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蜂傷人高發 野外作業要當心

2020-12-05 儀隴觀察

賴虹宇進行噴藥準備

每年秋季都是馬蜂蜇人的高發期,市內一些小區的窗臺、 樹上也不時會掛上馬蜂窩, 讓周邊的住戶擔心不已。大家一般都知道馬蜂不好惹,卻不知道被馬蜂蜇傷超過10處就會導致內臟損傷, 超過50處則有生命危險。

八旬老人被蜇傷 馬蜂傷人案例增多

近日,一位86歲的老人被緊急送到市中心醫院,當時精神不振,已幾乎昏迷。據其家人介紹,老人在營山鄉下遭遇馬蜂團襲擊, 全身上下被蜇20餘處。隨後,老人出現劇烈疼痛、瘙癢難耐、頭暈頭痛、噁心嘔吐、醬油色尿等症狀。在當地就醫無明顯緩解後,遂在深夜到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就診。由於救治及時有效, 險些喪命的老人情況終於逐漸穩定。

記者昨(16)日從該院ICU、急診科、腎內科等多科室了解到, 僅本月因為被蜂蜇傷到醫院來就診的就有20多例,最嚴重者全身上下被蜇傷100餘處。傷者基本都在郊外或農村被蜇, 其中不乏外出活動的兒童,家長應引起重視。根據醫院的記錄,每年9月至11月被馬蜂蜇傷的人不在少數。因為,這段時間是蜂群繁殖、遷居的季節,尤其是馬蜂,性情兇狠、狂躁,對人的驚擾異常敏感,攻擊性變強,所以易發生蜇人事件。

9月至11月 馬蜂蜇人高發季

據市中心醫院腎內科血透室主治醫師王寶福介紹, 蜂毒主要由胺類及酶類組成,被馬蜂蜇傷後,蜂毒進入人體血液, 通過直接作用和抗原抗體免疫反應作用於多個系統, 會迅速出現全身嚴重中毒症狀,早期急性過敏性休克,是患者發生死亡的主要原因。

王寶福說, 每年9月至11月是馬蜂蜇人的高發季節,因此,秋天去野外一定要當心,最好穿長袖長褲,不要穿鮮豔衣服,不要使用香味濃烈的香水和化妝品。

王寶福提醒市民,千萬不要主動「招惹」馬蜂。一旦有蜂類落到身上,千萬不要拍打和奔跑,否則會招來群蜂攻擊,應慢慢走開,遠離蜂巢。遇到蜂群攻擊時,要立即用衣物保護好頭、 面部及其他皮膚外露處。若不幸被蜇傷,輕微傷勢的話可自行處理觀察, 首先找到並拔出留在皮膚裡面的蜂針, 清潔消毒皮膚後擠出一些血液, 還可外服一點清熱解毒的相關藥品。 若傷勢較重, 出現解醬油色小便、皮膚瘙癢等症狀,需要立即就診,不可延誤病情。

發現馬蜂窩 千萬別自行採取行動

很多人想起馬蜂窩, 總覺得離自己比較遠。然而,記者昨日採訪了解到,市區不少小區經常能發現馬蜂窩。 如果遇到附近出現馬蜂窩, 市民應注意小心防範,情況危急的可以聯繫救援部門。

據市消防救援支隊順慶區大隊育英路中隊消防員介紹,自9月以來,光是該中隊就處理了50多個摘取馬蜂窩的社會救助。 截至目前, 仍有馬蜂窩沒有處理完。一般來說,處於醫院、學校等人員密集場所以及客廳等室內的馬蜂窩會優先處理。有些馬蜂窩位置刁鑽,即使消防員也難以操作。

記者又從市紅十字志願者協會應急救援隊了解到, 他們的隊員也在長期幫助市民摘取馬蜂窩, 目前已經幫助市民摘取馬蜂窩280多個。其中,醫療組副組長賴虹宇今年6月至9月就處理了30多個馬蜂窩。賴虹宇提醒市民,不要因為擔心馬蜂窩危險就自行採取行動, 沒有專業的設備和專業知識, 擅自摘取馬蜂窩可能給自己帶來生命危險。 如果遇到馬蜂窩位置情況危急, 可以向市紅十字志願者協會應急救援隊求助。(記者 王治欽/文 伍羅文博/圖)

相關焦點

  • 9月四川4人被蜇傷致死 馬蜂為何頻繁傷人?
    來源:成都商報原標題 馬蜂兇猛!9月四川4人被馬蜂蜇傷致死接連的馬蜂蜇人致死在四川多地發生。剛剛過去的9月,瀘州敘永、宜賓珙縣、南充南部三縣先後四人被馬蜂蜇傷致死,其餘傷者難以統計。高發的馬蜂傷人事件背後,一方面是夏秋正是馬蜂大量繁殖、較於活躍的季節,另一方面,是馬蜂在這些地區種群數量的大幅增長。成都商報記者從醫院接診、消防整治、胡蜂專業戶等渠道了解到,在南充、瀘州、宜賓等川東北、川南地區,馬蜂的發現數量明顯高於往年。
  • 施工作業驚到馬蜂窩 八旬老人被馬蜂蟄傷不治身亡
    施工作業驚到馬蜂窩 84 歲老人被蟄身亡   事情發生在 10 月 18 號下午 4 點左右,事發地點位於巢湖市銀屏鎮呂婆行政村大秀村的村道上,村民們告訴記者,當時這條小路正在進行道路拓寬,今年 84 歲的村民黃秀芳路過這裡時,正在作業的挖掘機不小心碰到了路邊的大樹,大樹上剛好有一個馬蜂窩
  • 野豬夾傷人高發時段將至 走山路要小心
    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野豬夾傷人高發   昨天在動物園對面的山上 一大姐下山走錯路被野豬夾夾牢   昨天10:17,周大伯來電:動物園附近的山上,有人被野豬夾夾住了。野豬夾上有鐵鏽,看上去很舊,夾到了大姐的右腳踝,好在沒夾破皮也沒出血,消防員用液壓擴張器將野豬夾的「嘴巴」擰開,把大姐的腳小心取出……   下山時走錯路,在看似山路的「近道」被夾   中午我趕去查看現場時,消防員電話裡提醒我,千萬要當心,附近肯定還有野豬夾!   大姐被夾的位置在虎跑交警中隊旁的山上,山下是一個停車場。
  • 女子幹活時被蜇後打死馬蜂 引來蜂群瘋狂報復
        半島都市報9月4日訊(見習記者 景毅  韓小偉) 4日上午10時許,54歲的王女士在菜地裡幹活時,被一隻馬蜂蜇了一下,她隨手打死了這隻馬蜂后沒想到飛來了一群馬蜂,瘋狂攻擊王女士。
  • 又到馬蜂活躍季 野外出行小心被蟄
    每年馬蜂引發的意外傷亡,都在敲響著人們秋季出行防蜂的警鐘。    馬蜂為什麼這麼「毒」?    每年8月至11月份是馬蜂的繁殖期,此時馬蜂對外界的驚擾變得異常敏感,對人的攻擊性也變得很強。再加上這一時期無花可採、無蜜可釀,極易發生馬蜂襲人事件。
  • 被蟲子咬一口老人差點丟了命,野外遊玩時要當心
    而差點讓他丟了命的「元兇」,是他在野外勞動時,被一種名叫「恙蟲」的小蟲子咬了一口。夏天人們前往野外的機率加大,該院醫生提醒,在野外遊玩時當心,記得塗抹驅蚊藥,衣服要穿長袖,儘量紮緊袖口、領口及褲腳口,同時不要隨便坐在草地上。
  • 農村野外常見的馬蜂,到底是益蟲呢還是屬於害蟲,老農這樣解釋的
    馬蜂在農村的野外非常的多見,也被稱之為胡峰、野蜂、黃蜂,當然這種黃蜂不是變形金剛裡面專門救人的大黃蜂,這些野外的野蜂是很多人的噩夢,在農村生活過的基本上都被這些煩人的昆蟲叮咬過,不等叮的特別的疼,而且還具有一定的毒性,尤其是一些過敏性體質的人群,被馬蜂叮咬過之後,稍微不注意或者就醫延遲,真的會要了命,馬蜂很多時候都是被祛除、殺滅的對象,電視裡也經常報導專門有消防員去消除馬蜂
  • 被馬蜂蟄傷後,長沙一園林工人恐變植物人!此前還有7、8人中招……
    炎炎夏日正是馬蜂大肆築巢「瘋狂」繁殖的時期馬蜂傷人事件時有發生大家出行遊玩需要注意安全▲圖片來源於網絡7月15日上午,梅溪湖的蘇女士向記者求助,稱7月11號上午,自己的父親蘇先生在修剪梅溪湖周邊綠化帶時,被一旁灌木叢中的馬蜂蜇傷
  • 馬蜂兇猛 華西醫院國慶收診6例蜂蜇傷 有人被蜇身亡
    而45歲的王利真(化名)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同樣是在野外勞作時,被馬蜂蜇傷,送到醫院時,情況已經比較嚴重。「馬上轉到重症監護室,出現了腎衰的症狀,進行透析治療。」唐時元說,不幸的是,因為被十數隻群蜂攻擊,王利真搶救無效去世。據了解,川大華西醫院接診的蜂蜇傷患者中,以農民為主,一般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每年8月到11月,是蜂蜇傷的高峰期。」蔣臻說。
  • 成都75歲老太遭馬蜂襲擊 當場死亡面部發黑
    專家稱:秋季是馬蜂最活躍的季節。遭遇馬蜂,最好就地趴下,如果被馬蜂蜇傷,應儘快前往醫院診治!  9月27日下午,青白江區清泉鎮五桂村,73歲的周婆婆遭遇馬蜂襲擊,當場死亡。  進入9月以來,馬蜂傷人事件頻發。青白江區人民醫院內分泌腎內科的工作人員介紹,9月已有8名蜂蜇傷的患者住院治療,這還不算一些只在急診處理後未住院的輕微蜇傷。
  • 男子遊玩時驚動馬蜂 腦袋被蜇致腎衰竭(圖)
    醫生提醒:遇馬蜂不要跑,也不要主動攻擊  趙醫生介紹,蜂毒是一種成分複雜的混合物,其中水分佔 80%~88%,還含有若干種蛋白質、多肽類、酶類、組織胺等。所以,被馬蜂蜇傷之後,患者應該在第一時間趕往就近的醫院就診,切勿在家用一些所謂"土方"自行治療。  被馬蜂或者是蜜蜂攻擊的時候,要保持鎮靜,不要慌亂,不要跑,尤其不要主動攻擊,否則容易導致馬蜂的群攻。在這種情況下,首先就是蹲下來,然後用衣物或者其它的物體,儘量把暴露部位遮住,待馬蜂離去後再緩慢離開。
  • 公司團建突遇馬蜂,23人被緊急搶救!
    「不期而遇」「狹路相逢」 導致23人受傷 「有位同事不知怎麼地被馬蜂咬了,沒過多久,一大群馬蜂聚集了過來,黑壓壓的一片,太嚇人了!」 但當時沒有引起重視 如果當時即刻遠離 換一條路線 也許就能避免這次意外 九月進入馬蜂襲人高發季節 「10隻馬蜂蜇死一頭牛」的說法 並非危言聳聽!
  • 臨海白水洋鎮一老人被馬蜂叮咬後致死
    浙江在線07月30日訊每到夏天,馬蜂蜇人事件高發,近日,臨海白水洋鎮一老人被馬蜂叮咬後致死  老人在馬蜂下喪生  近日,臨海市白水洋鎮環溪口村發生一起老人被馬蜂叮咬後死亡的悲劇。
  • 馬蜂攻擊蜜蜂怎麼辦?要把危害減少到最小
    夏季是馬蜂最為活躍的季節,也是蜜蜂最為艱難的時候,高溫乾燥、天敵眾多、蜜源缺乏等等都使得蜜蜂的生活更艱難。養蜜蜂有"一度一越"是必須要懂得管理的,其中"一度"指的是度夏,度夏雖然蜜蜂不好過,但是經過養蜂人的虛心照料,還是能夠挺過來的。
  • 一男子與人去摘馬蜂窩 第二天馬蜂回巢蜇死路人
    一審法院為查明案情,專程到事發地現場勘查,發現事發地面上遺留有散碎的馬蜂窩,以及鋸斷的馬蜂扎窩的樹枝。調查走訪周圍群眾了解到,事發地點屬於公共路段,該地並無俗稱「地蛄螻」的馬蜂存在,姚某周摘取馬蜂窩前,沒有發生過馬蜂蜇人,但之後發生了幾起馬蜂蜇傷人的事情。一審訴訟中,雙方當事人均不申請追加事發當天與姚某周一起摘取馬蜂窩的其他四人為當事人參與訴訟。
  • 西溪溼地大門口築巢大馬蜂蜇傷八位遊客一位保安
    大門口地面上的馬蜂屍體。  浙江在線08月25日訊 (錢江晚報記者 吳崇遠 實習生 宋昀瀟文/攝) 夏天快要結束了,正是遊山玩水的好時節,但也是馬蜂等昆蟲頻繁出沒的季節。  俗話說「七蜂八蛇」,說的便是夏季七八月份,毒蛇馬蜂等活動頻繁易傷人。
  • 馬蜂兇猛!諸暨的幾起「馬蜂事故」 教訓一定得吸取
    馬蜂兇猛頻頻傷人「沒想到一隻小小的馬蜂,被蜇得嚴重的話會把命丟了。」近日,諸暨市應店街鎮靈山塢村的村民有點談「蜂」色變。據該村村民回憶,11月初,村裡一位60來歲的楊姓村民在捉馬蜂過程中被蜇,救治無效身亡。「楊大伯有捉馬蜂泡酒的習慣,捉馬蜂時一般就用我們村裡的土辦法,拿蛇皮袋往蜂窩上一套一收,就能輕鬆捉到不少馬蜂。」該村民說。
  • 馬蜂蜇在肚子上男子眼前一片黑
    醫生:秋天是馬蜂蜇人高發季節,如果過敏反應嚴重速送醫院 尹先生說,他在天平湖附近經過時,一隻馬蜂掉在他肚子上,隨後感覺肚子被刺了一下,眼前突然變黑暈倒。  尹先生的朋友見狀,立即將其送往泰醫附院救治。經過搶救,尹先生有所好轉,「現在嗓子疼,頭暈,比剛才好點了。」  27日下午6點左右,泰安消防支隊特勤一中隊在堰北立交橋西側一建築二樓摘掉一足球般大小的馬蜂窩。28日下午1點左右,36歲的尹先生在天平湖附近被馬蜂蜇到肚子後暈倒,送醫救治。
  • 當心!最近在家或外出都要小心它!已有多人送醫...現在正高發季
    :在做這些事時千萬要提防隱藏在暗處的「敵人」!比如叮咬凡凡的塵蟎,就喜好生活在20℃-25℃、溼度75%左右的室內,收在柜子中的轉季衣物、被子、床褥都是它們藏身之地;家中種植的花草會吸引昆蟲前來授粉,飼養的寵物可能將野外的昆蟲帶回家中。
  • 保潔員被蜇後暈厥 近期市中醫院每天接診馬蜂蜇人10多例
    夏天馬蜂為什麼頻頻傷人?  這是它們活動最頻繁的季節  馬蜂又稱為「胡蜂」,毒性比蜜蜂大得多。最近馬蜂為什麼頻頻傷人?  浙江大學昆蟲科學研究所莫建初教授說,6月到9月是馬蜂築巢的高峰期,又要準備越冬的糧食,所以活動比較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