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香菇如何提高產出?菇木上的病害有哪些?

2020-12-06 豬豬女孩偶遇

一、栽培香菇如何提高產出?

栽培香菇的過程中,想要提高產出的方法有很多,下面主要介紹五種。第一種,應用自來水的壓力,在氣溫20℃時,把18~20℃的清水注入菌磚。低於10℃時注入15℃的井水,可增加菌塊和菌棒的出菇量。這是因為水溫差異的刺激,可以促進出菇,而且注水有利於排出菌磚中的二氧化碳,重新充入新鮮空氣,促進菌蕾形成。

第二種,採用蔗渣為培養料栽培香菇時,把菌塊增厚,即每0.33平方米增三瓶菌種,或在蔗渣中加入30%左右的木屑,都可提高香菇的產出。第三種,廢培養料再種香菇。廢培養料經乾燥粉碎,以20%~30%的比例製作香菇栽培種,其產量可以顯著增加。採收完畢的菇木,經乾燥粉碎也可用於栽培香菇(新鮮雜木屑佔50%)。

第四種,套種香菇。可以在小麥田套種香菇,選背風向陽,水源方便,管理容易的水田或旱地。前作收割後立即翻耕曬地,整地作畦。畦南北向,兩畦小麥一畦香菇。有條件的,可以在菇畦的畦面(已整好)鋪上厚0.5~1釐米的細砂,畦中間每隔2.5米埋一根高出畦面25釐米高的木(竹)樁。在木(竹)樁擱放木(竹)棒(竿),用鉛絲把它們固定起來,以便排放菌棒。菇畦長15米,寬70釐米為宜,以便排放菌棒和通風管理。具體操作時,一邊排放菌棒,一邊插好竹弓,一邊蓋薄膜,最好在同時段進行。在畦兩側,每隔0.5米需要插一個竹弓,弓頂高65釐米,並立柱搭架,棚頂蓋草扇等遮蓋物,使棚內有三分光照,也可把竹扇直接蓋在薄膜上。直到麥收季節,香菇生產也結束了,就可拆棚種水稻等。

還可以在果園林地套種香菇。選樹冠大、庇蔭好的果樹、林木,要求坐北朝南,靠近水源,作為套種香菇場地。將其地面雜草雜物清除乾淨,在發現白蟻出沒的地方,必須預先防治。在果樹、林木行間挖一個寬50~60釐米、深25釐米的坑道,坑底再挖深5釐米、寬25釐米左右的溝,以便排水和操作。坑溝挖起的土填於兩邊,使坑壁高45釐米左右,菌棒排放在坑壁兩邊。菌棒放好後,在上面插好竹弓,蓋好薄膜。若光照過強,還要在薄膜上加遮蓋物。

第五種,提高香菇蔭棚的利用率。香菇蔭棚一般可用3年左右,為了提高其利用率,可在蔭棚四周栽絲瓜和扁豆,利用瓜豆庇蔭。夏季可栽培草菇、高溫平菇,秋季可袋栽黑木耳,冬春季再用來栽培香菇。也可以用不同溫型香菇品種四季栽培,周年供應,都能提高香菇產出。

二、菇木上的病害有哪些?

菇木上的病害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殺生性病害。這類病害比例不大,但危害嚴重。它們和香菇菌絲共同生長在一起,卻又能殺害香菇菌絲來取得養料。其中危害最嚴重的是子囊菌亞門的肉座菌。它們在菇木上長出的菌落,幼年的常呈白色,老年的則由中央往四周逐漸變成綠色。

第二個是腐生性病害。這類病害可以侵入沒有香菇菌絲佔領的木質部,分解木材,同香菇菌絲競爭養分。按照病害發生的條件,可分成以下兩類。第一類是在陽光直曬下常見的病害。其中較常見的有血紅栓菌、裂褶菌、赭黃齒耳和毛革蓋菌等,大多數會在5~9月氣溫較高、陽光直射菇木的時候侵入菇木。其中大多數有害菌,都能在不利於香菇菌絲生長的32℃以上高溫中旺盛生長。

第二類是在高溫多溼條件下發生的病害。這類病大多數是在梅雨季節、通風不良、菇木堆積緊密的情況下發生的。這種病菌生長的適溫比香菇菌絲生長的適溫略高,一般在25~32℃,生長速度快。一根菇木的病害能在2~3天內迅速蔓延到周圍幾根上,在菇木上會形成很大的斑塊。其中常見的有彩絨革蓋菌、膠質幹朽菌、肉色栓菌等。

相關焦點

  • 段木栽培香菇,什麼時候備料?什麼時候接種?
    段木香菇的種植時間,以及中間需要的環節,最佳樹木是哪些?在保護生態環境和生態平衡的前提下,合理穩妥地發展段木種植香菇,是幫助貧困山區脫貧致富的精準扶貧的好路子。段木栽培香菇是我國傳統香菇種植方法,是將人工生產製造的純香菇菌種,接種移植到段木上,集中一起進行科學的管理,促進香菇菌絲在段木上快速生長發育,形成香菇子實體。適合種植香菇的樹木非常多,大約有一百多種,如青岡櫟、柞樹、櫟樹、楓樹、板慄樹、樺樹、槐樹等等闊葉樹,除松、杉、柏、樟以外的具有芳香烴類的樹木以外的闊葉樹,都能做為段木栽培香菇。
  • 《香菇的栽培技術》,死菇、菌袋不出菇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
    高溫型品種菌齡不成熟,卻在低溫下催菇,或低溫型品種菌齡不成熟,卻在高溫下催菇,均易形成荔枝菇。②、培養料營養失調。培養料內氮素太多,也可誘致荔枝型畸形菇。(3)防治方法:①、科學安排栽培季節。嚴格掌握品種的溫型特點,安排好接種和出菇期,保證出菇期有適宜的溫度、溼度條件。②、摘除病菇。一旦發現病菇,應及時摘除,養護好菌絲體,待氣溫、菌齡等條件適宜時,立即進行催菇管理。③、科學配製培養料。
  • 香菇種植戶必看,4種最常見的病蟲害盤點,學會防治增產量
    如果防治不利則會帶來很大的損失,香菇也不例外。輕則減產,重則栽培失敗,所以病蟲害的防治一定要重視。那麼香菇都有哪些病蟲害呢,香菇常見病蟲害防治措施又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二、木黴  木黴又稱為綠黴菌,廣泛分布於各種植物殘體、土壤和空氣中。木黴靠孢子傳播,常藉助氣流、水滴、昆蟲、原料、工具及操作人員的手、衣服等為媒介,侵入培養基內,一旦條件適宜就萌發繁殖為害。當生產環境不清潔、培養料滅菌不徹底、接種操作不嚴格,且處於高溫高溼條件時,就給木黴侵染造成良機,尤其是多年的菇場和老菇房,常是木黴猖獗危害的場所。
  • 浙江慶元:依託「菇」文化 凝結香菇經濟新增長極
    在20日召開的香菇市場流通峰會上,有關行業資深人士圍繞著「中國食用菌產業發展」進行了探討。他們認為,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食用菌產業潛力巨大,但目前仍存在著有精品缺名牌、有市場缺營銷、有產品缺商品的問題,因此食用菌產業只有在標準化的基礎上進行規模化生產,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 香菇栽培對溫度有何要求?溫差對香菇生長有何影響?看完就懂了
    香菇肉質肥厚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廣大老百姓非常喜愛食用的一種食用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香菇是起源於我國的世界第二大菇,截止到目前,我國已經有800多年的香菇栽培歷史。從整個生長階段來看,香菇是由孢子萌發形成菌絲,菌絲再通過一定的環境條件生長發育,分化形成子實體。在香菇栽培過程中,對於外界環境條件有自己嚴格的要求,主要包括水分、養料、溫度、空氣、光線和酸鹼度等。其中溫度是影響香菇生長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香菇生產核心要素就是溫度的調控。今天山九就和大家來聊一聊,香菇生長對溫度有什麼要求?
  • 香菇種植中常見問題匯總!(新手必備)
    隨著南菇北移,北方香菇產量逐年提高,以其優良的品質被廣大消費者所認同。總之,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調整和改善及對香菇本身價值的深入認識和理解,香菇的國內外消費市場會愈來愈大,發展空間更為廣闊,消費前景不可限量。2、如何選用菌種?
  • 紫雲:利用香菇菌渣培育大球蓋菇示範成功
    在紫雲自治縣科技服務中心與貴州優纖貝公司的積極配合下,青島農業大學承擔的青島市科技局對口支援《安順大棚栽培食用菌標準化生產技術示範與應用》項目,在紫雲縣「利用香菇菌渣培育大球蓋菇技術」示範成功,為紫雲縣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助推紫雲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 大菇小菇
    野生蕈菇,千奇百怪。古代美食達人,常入深山老林,探尋珍饈。可食用的野蕈,味道至鮮,被古人譽為食之極品。當然,需有識別毒蕈的本領,否則會有危險。       隨著科技發展,野生食用菌菇不僅實現了人工馴化栽培,還實現了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大家可能不知道,上海郊區有很多大型食用菌工廠。上海的菌菇產業,在國內早已獨領風騷。
  • 蘑菇的種類有哪些?
    [導讀] 可食用蘑菇是一種介於蔬菜和肉類之間的食物,具有很高的保健和藥用價值,因為種類有很多,吃法多樣,而備受消費者歡迎,現在我國的蘑菇培育技術不斷成熟,所以大量的食用菌走進了人們的生活,那麼可食用蘑菇的種類有哪些呢?接下來一起了解下吧!
  • 特色作物《農業農村部:貧困地區茶葉、黑木耳、香菇綠色高質高效...
    (三)防治葉部病害 農業防治。實行分批、多次、及時採摘,抑制茶白星病、茶芽枯病等為害芽葉的病害。適度修剪,剪除有病害的枝葉,帶出茶園集中處理。 生物防治。對茶餅病、茶白星病、炭疽病、輪斑病、雲紋葉枯病等主要病害,發病初期,可選擇3%多抗黴素300倍液噴霧防治。
  • 茶薪菇又名茶樹菇和油茶菇,茶薪菇無公害栽培技術
    4.菌袋泥砌碼垛出菇將菌袋一端的薄膜環割2/3脫袋,然後將兩個菌袋的袋底對接,臥擺於畦床上,相距3~5釐米,肥土填間。擺好一層,覆土1~2釐米,再擺第二層菌袋,再填土和覆土,如此擺放6~7層,呈梯形狀。上面泥土做成蓄水槽,便於灌水。此種方式可利用土壤優勢,提高產量和品質。
  • 香菇熟了,菇農樂了
    在合作社務工的脫貧戶趙鵬成告訴記者:「我在這裡承包了一個香菇棚,一個棚裡就放個2000個菌棒,預計收入能有一萬四五,外面又有一個蔬菜棚,加上我在這務工一天一百,一個周期下來大致能收入兩萬多。」
  • 猴頭菇發菌期間的雜菌、侵染性病害都有哪些處理措施!
    嗨,大家好,我是豫鄉伊人,今天給大家分享的種植小知識是:猴頭菇發菌期間的雜菌、侵染性病害都有哪些處理措施!培養室雜菌基數較高的問題,許多菇農對此並不能從根本上認識,這其中至少有兩個問題:一是受環境影響,比如緊靠倉庫、廁所、草堆、垃圾、雞舍、糞堆等;二是沒有接受系統的技術培訓。
  • 在進行人工種植豬肚菇時,有哪些核心技術,種植前景如何?
    豬肚菇,別名又叫大杯香菇、筍菇(福建)、紅銀盤(山西)、巨大韌傘、大鬥菇等。隸屬擔子菌門、擔子菌綱、多孔菌目、多孔菌科、革耳屬。豬肚菇,是我國北方地區的一種野生珍稀食用菌,夏季成群地生長在林野地上,被山區人民採摘食用。其口感風味獨特,似豬肚般的滑膩,因此而得商品名「豬肚菇」。菌柄去掉表皮後食用,似竹筍般的清脆,市場上將去皮的菌柄稱為「筍菇」。
  • 老菇農也可能「中招」:揭秘香菇種植的生化自毒現象
    在全國香菇種植產業中,很多地區的菇農都習慣於始終種植一個或者兩個香菇品種,有的菇農甚至在同一個種菇場地數年如一的種植同一個品種,最終導致香菇的病蟲害越來越多,管理難度逐年增強,產量和質量越來越差,造成這樣局面的「殺手」便是香菇的「生化自毒現象」。
  • 野生食用菌松乳菇首次實現人工栽培,吃貨們衝呀
    掌上春城訊近期,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於富強博士及其團隊在國內首次實現了野生食用菌松乳菇的人工培育(栽培)。松乳菇組隸屬於乳菇屬紅菇科,包括了大部分可食用或藥用且美味的乳菇,這其中以松乳菇最為著名,與塊菌(松露)、松茸、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雞油菌等名貴野生食用菌比肩,在北半球各國被廣泛採食。在我國各地,乳菇常被稱為谷熟菌、銅綠菌(雲南),紫花菌、樅樹菌(貴州),寒菌、樅菌(湖南),雁來蕈、重陽菌(江蘇),松樹蘑、嘎吱蘑(安徽),松傘(山東)等,深受各地市民的喜愛。
  • 美味寒菌實現半人工栽培
    長沙的寒菌,湘潭的雁鵝菌,懷化的樅菌,還有益陽的重陽菌,郴州的銅鑼菌……各地稱謂雖不同,指的都是同一美味山珍,國際通用學名為紅汁乳菇。4月14日從省林科院獲悉,經過該院專家的技術攻關,紅汁乳菇在我省已實現半人工栽培。  長沙市嶽麓區的含浦茶場內,專門栽種了20畝馬尾松,朵朵蘑菇正破土而出。
  • 如何進行雞樅菌栽培,有哪些關鍵栽培技術,種植前景如何?
    ◆脫袋出菇當菌袋壁出現米粒大小的釘狀原基時,移至菇房或陽畦脫袋出菇。室內栽培時,接種後的菌袋可擺放在床架上培養和脫袋出菇。陽畦栽培時,將培養好的菌袋運至栽培場地,脫袋後臥放於畦床上,菌棒間距2釐米,畦底最好鋪3釐米左右厚的粗砂,以利通氣和排水。菌袋放好後,上蓋一薄層溼稻草(春季栽培時,要加蓋薄膜),以利保溫保溼,促進發菌。
  • 玉米芯栽培技術,培養料這樣製作,產出的菇品質好!
    1991年冬,河北省清苑縣利用工業廢料玉米芯50萬千克大面積栽培平菇,平均生物效率在150%以上,原料成本下降60%,獲純利潤80多萬元。工業廢料玉米芯大面積栽培(1)培養料配製工業廢料玉米芯一般是經過酸洗或水煮的,料熟而偏酸,透氣性差,含水量高,含速效養分低,因此在配方的組成成分和配製方法上,應有別於其他培養料。
  • 《香菇的栽培技術》,菌類的害蟲原理以及防治方法!
    3.跳蟲:跳蟲又叫菸灰蟲,最常見的有紫色跳蟲、黑扁跳蟲等。跳蟲常食的食用菌有香菇、平菇、草菇、雞腿菇、杏鮑菇、大球蓋菇、木耳、猴頭、姬松茸等。(1)症狀:常聚集在接種穴周圍或菌柄與菌褶交界處。危害菌絲,致使菇蕾和菇體枯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