夫妻倆正在地裡忙活,不知怎麼地,不小心「招惹」到蜂群,對夫妻倆發起了「進攻」。在被蜇後,50多歲的曾雄其和妻子一起被家人送到了川大華西醫院急診科。「來的時候已經出現了醬油色的尿液,也就是橫紋肌溶解的症狀。」
  • 母女三人放學路上遇到一群馬蜂 不幸被蟄身亡
    前天早上,一人趕著羊群經過,馬蜂也傾巢出動,把一隻羊給蟄倒了。而中秋節那天,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也收治了兩名被馬蜂蜇傷的患者,也來自豐都縣。醫生說,事情這樣的:豐都縣保和鎮萬全村一個家庭的兩個小孩被馬蜂蜇傷,大的跑得快,傷勢較輕,年紀偏小的孩子跑得慢,當場死亡,奶奶趕來保護孫子,也被馬蜂蜇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