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虹宇進行噴藥準備
每年秋季都是馬蜂蜇人的高發期,市內一些小區的窗臺、 樹上也不時會掛上馬蜂窩, 讓周邊的住戶擔心不已。大家一般都知道馬蜂不好惹,卻不知道被馬蜂蜇傷超過10處就會導致內臟損傷, 超過50處則有生命危險。
八旬老人被蜇傷 馬蜂傷人案例增多
近日,一位86歲的老人被緊急送到市中心醫院,當時精神不振,已幾乎昏迷。據其家人介紹,老人在營山鄉下遭遇馬蜂團襲擊, 全身上下被蜇20餘處。隨後,老人出現劇烈疼痛、瘙癢難耐、頭暈頭痛、噁心嘔吐、醬油色尿等症狀。在當地就醫無明顯緩解後,遂在深夜到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就診。由於救治及時有效, 險些喪命的老人情況終於逐漸穩定。
記者昨(16)日從該院ICU、急診科、腎內科等多科室了解到, 僅本月因為被蜂蜇傷到醫院來就診的就有20多例,最嚴重者全身上下被蜇傷100餘處。傷者基本都在郊外或農村被蜇, 其中不乏外出活動的兒童,家長應引起重視。根據醫院的記錄,每年9月至11月被馬蜂蜇傷的人不在少數。因為,這段時間是蜂群繁殖、遷居的季節,尤其是馬蜂,性情兇狠、狂躁,對人的驚擾異常敏感,攻擊性變強,所以易發生蜇人事件。
9月至11月 馬蜂蜇人高發季
據市中心醫院腎內科血透室主治醫師王寶福介紹, 蜂毒主要由胺類及酶類組成,被馬蜂蜇傷後,蜂毒進入人體血液, 通過直接作用和抗原抗體免疫反應作用於多個系統, 會迅速出現全身嚴重中毒症狀,早期急性過敏性休克,是患者發生死亡的主要原因。
王寶福說, 每年9月至11月是馬蜂蜇人的高發季節,因此,秋天去野外一定要當心,最好穿長袖長褲,不要穿鮮豔衣服,不要使用香味濃烈的香水和化妝品。
王寶福提醒市民,千萬不要主動「招惹」馬蜂。一旦有蜂類落到身上,千萬不要拍打和奔跑,否則會招來群蜂攻擊,應慢慢走開,遠離蜂巢。遇到蜂群攻擊時,要立即用衣物保護好頭、 面部及其他皮膚外露處。若不幸被蜇傷,輕微傷勢的話可自行處理觀察, 首先找到並拔出留在皮膚裡面的蜂針, 清潔消毒皮膚後擠出一些血液, 還可外服一點清熱解毒的相關藥品。 若傷勢較重, 出現解醬油色小便、皮膚瘙癢等症狀,需要立即就診,不可延誤病情。
發現馬蜂窩 千萬別自行採取行動
很多人想起馬蜂窩, 總覺得離自己比較遠。然而,記者昨日採訪了解到,市區不少小區經常能發現馬蜂窩。 如果遇到附近出現馬蜂窩, 市民應注意小心防範,情況危急的可以聯繫救援部門。
據市消防救援支隊順慶區大隊育英路中隊消防員介紹,自9月以來,光是該中隊就處理了50多個摘取馬蜂窩的社會救助。 截至目前, 仍有馬蜂窩沒有處理完。一般來說,處於醫院、學校等人員密集場所以及客廳等室內的馬蜂窩會優先處理。有些馬蜂窩位置刁鑽,即使消防員也難以操作。
記者又從市紅十字志願者協會應急救援隊了解到, 他們的隊員也在長期幫助市民摘取馬蜂窩, 目前已經幫助市民摘取馬蜂窩280多個。其中,醫療組副組長賴虹宇今年6月至9月就處理了30多個馬蜂窩。賴虹宇提醒市民,不要因為擔心馬蜂窩危險就自行採取行動, 沒有專業的設備和專業知識, 擅自摘取馬蜂窩可能給自己帶來生命危險。 如果遇到馬蜂窩位置情況危急, 可以向市紅十字志願者協會應急救援隊求助。(記者 王治欽/文 伍羅文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