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栽培香菇如何提高產出?
栽培香菇的過程中,想要提高產出的方法有很多,下面主要介紹五種。第一種,應用自來水的壓力,在氣溫20℃時,把18~20℃的清水注入菌磚。低於10℃時注入15℃的井水,可增加菌塊和菌棒的出菇量。這是因為水溫差異的刺激,可以促進出菇,而且注水有利於排出菌磚中的二氧化碳,重新充入新鮮空氣,促進菌蕾形成。
第二種,採用蔗渣為培養料栽培香菇時,把菌塊增厚,即每0.33平方米增三瓶菌種,或在蔗渣中加入30%左右的木屑,都可提高香菇的產出。第三種,廢培養料再種香菇。廢培養料經乾燥粉碎,以20%~30%的比例製作香菇栽培種,其產量可以顯著增加。採收完畢的菇木,經乾燥粉碎也可用於栽培香菇(新鮮雜木屑佔50%)。
第四種,套種香菇。可以在小麥田套種香菇,選背風向陽,水源方便,管理容易的水田或旱地。前作收割後立即翻耕曬地,整地作畦。畦南北向,兩畦小麥一畦香菇。有條件的,可以在菇畦的畦面(已整好)鋪上厚0.5~1釐米的細砂,畦中間每隔2.5米埋一根高出畦面25釐米高的木(竹)樁。在木(竹)樁擱放木(竹)棒(竿),用鉛絲把它們固定起來,以便排放菌棒。菇畦長15米,寬70釐米為宜,以便排放菌棒和通風管理。具體操作時,一邊排放菌棒,一邊插好竹弓,一邊蓋薄膜,最好在同時段進行。在畦兩側,每隔0.5米需要插一個竹弓,弓頂高65釐米,並立柱搭架,棚頂蓋草扇等遮蓋物,使棚內有三分光照,也可把竹扇直接蓋在薄膜上。直到麥收季節,香菇生產也結束了,就可拆棚種水稻等。
還可以在果園林地套種香菇。選樹冠大、庇蔭好的果樹、林木,要求坐北朝南,靠近水源,作為套種香菇場地。將其地面雜草雜物清除乾淨,在發現白蟻出沒的地方,必須預先防治。在果樹、林木行間挖一個寬50~60釐米、深25釐米的坑道,坑底再挖深5釐米、寬25釐米左右的溝,以便排水和操作。坑溝挖起的土填於兩邊,使坑壁高45釐米左右,菌棒排放在坑壁兩邊。菌棒放好後,在上面插好竹弓,蓋好薄膜。若光照過強,還要在薄膜上加遮蓋物。
第五種,提高香菇蔭棚的利用率。香菇蔭棚一般可用3年左右,為了提高其利用率,可在蔭棚四周栽絲瓜和扁豆,利用瓜豆庇蔭。夏季可栽培草菇、高溫平菇,秋季可袋栽黑木耳,冬春季再用來栽培香菇。也可以用不同溫型香菇品種四季栽培,周年供應,都能提高香菇產出。
二、菇木上的病害有哪些?
菇木上的病害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殺生性病害。這類病害比例不大,但危害嚴重。它們和香菇菌絲共同生長在一起,卻又能殺害香菇菌絲來取得養料。其中危害最嚴重的是子囊菌亞門的肉座菌。它們在菇木上長出的菌落,幼年的常呈白色,老年的則由中央往四周逐漸變成綠色。
第二個是腐生性病害。這類病害可以侵入沒有香菇菌絲佔領的木質部,分解木材,同香菇菌絲競爭養分。按照病害發生的條件,可分成以下兩類。第一類是在陽光直曬下常見的病害。其中較常見的有血紅栓菌、裂褶菌、赭黃齒耳和毛革蓋菌等,大多數會在5~9月氣溫較高、陽光直射菇木的時候侵入菇木。其中大多數有害菌,都能在不利於香菇菌絲生長的32℃以上高溫中旺盛生長。
第二類是在高溫多溼條件下發生的病害。這類病大多數是在梅雨季節、通風不良、菇木堆積緊密的情況下發生的。這種病菌生長的適溫比香菇菌絲生長的適溫略高,一般在25~32℃,生長速度快。一根菇木的病害能在2~3天內迅速蔓延到周圍幾根上,在菇木上會形成很大的斑塊。其中常見的有彩絨革蓋菌、膠質幹朽菌、肉色栓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