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築 中國援盧安達農業技術示範中心,位於盧安達布塔雷魯伯納,總用地面積為22公頃。 基建工程佔地約1公頃,總建築面積為2868平方米。
中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 2009年4月22日舉行開工典禮,2011年4月1日竣工。
出牆的三角梅
牆角的三角梅
展覽室 本項目由福建農林大學實施,在盧安達開展稻穀生產、菌草生產、水土保持和蠶桑生產等援助項目。
人工栽培的鹿角靈芝,正在晾曬 陳老師帶領我們參觀了農業中心,感謝其詳細講解及熱情款待。 鹿角靈芝,由於其形狀像鹿角,故得其名。 鹿角靈芝成分、藥效完勝普通靈芝! 鹿角靈芝中的抗氧化物質及靈芝三萜高於普通靈芝;靈芝多糖含量竟達到了普通靈芝的2.8倍!
菌袋生產車間 平時會僱傭當地人,來生產菌袋。因是周末,工人休息。 我們平時所吃的平菇等食用菌,即是採用菌袋栽培的。
耐不住寂寞,鑽出袋子的食用菌 盧安達有一個古老傳說:誰吃了蘑菇,誰家裡的牛就會死亡。在這個農業人口超過80%的東非國家,牛羊堪稱家庭支柱,而在這一傳說的影響下,盧安達人沒有吃蘑菇的習慣。
菌草菇栽培室
栽培的平菇,剛收割完 如今,盧安達人不僅開始吃蘑菇,還爭相種植蘑菇。因為吃蘑菇,不少人營養不良的問題得以緩解,而種蘑菇還使一部分人走上了致富路。 這些,都得益於中國援盧安達農業技術示範中心。 盧安達菜市場的平菇,價格約15人民幣1公斤。
孤獨的一棵平菇 一袋菌袋,約3人民幣。 栽培非常簡單,放在潮溼陰暗的地方,定期灑水,保持溼潤。 長大成熟的平菇,能產生翻倍的收益。
種植的菌草 菌草,是用來製作菌袋的主要原料,為菌草菇的生長,提供養料。
參觀水稻田 中國專家,在試驗田中栽培的水稻,每公頃可達5-8噸。當地產量,在2-4噸左右。比傳統栽培稻穀單產提高了2倍之多。 盧安達,並不是一個缺水的國家,有河有湖。 雨季時,降雨豐富。旱季時,一般在大規模的水稻田附近,都有水庫。
水稻田 良田萬畝,這還是你印象中的非洲嗎? 盧安達的大米,還不能自給自足。 主要從鄰國坦尚尼亞進口,約6人民幣1斤。
中國專家組種植的蔬菜 因是旱季,山坡缺水,蔬菜長勢不是太好。 農業示範中心,距離中國人聚集的首都基加利,約2個小時的車程。
撿柴的小朋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中國,不僅在物質上,更在技術上,援助非洲。 希望這些撿柴的小朋友,能接受教育,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有美好的未來,建設美麗的盧安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