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溼地大門口築巢大馬蜂蜇傷八位遊客一位保安

2020-11-25 浙江在線

  大門口地面上的馬蜂屍體。

  浙江在線08月25日訊 (錢江晚報記者 吳崇遠 實習生 宋昀瀟文/攝) 夏天快要結束了,正是遊山玩水的好時節,但也是馬蜂等昆蟲頻繁出沒的季節。

  俗話說「七蜂八蛇」,說的便是夏季七八月份,毒蛇馬蜂等活動頻繁易傷人。而就在昨天中午,在杭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周家村主入口檢票廣場附近,有7名成人(其中包括一名公園保安)2名兒童不幸被馬蜂蜇傷,被集體送往杭州市中醫院救治。

  所幸大部分人傷勢較輕。截至錢報記者發稿時,除一名兒童留院觀察外,其他人員均已出院。

  被蜇傷遊客:

  樹上的馬蜂突然襲擊,被蜇後像是錘子砸在身上一樣

  昨天下午兩點半左右,錢報記者趕到市中醫院急診室。51歲的南京遊客馮先生坐在急診室輸液區域,他掛著點滴,另外一起接受治療的還有八人,其中一位九歲男孩相對傷情較重,有頭暈、嗜睡等症狀,目前在搶救室接受治療。

  「當時馬蜂突然過來蜇人,躲都躲不開,我後腦勺和左側手臂上都被蜇傷,為了躲開馬蜂,我只能拼命跑,結果還摔了一跤,你看,膝蓋都破了。」馮先生說,昨天早上,他們一行共13人從南京到杭州來旅遊,下午一點左右,大家來到西溪溼地遊玩。「當時我們正在周家村入口這裡,我們有一個人負責買票,其餘的人都準備進入公園了,一群馬蜂突然就飛過來蜇人了。」

  馮先生說,馬蜂是從公園檢票口廣場旁的一棵大樹上飛下來的,數量不少。見情況危急,馮先生馬上呼救,公園的保安也隨之趕到,不過一位保安也被馬蜂蜇傷了。

  馮先生亮出自己的左側手臂給記者看,手臂上方已經腫起了一個一元硬幣大小的包,後腦勺處也有一個包,「當時被蜇傷的時候還好,但過了一會就有麻木感,現在更疼,感覺像是錘子砸在身上一樣。」

  杭州市中醫院急診值班醫生告訴錢報記者,昨天一共有9人因被馬蜂蜇傷送到醫院,其中7個成年人,2名小孩,年紀最大的51歲,最小的9歲。其中年紀最小的男孩情況相對嚴重,還要進一步觀察,其餘幾人並無大礙。

  昨天下午五點,錢報記者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了解到,目前除一名兒童留院觀察外,其他人員均已出院。公園為傷者承擔了所有的就診費用。

  西溪溼地公園:

  溼地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馬蜂築巢人流密集處

  隨後錢報記者趕往事發現場。事發地位於西溪國家溼地公園周家村主入口檢票口廣場。錢報記者發現,事發地已拉起警示線,四名保安在周圍巡邏,防止附近遊客不慎進入該區域內。

  馬蜂窩所在的大樹足有10餘米,差不多三、四層樓高,馬蜂窩就在樹梢最高處,體型龐大,時不時還有馬蜂環繞飛來飛去。

  西溪國家溼地公園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這個馬蜂窩是新築起來的,「馬蜂築巢能力極強,再大的馬蜂窩在短短幾日內便能築好,西溪溼地是個完整的生態公園,公園內生物多樣,不僅馬蜂,蛇、蜈蚣、各種昆蟲鳥類都有,而且現在環境越來越好,所以在人流密集處也出現了馬蜂窩。」

  事發後,公園也立即進行排查,發現檢票口廣場的一棵十餘米高的樟樹頂上的一個馬蜂窩即為「肇事」的蜂窩。公園隨即派保安疏散廣場人群,並拉起警示帶,安排保安人員巡視並勸誡在場遊客切勿靠近。另外,公園已經聯繫消防隊員摘除馬蜂窩。

  西溪國家溼地公園的工作人員表示,西溪溼地作為生態型的公園,園內植被茂盛,環境較好,利於鳥類、魚類、昆蟲等生物的生長。今後公園將加大檢查力度,對發現的馬蜂窩立即摘除。

  醫生:

  馬蜂來襲,第一時間用衣服包頭

  杭州市中醫院皮膚科的應航宇醫生告訴錢報記者,馬蜂蜇傷一般都是突發事件,因此很難做到事先預防,那麼萬一被馬蜂蜇傷了,該如何處理呢?

  「如果一旦發現附近有馬蜂窩,應及時避讓,如果已經驚擾馬蜂窩,那麼第一時間要用衣物等對頭部進行保護,因為頭部血管、神經多,被叮咬後相對比較危險。」應醫生說,昨天送醫的這幾人都是因為頭部被叮咬,所以才會有噁心、頭暈等症狀,要是肢體被叮咬,一般不會出現過大的反應。

  西溪國家溼地公園的工作人員說,如果遊客遇到少數蜂停落在頭上、肩上時,輕輕抖落即可,切勿拍打。被蜂群攻擊時,應儘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可蹲伏不動,不要迅速奔跑,更不要反覆扑打。

  如果偶爾被馬蜂蜇傷一下,沒有出現局部疼痛之外的情況,可以用鹼性的肥皂水、氨水等塗抹傷口。如果疼痛較為厲害,則一定要儘快就近就醫。

  應醫生說,一般蜂蜇傷夏季是高發期,現在也還是暑期出遊時間,所以大家在外出行還是要小心蜂蜇傷。「今年入夏以來,毛估估我自己就接診了近百例蜂蜇傷的病人。」

  近年來杭城生態環境不斷變好,美麗的風景吸引著遊人的目光,也同時吸引了馬蜂。根據消防部門的統計,每年6到11月,杭城便進入了馬蜂窩的摘除高峰,其中以7月最多,其次為8月和9月。來自杭州消防部門的數據顯示,1994年至2001年,杭州市每年要捅馬蜂窩150個以上。而從2001年至2004年開始,每年捅蜂窩次數要大大超過歷年,平均每年為326起。

  2012年,杭州消防支隊捅蜂窩次數達到3907起,這一數據為歷年來的最高值。

  (感謝讀者周先生提供線索)

相關焦點

  • 馬蜂進入築巢繁殖期多人被蜇傷 遇馬蜂攻擊請原地蹲下或趴下
    (受訪者供圖)  廈門網訊 (文/圖 廈門日報記者 張玉榕 實習生劉啟龍) 綠化工人清理樹木,卻驚擾了馬蜂,頭上被蜇出20多個包……日前,記者從各大醫院了解到,近期被馬蜂蜇傷的病患突然增多,近一個月來,僅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就接診20多例。  昨日,記者聯繫專業人士了解到,目前正是馬蜂築巢繁殖期,因此傷人事件較多。現在學生大多放暑假在家,家長務必對孩子做出警示教育。
  • 小區馬蜂「發怒」 六位居民被蜇傷
    記者今日從長沙市第四醫院獲悉,醫院近期接診多例被馬蜂蜇傷的病人,其中,10月19日長沙某小區就發生了一起馬蜂蜇人事件,6人受傷,最小的才1歲。所幸救治及時,未有人員出現傷亡情況。 19日上午9點50分,長沙市第四醫院院前急救中心接到電話,谷山路某小區有居民被馬蜂蜇傷。救護車隨後趕到現場。
  • 夏季馬蜂活躍警惕被蜇傷-新華網
    湖北日報訊50歲的周先生(化姓)是武漢某單位的保安,前日凌晨3點半,他做完夜間例行巡查後回到崗亭,坐在椅子上剛往後一靠就感到後背有火燒一樣的劇痛。周先生下意識地用手往後背一抓,竟抓出一隻馬蜂,他趕緊將其摔在地上迅速踩死。3分鐘過後,周先生就感到頭疼,噁心,呼吸困難,倒在地上。同事發現後,趕緊撥打120急救電話。
  • 同樣被蟄 蜜蜂馬蜂蜇傷處理方法不同
    &nbsp&nbsp&nbsp&nbsp8月20日8時許,威海市立醫院接診了一名被馬蜂蟄傷的劉姓患者,他是一名木工,因無意中碰到了馬蜂而被蜇,此時,劇痛難忍。&nbsp&nbsp&nbsp&nbsp劉先生告訴醫生,當天早上,他在搬運木材時不小心撥弄了身旁的灌木叢,頓時,一群馬蜂「呼嘯」而出。「我一看不好,扔下木頭趕緊往前跑。」劉先生說,儘管他跑得不慢,但還是被馬蜂追上,蜇了十幾下。
  • 馬蜂兇猛 華西醫院國慶收診6例蜂蜇傷 有人被蜇身亡
    國慶8天長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急診科接診了6例蜂蜇傷,剛剛過去的9月,接診蜂蜇傷患者28例,「根據統計,每年8月到11月,是蜂活躍期,我們接診的蜂蜇傷病人也比較集中。」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急診科主治醫生蔣臻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國慶期間接診的一位病人因病情嚴重,多器官衰竭,搶救無效去世。
  • 馬蜂築巢蜇傷村民 「寶慶大叔」變身捕蜂人
    事 件 回 顧10月20日中午,洞口縣公安局醪田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求助:轄區大波村的山林裡有一窩馬蜂,由於平時常有村民穿越這個山林進行農作,存在嚴重安全隱患,該村老人肖祥高夫婦不幸被蜂蜇傷了,請求派出所出警,將這個馬蜂窩除掉。
  • 馬蜂藏身襪子中 漳州一市民手指被蜇傷
    閩南網12月24日訊(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 梁政 通訊員 黎斌 文/圖)馬蜂又稱黃蜂、胡蜂,分布廣泛,種類繁多。冬季是馬蜂回巢的季節,其生長、發育、繁殖、築巢的速度加快。在尋食和回巢的過程中,馬蜂攻擊性變強,對人類驚擾異常敏感,加上這一時期馬蜂無花可採、無蜜可釀,屬於「尋釁滋事」期,所以冬季也容易發生蜇人事件。12月24日,家住漳州市區的黃女士,一想起這次被馬蜂蜇傷的經歷,仍然有些心有餘悸。據悉,事情發生在12月21日那天傍晚,當時她剛將晾曬好的衣務收起來,襪子拿在手裡,在她準備開門進屋時,手一抓緊門把手便感到被針刺了一樣。
  • 眼下正是馬蜂繁殖期 市民到醫院看病卻被馬蜂蜇了一口
    吳復興說,馬蜂學名胡蜂,廈門人一般稱為虎頭蜂,主要以蒼蠅和蜜蜂為食,一般具有毒性。在廈門常見的三種馬蜂分別是:大胡蜂、黑胸胡蜂和黃腰胡蜂。  三種常見的馬蜂中,毒性最強的是大胡蜂。它們多生活在山林,一般在地面築巢,常將螞蟻洞穴改造成自己的巢穴。「三隻大胡蜂的毒性甚至可以超過一條眼鏡蛇。」吳復興說,由於大胡蜂個頭較大,毒性也最強,市民在野外遇到時,一定要格外小心。
  • 小學生打死馬蜂引來蜂群報復 蜇死3人蜇傷24人
    「當天中午放學後,一隻馬蜂飛過來往我身上蟄。」僅有7歲的受傷學生王朝愛稱,當天中午放學後,她正在學校的院壩裡跳皮筋,突然飛來一隻馬蜂,接著就朝她頭部、面部等蜇來,她邊喊救命邊朝地上打滾。她的同學楊昌龍、楊昌梅和王庭安等見狀後,立即趕過去幫忙掃帚驅逐那隻馬蜂,當同學們將這隻馬蜂打傷驅走才幾分鐘,一大群馬蜂蜂擁而來,朝著在場的老師和同學們亂蜇。
  • 衣物晾曬陽臺上野蜂藏身蜇傷人 被蜇傷請及時就醫
    緊接著,被蜇處就開始腫起來。再抖衣服還掉出很多黑色東西,翻開一看,那隻大黃蜂把衣服咬爛了三四個洞。給大黃蜂拍了照後,邵女士立即趕到附近社區醫院就診。看到傷口出血後,醫生趕緊讓她到搶救室做了消炎處理,還打了消炎針開了藥。「回家途中,我一直犯困,發現有點不對勁,手被蜇的地方很痛,感覺手指都要斷了的那種痛。」邵女士又來到市一醫院埌東分院就診。
  • 村民頭部被馬蜂蜇50多下 狂奔一公裡逃命(組圖)
    今年內遂寧已有十餘人被馬蜂蜇傷後死亡!幾天前剛有兩個人被蜇死。另外還有6個人被蜇傷後,現在都還躺在醫院裡,沒有脫離生命危險。僅最近一個多月,就有25人被送進遂寧市人民醫院搶救!」鄧先生說,他並無大礙,也顧不得玩耍了,立馬返回成都。回來後,他越想越覺得後怕,趕緊撥打了本報熱線。
  • 江油小溪壩一青年被馬蜂蜇傷,不治身亡!
    昨日,在江油小溪壩民政村一位29歲青年前往劉家山邊水庫釣魚不慎走入胡蜂巢範圍被胡蜂襲擊蜇傷>緊急送往江油第二人民醫院最後因為蜇傷嚴重經搶救無效死亡遭遇馬蜂襲擊的水庫周邊胡蜂又稱「馬蜂」或「黃蜂」,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長螫針,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幹擾時,會攻擊人。
  • 保潔員被蜇後暈厥 近期市中醫院每天接診馬蜂蜇人10多例
    市中醫院平均每天接診馬蜂蜇傷病人10多例昨天杭州消防幫居民處理了33個馬蜂窩  昨天中午,讀者韓女士打電話來說,自己2歲的女兒在玉泉附近一家餐廳吃飯時,也被一隻大馬蜂蜇了,左手掌高高腫起,韓女士心疼壞了,趕緊把女兒送到市中醫院。「醫生給她塗了點藥膏,然後用了抗過敏藥物,現在已經好多了。」
  • 河南仨市民郊遊被馬蜂蜇 頭部清出30餘只山馬蜂
    (河南法制報記者王海鋒)10月5日,義馬市4位市民駕車到澠池縣韶山風景區遊玩時被一群山馬蜂圍攻,4人中3人被山馬蜂蟄傷,其中一名女士蟄傷嚴重,當晚被送醫院血液透析,目前還沒脫離生命危險。另一名男子在脫離現場後,從頭髮裡清出30餘只山馬蜂。
  • 有種馬蜂男人都怕,農村到處都有,如果被它蜇傷了怎麼辦?
    被馬蜂蜇傷了怎麼辦?人們對馬蜂的記憶可能都不陌生,尤其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沒有不被馬蜂蜇傷過的,簡直是恐怖的記憶,女人見了馬蜂趕緊跑,男人見了馬蜂也要心怵膽怯,到現在提起馬蜂還要摸一下曾經腫過的眼睛。為什麼農村馬蜂多?
  • 承德有料:承德一男子被馬蜂蜇傷頭部不幸離世
    承德 ● 不能讓好心人出力又搭錢 ● 男子被馬蜂蜇傷頭部搶救數日不幸離世 ● 河道內禁止種植高杆作物嚴禁棄置垃圾 ● 承德機場禁止「低慢小」航空器飛行
  • 馬蜂兇猛!諸暨的幾起「馬蜂事故」 教訓一定得吸取
    11月1日早晨5點半左右,楊大伯看到村裡一棵樹上有個馬蜂窩,就用袋子去抓,沒想到馬蜂窩太大,一不小心,不僅袋子沒完全包住蜂窩,還驚擾了窩內的馬蜂,十幾隻馬蜂一下子飛出來。「楊大伯體型微瘦,褲腿有些寬大,幾隻馬蜂迅速鑽進他的褲腳。」一村民告訴記者。被蜇後,楊大伯下意識地大聲呼救,兩位村民發現後將他送往鎮上的衛生院。
  • 9月四川4人被蜇傷致死 馬蜂為何頻繁傷人?
    來源:成都商報原標題 馬蜂兇猛!9月四川4人被馬蜂蜇傷致死接連的馬蜂蜇人致死在四川多地發生。剛剛過去的9月,瀘州敘永、宜賓珙縣、南充南部三縣先後四人被馬蜂蜇傷致死,其餘傷者難以統計。高發的馬蜂傷人事件背後,一方面是夏秋正是馬蜂大量繁殖、較於活躍的季節,另一方面,是馬蜂在這些地區種群數量的大幅增長。成都商報記者從醫院接診、消防整治、胡蜂專業戶等渠道了解到,在南充、瀘州、宜賓等川東北、川南地區,馬蜂的發現數量明顯高於往年。
  • 女子幹活時被蜇後打死馬蜂 引來蜂群瘋狂報復
        半島都市報9月4日訊(見習記者 景毅  韓小偉) 4日上午10時許,54歲的王女士在菜地裡幹活時,被一隻馬蜂蜇了一下,她隨手打死了這隻馬蜂后沒想到飛來了一群馬蜂,瘋狂攻擊王女士。
  • 捕蜂人摸黑端掉南寧小區裡的馬蜂窩,去年馬蜂曾在同一位置築巢
    前幾日我們報導了南寧維也納森林小區兩個巨大的馬蜂窩不少居民被馬蜂蜇傷3日晚捕蜂人蒙大哥解釋,因為這個屋簷處於一個背風、溫暖的位置,很容易吸引馬蜂築巢。考慮到此時正好是晚飯時間,大部分居民都已回到家中,為了減少馬蜂受驚對大伙兒生活的影響,捕蜂專業人士決定穿防護服爬出窗外,直接用網兜摘除。 晚上8點,一切準備就緒,大伙兒關掉了手中的電筒,捕蜂人悄悄爬出窗外,順利摘掉了蜂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