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清楚一點,水稻種植雖然需要水分供應。但是呢,常年有水是不符合整個生育期需水要求的。這樣是必會對水稻的生長產生諸多不利影響。

那麼,種植水稻田內常年有水對水稻生長有哪些影響呢?
在實際生產中,我們從栽插後至收穫,田裡常年有水,也不切合實際,當然這也不能排除地勢低洼田塊,屬盆形地貌,中心低,四周高,排水不暢的田塊。如果我們不進行排水、曬田等管理措施。
試想一下我們田裡的水稻會長成什麼樣呢?
會不會影響分櫱,使群體生長量不足,會不會發生病蟲害,倒伏,早衰等等諸多不利於水稻正常生長的狀況呢?
答案是肯定的,其原因是:
1.水稻栽插返青後、分櫱初期,由於排水不暢,導致田內水層過深,使部分葉片垂於水面,也就為潛葉蠅提供了適宜產卵的場所。潛葉蠅成蟲晝伏夜出,且喜歡在水稻下垂或平伏於水面的葉尖上產卵,因此田內常期有水,水層深處部分秧苗長勢弱,低部葉片伏於水面,自然也就多發蟲害。

2.水稻分櫱期長期處於深水狀態下,是必影響水稻分指數。使水稻在營養生長期,不能滿足單穴分櫱指數,最終影響全田群體生長量。

3.水稻田內常年易使土壤還原性增強,土壤還原一般情況下,易發生在地勢低洼、長期水淹、通透性差的爛泥田。由其是在分櫱初期,發生較重,嚴重的秧苗,葉片尖部乾枯,地下根系少、短,拔出秧苗根部帶泥少,根系發褐黑色,田面表層泥壤呈灰黑色。如果將水層撤幹,曬3~5天,田泥就會出現氣泡狀的小孔,這就說明我田內常時期有水會使復原,產生有毒有害氣體。

4.倒伏,水稻倒伏有兩種,一種是莖倒,一種是根倒,水稻倒伏多半因素與田泥還原有必然關係。
先不說,田內常年有水,就算是經過晾曬的田塊,覆水時間久了還會發生泥壤還原。
所以水稻田內長年有水,是必會增加水稻乳熟至臘熟期發生倒伏几率。

5.早衰,水稻田內常年有,必然會導致,稻株根系活力下降。原因是常期處於水寖狀態,田泥還原性強,有毒有害氣體,很難釋放,且田泥通透性差,根系缺氧,缺乏活力根,褐色,黑色病態根多,使根系吸肥,吸水能力減弱。稻株葉片光合產物生產能力下降,養分運轉乏力,使穗粒部逐漸呈現早衰症狀。

小結
根據以上總淺析,我們看水稻種植,田間水層管理必須根據其生長周期,不同階段的需水要求進行合理灌溉,一定要做到,淺水移栽,適宜深水護苗助其返青,淺水促櫱,適時曬田,淺,溼,幹交替,管理中後期田間水層,做到,以水調肥,以水調氣,以氣養根,以根保葉,以葉促產。水稻早衰是近年來,逐漸突顯影響稻穀產量主要因素之一。稻農朋友們應該引起重視。
以上淺析,對此您有哪些不同觀點歡迎一同探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