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蟲害科普丨水稻葉鞘腐敗病的危害與防治

2021-01-08 騰訊網

一、分布與危害

水稻葉鞘腐敗病簡稱鞘腐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該病最早於1922年首次記載於我國臺灣省。其後,在日本以及南亞和東南亞各產稻國家相繼發現。在我國以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稻區發生較多,尤以中稻及晚稻後期受害較重。雜交稻及其制種田發生也很普遍。由於水稻葉鞘腐敗病發生於孕穗期劍葉鞘上常常引起水稻空秕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質變劣,嚴重影響水稻產量和品質。一般流行年份減產10%~20%,嚴重者可高達50%以上,有的甚至絕收。

1974年早稻抽穗期間,在江蘇鎮江和蘇州等地區種植的二九青、矮南早1號品種上,劍葉葉鞘上普遍發生紫褐色斑塊,許多田紫鞘株率達60%以上。葉鞘變紫引起葉片早衰枯黃,光合能力減弱,結果不實率增加,千粒重降低。2000年以後,雜交水稻在各地迅速發展,雜交稻的紫鞘、爛鞘也相當嚴重。諸葛根樟等(1991)認為,其病原菌與水稻葉鞘腐敗病的是一樣的,並認為如果病菌通過傷口侵入,往往造成組織壞死,出現葉鞘腐敗病症狀;而從自然孔口侵入的往往造成細胞死亡,則出現紫鞘病症狀。

二、症狀

葉鞘腐敗病從水稻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發生,主要在孕穗初期和揚花期劍葉葉鞘發病造成嚴重危害。

幼苗染病,葉鞘上產生褐色病斑,邊緣不明顯。種子帶菌,多數先感染不完全葉,隨後新出葉鞘發生褐色病斑,嚴重的可導致死苗。

分櫱期染病,葉鞘上或葉片中脈上初生針頭大小的深褐色小點,擴展後形成菱形深褐色斑,中間顏色較深,邊緣淺褐色。葉片與葉鞘交界處常呈現褐色大病斑。

孕穗至抽穗期發病,劍葉葉鞘首先罹病且受害嚴重。發病初期產生暗褐色斑點,擴大後顏色黃、褐,濃淡相間,呈現虎皮斑狀大型斑紋,中心部分顏色較淡,最外圍褪成黃綠色,邊緣暗褐色至黑褐色,較為清晰,是葉鞘腐敗病的典型症狀。輕者呈包頸半抽穗,造成減產;嚴重時病斑蔓延至整個葉鞘,形成枯穗或半包穗,包在鞘內的幼穗部分或全部枯死。溼度大時,在病葉鞘表面以及內部的幼穗上均可產生白色略帶粉紅色的黴狀物,即病菌的菌絲體、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穗難以抽出,結實很少或基本不結實穗頸、枝梗、穀粒上的症狀多為不規則的褐色斑點。

葉鞘腐敗病病狀易與紋枯病混淆,區別之處在於:

1>葉鞘腐敗病後期發生在劍葉葉鞘上,而紋枯病多發生在下部葉鞘上;

2>前者病斑似虎皮紋斑,褐色斑紋相間明顯;後者病斑雲紋狀,灰白色;

3>前者病部的病徵為白色略帶粉紅色的黴狀物,而後者主要為菌絲體,在後期糾結形成顆粒狀褐色菌核。

三、防治技術

水稻葉鞘腐敗病的防治應採取選用抗病品種和農業栽培管理措施相結合的預防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的綜合措施。

1.選用抗病品種

品種不同水稻葉鞘腐敗病發病率差異很大,各地可因地制宜選用抗病豐產品種。選栽早熟、穗頸長、抗倒、抗(耐)病品種,淘汰感病品種。早稻可選用浙輻862、原豐早、二九豐、四梅4號、滬南早;晚稻可選用加湖5號、農試4號等抗病品種。

2.清除田間病株殘體

對上年發病地塊,及時處理病稻草;發病重的稻田,及時清除稻草殘體及田間稻茬。稻株殘體用作堆肥時,必須經過充分腐熟後再行施用。剷除田邊和水溝邊的雜草。

3.加強田間管理

搞好健身栽培,提髙水稻植株的抗病力。實行科學的測土配方施肥,氮肥與磷、鉀肥配合施用,避免偏施、過施氮肥,做到分期施肥,防止後期脫肥、早衰。沙性土壤要適當增施鉀肥,使水稻生長健壯,增強抗倒能力。雜交稻制種田的母本要及時噴施赤黴素,促進抽穗,防止出現包頸穗。對易倒伏品種及時做好排水曬田,降低田間溼度。積水田要開深溝排水,一般田要淺水勤灌,適時曬田,使植株生長健壯,後期不貪青。

4.治蟲防病

應根據當地的氣象條件及蟲情預測預報,結合苗情及時噴藥防治害蟲,避免害蟲的咬傷誘發病害發生。

5.化學防治

1>種子消毒可結合防治其他水稻病害,進行種子消毒,以減少菌源。可用25%咪鮮胺乳油,對雜交稻種用2000倍液浸種12~24h,浸種後直接催芽;或用40%禾枯靈可溼性粉劑250倍液浸種20~24h撈出後洗淨、催芽、播種。

2>成株期噴霧水稻破口到齊穗期是藥劑防治的關鍵時期。以病叢率達到30%為施藥防治指標。噴施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每公頃用量60g;或75%三環唑可溼性粉劑,每公頃用量300g;或40%禾枯靈可溼性粉劑,每公頃用量900~1125g;或25%咪鮮胺乳油,每公頃用量900~1125g,以上藥對水噴霧,間隔10d,防治1~2次。還可兼治穗頸瘟、水稻葉尖枯病和稻曲病等。

來源:《中國農作物病蟲害》

相關焦點

  • 水稻葉鞘腐敗病的發生及其防治
    水稻葉鞘腐敗病的發生及其防治該病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發生。幼苗期染病,葉鞘上生褐色病斑,邊緣不明顯。分櫱期染病,葉鞘上或葉片中脈上初生針頭大小的深褐色小點,向上、下擴展後形成菱形深褐色斑,邊緣淺褐色,葉片與葉脈交界處多現褐色大片病斑。
  • 水稻種植必掌握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措施,讓水稻遠離蟲害
    1 水稻常見的病蟲害近些年,水稻病蟲害趨於嚴重化,使水稻植株遭受嚴重迫害,最終導致水稻產量和質量不佳,給種植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對此,了解水稻常見病蟲害,提出切實有效的防治措施來消除病蟲害是非常必要的。1.1常見病害1.1.1水稻稻瘟病水稻稻瘟病通常在3葉期前後發病。3葉期前發病,將會導致秧苗莖基呈灰黑色,葉鞘和葉片紅褐色。
  • 水稻專心蟲開始危害葉鞘,請注意及時防治,減少損失
    近一段時間,成都的水稻開始進入分櫱高峰期,少數田塊開始出現枯鞘植株,不注意分辨,容易當成葉鞘腐敗病。要是沿著錯誤的方向用藥,就會出現問題。 專心蟲這個時候的枯鞘,多數是水稻二化螟危害,分櫱期產卵,進入葉鞘危害,形成枯鞘現象。成都這邊喜歡叫這種蟲子「專心蟲」,尤其是抽穗初期,進入莖稈,把幼嫩的莖稈咬斷,形成白穗。
  • 病蟲害科普丨水稻負泥蟲的危害與防治
    多發生於新開荒的直播稻田和丘陵山區稻田,是水稻生長前期的主要害蟲之一,對我國水稻生產有一定影響,局部地區成災。如20世紀80年代曾在大別山區的中稻上每隔2~3年發生1次,可造成5%~10%減產,嚴重時達20%。21世紀以來,隨著東北稻區稻田面積迅速增加,稻負泥蟲已成為當地常見水稻害蟲。除水稻外,還危害粟、黍、大麥、小麥、玉米、蘆葦、茭白、梯牧草、李氏禾、鹼草及白茅屬、甜茅屬植物等。
  • 病蟲害科普丨水稻泥苞蟲的危害與防治
    二、危害水稻泥苞蟲,幼蟲期俗稱煙筒蟲、截蟲,是我國東北地區寒地稻作區水稻苗期的主要害蟲之一。在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等省都有發生。在黑龍江省呼蘭縣多發生於新開墾的水直播稻田和高低不平的老稻田。主要危害水稻幼苗,還危害稗草、茅草、鹼草等雜草嫩芽。該蟲主要以幼蟲危害水稻幼芽、幼根和幼苗。
  • 水稻葉鞘有雲紋斑、白色黴層,穀粒麻殼是什麼原因?葉鞘腐敗病
    水稻莖杆上有一層白色的東西,像這樣是什麼原因?葉鞘腐敗病,從圖片看,劍葉葉鞘上有褐色病斑成雲紋斑,並侵染了稻穗,形成包頸半抽穗或枯孕穗,部分稻穀穎殼受病菌侵染出現麻殼、褐粒。溼度大時斑面出現白色至淺紅色黴層。該病主要侵染劍葉葉鞘及包在葉鞘裡的稻穗,一般在水稻破口到灌漿期顯症。
  • 病蟲害科普丨稻食根葉甲的危害與防治
    、華南及陝西、遼寧等地均見危害水稻,國外分布於日本。,加重危害的趨勢明顯;凱裡2012年未防治稻田的稻穀損失達50%~70%。 幼蟲危害水稻鬚根,成蟲取食水稻葉片,以幼蟲危害較重。
  • 病蟲害科普丨稻小潛葉蠅的危害與防治
    國內曾報導在東北和華北稻區危害水稻的稻小潛葉蠅,又稱稻潛葉水蠅、稻小潛蠅、螳螂蠅、稻小水蠅、麥葉毛眼水蠅、大麥水蠅、麥水蠅,經20世紀80年代範慈德、羅肖南和黃邦侃等人鑑定,實際上包括了危害水稻和麥類的稻葉毛眼水蠅和危害麥類、青稞的麥鞘毛眼水蠅,而真正的(小灰毛眼水蠅)分布於美洲、歐洲及亞洲的日本,我國未見分布。近年文獻中,誤把稻小潛葉蠅學名當做的現象仍較常見,需引起注意。
  • 水稻鑽心蟲,抗性高、危害大,趕快收藏這份防治大全!
    水稻最常見的病蟲害是三蟲三病,其三蟲分別為鑽心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蝨;三病分別為紋枯病、稻瘟病、白葉枯病。水稻鑽心蟲,其實是一個統稱,在實際種植過程中,我們習慣把二化螟、三化螟,叫做鑽心蟲。鑽心蟲是威脅水稻高產穩產的一大難題,防治不科學會使水稻減產5%--10%,嚴重可減產30%左右。
  • 病蟲害科普丨稻稈潛蠅的危害與防治
    稻稈潛蠅危害水稻,在我國最早見於20世紀50年代末湖南新寧,該縣曾有4600hm2早稻受其危害。重慶涪陵,1986年首次發現稻稈潛蠅危害水稻,1998年發生面積達1.67萬hm2,佔水稻種植面積的45%。四川,自90年代中期以來發生危害迅速加重,1997年發生面積曾達到15萬hm2,四川西北冷涼稻區嚴重發生田塊蟲穗率高達20%~30%,是當年僅次於螟蟲的水稻第二大害蟲。湖南綏寧縣,2000年以來該蟲害已從山區向丘陵及全縣各稻區擴展,逐漸上升為當地主要害蟲。
  • 總結病蟲害防控 為明年病蟲害防治做準備
    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醯羥胺(Adepidy)進行試驗;未來,氟唑菌醯羥胺可能會成為防治小麥赤黴病的主要藥劑。  1.1.2小麥白粉病  小麥白粉病在各生育期均可發生,嚴重時也為害葉鞘、莖稈和穗部。  1.2水稻主要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  2017年我省水稻種植面積3,413.5萬畝,較上年減少28.7萬畝。病蟲總體中等發生,略重於上年,是2004年以來較輕的年份。稻曲病,稻瘟病,五(3)、六(4)代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等發生較突出;紋枯病、稻飛蝨、大螟、惡苗病等其他病蟲發生平穩。
  • 病蟲害科普丨條沙葉蟬的危害與防治
    一、分布與危害條沙葉蟬又名條斑葉蟬、火燎子、麥吃蚤、麥猴子等,隸屬同翅目葉蟬科沙葉蟬屬。2000年以來也有學者將原同翅目與半翅目合併成新的半翅目,但條沙葉蟬的科、屬級歸屬並未發生變化。此外,從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在陝西關中渭南、大荔、三原、臨潼、岐山及渭北合陽、韓城等地麥一棉、麥一果、麥一辣等間作套種麥田、麥草覆蓋麥田小麥藍矮病、小麥矮縮病連年成片嚴重發生,給小麥生產也造成嚴重損失。除小麥外,條沙葉蟬的寄主植物還有大麥、雀麥、水稻、青稞、燕麥、莜麥、穀子、糜子、高粱、玉米、菸草及多種禾本科雜草,在新疆和田地區也有其在復播玉米田嚴重成災的報導。
  • 2011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治技術方案
    我國水稻病蟲暴發頻繁,危害嚴重,防控壓力大,及時有效控制病蟲危害,對確保水稻生產和糧食生產安全意義重大。根據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專家會商預測,2011年水稻病蟲害繼續呈嚴重發生態勢,程度重於2010年,預計發生面積13.9億畝次。為做好2011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最大限度減少病蟲危害損失,特制定本方案。
  • 水稻三蟲三病,指的是哪些?該如何有效防治?
    在東北地區,水稻的三蟲三病應該歸納為三病「惡苗病、紋枯病、稻瘟病」,三蟲「潛葉蠅、負泥蟲、稻螟蛉」,這是在我們東北地區水稻種植過程中常見的、對水稻安全生產影響較為嚴重的病蟲害。1、三蟲。潛葉蠅、負泥蟲、稻螟蛉,三種蟲害的危害方式不同、危害時期也有一定的差異、危害的程度也有一定的差異。但是,防治的方式大體相似。1.1潛葉蠅。潛葉蠅主要危害剛剛移栽、葉片角質層較薄的葉齡較小的秧苗。
  • 病蟲害科普丨稻鐵甲蟲的危害與防治
    一、分布與危害稻鐵甲蟲,屬鞘翅目鐵甲科。國內的分布東部北界不過長江,西部北界不過秦嶺的各稻區,主要分布於南方各省稻區,尤以沿海、沿江及溪邊等沙性重的稻田較常見;江蘇南部、安徽南部和陝西南部偶見。國外則分布於南亞、東南亞等地稻區。
  • 農業部公布17種一類作物病蟲害!怎樣危害?如何防治?
    為加強農作物病蟲害分類管理,9月15日,農業農村部根據《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有關規定,組織制定了《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下稱《名錄》),並予公布。  二化螟  危害症狀  以幼蟲為害水稻,初孵幼蟲群集葉鞘內為害,造成枯鞘,3齡以後幼蟲蛀入稻株內為害,水稻分櫱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造成枯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成熟期造成蟲傷株。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主要採取消滅越冬蟲源、灌水滅蟲、避害等措施。  藥劑防治:為充分利用卵期天敵,應儘量避開卵孵盛期用藥。
  • 2020年水稻防治這些害蟲!防治方法看這裡!
    水稻種植過程中,容易受到一些蟲害侵擾,導致產量和質量下降;水稻蟲害防治一直也是種植者們關心的問題,以下歸納幾種常見水稻蟲害的防治方法,供參考:2020年水稻蟲害預測根據2020年病蟲害預測信息,今年我國水稻病蟲害總體呈偏重發生態勢,預計發生面積12億畝次。
  • 水稻螟蟲的形態特徵、危害症狀及防治措施
    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水稻螟蟲的形態特徵、危害症狀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1、螟蟲的形態特徵和危害症狀  1.1 大螟  主要危害油菜、玉米、小麥、水稻和茭白、蠶豆等,在長江以南地區發生較為嚴重,它在我國各個稻區都有分布。  大螟的幼蟲長20~30 mm,身體背面呈紫紅色,頭紅褐色。
  • 如何知道水稻對於紋枯病的抗性如何?標準又是什麼呢?
    水稻紋枯病在我國對於水稻種植的危害很大,很多地區都遭受過水稻紋枯病的侵擾。我們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水稻自身對於水稻本身對於水稻紋枯病的抗性問題。我們首先來說明一下水稻紋枯病的病害程度分級問題。水稻紋枯病的病害我們分為9級,等級越高病害程度越重,我們下面來說說不同病級的水稻染病症狀是在怎樣的。一級,紋枯病一級的時候病斑在水稻倒六葉葉鞘上或是更低。二級,紋枯病病斑擴散到倒五葉葉鞘上。三級,病斑擴展到倒四葉葉鞘上。四級,病斑擴展到倒三葉葉鞘上。五級,病斑擴展到倒二葉葉鞘上。
  • 稻田水綿如何防治?這裡有答案!
    5月下旬,水稻進入移栽返青期,但是這幾天很多稻田裡出現了水綿,嚴重影響水稻分櫱和生長。今天就來看看,水綿是什麼?有什麼危害?該如何防治?水綿危害引發水稻病害,降低水溫、地溫;附著在水稻表面,影響植株呼吸,易引發水稻爛秧和葉鞘腐敗病;水稻根部氣體交換不良,產生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影響水稻根系,發生爛根等生理性病害;嚴重影響水稻植株健康,直接導致水稻產量下降。水綿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