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門口地面上的馬蜂屍體。
浙江在線08月25日訊 (錢江晚報記者 吳崇遠 實習生 宋昀瀟文/攝) 夏天快要結束了,正是遊山玩水的好時節,但也是馬蜂等昆蟲頻繁出沒的季節。
俗話說「七蜂八蛇」,說的便是夏季七八月份,毒蛇馬蜂等活動頻繁易傷人。而就在昨天中午,在杭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周家村主入口檢票廣場附近,有7名成人(其中包括一名公園保安)2名兒童不幸被馬蜂蜇傷,被集體送往杭州市中醫院救治。
所幸大部分人傷勢較輕。截至錢報記者發稿時,除一名兒童留院觀察外,其他人員均已出院。
被蜇傷遊客:
樹上的馬蜂突然襲擊,被蜇後像是錘子砸在身上一樣
昨天下午兩點半左右,錢報記者趕到市中醫院急診室。51歲的南京遊客馮先生坐在急診室輸液區域,他掛著點滴,另外一起接受治療的還有八人,其中一位九歲男孩相對傷情較重,有頭暈、嗜睡等症狀,目前在搶救室接受治療。
「當時馬蜂突然過來蜇人,躲都躲不開,我後腦勺和左側手臂上都被蜇傷,為了躲開馬蜂,我只能拼命跑,結果還摔了一跤,你看,膝蓋都破了。」馮先生說,昨天早上,他們一行共13人從南京到杭州來旅遊,下午一點左右,大家來到西溪溼地遊玩。「當時我們正在周家村入口這裡,我們有一個人負責買票,其餘的人都準備進入公園了,一群馬蜂突然就飛過來蜇人了。」
馮先生說,馬蜂是從公園檢票口廣場旁的一棵大樹上飛下來的,數量不少。見情況危急,馮先生馬上呼救,公園的保安也隨之趕到,不過一位保安也被馬蜂蜇傷了。
馮先生亮出自己的左側手臂給記者看,手臂上方已經腫起了一個一元硬幣大小的包,後腦勺處也有一個包,「當時被蜇傷的時候還好,但過了一會就有麻木感,現在更疼,感覺像是錘子砸在身上一樣。」
杭州市中醫院急診值班醫生告訴錢報記者,昨天一共有9人因被馬蜂蜇傷送到醫院,其中7個成年人,2名小孩,年紀最大的51歲,最小的9歲。其中年紀最小的男孩情況相對嚴重,還要進一步觀察,其餘幾人並無大礙。
昨天下午五點,錢報記者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了解到,目前除一名兒童留院觀察外,其他人員均已出院。公園為傷者承擔了所有的就診費用。
西溪溼地公園:
溼地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馬蜂築巢人流密集處
隨後錢報記者趕往事發現場。事發地位於西溪國家溼地公園周家村主入口檢票口廣場。錢報記者發現,事發地已拉起警示線,四名保安在周圍巡邏,防止附近遊客不慎進入該區域內。
馬蜂窩所在的大樹足有10餘米,差不多三、四層樓高,馬蜂窩就在樹梢最高處,體型龐大,時不時還有馬蜂環繞飛來飛去。
西溪國家溼地公園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這個馬蜂窩是新築起來的,「馬蜂築巢能力極強,再大的馬蜂窩在短短幾日內便能築好,西溪溼地是個完整的生態公園,公園內生物多樣,不僅馬蜂,蛇、蜈蚣、各種昆蟲鳥類都有,而且現在環境越來越好,所以在人流密集處也出現了馬蜂窩。」
事發後,公園也立即進行排查,發現檢票口廣場的一棵十餘米高的樟樹頂上的一個馬蜂窩即為「肇事」的蜂窩。公園隨即派保安疏散廣場人群,並拉起警示帶,安排保安人員巡視並勸誡在場遊客切勿靠近。另外,公園已經聯繫消防隊員摘除馬蜂窩。
西溪國家溼地公園的工作人員表示,西溪溼地作為生態型的公園,園內植被茂盛,環境較好,利於鳥類、魚類、昆蟲等生物的生長。今後公園將加大檢查力度,對發現的馬蜂窩立即摘除。
醫生:
馬蜂來襲,第一時間用衣服包頭
杭州市中醫院皮膚科的應航宇醫生告訴錢報記者,馬蜂蜇傷一般都是突發事件,因此很難做到事先預防,那麼萬一被馬蜂蜇傷了,該如何處理呢?
「如果一旦發現附近有馬蜂窩,應及時避讓,如果已經驚擾馬蜂窩,那麼第一時間要用衣物等對頭部進行保護,因為頭部血管、神經多,被叮咬後相對比較危險。」應醫生說,昨天送醫的這幾人都是因為頭部被叮咬,所以才會有噁心、頭暈等症狀,要是肢體被叮咬,一般不會出現過大的反應。
西溪國家溼地公園的工作人員說,如果遊客遇到少數蜂停落在頭上、肩上時,輕輕抖落即可,切勿拍打。被蜂群攻擊時,應儘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可蹲伏不動,不要迅速奔跑,更不要反覆扑打。
如果偶爾被馬蜂蜇傷一下,沒有出現局部疼痛之外的情況,可以用鹼性的肥皂水、氨水等塗抹傷口。如果疼痛較為厲害,則一定要儘快就近就醫。
應醫生說,一般蜂蜇傷夏季是高發期,現在也還是暑期出遊時間,所以大家在外出行還是要小心蜂蜇傷。「今年入夏以來,毛估估我自己就接診了近百例蜂蜇傷的病人。」
近年來杭城生態環境不斷變好,美麗的風景吸引著遊人的目光,也同時吸引了馬蜂。根據消防部門的統計,每年6到11月,杭城便進入了馬蜂窩的摘除高峰,其中以7月最多,其次為8月和9月。來自杭州消防部門的數據顯示,1994年至2001年,杭州市每年要捅馬蜂窩150個以上。而從2001年至2004年開始,每年捅蜂窩次數要大大超過歷年,平均每年為326起。
2012年,杭州消防支隊捅蜂窩次數達到3907起,這一數據為歷年來的最高值。
(感謝讀者周先生提供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