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空秕粒是如何形成的?
水稻空秕粒是指不受精的空粒和受精後不能發育的半空粒,正常栽培條件下,水稻空秕率為15%~25%,如果遇到不良氣候環境影響,水稻空秕率會增高,嚴重影響產量,因此,在水稻生產上除了爭取多穗大穗外,還要減少空秕粒,提高結實率,增加千粒重,才能獲得高產。把這些空秕粒變為飽滿成熟粒,水稻產量也就隨著提升上去。
-
水稻要高產,什麼時候補硼?教你這2個技巧,穗大粒多粒飽滿
硼是所有開花結實的作物必需的微量元素,這個很多農民都已經記住了。因此大家一致認為,等水稻揚花的時候再補硼,促進開花結實。這是大錯特錯的,等到揚花期在補硼,這個時候花器官已經建成了,如果前期發育不好,稻穗短,分枝少,穎花退化多,此時再怎麼補,也只能是促進沒退化的部分穎花授粉受精,灌漿結實。這對於實現水稻高產,遠遠不夠!水稻高產,稻穗的形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步分化發育。
-
水稻需硼雖然少,還需合理補硼,每季噴3次,穗長粒多,結實率高
水稻需硼雖然少,還需合理補硼,每季噴3次,穗長粒多,結實率高 雖然說硼不是水稻植株的組成物質,但硼對水稻的生理過程有十分特殊的作用。 硼比較集中地分布在子房、柱頭都花器官中因此它對繁殖器官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由於硼進入植物體內,常牢固地結合在細胞壁結構中,因而硼在植物體中,相對來說幾乎是不移動的。它的移動明顯受蒸騰作用的影響。 當下農民種植水稻的現狀是很少有使用硼肥的習慣。
-
回顧水稻全種植期的田間管理,來年再戰!
水稻從種子萌發開始,經過髮根、長葉、分櫱、拔節、長穗、開花、結實等一系列生長發育過程,最後形成新的種子,稱為水稻的一生。 返青期:移栽後水稻從秧田到本田成活的緩衝期。 分櫱期:包括始期、盛期、末期(最高分櫱期)以及決定穗數關鍵時期的有效分櫱終止期。 長穗期:包括穗分化各期、拔節期以及外觀看到劍葉鞘膨鼓時的孕穗期。 結實期:包括抽穗開花期、乳熟期、蠟熟期、黃熟期和完熟期。
-
病蟲害科普丨水稻葉鞘腐敗病的危害與防治
由於水稻葉鞘腐敗病發生於孕穗期劍葉鞘上常常引起水稻空秕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質變劣,嚴重影響水稻產量和品質。一般流行年份減產10%~20%,嚴重者可高達50%以上,有的甚至絕收。
-
植物免疫誘導劑氨基寡糖素促水稻生長增產的應用技術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氨基寡糖素在水稻上的應用會達到怎樣的效果。應用方法1、培育壯苗:將氨基寡糖素兌水稀釋進行浸種,溫度在20~25℃,浸種24小時。在水稻秧苗1~2葉期,使用氨基寡糖素水劑進行葉面均勻噴霧,間隔10~15天噴霧1次,每個生長周期施用2~3次,能促進水稻的健壯生長,葉片濃綠,提高水稻抗性,同時促進根系發達,植株粗壯。
-
水稻三蟲三病,指的是哪些?該如何有效防治?
潛葉蠅的防治主要在防,移栽補水之後及時使用無人機噴施一遍殺蟲劑,基本上就能保證10-15天的安全事件不被潛葉蠅危害。返青之後控制水層不要太深,也能避免大多數的潛葉蠅危害。1.2負泥蟲。這個蟲子比較有意思,在水稻的分櫱期啃食葉片,趴付在葉片之上的形態與泥點類似,因此叫做負泥蟲。對於負泥蟲的防治比較簡單,使用一些燻蒸、觸殺或者胃毒類的殺蟲劑都能有效地防除。
-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李自超/張洪亮團隊解析水稻抽穗期與產量三要素...
隨著水稻單個產量因子的提升趨於飽和及大量功能基因的克隆,複雜性狀的研究及其與其他性狀的平衡發展越來越受到科學家的重視。例如穗粒數的增加伴隨抽穗期的延遲,大穗必定伴隨穗數的減少。
-
2020年水稻防治這些害蟲!防治方法看這裡!
水稻種植過程中,容易受到一些蟲害侵擾,導致產量和質量下降;水稻蟲害防治一直也是種植者們關心的問題,以下歸納幾種常見水稻蟲害的防治方法,供參考:2020年水稻蟲害預測根據2020年病蟲害預測信息,今年我國水稻病蟲害總體呈偏重發生態勢,預計發生面積12億畝次。
-
華南農大劉耀光院士團隊揭示水稻抽穗期感光性演變的分子機制
奕梵2020年10月22日,華南農業大學、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水稻為短日照植物,古老的水稻適應南方短日環境,具有強感光性,即在長日季節不抽穗,在短日季節才抽穗開花。在人工選擇的作用下,許多現代水稻品種具有較弱感光性,可以在更高緯度地區(更長日長條件)種植而抽穗結實,使水稻適應於更廣大區域的種植。
-
水稻噴施赤黴素過量,出現徒長,該怎麼辦?
水稻赤黴素打多了怎麼辦?水稻噴施赤黴素主要作用,①促進水稻傳花授粉,誘導單性結實,提高水稻產量。②促進水稻生長,加快水稻的伸長。③擴大葉面積,加快莖葉生長,有利於代謝物在韌皮部內積累,活化形成層。④抑制成熟、衰老,促進營養生長。
-
水稻倒伏哪個時期易發生?如何科學防倒伏,實現高產抗倒栽培?
與品種、施肥有關,莖稈細弱,基部節間拉長,負擔不起上部的力量,發生倒伏,倒伏一般發生在抽穗期。從倒伏的情況看,水稻倒伏主要以根倒為主,按照倒伏傾斜角度分類標準看,3種類型均有發生。5、重施氮肥輕磷鉀肥,使植株生長過旺,封行過早,節間增長,穗期葉面積過大,貪青晚熟,造成徒長倒伏。6、病蟲害防治不當。紋枯病、二化螟和稻飛蝨防治效果差,紋枯病嚴重時導致基部葉片失去養根功能,稻飛蝨、二化螟嚴重時直接導致莖稈枯死等。7、狂風驟雨容易導致水稻倒伏。
-
東北水稻中後期田間管理技術意見
但5月以來,陰雨寡照天氣較多,部分地區水稻出苗偏遲,插秧進度延緩,栽插後前期分櫱偏差、長勢不均衡。目前,東北水稻正處於分櫱拔節至孕穗期,是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7月份以來,高溫高溼天氣易導致稻瘟病等加重發生。針對當前生產情況,東北水稻中後期要加強肥水調控,促進苗情轉化升級,搭好豐產的架子。 一是加強水分管理。
-
【科技日報】我成功克隆水稻多個功能基因
我科學家成功的克隆了水稻多個產量、品質、抗逆和生長發育相關的功能基因,成果相繼發表在Nature等頂尖學術刊物上,基因申請了發明專利,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引起了廣泛關注。 這些基因的克隆代表了該領域的最新進展,研究論文產生了重大影響,多個基因已被用於培育多抗、優質、高產、營養高效的新型超級水稻品種。
-
水稻生長後期出現二化螟、大螟等螟蟲造成白穗,需用藥防治嗎?
在田間走訪時,有時會遇到部分農戶已經抽穗灌漿的水稻出現白穗,拔起植株,剝開葉鞘會發現蟲孔,裡面有蟲及蟲糞,可判斷是二化螟、大螟等螟蟲危害。水稻生長後期出現白穗等於整穗都會變成秕粒,產量會受到影響,而且螟害有可能轉株,危害2-3個稻穗。那麼出現白穗後還需用藥防治螟蟲嗎?
-
2011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治技術方案
二、防控策略 以稻田生態系統為中心,以重大病蟲為主攻對象,抓住重點區域和關鍵時期,做好害蟲主害代和病害流行關鍵期的防控,主推綠色防控技術,注重合理用藥,推進專業化防治,將病蟲危害損失控制在經濟允許水平以下,減少使用化學農藥,保護稻田生態環境,努力實現水稻病蟲害的可持續治理。
-
水稻種植必掌握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措施,讓水稻遠離蟲害
1 水稻常見的病蟲害近些年,水稻病蟲害趨於嚴重化,使水稻植株遭受嚴重迫害,最終導致水稻產量和質量不佳,給種植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對此,了解水稻常見病蟲害,提出切實有效的防治措施來消除病蟲害是非常必要的。1.1常見病害1.1.1水稻稻瘟病水稻稻瘟病通常在3葉期前後發病。3葉期前發病,將會導致秧苗莖基呈灰黑色,葉鞘和葉片紅褐色。
-
水稻直播流行,雙季晚稻直播如何獲取高產?掌握好4個關鍵技術
水稻直播栽培因其能節省勞動力、節本高效等特點,深受農民的歡迎,採取直播種植的面積越來越大,今年早稻面積增加的同時直播早稻面積也增加。當前江西早稻處於抽穗-灌漿期,下個月上旬後期陸續進入收割期,採取拋秧、移栽的雙季晚稻正在播種育秧。
-
水稻分櫱期誤噴施赤黴素後怎樣解救?適時適量使用好處多,可增產
外源赤黴素進入到植物體內,具有與內源赤黴素同樣的生理功能。研究表明,在水稻破口期和始穗期噴施赤黴素1-1.5克/畝,有利於提高水稻的千粒重、穗實粒數和結實率,縮短抽穗時間,提高產量。使用須注意:嚴格掌握使用適期和用量,過早、過量都易引起稻株過高而倒伏 。
-
水稻孕穗期,把握住重要的促高產節點!
一般在抽穗前13-16天施用,每畝追施尿素 3-4 公斤,加氯化鉀 4-5 公斤或相同量的專用複合肥及水稻專用葉面肥等。 病蟲防治水稻孕穗期,田間通風透光性差,加上適溫高溼,極易發生各種病害和蟲害。稻縱卷葉螟危害葉片,幼蟲綴絲縱卷水稻葉片成蟲苞,幼蟲匿居其中取食葉肉,僅留表皮,形成白色條斑。掌握在幼蟲二、三齡盛期噴藥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