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體缺乏營養鹽類或氮磷比例失調
藻類在相應的營養鹽的培養下會得到快速的生長,營養鹽是藻類生長繁殖的基礎。氮和磷都是藻類生長的重要營養因子,在一般情況下,氮/磷=16∶1,而養殖水體中營養鹽的組成和含量以及不同營養鹽水平及營養鹽之間的百分比都對藻類的生長和生化組成結構有著明顯的作用。
2.光照不足,溫度低,藻類生長繁殖慢
光是光合作用進行的原動力,光質和光強是光的兩個重要屬性,藻類的整個生命過程離不開光因子參與,不僅受光強調控,光質或光譜組成也影響著藻類生長發育、再生體誘導、形態建成及光合色素組分等。
溫度也是影響藻類繁殖發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溫度對藻類光合系統中的關鍵性酶有重要影響,過高或過低都會降低藻體的光合作用能力以及自我保護能力,導致藻類新陳代謝慢,生長緩慢,甚至生長不起來。
3.池塘中有青苔過多
青苔過多時,青苔會與藻類競爭營養物質,抑制藻類的繁殖和生長,這時肥水會使青苔大量生長繁殖,使肥水更加困難。
4、浮遊動物(原生動物、枝角、輪蟲等)過多
浮遊動物(原生動物、枝角、輪蟲等)過多的話,浮遊動物攝食速度超過藻類生長速度,甚至出現水體泛白的現象,建議先用燈光誘捕,或清晨在塘邊局部殺蟲後再肥水,殺蟲需謹慎。
5、肥水時使用化學肥料過多
特別是磷肥導致大量磷的沉底,造成土壤的板結,物質交換的停滯、營養元素難以釋放。
6、清塘時使用生石灰過多
生石灰使用過多導致水體中pH值過高,肥料中的礦物質及營養元素被吸附在水底,不能被藻類吸收。
7、水體渾濁懸浮物過多
導致營養元素被懸浮物(如有機質或泥土顆粒等)吸附不能釋放,藻類無法吸收利用,同時,水體透明度低影響到藻類的光合作用,從而影響藻類的生長繁殖。
8、水體殘留毒素(藥物殘留、重金屬殘留等)過多
水體毒素過多而導致其無法繁殖和生長,可以先解毒後肥水,有時需要2-3遍解毒。
除了以上影響因素之外,還有因為新塘滲水或換水太多導致水體營養不足等等,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採取針對性的措施,比如:
1、對於氨氮、亞硝酸鹽正常的水體,可以選擇以氮肥為主;氨氮和亞硝酸鹽較高的水體,需要選擇以碳肥為主;
2、低溫影響藻類生長,選擇在8℃以上的晴天肥水;
3、肥料溶解性差,普通的固體肥料(如發酵的農家肥)在低溫期溶解度較差,營養成分釋放過慢,微生物分解利用度不足,無法有效肥水,長時間無法被利用的有機物反而會變成水池的汙染物,所以要選擇溶解性好的肥料等;
4、水體藻種數量少,可以把老塘藻相較好的水引進,或者用含有藻種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