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水稻播種面積、產量及前十大(產量)水稻種植國家的水稻生產...

2020-12-06 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全球水稻播種面積、產量及前十大(產量)水稻種植國家的水稻生產情況分析

2017/3/24 10:29: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

核心提示:根據 FAO 統計,2014 年度世界水稻播種面積約 16,325 萬公頃,總產量約74,096 萬噸,平均單產約 4,539 公斤/公頃,世界水稻生產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其播種面積、產量分別佔世界總播種面積、總產的 88.36%和 90.

  根據 FAO 統計,2014 年度世界水稻播種面積約 16,325 萬公頃,總產量約74,096 萬噸,平均單產約 4,539 公斤/公頃,世界水稻生產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其播種面積、產量分別佔世界總播種面積、總產的 88.36%和 90.05%,其中:中國是世界水稻播種面積第二、稻穀產量第一的國家。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4 年中國水稻播種面積 3,031 萬公頃、總產量 20,651 萬噸,分別佔世界總播種面積、總產量的 18.57%和 27.87%。

2009 年度-2014 年度全球水稻播種面積和產量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

2014 年度全球前十大(產量)水稻種植國家的水稻生產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

  2014 年水稻總產量佔全球總產量比重為85.36%,水稻播種面積佔全球播種面積的比重為 81.73%。從上表可以看出,在全球主要水稻種植國家中,2014 年,中國水稻總產量第一、播種面積第二,在單產方面亦領先於其他國家。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繫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相關焦點

  • 全球水稻產量前5名的國家
    全球水稻產量前5名的國家:第一、中國,2019年總產量為20962萬噸第二、印度,2019年總產量為16826萬噸第三、印度尼西亞,2019年總產量5204萬噸第四、越南,2019年總產量4064萬噸第五、泰國,2019年總產量
  • 水稻產量新基因! 中國水稻研究所種質創新課題組揭示水稻籽粒大小...
    水稻是人類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現今世界1/2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作為主食。我國是稻米消費大國,近60%的人口以大米作為主食。隨著人口的增長,耕地面積的下降,如何增加水稻產量直接關係到國家的糧食安全和社會的穩定發展。
  • 中國幫助50多個國家掌握雜交水稻技術
    新華網長沙9月12日電(記者丁文杰 李丹)記者從正在長沙舉行的中國雜交水稻技術對外合作部長級論壇上了解到,為了幫助一些發展中國家提高糧食產量,中國政府先後幫助50多個國家掌握了能夠促進大幅增產的中國雜交水稻技術。
  • 中國是全球水稻產消第一大國,「十三五」育種都有哪些突破?
    中國是全球水稻產消第一大國,「十三五」育種都有哪些突破?,均佔全球水稻生產和消費總量的28%左右。「十三五」期間,我國水稻播種面積和產量分別佔糧食作物的25.8%和31.9%,全國60%以上的居民以稻米作為主要口糧。因此,水稻產業持續穩定發展對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意義重大。據統計,2020年我國水稻播種面積45114.0萬畝,總產量21186.0萬噸。與「十二五」初期的2011年相比,水稻播種面積減少393.6萬畝,總產量增加了897.7萬噸。
  • 水稻種植必掌握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措施,讓水稻遠離蟲害
    水稻在我國的農業生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我國對於水稻的種植十分重視。但是從近些年國內多地水稻種植情況來看,水稻生產效果不佳,嚴重影響水稻質量及產量。究其原因,主要是水稻生產過程中水稻遭受病蟲害的迫害,難以健康生長,甚至死亡。對此,水稻種植戶應當加強水稻常見病蟲害的防治,儘可能規避水稻病蟲害的出現,使水稻健康生長。
  • 中國雜交水稻紮根馬達加斯加
    這期間,他的足跡遍布這個世界第四大島的各個水稻種植區,深入基層為當地農民做雜交水稻的高產示範,逐步擴大雜交水稻的影響力。與很多非洲大陸國家主要種植玉米、木薯等作物不同,島國馬達加斯加有著悠久的水稻種植歷史,大米是當地人的第一主食,當地的自然條件也非常適合種植水稻,因此在馬達加斯加推廣雜交水稻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 今年水稻價格
    在國際水稻節上獲獎的新水稻品種在伊牛保子鎮試種的第一年以每斤30元的價格出售。 「一斤大米是30元,價格比過去的高產大米品種價格高10倍。」遼寧省沉陽市法庫縣 伊牛堡子鎮第一副書記說。據悉,該鎮從今年開始種植沈農625新水稻品種10畝。
  • 水稻3片葉,控制75%產量,水稻抽穗揚花期,農民需保護功能
    水稻葉片是進行光合作用重要器官,上個世紀50年代,日本的村田先生指出莖上部葉片光合作用對於產量增加有重要意義,國內也有很多專家對此進行了研究,研究方法是大都是生長期剪去上部三片功能葉,然後來測試水稻產量。
  • 中國人的驕傲,袁隆平研究的雜交水稻,對我國糧食產量影響有多大
    雖然說這個方法已經不再使用,但是撇去會汙染環境以外,並沒有其他的任何問題,甚至還更加的方便,而且種植出來的農作物也更加好一些。在古代的時候,每個農民都會有幾畝田地的,雖然大家的耕種方法並不一致,但其實也是大同小異罷了。從戰國時期一直到明代的時候,一畝田地所能夠生產出來的糧食也不過是兩百到四百斤而已,這種產量根本就不能夠滿足農民們的生活需求。
  • 瞭望|雜交水稻:讓世界相信飢餓終將退卻消除
    當時的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新中國成立前的歷代政府都沒有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未來,以全球的糧食生產也難以滿足中國巨大的需求。近30年後的2020年,當由聯合國糧農組織等聯合編寫的最新版《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預測,全球範圍內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2020年飢餓人數至少新增約8300萬時,中國繼夏糧、早稻豐收之後,秋糧豐收已成定局,全年糧食產量預計有望增加。
  • 第三代雜交水稻,不僅僅是高產
    □ 第三代雜交水稻單位面積產量創紀錄,是生產力提高的主要衡量標誌,真正落實了藏糧於「技」,也讓藏糧於「地」戰略具有現實意義。 □ 雖然我國雜交水稻單產屢創新高,水稻單產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但仍比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日本、韓國等國水稻單產水平低,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 袁隆平為雜交水稻算三筆帳 將中國雜交水稻推廣到全世界
    「日本農業很先進,水稻每公頃產量在6.8噸,而我們的超級雜交稻每公頃產量達到10噸以上,比他們增產30%以上。」在9月7日開幕的2017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黃島論壇上,作為主旨演講嘉賓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以「海洋科技與糧食安全」為題,現場算了三筆帳,為將中國雜交水稻推廣到全世界現身說法。
  • 說說雜交水稻和他爸那些事兒
    1976年,在時任國家領導人華國鋒的重視下,野敗型雜交稻開始大面積推廣,全國種植面積達到208萬畝,增產全部在20%以上。 關於雜交水稻種植,謝華安院士等人培育了「汕優63」解決了第一代大面積推廣的雜交稻不抗病(稻瘟病)問題,1986年成為全國雜交稻播種面積第一,並在此後16年連續穩居首位。西南雜交水稻之父周開達等人培育的岡型(原始品種出自非洲甘比亞)、D型雜交稻,在長江中上遊及雲貴川廣泛種植,約佔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三分之一。
  • 水稻的發展史,你了解多少?
    水稻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它提供了全球近50%人口的食物來源。水稻增產對保障糧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到2050年,全球人口增長預期將超過90億,要求糧食產量持續增長才能滿足人口增長的需求。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產國和稻米消費國。如何用全世界7%的耕地養活全世界22%的人口,一直是我國農業科學家面臨的巨大挑戰。
  • 水稻什麼品種最高產
    水稻什麼品種最高產?清江鶴認為這個說法並不妥當。水稻品種的產量是相對的而且是有區域性的。一個水稻品種在甲地特別豐產穩產,引種到乙地以後,可能就不一定豐產穩產,更不用說高產。就是同一個品種在同一個地方種植,也會因為種植習慣,種植技術,種植模式不同產量有所區別。
  • 全球變暖嚴重威脅農作物產量 水稻基因庫為全球糧食安全帶來曙光
    但在過去幾年裡,隨著氣候變化導致更不穩定和更極端的天氣,使得農民迫切需要能夠抵禦乾旱、洪水和害蟲的水稻品種,該基因庫的任務變得更加緊迫。與這些重要特徵相對應的基因在這個基因庫中都可以找到。「氣候變化是對糧食安全的最大威脅。」全球作物多樣性信託基金會(Global Crop Diversity Trust)執行董事Marie Haga說。
  • 一畝田農業資訊網-未來超級水稻:若新品種成功或使產量提升50%...
    未來超級水稻  人均耕地面積持續萎縮,雜交技術也臻於極致、進入瓶頸,研究人員不得不將糧食增產的希望寄於C4技術  2012年12月17日至19日,來自英、美、中等多個國家的17支科研團隊匯聚於菲律賓馬尼拉,在亞洲最大的國際農業科研機構——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參加一年一度的「C4年會」。
  • 如果中國沒有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大家會餓肚子嗎?
    我國水稻播種面積佔世界第二,產量佔世界第一。世界水稻的主產區集中在亞洲。播種面積佔世界的近90%,水稻產量佔全球水稻產量的91%。在亞洲,印度、中國、印尼、孟加拉國、泰國5國水稻播種面積均在1000萬公頃以上。中國是世界上水稻總產量最高的國家,水稻產量佔全球總量的31%;印度是全球播種面積最多的國家,水稻播種面積佔全球總播種面積的29.5%左右。
  • 雜交水稻研發歷程揭秘
    如此聲勢浩大的水稻研究,在全球也絕無僅有。因為世界上多數地區都以麵粉為主食,而有13億人口的中國,則是以大米為主糧的為數不多的國家之一。早在北宋時期,水稻總產就躍居糧食作物的首位,而明清以後,水稻更是中國的主要食物依賴。龐大的需求,使得歷代當政者都對稻米問題異常看重。
  • 遺傳發育所儲成才課題組實現水稻施氮肥少而產量高...
    該研究是該領域裡程碑式的工作進展,對未來培育施氮肥少而高產的水稻奠定了基礎。氮是植物需求量最大的礦質營養元素,農業生產中以氮肥為主的化肥投入對提高糧食產量、保障糧食安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氮肥的超量施用導致植物氮肥利用效率低下,引起包括溫室氣體排放、水體富營養化在內的諸多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