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看不起搖滾,搖滾看不起流行:我找到華語音樂鄙視鏈的原因

2020-12-06 令狐怕光

文|令狐伯光

湖南衛視的《歌手》已經播出了八期,整個節目已經播出了八季。

整檔節目已經有些疲憊,同時選手展現出大量的爭議,也標誌著華語樂壇的這些「當打之年」,還遠遠沒有做到接替前輩的薪火。


其中受到大家一致贊同的方面,大概就是覺得他們的音樂「不夠好聽」吧。

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但整體的趨勢就是如此。

這裡就大概科學的分析一下,你們為何不喜歡現在的華語音樂?

01

音樂只是一件商品,與經濟息息相關


眾所周知,近現代科學世界是由歐美開闢的,日本「明治維新」後是亞洲的唯二的發達國家。二戰後重新崛起,它的流行文化一直亞洲第一。

老牌發達國家有最大的優勢,什麼人才精英、經驗積累、產業鏈成熟度等。

歐美流行音樂一直是世界第一。

日本繼歐美後的第二座高峰,長時間佔據亞洲流行音樂的第一。

「亞洲四小龍」經濟崛起6070年代,流行文化的發展有滯後性。


除了新加坡(因為人口和地域,人才被吸港臺吸收),港臺地區流行文化崛起是8090年代,臺灣流行音樂因為人口,市場(普通話區)與積累。

2000年後,周杰倫等人革命成功,影晌一直延續至今。

韓國流行文化發展又晚於港臺,可以確定是2000年後,流行音樂文化軟實力主要體現,就是唱跳偶像團體。

流行音樂排行結果如下:

1:歐美(美國)排在絕對榜首

2:日本雖然衰落但仍是亞洲第一

3:韓國發展後來居上,現在處在要衰落的前夕

4:中國港臺地區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對於現在的華語音樂仍然影響巨大。


我們再回到華語音樂上。

更早不提。

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代的華語音樂是怎麼樣的?

音樂是跟社會現狀相通的,歐美國情和國內並不一樣。

如果照搬歐美音樂肯定沒戲,如同香港「四大天王」,臺灣的羅大佑,李宗盛等為例。他們的音樂跟8090年代港臺的社會現狀相通,屬於蓬勃向上高速發展的年代。

再加上當時港臺因為競技先發優勢,流行音樂的產業鏈也更加的成熟。

如同現在觀眾評價當初的華語音樂:

「當年的歌曲千錘百鍊,經過了歷史長河的磨礪,最終流傳下來的經典。」


所以——

2000年前後到2010間,中國內地特別追捧港臺的流行樂。

除了因為經濟發展早,港臺音樂產業更加成熟,內地樂壇需要學習之外。

更因為大家在文化精神上是共通的,畢竟所有中國人都處在黃金年代嘛!

02

兩岸三地經濟的逆轉,港臺音樂的衰落


2000年後,華語音樂尤其是港臺音樂的衰落興盛,很大程度是科技革命所帶來的。

原本港臺流行樂佔據天下的唱片市場,在盜版和網絡音樂崛起的時候,迅速的被搶佔市場,音樂人由原本的很賺錢變得不太賺錢。

當時大陸流行樂的兩大主流,搖滾和民謠首先進入地下發展的模式。

因為經濟發展不對等的關係,內地開始盛行90年代前後港臺的流行樂。同時,還有臺灣流行樂唯一的革命成功引領風潮。


那就是周杰倫代表的臺灣樂壇的成功升級。

其實周杰倫也就是兩招,r&b的華語化和中國風。

周杰倫崛起的年代,剛好跟電腦時代互通,人們對於文化創新的追求,同樣反映到音樂的創新上。

同時周杰倫又抓住人民情感上追求復古,追求傳統美感。

彼時香港樂壇已經衰落了,只剩下一個陳奕迅實在獨力難支。


當時的內地樂壇還處在前輩們開創的搖滾,再到民謠樂的風潮當中。音樂市場上的音樂人,基本又都向港臺樂壇看齊。

說到底,因為華語地區經濟的發展情況,華語音樂一直學習融合脈絡。

那就是先歐美再日本,韓國發展得比港臺要晚,最後才是韓國。

2010年後的內地樂壇的發展,學習方向也是這樣。

源頭都是歐美,再學的是日本,最後是逐漸衰落的港臺。

2003年,黃霑在採訪中《其實人間盡耳聾》裡說過一句話:「流行音樂本身就是一件商品,對於流行音樂影響最大的是觀眾的組成。」


2010年過後,華語流行音樂中心由原本的港臺,開始向著內地遷移。

背後是兩岸三地的科技和經濟等大領域的逆轉,導致音樂市場和觀眾的變化。

這個標誌性事件,便是《中國好聲音》和《我是歌手》過後獲得巨大的成功。原先的華語音樂和音樂人,需要港臺音樂產業包裝才能火遍大江南北,徹底變成需要登上中國綜藝節目,才能火遍全中國的狀態。

上面是華語音樂發展的大致情況。

現在,我們回到大家不喜歡現在的華語音樂。

03

大家喜歡聽曾經的華語音樂,經濟因素和中國聽眾的組成


原因基本就是前兩點的綜藝,兩岸三地經濟發展的逆轉,但因為中國是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城鄉發展的差距也不盡相同。

但是綜合在一起的話,整個中國市場對於音樂審美偏向傳統。

我們綜合一下,用來劃分當前中國流行樂的聽眾,結果大概如下。

50後,60後、70後:


這是歷史大環境的原因,他們青少年時期在70年代和80年代,限於經濟發展,接受教育普及度不高等原因。

這三代中國人聽得最多的流行樂,便是鄧麗君,8090時期的港臺流行樂,甚至京劇,戲曲等傳統音樂。

內地的崔健的搖滾樂,民謠樂與內地民族音樂也聽。

歐美和日本流行樂也有,但是所佔比人數不會太高。

鳳凰傳奇代表的大陸通俗流行,抖音和快手短視頻歌曲也聽

80後、90後:


這兩代中國聽眾聽得最多,也是8090時期的港臺流行樂,崔健代表內地搖滾樂和內地民謠,以及內地民族音樂等。

但是京劇,戲曲等傳統音樂有所減少;歐美日本流行樂有所增長,但是範圍也不會太廣。

鳳凰傳奇代表的通俗流行,抖音代表短視頻歌曲範圍也很廣。

新時代誕生的中國風,古風和動漫音樂也開始佔有,但範圍不及下兩代人。

其中,聽眾數量增加最多流行樂,必須是周杰倫等代表的2000年後的臺灣流行樂,畢竟周杰倫時代就是8090觀眾的青春時代。

95後、00後、10後:


他們是各個年齡的音樂風格,全世界各個國家的音樂都會聽。

如果要衡量人群的話,大概如下。

年頭越老的的音樂人群數量越少,比如鄧麗君時期的港臺樂,崔健代表的內地搖滾樂,更不用提更早的民國,京劇和戲曲了。

年代越近的華語流行樂仍舊是主流。

比如8090年代港臺流行樂,與2000年後周杰倫代表的港臺流行樂。

內地崔健代表的90年代搖滾樂大量減少,2000年後「地下十年」後的內地搖滾。


比如痛仰樂隊,新褲子樂隊,各種各樣的獨立樂隊等。再到境遇相同的內地民謠音樂,比如李建,宋冬野、趙雷等等。

這些內地流行樂,不僅是95後和00後聽眾的主流,也是80後和90後中國聽眾的主流。

相比之下。

鳳凰傳奇代表的通俗流行樂,抖音等代表的短視頻歌曲。

前者聽眾數量有一定的減少,因為已經不是他們伴隨長大的時代。後者流傳範圍仍然極廣,因為這是他們參與的時代。

其中,聽眾數量最多的流行樂,則大致有兩個。

一是眾所周知的形成「飯圈」的愛豆偶像的音樂,屬於圈地自嗨的程度。


因為這個自學習日韓的娛樂產物,在中國本土就是2010年後才開始發展。主要受眾都是95後和00後等青少年受眾。

8090後有少部分從來不是主流,遑論年紀更大的聽眾。

二是全世界各種各樣的音樂,與華語樂壇各種各樣的獨立音樂。

這個便得益於了兩點現實原因,第一是科技網絡的發達讓文化傳播變得容易,網絡上很容易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獨立音樂人。

雖然水平有些良莠不齊,但在審美和圈子越來越細化的時代,各種各樣的小眾獨立音樂人,滿足了各種各樣的圈子受眾。

第二是接受教育的程度越來越高,在接觸全世界流行文化越來越容易,青少年的文化審美變得越來越多元、細化。


語言不同、文明不同、國家不同、人種不同——

這些統統沒有關係,通過網絡輕易可以接觸,通過教育覺得好玩好聽就行了——

比如國內的國風,新中國風,漢服圈——日本的ACG圈,美國超級英雄圈子,再到前段時間肖戰引出的「同人圈子」。

不管是不是音樂,當下的流行文化的圈子和受眾,變得越來越細化。

但是中國有14億人口的複雜組成,也就還能形成一條音樂和文化上的鄙視鏈。


這裡不詳細展開,但是因為當前主流社會的工作者仍然是60後,70後為主。已經中年的80後和90後逐漸走向中心,但都還不是主流。

最後我們回到華語流行樂上,最主流絕大多數觀眾都接受的流行音樂。

取其中間值,相信大家都有了答案。

這與《歌手》最新播出的一期的情況相同。

如果說華晨宇,徐佳瑩,再到耿斯漢的歌曲還有點傳統,還是偏大家能理解的華語歌曲,他們的排位也在第二第三。

耿斯漢奇逆也成功了。

日本天后米西亞,與蕭敬騰的歌曲便顯然更異域化了些。

吉克雋逸的歌曲是表達自我,自我能否感染別人很重要。觀眾會覺得是首不錯的歌曲,但未必有共情。

最後大爭議的地方,莫過於袁婭維的淘汰,和周深的第一。

《達拉崩吧》是首非常「二次元」的歌曲,大家未必會接受。但周深超高演唱能力,加上又唱又跳非常歡樂,不理解但排第一大家都接受。

相反,袁婭維的靈魂樂,爵士樂確實所謂的審美高級。

但是太多的轉音技巧,和有些糾結和觀眾共情的表演,最終呈現了一個壞的結果。

這也展現了當前華語樂壇年輕人,還有大眾對於音樂的一種接受程度。


相關焦點

  • 「搖滾看不起流行,流行看不起說唱」,你在音樂鄙視鏈第幾層?
    「如今人們對於網絡歌曲與出身網絡的歌手存在偏見與過分貶低的情況,希望大家不要有音樂鄙視鏈以及聽歌的優越感」;「聽歌聽出優越感,是一種自我愚弄」。原來,網友的群嘲,源自於一個叫做「音樂圈鄙視鏈」的東西。在傳媒行業裡,做電影的看不起做電視劇的,做電視劇的又看不起做節目的,做節目的誰都看不起。在音樂領域裡,古典看不起搖滾,搖滾看不起流行,流行看不起說唱,說唱誰都看不起。久而久之,聽音樂的人,好像也形成了這種畸形的、不健康的觀念。
  • 搖滾現場鄙視鏈,金屬禮怎麼就看不上我愛你了???
    而這種爭論的背後也隱隱透露出搖滾現場中一直隱性存在的鄙視鏈。 也沒有人會因為beyong使用「我愛你」而嘲笑他們,Beyong難以撼動的經典地位顯然賦予了他們某種權威性,沒有人會跳出來指著beyong說你這個手勢不搖滾,因為這樣又會讓自己陷入鄙視鏈的底端。
  • 「搖滾老炮」臧鴻飛,揭露音樂圈鄙視鏈 看不起vava還調侃蘇見信
    音樂是我的興趣,電影是我的愛好,文字是我對故事的表達方式。而我願用最純淨的文字,帶給你最動人的故事。喜歡的朋友可以動動小手,點點關注。我甚至一度懷疑節目組是因為經費緊缺,才找到臧鴻飛來頂替缺口,直到他開始辯論的時候,我才發現他的口才真的很令人「驚豔」。也許正是應了人們常說的那句話: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隨著後來的了解,我才知道臧鴻飛的才華不僅是他在節目中展露出來的這些。參加奇葩說之前,臧鴻飛已經寫了6年微博,攢了100多萬粉絲。
  • BEYOND的音樂究竟是不是搖滾?也許這就是你要的答案
    一、BEYOND是不是搖滾?在論證這個問題之前,先要了解什麼是搖滾。其實,之所以對BEYOND是不是搖滾有爭議,主要原因就是大家對搖滾的理解不一致。說實話,我認為沒幾個人能真正準確地說出搖滾的定義。但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搖滾似乎就是一群黑衫長發、滿身刺青的不良青年,在那兒撕心裂肺地吼叫,甚至很容易跟性、D品等東西聯繫到一塊的一種音樂。但其實搖滾包涵的範圍很廣,如鄉村搖滾、藝術搖滾、古典搖滾、前衛搖滾、迷幻搖滾、硬搖滾、重金屬、華麗搖滾和朋克搖滾等等,各種分支之間界限有時也模糊。
  • 鄙視鏈無處不在,音樂界的鄙視鏈引人爆笑
    生活中的鄙視鏈無處不在。比如,上大學,985的鄙視211的,221的鄙視普通一本的,一本的鄙視二本的,二本的鄙視三本的,三本的鄙視專科的,專科的小哥哥小姐姐都是自黑(此處應有狗頭保命)。但是,音樂界其實也是有鄙視鏈的。
  • 他們是偽搖滾,成團二十年,仍然是華語樂壇最火樂隊
    他們是偽搖滾,成團二十年,仍然是華語樂壇最火樂隊五月的最後一天,五月天樂隊開了線上演唱會,刷爆了全網,引起無數網友的緬懷,五月天的歌曲一直以來都非常受大家的喜歡,有人問,五月天的音樂是搖滾嗎,很多人會說是偽搖滾。
  • 曾經搖滾圈顏值扛把子鄭鈞抨擊華語音樂排行榜沒有公信力
    近日,華少對鄭鈞的採訪過程中,鄭鈞炮轟華語音樂排行榜沒有公信力,更是指出排行榜上有的歌就像屎一樣,引起網友熱議,很多網友表示鄭鈞說出了別人不敢說的話,話糙理不糙等。鄭鈞,曾經的搖滾圈顏值扛把子的人物,如今成為正兒八經的搖滾老炮,他抨擊的華語音樂排行榜到底有沒有公信力,我們先來看一下近日排行榜。
  • 你我之間隔著一條鄙視鏈
    之前《吐槽大會》上,嘉賓臧鴻飛說音樂圈鄙視鏈,大體的邏輯是:玩古典的瞧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瞧不起玩搖滾的,玩搖滾的瞧不起玩流行的,所有人都瞧不起玩說唱的。 有人說音樂圈鄙視鏈的存在多半是因這屆聽眾不行,急於用標籤彰顯優越。可在年輕人對音樂喜好越來越多樣化的當下,小孩才做選擇呢,成年人是——我都要。
  • 香港有哪些經典的搖滾歌曲 香港好聽的搖滾音樂歌曲推薦
    對於香港流行搖滾音樂的開端,普遍的共識是從歌神sam許冠傑開始,之後進入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80年代中後期香港樂壇誕生了一大批傑出的搖滾樂隊代表:beyond、太極樂隊、藍戰士、達明一派、小島樂隊、浮世繪樂隊,raidas樂隊等。
  • 講搖滾精神的,知道什麼是搖滾嗎?
    每次一聽到關於搖滾精神的討論,我的尷尬癌總會發作。,1950年代早期開始流行,迅速風靡全球。搖滾樂結合了當時流行的非裔美國人藍調、鄉村音樂、爵士樂]以及福音音樂]雖然一些20年代的藍調和30年代的爵士樂已經具有搖滾元素,搖滾樂直到50年代才定型成一種獨立音樂流派。人們日常使用的「搖滾樂」這個詞有兩個不同的意思,兩種用法都是正確的。
  • 中國內地重金屬搖滾樂隊,獲華語殿堂級樂隊獎,詮釋經典
    唐朝樂隊,成立於1988年,中國內地重金屬搖滾樂隊。1988年,唐朝樂隊初創。1994年12月17日,在香港紅磡體育館參加"搖滾中國樂勢力演唱會"。1999年,發行專輯《演義》。2003年12月13日,擔任二手玫瑰樂隊"通天演唱會"嘉賓。
  • 南周:中國搖滾沒有斷代,只是換代
    謝天笑就把這份功勞歸到自己的經紀人鐘聲身上,「我能發展順利起來,鐘聲的努力是功不可沒,他為了我的發展做了非常多的事情。」  謝天笑是去年5月找到鐘聲,鐘聲開始以系統的模式為謝天笑做整體規劃,不斷為他聯繫全國各地的音樂節、商演,以及電臺播歌。在世界盃期間,鐘聲更把謝天笑推上了CCTV的直播室,讓他參加了世界盃搖滾主題曲的大合唱,並讓他以個人身份在CCTV直播節目中獨唱了一首歌。
  • 10大經典搖滾音樂,著名搖滾歌曲盤點
    時至今日搖滾音樂不僅是一個樂種更是一種精神,搖滾歌曲總是能激活你的細胞振奮你的精神,他的強烈能讓你由內而外的感受到他的力量,從40年代末期到現在數不清的經典搖滾歌曲充斥著我們的生活,MAIGOO編輯為大家盤點了國內外10大經典搖滾音樂,中國搖滾歌曲和外國搖滾歌曲到底有什麼區別,又有哪些異曲同工
  • 鄭鈞:華語樂壇搖滾圈的首領者之一,風格從躁至靜,他的禪意音樂
    這些都來自他十年來瑜伽和打坐的實修,和對搖滾的熱愛。因為要追求自由,他玩了搖滾;因為打坐,他理解了真正的自由。所以,他更愛搖滾,更愛生活,更愛喜樂的自己,也更愛分享音樂。曾經鄭鈞說過:」如果我哭了,也許是我真老了......「1994年,鄭鈞憑藉第一張專輯《赤裸裸》出道,90年代,是華語樂壇最好的年代,之後,我們眼睜睜地看著它一步步走向衰落。
  • Beyond:流行和搖滾之間的追夢人
    「雖然我們沒出版過很多徹底的搖滾的唱片,但我們仍是一隊rockandroll樂隊,而能夠在流行風格中滲入搖滾元素,讓聽眾知道這世上有搖滾音樂的存在,也算是Beyond的一點貢獻。始終香港還是容不下純樂與怒,要繼續實現我們音樂理想的歷程,滲入流行元素在所難免,例如像《喜歡你》或《真的愛你》這一類作品。想通了以後,我便不太介意,流行搖滾自有其值得欣賞的地方。
  • Coldplay:處在搖滾圈鄙視鏈底端,安靜地做著自己的音樂
    第二年他們更是憑藉自己的第一張專輯,參加了全英音樂獎,並且獲得了最佳英國團體獎和最佳英國專輯獎。後來酷玩樂隊慢慢的火了起來,在2002年,他們發行了第二張專輯,這讓他們首登公告牌,並獲得了第五位,在美國地區的銷量也達到了400萬張。後來在格萊美典禮上,他們的第一張專輯獲得了最佳另類音樂專輯獎和最佳搖滾樂隊獎。
  • 流行搖滾第一人楊臣剛"蛻變"專場
    誰都忘記了他曾經是早年武漢地下樂隊的鼻祖型人物,誰都不在乎他音樂庫裡面有上萬首不同風格的作品,誰都不知道他吉他彈得有多麼好鼓打得有多麼棒,誰都不了解他骨子的搖滾朋克精神!多年來,身處流行音樂風口浪尖的楊臣剛一直沒有放棄過心中難以磨滅的搖滾夢,他一直在開拓著一條能將流行音樂與搖滾樂相結合的音樂之路。
  • 鄙視鏈!扎心了,你可能在最底層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鄙視鏈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生活中突然就存在著各種奇奇怪怪的鄙視鏈來,和小編一起看看那些吃飽了撐的衍生出來的鄙視鏈吧~朋友圈鄙視鏈:音樂會>曬書>秀恩愛/曬娃>美顏自拍>曬包曬吃>微商代購>謠言/雞湯/震驚
  • 他是搖滾老炮,以主流為恥,更成為首位被印上中國郵票的搖滾歌手
    我不追星,但格外瞧不上追起星來見風使舵的人。民謠勢頭火,就覺得嘻哈、搖滾不走心;喜歡搖滾,又說民謠、嘻哈沒靈魂;後來看到大家都在討論嘻哈了,民謠、搖滾變成了不real。前段時間微博上有一個視頻很有意思,講的是流行,搖滾,民謠,嘻哈眼中的自己和別人,滿是調侃的視頻卻道出了很多人真實的想法。
  • 中國搖滾的發展史
    中國搖滾(Chinese Rock)是指中國大陸獨立發展的搖滾音樂,搖滾樂作為一種獨立的音樂種類最早於20世紀80年代出現在中國。通常情況下,中國搖滾被描述為一種反傳統的工具、反抗主流意識形態、商業建制以及文化霸權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