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俾格米人,我是有些輕微失望的。從他們伸出的一雙雙手同我的手握在一起時,從他們望向我們熱情的目光裡,亦或從他們發出我一無所知的語言中,那一瞬間,我很篤定的相信,這個族群行將消失,已不再是緣起初衷,想要找尋的那個真正意義上的俾格米人。
俾格米人:有森林之子之意,他們身材矮小精瘦但體力過人。大多居住在非洲中部的赤道密林中,過著最原始的狩獵生活。身材最高不超過1.4米,八歲就發育成熟,結婚生子繁衍後代,平均壽命很短,一般只有30–40年。俾格米人特殊的身體基因,造就了他們先天視覺、嗅覺和聽覺異常靈敏,能分辨出10公尺外蜜蜂的雌雄,有天生的獵手之稱。他們酷愛吃蜜蜂、白蟻、各種昆蟲。歷史上,俾格米人曾是非洲中部地區的主要居民,在班圖人大遷徙時一部分被同化,其餘則被排擠到熱帶森林深處。殖民者入侵後,曾被僱傭為專職狩獵,後又遭到殘酷屠殺,人口銳減,史上有傳吃了俾格米人的肉可以增強體質一說。
俾格米人男子狩獵,女子採集,沒有私有觀念,財產歸集體所有,族長領導制。血統按父系計算,嚴格一夫一妻制。進入十九世紀以來,非洲中部各國政府嚴禁捕殺野生動物,禁止森林濫砍濫伐。1993年,烏幹達建立了布溫迪國家公園,政府開始逐步將俾格米人遷移出原始森林,給他們安置住房,帶領他們走出雨林野人生活,參加現代社會生活。
俾格米人有自己的語言,沒有文字,也沒有什麼時間概念,他們不知道山中歲月,也不知道自己的年紀。烏幹達地接大崔給我們介紹,政府給俾格米人安置了住房,但他們更留戀原始的生活方式,在國家森林公園周圍搭建茅草屋、樹屋居住,而政府給的住房則用來養豬。俾格米人自幼能歌善舞,原始的天性一覽無餘,我們到達時正趕上孩子們從學校放假歸來,他們不願意去學校學習,更喜歡在密林中撿個木棍,捉個變色龍,無拘無束的唱歌跳舞。
如今,俾格米人已經不能再狩獵,但依舊展示了天才的狩獵本領和鑽木取火技能,我能穿透這層演示,觀賞他們手舞足蹈歡慶圍獵成功,窺見他們對原始生活的悸動。現在俾格米人脫下獸皮,褪去紋身,走出密林,耕食農作物,與外族以物易物,通商通婚。人們無法推斷他們日後的歸屬,於我,初見即是終止,未來並無可期!
人類的近親大猩猩都得到了特有的保護,難道俾格米人一定要滅種?
_____________ TNE END 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