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水稻,了解水層變化對其環境條件的影響,提高栽培技巧

2021-01-10 賀江愛田園

導語:了解水層變化對水稻環境條件的影響,從而促進水稻的生長,有助於培育優質水稻

小編最近有一個問題:稻田裡的水層變化對水稻的生長有影響嗎?鑑於這個問題,小編諮詢了有經驗的農戶。然而,小編覺得關於這方面的知識,應該與大家分享分享!

稻田灌溉不僅是滿足水稻的生理需水,同時也是一項重要的農業技術措施。通過水層的深淺和有無等,來調節稻田環境,從而來影響水稻的生長發育。這種生理需水以外的水量消耗,一般稱之為水稻的生態需水。

稻田的水分狀況可以變化為:水層的有無 水層的深淺;水層的流動(活水串灌)或定期補水(靜水灌溉),千田的久暫,乾田的程度等。通過這些變化,至少可以起到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一、調節稻田土壤溫度和空氣的溫度、溼度:

水層深度對土壤溫度和土壤的通氣性有很大的影響,土壤溫度高低和土壤通氣性,可影響到微生物活動與養分分解,從而影響到水稻的代謝作用。不同天氣條件下,不同灌水深度對田間溫度有不同影響。

據實驗,晴天早晨深水層(7-8釐米)比淺水層稻田水溫高0.3℃,晴天中午則正相反,淺水層比深水層溫度高1.5℃,土壤溫度也有類似的變化。水層深淺對株行間溼度也有影響,這一點在密植稻田表現得更為明顯。

由於水比空氣具有更大的熱容量和導熱性,例如水的容積熱容量為1卡,空氣的容積熱容量為0.0003卡,所以含水愈多或有水層被覆的土壤,提高或降低一定溫度所需的熱量愈多,溫度就不易升高或降低。導熱性是指熱量由一端傳導到另一端的性能,常用導熱率表示(單位為卡/釐米?秒?度)水的導熱率比空氣的大25-30倍。由於溼土易導熱,白天表土吸收的熱量向下傳導,表土的溫度就不易升高;夜間下層熱量向上傳導,表層溫度也不會很快下降,所以晝夜溫差也比較小。因此,一般來說,在水稻生育前期,日光輻射大部分能達到水面時,深水、流動水則水溫低,土壤溫度也低。

流動的水層(深水串灌),當夏日氣溫特高時,能防止土壤溫度的過高。晚間或陰雨天,深水能防止土壤溫度的散失,淺水或短時間的排水,能降低土壤溫度。晴天,淺水或短時間的排水,能提高土壤溫度。淺水層、流動水層的水溫、土溫的日溫差較大;深水層、靜水灌溉的稻田水溫、土溫的日溫差比較小。

但在水稻生育後期,一般在拔節以後,特別是密植稻田接近封行以後,陽光不能直接照射到田間水面,情況就變得更為複雜。譬如在北方稻區,渠道中的水經日光照射後,水溫一般較田間的水層溫度高1-1.5℃。採用流動灌溉,能提高田間的土壤溫度;又水量大,攜帶的熱量也多。所以這一時期流動灌溉,水層較深,比靜水灌溉,淺水層好。

二、調節或控制土壤養分的分解與供應:

水稻最易利用的氮源是氨態氮,在有水層的條件下,有機質的氨化過程穩定進行,對水稻氨態氮的供應相應地提高。灌水後造成的嫌棄環境,有利於磷、鐵、錳、鈣等元素的溶解和有效化,加強了礦質養分的供應。長期浸水條件下,土壤通氣不良,以嫌氣微生物活動為主,有機質緩慢分解,然後再合成為腐殖質,能夠積累養分,避免流失。但同時也容易產生並積累大量的有機酸、醇、酮等中間產物和硫化氫、甲烷等還原性物質。排水能改變土壤的通氣狀況,降低土壤還原程度,減少部分還原物質(如硫化氫等),以及過多的可溶性鐵等的毒害作用,提高水稻根系的活性,從而加強了對土壤養分的吸收。

水稻是通過土壤溶液來進行養分吸收的,排水使土壤水分不足,在影響水分吸收的同時,對土壤養分的吸收也相對減弱;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斷水即斷肥」。一時肥力供應過猛,或水稻生長過度繁茂時,排水能緩和肥分的供應,調節水稻的生長。此外灌溉水中能供給水稻一部分有效養分。流動水層能帶去(包括地下滲漏)土壤中的一部分有害物質,但也能衝洗掉一部分有效養分。

三、改變土壤的理、化性狀和微生物活動狀況:

在有水層的條件下,土壤膨軟,有利於稻根的伸展,灌水使土壤的酸鹼度提高,接近中性,又能使鹽鹼土的土壤鹼性變弱,這種改變有利於有機質的氨化過程和矽、鐵、鈣等的溶解。水層灌溉時硝化細菌減少,硝態氯也隨之減少;排水落幹時,硝

化細菌和硝態氮均有增加。烤田能抑制反硝化細菌的活動,減少稻田土壤的脫氮作用。

好了,以上就是水層變化對水稻環境條件的影響的所有知識啦!如果大伙兒對於今天的內容,要什麼不理解的,或者有什麼高見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咱們下期再會!

相關焦點

  • 水稻栽培變「野」了!在世界各稻區均存在返祖現象
    水稻在世界各稻區均存在返祖現象是什麼讓栽培水稻變「野」了栽培水稻發生返祖現象後會呈現出籽實變小、紅皮的特徵,經過環境適應進化,種子一成熟即散落田間,之後與栽培水稻伴生。這種山寨版的水稻被稱為雜草稻,由於其遺傳背景與栽培稻極其相似,因此除草劑難以根除,嚴重影響水稻生產。
  • 蔬菜栽培小技巧:黃瓜的形態特徵及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各位讀者,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篇關於介紹黃瓜的文章,幫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黃瓜的情況。黃瓜的形態特徵及對環境條件的要求1,黃瓜的形態特徵:熱帶森林地區陰雨天多,溫度高x水分充足,每年都有大量的落葉腐爛後形成肥沃的腐殖層。
  • 深入分析雜交水稻的特性,根據其具有的特性,合理進行栽培
    導語:了解雜交晚稻與早稻品種的搭配,解決好季節矛盾,培育分櫱壯秧,掌握分櫱壯秧的標準,分析雜交水稻浸種催芽與常規水稻的不同之處栽培雜交水稻,我們應該根據其特性,進行合理栽培。如果我們能精心栽培它們,它們就能更好地生長。
  • 有哪些水稻品種抗倒伏?防倒栽培不僅要品種好,還要做好4點措施
    在高產穩產的水稻品種中,「隆兩優」、「晶兩優」系列品種均表現出較好的抗倒付能力,如晶兩優1212、隆兩優1377等,有多個品種被評為「超級稻」,是產量、抗性、抗倒伏及米質等綜合表現均較好的品種。當前水稻從「高產」向「優質、高產」轉變,不僅要求產量高,還要好看好吃又香味,不少優質稻品種在抗倒性上表現一般,如野香優莉絲、萬象優華佔等,在栽培上要求比較好,需掌握抗倒栽培技術,才能獲得好的效益,種植者需謹慎選擇!
  • 中國援助盧安達:傳授非洲人農業技術,栽培平菇靈芝水稻!
    人工栽培的鹿角靈芝,正在晾曬 陳老師帶領我們參觀了農業中心,感謝其詳細講解及熱情款待。 鹿角靈芝,由於其形狀像鹿角,故得其名。 鹿角靈芝成分、藥效完勝普通靈芝! 鹿角靈芝中的抗氧化物質及靈芝三萜高於普通靈芝;靈芝多糖含量竟達到了普通靈芝的2.8倍!菌袋生產車間 平時會僱傭當地人,來生產菌袋。因是周末,工人休息。 我們平時所吃的平菇等食用菌,即是採用菌袋栽培的。
  • 北美紅杉的生長環境特性及栽培技術
    北美紅杉的生長環境特性及栽培技術謝大斌 鄒信春引言北美紅杉的生長環境適宜於我國部分省市,其適用範圍廣、主要用途大的特性利於我國木工業發展,而北美紅杉已引種進我國多年,隨著我國對木工業發展的重視與國家對栽培技術的需求
  • 蘑菇栽培知識:雙孢蘑菇的栽培技術與生產基地環境
    本章敘述了無公害雙孢蘑菇的生產基地條件、栽培措施、病蟲害防治、採收等技術。本技術適用於鹽池等區域的菌棚無公害雙孢蘑菇的生產。術語和定義無公害雙孢蘑菇,指產地環境條件清潔,按照特定技術操作規程生產,限定限量、限時使用化學合成生產資料,將有害物質控制在標準範圍內,經專門機構認定並許可使用無公害雙孢蘑菇產品標誌的安全優質產品。
  • 花臉香蘑高效栽培技術,栽培的技術要點完整版,種植戶快收藏了
    2.3 pH適宜偏酸性環境生長,菌絲生長發育適宜pH為5~7,栽培料pH應在6.5~7.5。2.4 通氣性屬好氧性食用菌,當氧分壓達20%以上,CO2濃度在1%以下時,能促進菌絲生長。出菇期應注意加強通氣,若CO2濃度高於1%時,子實體易出現菌蓋皺褶、肉質變薄、色澤變淡,品質下降。
  • 冬青的栽培小技巧和養護的管理
    有很多人想種植冬青樹,但是沒有著很好的栽培方法,所以導致冬青的長勢也不是那麼的出奇,反而有些不好。那麼我就來為大家普及一下,冬青是怎樣進行栽培的吧。1、冬青在涼爽和潮溼的環境中生長是非常健康的,所以給它一個適合它生長的地方是很重要的,雖然它可以在普通的土壤中生長,但如果我們想要高產冬青,那麼我們必須選擇含有它土壤富含有機質。大多數種植冬青的方法有兩種方法,即扦插和播種。
  • 蓮瓣蘭的栽培養殖技巧
    蓮瓣蘭的栽培養殖用腐葉土栽培蓮瓣蘭[1]特殊的地理條件及氣候條件孕育了雲南品種繁多的野生蘭花。據查,全世界蘭屬植物有50多種,中國分布有20多種,雲南的蘭屬植物各類幾乎包括了所有載的國產蘭屬植物,其中一些各類是雲南的特有種,而蓮瓣蘭為雲南的特產珍品。 蓮瓣蘭是雲南(特別是滇西或滇西北)家養歷史悠久、影響廣泛的品種。
  • 吊蘭繁殖技巧和栽培要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於自己周圍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很多人為了讓家裡具有生機,都會在家中擺放上幾盆花花草草。很多花匠、種植戶便看準了這個機會,想要通過培育花卉來獲得一些經濟效益。很多朋友們對於吊蘭花一定並不陌生。因為花型美麗,好養易活,一直都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歡。那麼要如何培育吊蘭呢?吊蘭反之技巧和栽培要點。
  • 石蒜栽培技巧介紹
    中國園林網8月23日消息:栽培:可以露地栽培、溫室盆栽、框式栽培或水培。栽培時間:上海地區適宜的栽培時間是5~11月份,可以同花期控制相結合,切忌在長葉以後的冬季或早春移栽。寒冷地區應在春天栽種。多數品種喜溫暖的氣候,最高氣溫不超過30℃,旬平均氣溫24℃,適宜石蒜生長。冬季日平均氣溫8℃以上,最低氣溫1℃,不影響石蒜生長。
  • 水稻倒伏哪個時期易發生?如何科學防倒伏,實現高產抗倒栽培?
    近幾年水稻倒伏頻頻發生,給稻農生產上帶來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如近期東北部分地區連續遭遇降雨、大風等天氣,多地水稻、玉米發生大面積倒伏。針對水稻生產的實際情況,科學分析倒伏發生時期、類型、成因,總結經驗,制定防治對策,為今後科學開展防止水稻倒伏,減少損失提供參考。歡迎點擊關注【雲眾地農服】,每日更新!
  • 大葉芹栽培以及採收
    大葉芹喜冷涼溼潤的環境,在氣溫10℃~25℃條件下生長良好,耐低溫,早春萌動早,適應性強,喜土層深、腐殖質豐富、含水量高但不積水的偏酸性腐葉土,其抗寒性強,可忍受零下30℃低溫而安全越冬,可在多種土壤中栽培。
  • 如何進行雞樅菌栽培,有哪些關鍵栽培技術,種植前景如何?
    三、生長條件◆溫度溫度是雞樅菌生長極為重要的環境條件。雞樅菌在熱帶、亞熱帶的地下蟻巢內生長發育,雞樅菌孢子萌發、菌絲生長、原基分化的溫度範圍為12℃~24℃,而且有恆定的需溫要求。蟻巢內的溫度一般穩定在19℃~25℃,最高不超過28℃,最低為15℃,最適溫度為10℃~20℃,低於8℃或高於30℃,菌絲生長基本停止甚至死亡。
  • 中藥材延胡索怎麼栽培?掌握以下6點,經濟效益大大提高
    延胡索在栽培的時候忌連作,否則會導致病蟲害多發,對延胡索產量的影響比較大,不利於我們經濟效益的提高。注意:延胡索喜陽光、喜溫暖、喜溼潤,怕積水、怕乾旱、怕連作,粘性大的土壤、低洼浸水土壤、排灌不方便的土壤不宜種植延胡索。土壤越疏鬆,根系越發達,越有利於莖節膨大和營養的吸收,這樣種出來的延胡索個大、數目多、產量高。
  • 提高雙孢菇產量的栽培新方式,香蕉園套種蘑菇法
    實踐證明,在香蕉園裡套種蘑菇,因小氣候生態環境適宜,可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每畝香蕉園,可套種蘑菇的空地約300米2,以每平方米投料25~30千克,產鮮蘑菇10千克,300米2的空地種蘑菇可創產值5000元以上,加上香蕉收入,其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 栽培香菇如何提高產出?菇木上的病害有哪些?
    一、栽培香菇如何提高產出?栽培香菇的過程中,想要提高產出的方法有很多,下面主要介紹五種。第一種,應用自來水的壓力,在氣溫20℃時,把18~20℃的清水注入菌磚。第二種,採用蔗渣為培養料栽培香菇時,把菌塊增厚,即每0.33平方米增三瓶菌種,或在蔗渣中加入30%左右的木屑,都可提高香菇的產出。第三種,廢培養料再種香菇。廢培養料經乾燥粉碎,以20%~30%的比例製作香菇栽培種,其產量可以顯著增加。採收完畢的菇木,經乾燥粉碎也可用於栽培香菇(新鮮雜木屑佔50%)。
  • 紅松的栽培與管理技術探析
    在進行栽培時需要採用4―5年的生紅松作為實生苗作為砧木,選擇北大嶺紅松種子園樹頂上部至下5層枝以內的枝條作為接穗且接穗長度在20釐米左右,接穗頂芽下部粗度0.5-0.8釐米之間,無機械損傷,無頂芽脫落。嫁接後第二年上山造林。   1.2 播種技術   採用清水將種子浸泡24小時,選擇沉在底部的種子。然後,採用0.5%硫酸水溶液對種子進行消毒,消毒時間3小時即可。
  • 靈芝代料栽培常用培養基配方有哪些?靈芝栽培技術有何要點?
    今天也固然沒有人相信復活和成仙這回事了,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名氣,靈芝,俗稱「仙草」,是享譽久遠的中華瑰寶,也是較為名貴的中藥材,備受中醫學者的親睞。由於天然靈芝有限,目前大部分靈芝都是人工栽培。那靈芝是如何栽培出來的呢?靈芝的栽培方式有短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兩種模式,代料栽培又分為瓶栽和袋栽兩種方式。目前,我國靈芝的栽培以袋栽(代料栽培)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