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真實存在的小矮人:俾格米人

2021-01-14 新發現sciencevie

俾格米人的身材如此袖珍並非偶然。最近,一組法國科學家在這個問題上有了大發現……

在非洲赤道熱帶雨林裡,活躍著一群以採獵為生的小矮人。

在一片茂密蔥蘢之中,星星點點坐落著由樹葉和樹枝建成的小茅屋,那便是俾格米部落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棲身之所。一直以來,外界都對這群採獵者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他們平均身高不足1.55米的矮小身材感到好奇。道聽途說,歐洲人曾把他們想像成半人生物。

但在1865到1870年間,一位擁有法國、比利時、美國三重國籍的探險家和一位德國植物學家在現代史上第一次遇見了俾格米人,證實了他們的存在。

之後,科學家確認俾格米人是我們的同類。但最大的疑惑始終未曾解開:為什麼俾格米人身材如此矮小?首次相遇後約150年,生物學家終於解開了這個謎團!

第一個發現是在2009年。法國博士生諾埃米·貝克爾(Noémie Becker)為撰寫她的群體遺傳學博士論文,研究了非洲不同俾格米部落基因組的構成。數個世代以來,這些採獵者與務農為生的班圖人為鄰,而班圖人身材更高。

班圖人

由於一直生活在一起,因而產生了一些通婚夫妻,他們的孩子出生,孩子的孩子出生……諾埃米·貝克爾於是得以在個體身高與其血統和基因組構成之間建立聯繫,如有些人是100%俾格米或100%班圖,有些人則是不同水平的混血(跨族夫妻的孩子是50%俾格米50%班圖,有一位俾格米祖父母的班圖孫子或孫女是75%班圖25%俾格米,如是類推)。

諾埃米·貝克爾發現,非俾格米基因組的比例越大,個體越高。這在常人看來或許是理所應當,但對身為研究人員的諾埃米·貝克爾來說,這是一項科學證據:俾格米人的矮個子確實是由基因決定的,與環境、生活方式或食物無關。換言之,即使一個俾格米人在部落外長大,其身材仍會矮小。


那麼現在就要搞清是哪些基因起了作用。像侏儒那樣,是區區幾個孤立基因導致的嗎?不可能。諾埃米·貝克爾指出,假若情況如是,這些基因就會代代相傳,僅有四分之一俾格米血統者將與純血統的俾格米人一樣矮小,因為他們也有這些決定性的基因。

然而,個體的身高與其「俾格米比例」息息相關,這只能是大批基因的產物,這些基因的遺傳遵循統計學規律。例如,半俾格米人只有一半這樣的基因,所以它們的影響力就小些。問題是如何識別這批基因呢?

科學家用了點手段。鑑於跟生長有關的所有基因並不在同一時段表達,他們集中研究俾格米兒童與歐洲兒童在成長中出現分歧的時刻:要找到「疑犯」,只需研究正好在這些時期活躍的基因即可。

表面上看沒有比這更簡單的了:知道了研究對象的出生日期,只需在接下來的幾年間跟蹤其成長便可。但在較為發達的國家輕而易舉的事情,到了熱帶雨林深處卻要複雜得多。出生日期、過生日之類與年齡相關的時間標記早已根植於我們的文化,但俾格米人,他們只知道一個能夠用長矛打獵的孩子比用箭打獵的孩子要年長,僅此而已!詳細研究他們的成長似乎是痴心妄想……

幸虧費爾南多·拉米雷·羅齊(Fernando Ramirez Rozzi)和阿蘭·弗羅門特(Alain Froment)這兩位研究人員在喀麥隆莫安格勒波什蓋地區(Moangue Le Bosquet)的巴卡族(Baka)俾格米部落有了令人驚喜的發現:一本出生登記冊!

自1987年以來,照看村莊醫務室的修女在她們的筆記本上記錄了所有巴卡新生兒的出生日期,目的是跟蹤人口的發展:出生人數,每位婦女的孩子總數……而科學家賦予了這座資料庫完全不同的用處:他們持續八年追蹤著年齡從0到25歲不等的個體的成長,每年測量他們的身高和體重。

費 爾 南 多· 拉 米雷·羅齊正在測量一位已知年齡的巴卡兒童的身高。八年來,研究人員一直追蹤著莫安格勒波什蓋地區兒童的成長。

根據這些數據,研究人員繪出了平均成長曲線,結果有了一個新的發現:部落中的新生兒與歐洲新生兒相比,體型「正常」。不過在生命的前三年裡,他們的成長更慢!即使之後他們的成長速度恢復,也於事無補。因此,一切都發生在開始的幾年裡,遺傳學家正是在這一時期表達的基因中發現了決定巴卡人身材矮小的基因。


那麼,其他部落呢?科學家知道俾格米人在很早以前分成了兩族或三族,之後他們相互間就沒有任何來往了。東部的俾格米人在0到3歲間成長也會減慢嗎?這些民族孤獨地生活在衝突不斷的非洲,有關他們的數據少之又少。

好在研究人員最終還是找到了一些過往的研究,可分別追溯至1950年代和1980年代。猜他們發現了什麼?東部的俾格米人出生時身高還低於平均值!之所以他們成年後的身高與西部的遠親一樣,那是因為一種完全不同的機制。總之,這兩族俾格米人的矮個子是不同渠道造成的。

對於研究這些民族歷史的科學家,這真是顛覆性的結論。2009年,遺傳學研究指出俾格米人和班圖人有著一名共同的祖先,生活在6萬到7萬年前。之後,大約2萬年前,俾格米人的祖先一分為二,一組生活在東部,另一組生活在西部。進化專家根據「奧卡姆剃刀」原則認為,他們的矮個子應該是一次性獲得的,只能發生在此次分離之前。

遊客與俾格米人合影,他們手裡拿著用來狩獵的網。

而這一觀點被費爾南多·拉米雷·羅齊和他同事的發現徹底推翻:非洲俾格米人的矮小身材是趨同演化的一例!兩大譜系分開進化,最終卻出於對熱帶雨林生活的適應有了相同的特徵。

這樣的例子在動物界不勝枚舉:海豚的空氣動力學形態與魚類非常相似,鳥類和哺乳類都有鼓膜能夠聽到空氣中的聲音……這些特徵之所以得到不同物種的青睞,是因為它們具有真正的進化優勢。無意間,研究人員證明了當初的一個假設,順帶也平反了俾格米人:他們矮小的身材遠非進化的「失敗」。

當人們像他們一樣,生活在炎熱、潮溼的非洲中央赤道地區茂密的森林中時,這將成為一項真正的優勢。一如他們的自稱:「森林之子」。


撰文 Alexane Roupioz

編譯 陳雯潔


新發現公眾號ID:sciencevie



相關焦點

  • 非洲俾格米人現實版的「小矮人」,9歲就能生子,社會單位是氏族
    小時候,應該很多人都聽過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故事吧,但是,很多人可能以為小矮人的傳說只能是在通話故事裡出現,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小矮人」可能應該都是侏儒,是因為身體發育有問題才引起的,但是,實際上,非洲俾格米人身材矮小,卻是自然選擇的原因。
  • 世界上唯一的「矮人國」,體力強大,愛吃白蟻和大象
    說起「小矮人」,大家率先想到的一定是白雪公主裡的小矮人們,它們善良可愛,熱心忠誠,幫助白雪公主戰勝了邪惡。本該是童話故事裡的虛擬人物,沒想到,現實中竟然真的有「矮人國」,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相信大家已經非常好奇了,到底這個「矮人國」在什麼地方?那裡的小矮人是怎樣的呢?
  • 非洲俾格米人非常「神奇」,不僅身材「矮小」,還結婚「很早」
    近幾年來,也有更多喜歡冒險的年輕人,他們會來到一些原始部落裡,體驗一下他們的生活習俗和感受這個世界的神奇!小編今天要講的這個原始部落就是非常有特色的。這個部落是「矮人族」。人們也曾經想探索有沒有巨人族,但是至今還沒發現。在這片非洲赤道熱帶雨林裡,生活著一些被稱為俾格米人的小矮人,他們主要以打獵為生。在烏幹達,剛果,中非等國家的原始森林裡,也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
  • 非洲俾格米女人8歲就有性生活,被稱為矮人族,自稱「森林之子」
    在中部非洲的赤道密林中世世代代生活著一群身材矮小的居民,他們自稱是「森林之子」,奉這片原始森林為「萬能的父母」,他們就是俾格米人。 因為他們的衣食住行都要依靠從森林中要獲取,所以他們對於森林十分的愛護就算是做飯或取暖都不能砍伐生長著的樹木。只能撿枯乾的樹枝來用來。
  • 「霍比特人」曾真實存在?矮人穴居生活是怎樣的?
    大部分人可能認為霍比特人和精靈、巨人、巫師一樣,只是存在於魔幻小說中的種族。但2003年,科學家在印度尼西亞弗洛雷斯島上發現了一些人女性小矮人化石,並將其暱稱定為 「霍比特人」。 通過對這些骨骼化石的研究,部分考古學家認為他們可能只是患上了侏儒症,但又有研究認為,「霍比特人」是一支獨立的人種。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弗洛雷斯島是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地區。
  • 來弗洛勒斯島,尋覓「小矮人」蹤跡
    我們曾聽過《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童話,也曾看過電影《指環王》和《霍比特人》中的霍比特人,殊不知,在印度尼西亞南部的弗洛勒斯島上,當真曾有「小矮人」存在過。Curnoe評論說:從骨骼特徵上看,弗洛勒斯人比較原始,像兩三百萬年前的早期人類,可是復原出的長相卻更像現代人。傳說在雨林中出現過的「小矮人」傳說,弗洛勒斯島上居住著一些身材矮小的人,他們走路左搖右擺,貪吃,會一些簡單的語言。
  • 烏幹達的邀約--探訪俾格米人
    從他們伸出的一雙雙手同我的手握在一起時,從他們望向我們熱情的目光裡,亦或從他們發出我一無所知的語言中,那一瞬間,我很篤定的相信,這個族群行將消失,已不再是緣起初衷,想要找尋的那個真正意義上的俾格米人。歷史上,俾格米人曾是非洲中部地區的主要居民,在班圖人大遷徙時一部分被同化,其餘則被排擠到熱帶森林深處。殖民者入侵後,曾被僱傭為專職狩獵,後又遭到殘酷屠殺,人口銳減,史上有傳吃了俾格米人的肉可以增強體質一說。
  • 為什麼俾格米人8歲結婚生子
    在非洲叢林中還有其他民族,他們中的一些人認為吃俾格米人的內臟可以增強自己的力量,這使得他們經常被其他部落獵殺,為了減少狩獵的危險,俾格米人會成群結隊地外出,在危險中互相照顧。  當我們8歲的時候,我們是小孩子的天真無邪,還在上小學,在學校玩,回家當「小皇帝」小公主。  早在這個時候,俾格米人就肩負著養家餬口、在家外打獵、在家裡教導丈夫和孩子的責任。
  • 森林之子——俾格米人,個子矮小成人平均身高只有一米四
    與他們體型外貌類似的還有分布於亞洲安達曼群島的尼格利陀人,尼格利羅人和尼格利陀人皆為西語小黑人之意。但他們僅僅是體型和膚色相近,基因上則相去甚遠,習俗上也不相同,尼格利陀人不像非洲俾格米人那樣早熟早婚,他們和其他種族一般無二,都是十三歲以後才開始婚配。之所以體型和膚色極度相似可能是因為他們所處的自然環境非常相似,是趨同進化的結果。
  • 考古證據:巨人和矮人並非傳說而是真實存在
    考古發現巨人小人不僅僅是傳說在世界各個民族的傳說中,巨人和小人幾乎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巨人和小人的傳說真的存在嗎?中外古籍中都不乏這方面的記載。國內的《山海經》、《鏡花緣》、及國外的《格列佛遊記》都有關於小人國、巨人國的記載,在正史中也有許多這種記載。
  • 地球上身高最矮的民族:平均身高只有1.3米,8歲結婚只能活到30歲
    在中部非洲的赤道密林中世世代代生活著一群身材矮小的居民,他們自稱是「森林之子」,奉這片原始森林為其生身父母和至高之神,他們就是俾格米人。非洲俾格米人又稱尼格利羅人,這一名稱源於古希臘人對於非洲中部矮人的稱法,是非洲中部熱帶森林地區的民族,被稱為非洲的「袖珍民族」。
  • (上)300師生大合唱《苔蘚歌》,小矮人成為主角
    (苔蘚小綠人攝影:楊賢明)2019年5月22日《走近植物王國的小矮人:苔蘚植物》公益科普自然教育活動如期舉行點擊播放視頻(苔蘚小矮人活動啟動儀式)本次活動屬於修文縣科技活動周一部分由縣宣傳部、縣科技局、縣科協、縣教育主辦修文縣第二實驗小學承辦我作為派駐修文的科技特派員、駐村隊員「走近小矮人科知傳播團」成員能夠通過這樣的平臺來展示苔蘚小矮人為可愛的孩子們做些科普既是應盡的職責更是快樂的意願
  • 魔獸世界懷舊服侏儒/矮人怎麼快速去暴風城 侏儒矮人去暴風城捷徑
    魔獸世界懷舊服侏儒/矮人怎麼快速去暴風城 侏儒矮人去暴風城捷徑 鬥玩網(d.chinaz.com)原創:魔獸世界懷舊服如果你選擇了侏儒的話,你出生地就在矮人的鐵爐堡那張地圖,所以前面侏儒和矮人都是在一起的
  • 世界上壽命最短的民族,8歲就能生孩子,很多人見不到孫子出生
    世界上壽命最短的民族,8歲就能生孩子,很多人見不到孫子出生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子?與社會的發展進步息息相關。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提出了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抑制了人口大量增長,減少對社會的負擔。那麼,晚生晚育,是不是正確的選擇呢?
  • 5個奇趣小知識:地球上唯一的矮人國在印度尼西亞
    2.世界上最辣的辣椒,太辣了有可能殺死你。「武器級」「 龍息之息」辣椒太辣了,真的會致命。如果你吃了一個,可能會引起過敏性休克,燒傷呼吸道。麥克諾·史密斯(Mike Smith)和諾丁漢大學的科學家共同發明了「龍息之息」,那為什麼要做這難以食用的辣椒呢?
  • 「霍比特人」並非虛構,這個身材矮小的種族曾真實存在
    小編作為作家託爾金的忠實鐵粉,自打小時候就對託爾金筆下所構建的那個安靜淳厚的霍比特人世界十分的嚮往,同樣也一直都很好奇那愛好和平的「霍比特人」是不是真的存在。霍比特人劇照現在長大了,但是這個好奇心卻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消逝而逐漸淡去,在翻閱了很多資料後,小編驚奇的發現,「霍比特人」並非虛構,這個身材矮小,愛好和平的種族曾經是真實的存在的,但是一直都生活在一個與世隔絕,四面環海的小島上
  • 電影《魔戒三部曲》中的「霍比特人」是否真實存在過?
    裡面提到的霍比特人是否真實存在過?2004年10月,由幾個古人類學家組成的考古隊在印度尼西亞的弗洛雷斯島濃密的叢林中進行著考古挖掘,他們接連幾天都一無所獲。不料,這天在從林洞穴附近尋找水源時,考古學家竟然在洞穴中意外發現了8具人類化石。這些化石相當完整,只是比較矮小,當時家以為這些只是孩童的遺骨,便將它們帶回了研究所,以做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