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援助盧安達:傳授非洲人農業技術,栽培平菇靈芝水稻!

2020-12-04 小龍闖非洲

徽派建築 中國援盧安達農業技術示範中心,位於盧安達布塔雷魯伯納,總用地面積為22公頃。 基建工程佔地約1公頃,總建築面積為2868平方米。

中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 2009年4月22日舉行開工典禮,2011年4月1日竣工。

出牆的三角梅

牆角的三角梅

展覽室 本項目由福建農林大學實施,在盧安達開展稻穀生產、菌草生產、水土保持和蠶桑生產等援助項目。

人工栽培的鹿角靈芝,正在晾曬 陳老師帶領我們參觀了農業中心,感謝其詳細講解及熱情款待。 鹿角靈芝,由於其形狀像鹿角,故得其名。 鹿角靈芝成分、藥效完勝普通靈芝! 鹿角靈芝中的抗氧化物質及靈芝三萜高於普通靈芝;靈芝多糖含量竟達到了普通靈芝的2.8倍!

菌袋生產車間 平時會僱傭當地人,來生產菌袋。因是周末,工人休息。 我們平時所吃的平菇等食用菌,即是採用菌袋栽培的。

耐不住寂寞,鑽出袋子的食用菌 盧安達有一個古老傳說:誰吃了蘑菇,誰家裡的牛就會死亡。在這個農業人口超過80%的東非國家,牛羊堪稱家庭支柱,而在這一傳說的影響下,盧安達人沒有吃蘑菇的習慣。

菌草菇栽培室

栽培的平菇,剛收割完 如今,盧安達人不僅開始吃蘑菇,還爭相種植蘑菇。因為吃蘑菇,不少人營養不良的問題得以緩解,而種蘑菇還使一部分人走上了致富路。 這些,都得益於中國援盧安達農業技術示範中心。 盧安達菜市場的平菇,價格約15人民幣1公斤。

孤獨的一棵平菇 一袋菌袋,約3人民幣。 栽培非常簡單,放在潮溼陰暗的地方,定期灑水,保持溼潤。 長大成熟的平菇,能產生翻倍的收益。

種植的菌草 菌草,是用來製作菌袋的主要原料,為菌草菇的生長,提供養料。

參觀水稻田 中國專家,在試驗田中栽培的水稻,每公頃可達5-8噸。當地產量,在2-4噸左右。比傳統栽培稻穀單產提高了2倍之多。 盧安達,並不是一個缺水的國家,有河有湖。 雨季時,降雨豐富。旱季時,一般在大規模的水稻田附近,都有水庫。

水稻田 良田萬畝,這還是你印象中的非洲嗎? 盧安達的大米,還不能自給自足。 主要從鄰國坦尚尼亞進口,約6人民幣1斤。

中國專家組種植的蔬菜 因是旱季,山坡缺水,蔬菜長勢不是太好。 農業示範中心,距離中國人聚集的首都基加利,約2個小時的車程。

撿柴的小朋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中國,不僅在物質上,更在技術上,援助非洲。 希望這些撿柴的小朋友,能接受教育,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有美好的未來,建設美麗的盧安達。

相關焦點

  • 中國軍人把種植技巧傳授給非洲人,黃瓜受歡迎,辣椒當水果吃
    這嚴重阻礙了非洲地區的農業發展。隨著世界各國之間的關係愈加密切,人類意識到維護全球的發展才能更好地維護各個國家的平衡發展,所以援助非洲等落後國家的項目已經成為一大國際要事。 作為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的國家,也作為一個嚮往全球和平發展的國家,中國這些年一直都在派遣相關人員展開援非行動,讓非洲人解決了很多生存上的困難,為促進非洲農業的發展,我國軍人還將種植技巧傳授給了非洲人
  • 中國雜交水稻承載起馬達加斯加糧食安全的新希望
    這片40公頃稻田是由中國援助的農業專家與當地農民共同協作,用農用小型旋耕機進行雜交水稻的栽培試驗示範。初步估算,雜交水稻平均產量接近每公頃10噸,而該地區目前的平均產量為每公頃2.8噸。「我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參加該項目的稻農漢塔說。她預計這次試種最低產量為每公頃8噸。作為接受過雜交水稻技術培訓和支持的稻農之一,她說:「栽培技巧並不難,但也需要不少參與。
  • 家庭栽培裝置倉是什麼黑科技?在家就可種蘑菇
    家庭園藝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休閒減壓方式之一,近日,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經過對栽培種類和模式進行篩選,在京郊生產園區推出了平菇、榆黃菇、靈芝等適合家庭栽培的裝置和栽培技術,為市民的家庭園藝生活提供更加豐富的特色栽培品種。
  • 中國幫助50多個國家掌握雜交水稻技術
    新華網長沙9月12日電(記者丁文杰 李丹)記者從正在長沙舉行的中國雜交水稻技術對外合作部長級論壇上了解到,為了幫助一些發展中國家提高糧食產量,中國政府先後幫助50多個國家掌握了能夠促進大幅增產的中國雜交水稻技術。
  • 靈芝代料栽培常用培養基配方有哪些?靈芝栽培技術有何要點?
    今天也固然沒有人相信復活和成仙這回事了,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名氣,靈芝,俗稱「仙草」,是享譽久遠的中華瑰寶,也是較為名貴的中藥材,備受中醫學者的親睞。由於天然靈芝有限,目前大部分靈芝都是人工栽培。那靈芝是如何栽培出來的呢?靈芝的栽培方式有短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兩種模式,代料栽培又分為瓶栽和袋栽兩種方式。目前,我國靈芝的栽培以袋栽(代料栽培)為主。
  • 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國農業專家助力蒲隆地水稻產業發展
    11月2日,中國湖南省衡南縣清竹村,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畝產成功突破1500公斤大關。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澇災情的多重衝擊下,這個目標的實現來之不易。這不但取決於科研團隊的創新,還得益於一線農業工作者們的辛勤勞作。
  • 平菇栽培有哪幾個生長發育階段?對生長條件有何要求?看完就懂了
    平菇營養非常豐富,而且味道鮮美。根據科學測定,在幹菇中蛋白質的含量達到了30.5%,粗脂肪的含量達到了3.7%,纖維素的含量達到了5.2%。平菇是我國品種最多,溫度適宜範圍最廣,栽培面積最大的食用菌種類。平菇在栽培過程中有哪幾個生長發育階段,又需要怎樣的生長條件呢?
  • 中國農業科學家首次揭秘水稻自私基因
    中國農業科學家系統解析了水稻粳稻與秈稻雜種不育問題及遺傳特性,發現自私基因系統控制水稻雜種不育,影響稻種基因組的分化,並有望解決水稻雜種不育的難題。該項研究成果於6月8日在國際學術頂級期刊《科學(Science)》雜誌上在線發表。
  • 白芨種植基地白芨的栽培技術免費提供
    杭州中澤宜康生態種植有限公司專業培育蘭科植物及種植,野生白芨,鐵皮石斛,金線蓮,靈芝,重樓的採集及研究。公司通過與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浙江中藥研究所、浙江農林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致力於白芨、鐵皮石斛、金線蓮,靈芝,蘭花等名貴、稀缺經濟植物的選育、種植、深加工技術的研發及科技成果技術轉化工作。
  • 「中國那些事兒」邊抗疫邊生產:中國雜交水稻承載非洲糧食安全新希望
    在馬達加斯加的雜交水稻試驗田裡,中國專家組成員與當地農民一起收割水稻。中國日報網5月11日電(記者 柳洪傑)中國雜交水稻種植項目寄託著非洲國家馬達加斯加實現糧食自給自足的希望。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很多國家糧食進口面臨困難的背景下,雜交水稻為馬達加斯加糧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中國的雜交水稻幫助我們緩解了糧食問題。從今年起,我們動員一切力量,推動雜交水稻在全國大面積種植。」在中國—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項目支持下,中國農業農村部於2019年10月派出9名專家和技術人員前往馬達加斯加傳授農業技術。
  • 盧安達
    此66種商品佔盧從中國進口產品總量的83%。  盧安達屬於世界上最落後的國家之列,中國產品在技術上、質量上及價格上都很適合盧安達的國情。但是,盧安達市場有不規範、分散、資金周轉慢,存在著購買慾望大與資金不足的矛盾,並且是一個落後的個體種植的農業國,工業基礎薄弱,交易難度大,對盧交易信心不足,我對盧出口受交通運輸不便等特點。
  • 水稻高產攻關再創佳績 畝產最高達1019.33公斤
    據了解,我縣自2000年起就十分注重水稻高產科技攻關。當年就實施了國家農業科技跨越計劃《中國超級稻試驗示範》專題《協優9308高產示範》,建立了百畝示範方,單產創浙江省最高紀錄,科研成果《超級稻協優9308的選育、超高產生理研究及生產集成技術示範推廣》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平菇三級菌種(栽培種)製備,以及菌種保藏和貯藏!
    平菇三級菌種(栽培種)製備:栽培種培養基的原料和配方將原種轉接到同一培養基上進行擴大培養,即為栽培種。所以栽培種培養基的原料和配方與原種培養基的相仿。上述提供的平菇原種培養基配方,不做任何改變均可作為平菇栽培種配方。栽培種培養基製作栽培種培養基製作方法與原種製作方法相同栽培種多採用塑料薄膜袋來進行培養,塑膠袋裝量多,價格便宜,易於運輸,使用也方便。栽培種用高壓鍋滅菌時,必須用005毫米厚的聚丙烯塑膠袋;聚丙烯袋耐高溫高壓,高壓滅菌時不會變形。
  • 世界人口日:非洲糧食危機 中國的援助方案是什麼?
    目前這些國家除了靠糧食援助,還有的主要從他國進口。有專家就表示,非洲每年要花費約350億美元進口食品;但如果將投資到資源產業和用於進口食物的錢投資到農業產業化發展,將帶來更持續的收益,可幫助非洲大量農民脫貧,同時減少對食品進口的依賴。就在最近,我國雜交水稻在非洲創高產紀錄的消息在網絡上引發熱議,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網友紛紛點讚中國專家和中國農業技術。
  • 科學看待靈芝對人體保健作用!
    建議大家冷靜下來,辨證看待靈芝對人類的貢獻。如何科學選擇高品質的靈芝及孢子粉?掌握5點是關鍵!   靈芝專家經過對於靈芝的實驗分析,靈芝不同品種、不同栽培方式、不同栽培環境、不同生長期的藥效品質都存在有差異。因其藥效品質的差異,靈芝商品的市場售價也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  目前全世界靈芝約有200種,中國有120餘種。靈芝如蘑菇一樣,有些靈芝藥用價值很低,有些甚至是毒靈芝。
  • 多家靈芝企業亮相本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
    11月11日,以「科技改變生活,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深圳市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由中國商務部、科技部、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每年在深圳舉行,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科技類展會。
  • 平菇覆蓋營養土高產栽培,種植起來也沒有那麼難,愛吃的進來瞅瞅
    一 室外畦床栽培平菇用營養土覆蓋脫袋後的裸露菌塊,是一項簡便易行的增產措施。其增產機理在於營養土既能為菌絲提供無機養分,又有較強的持水力,能調節培養料的水分平衡,具有養菌作用。此外,還可克服因培養料過幹而導致子實體早熟的缺點。
  • 專注研究35年,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程式華——「還是到...
    從1988年開始,程式華就不斷嘗試讓中國南北兩大派系的水稻「聯姻」。在中國,北方以種植粳稻為主,南方水稻主產區種的則是秈稻。如何通過秈粳雜交,提升水稻綜合形狀,一直是困擾程式華的一大難題。在不斷的探索中,程式華創建起「後期功能型」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體系。他改變雜交路子,以秈稻作為雜交稻的主基因,再融入部分粳稻基因,在水稻雜交的孫輩、曾孫輩中找好苗。
  • 中國雜交水稻造福全世界
    這裡誕生了雜交水稻的若干明星品種和育種材料,達到了超級雜交稻研究的世界最高水平。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雜交水稻技術,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科技創新碩果纍纍自1964年湖南開創雜交水稻研究以來,以袁隆平為代表的水稻種業科技工作者們披荊斬棘、孜孜不倦,雜交水稻研究不斷取得突破,實現了從三繫到兩系再到超級雜交稻的三次重大技術創新。
  • 中國雜交水稻創紀錄,袁隆平英文致辭:願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
    中國農業技術專家在馬達加斯加馬義奇鎮種植了5公頃雜交水稻,最近完成了抽樣測產,得出的數據達到每公頃10.8噸,在當地,這是非常驚人的高產量。遠遠高於當地一般每公頃3噸左右的產量。馬達加斯加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部長呂西安·拉那利維魯:使用雜交水稻種子,將極大地提高馬達加斯加的水稻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