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農作物病蟲害分類管理,9月15日,農業農村部根據《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有關規定,組織制定了《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下稱《名錄》),並予公布。
《名錄》記錄了草地貪夜蛾、飛蝗、草地螟、粘蟲、稻飛蝨、稻縱卷葉螟、二化螟、
小麥蚜蟲、馬鈴薯甲蟲、蘋果蠹蛾等10種一類農作物蟲害,
小麥條銹病、
小麥赤黴病、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馬鈴薯晚疫病、柑橘黃龍病、梨火疫病等7種一類農作物病害。
蟲 害
草地貪夜蛾
危害症狀
草地貪夜蛾為害的
玉米葉會出現半透明薄膜窗孔和不規則的長形孔洞,也可以將整株
玉米葉片吃光,嚴重時會造成
玉米生長點死亡。
由於這類害蟲食量大,尤其是到高齡期具有暴發性,吃光一地塊還可成群結隊遷移到周圍作物田繼續危害,危害特別嚴重。
防治方法
因為草地貪夜蛾屬於入侵物種,所以現在我國暫時還沒有有效的
農藥可進行防治。不過自然草地貪夜蛾病情爆發後,我國各地都進入了緊急的防治工作內。農科院也正在對我國常見的
農藥進行篩選,首先從這些
農藥中挑出防治效果好、毒性低的
農藥。能夠一定程度的防治草地貪夜蛾,抑制繁殖,減少數量。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飛蝗
危害症狀
飛蝗是引起蝗災的重要種類,有9個亞種,分布在亞洲、歐洲和大洋洲,其生活環境主要是草地、灘涂等。在我國大陸的亞種包括東亞飛蝗、亞洲飛蝗、西藏飛蝗。目前我國年平均發生面積約3000萬畝。飛蝗的寄主植物主要是禾本科,如水稻、
小麥、
玉米、甘蔗等。它是我國最重要的農牧業害蟲,有記錄的危害歷史達3000多年。蝗災與旱災、水災並稱為三大自然災害。乾旱和洪水的交替出現會助長蝗災。
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引入天敵(我國新疆於20世紀90年代,人工建鳥巢吸引粉紅椋鳥捕食蝗蟲,以控制其密度。)、微生物防治(綠僵菌是近年來大熱的蝗蟲病原微生物,其主要作用體現在,溶解寄主體壁,限制寄主運動,影響寄主進食等。死後屍體僵化)、蝗蟲信息化合物(其主要目的是幹擾飛蝗的聚集行為。防止遷飛)、植物源
農藥(國際上應用較多的是印楝素,對蝗蟲有明顯的拒食作用,還可以阻止蝗蟲蛻皮)。
化學防治:隨著有機磷、有機氯
農藥的限制使用,昆蟲生長調節劑可能成為化學
農藥中主流的治理蝗蟲手段。
草地螟
危害症狀
草地螟以老熟幼蟲在絲質土繭中,越冬。越冬幼蟲在翌春,隨著日照增長和氣溫回升,開始化蛹,一般在5月下至6月上旬進入羽化盛期。越冬代成蟲羽化後,從越冬地遷往發生地,在發生地繁殖1~2代後,再遷往越冬地,產卵繁殖到老熟幼蟲入土越冬。初孵幼蟲取食葉肉,殘留表皮,長大後可將葉片吃成缺刻或僅留葉脈,使葉片呈網狀。發生時,也為害花和幼芽。
防治方法
在晴天下午草地螟成蟲蛾子活動高峰期,用菊酯類殺蟲劑噴霧殺死成蟲(
玉米、高粱上使用劑量不可增多,否則產生藥害)。
幼蟲防治:在幼蟲低齡期(1~2齡),採用化學
農藥進行防治藥劑:2.5%功夫乳油12~20毫升,每畝兌水50公斤噴霧。4.5%高效氯氰菊酯每畝30毫升。
物理防治:在豆田內架設黑光燈,誘殺成蟲。
粘蟲
危害症狀
粘蟲屬鱗翅目夜蛾科,又名剃枝蟲、五彩蟲、行軍蟲、夜盜蟲,是我國
玉米等作物上重要的遷飛性害蟲,具有群聚性、暴食性和遷移性危害等特點,前幾年對不同區域秋作物造成嚴重危害。嚴重時,常常在一夜之間把
玉米苗吃光,造成缺苗斷壟,甚至翻犁複種。
防治方法
成蟲誘殺:性誘劑(用配置粘蟲性誘劑的乾式飛蛾誘捕器,每畝1個插杆掛在田間)、殺蟲燈(成蟲發生期,田間安置殺蟲燈,燈間距100米,晚八點至早五點開燈),集中連片使用防效顯著。
幼蟲防治技術:生物
農藥(在粘蟲卵孵化初期噴施蘇雲金桿菌(BT)製劑,注意臨近桑園的田塊不能使用,低齡幼蟲可用滅幼脲。)、化學
農藥(當發現粘蟲幼蟲的時候,最好選擇速效殺蟲劑噴灑,例如功夫菊酯+甲維鹽、氟鈴脲+高效氯氰菊酯等。這些藥劑基本上是以觸殺和餵毒為主,噴藥要噴到粘蟲棲息活動的位置。氯蟲苯甲醯胺、除蟲脲、抑食肼等緩效性殺蟲劑,最好不要單獨使用)
稻飛蝨
危害症狀
成蟲和若蟲群集在稻株中、下部,用刺吸式口器刺進稻株組織,吸食汁液。由於稻株密集、稻葉掩蓋,初期為害症狀不被人們所注意,當稻株受害嚴重時,葉片枯黃、稻株成團倒伏、呈火燒狀時,才明顯地顯示出受害症狀,但已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稻飛蝨的為害具有隱蔽性,暴發性和毀滅性的特點。
防治方法
1、加強田間管理,合理科學施用氮、磷、鉀肥,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實行科學的肥水管理,防止稻苗貪青徒長。
2、生物防治:採取稻田養蛙、養鴨,保護利用稻田蜘蛛、黑戶綠盲蝽等自然天敵,能有效控制稻飛蝨的種群數量。
3、化學防治:堅持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安全對口
農藥。要抓住稻飛蝨在低齡期(一齡、二齡)若蟲盛發期施藥防治。
施藥時注意事項:因稻飛蝨多集中在稻叢基部為害,應儘量對準基部噴藥;噴藥時田間應保持一定淺水層,才能提高防治效果。可用50%銳勁特畝用30—40毫升;48%毒死蟬畝用50—80毫升;25%噻嗪酮畝用50—60克,任選一種兌水45千克等化學藥劑噴霧防治。
稻縱卷葉螟
危害症狀
稻縱卷葉螟屬鱗翅目螟娥科,是一種遷飛性害蟲,分布廣泛,我國各稻區均有發生。初孵幼蟲取食心葉,出現針頭狀小點,隨蟲齡增大,吐絲綴稻葉兩邊葉緣,縱卷葉片成圓筒狀蟲苞,幼蟲藏身期內啃食葉肉,留下表皮呈白色條斑。為水稻主要害蟲,還危害麥子、
玉米、穀子、紅薯等作物及稗、馬唐、狗尾草等禾本科雜草。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選用抗蟲高產良種,合理施肥,適時烤曬田,降低田間溼度,防止稻株前期猛發嫩綠,後期貪青晚熟,可減輕受害程度。
2、藥劑防治:每666.7平方米用50%殺螟松乳油50毫升,或90%晶體敵百蟲100克加水50千克噴霧。或用18%殺蟲雙水劑150毫升加B.t乳劑150~200毫升加水50千克噴霧。
二化螟
危害症狀
以幼蟲為害水稻,初孵幼蟲群集葉鞘內為害,造成枯鞘,3齡以後幼蟲蛀入稻株內為害,水稻分櫱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造成枯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成熟期造成蟲傷株。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主要採取消滅越冬蟲源、灌水滅蟲、避害等措施。
藥劑防治:為充分利用卵期天敵,應儘量避開卵孵盛期用藥。
其他:利用諸如黑光燈誘集二化螟成蟲,可誘集到大量的二化螟雌蛾( 由於雌蛾對黑光燈的趨性更強);增施矽酸肥料;矽酸含量不影響二化螟成蟲產卵的選擇性, 但幼蟲取食矽酸含量高的品種時死亡率高, 發育不良。
小麥蚜蟲
危害症狀
蚜蟲以刺吸式口器從植物中吸收大量汁液,使植株植株長得矮小,葉片捲曲,花蕾不能開放,植株提前老化、早衰。蚜蟲能攜帶病毒,再從刺吸傷口侵入植物,造成二次侵染為害。蚜蟲刺吸過多的植株汁液排出體外,招引螞蟻,感染黴菌,誘發煤汙病。
防治方法
1、可以在蚜蟲初發生期,每畝用6%聯菊啶蟲脒微乳劑30~50毫升,閱水1000~1500倍對植株均勻噴霧。
2、開春澆地時控制氮肥的用量,氮肥過高,營養過剩,會產生
小麥旺長,抵抗力下降;
3、保護利用自然天敵,控制麥蚜,麥田中麥蚜的天敵種類較多,主要有瓢蟲、食蚜蠅、蜘蛛,其中以瓢蟲及蚜蟲蜂為重要,對這些天敵資源,應加以保護利用;
馬鈴薯甲蟲
危害症狀
馬鈴薯甲蟲屬鞘翅目葉甲科,以成蟲、幼蟲取食葉片,對產量影響很大,一般減產10~30%,嚴重的甚至絕收。
防治方法
幼蟲的藥劑防治:第一代幼蟲的發生高峰期,及時用藥;交替輪換使用藥劑,以免產生抗藥性;勿提高使用濃度;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生物
農藥和化學
農藥,如BT乳油:0.2%苦參鹼水劑進行防治,對低齡幼蟲防治效果較好。
5%銳勁特乳油或2.5%功夫乳油2000倍液、2.5%勁彪2000倍液或2.5%溴氰菊脂、20%殺滅菊脂、5.7%天王百樹2000~3000倍液,7~10天防治一次,視害蟲發生情況,防治2~3次。
越冬前成蟲的防治:根據該蟲發生情況,在8月中、下旬,選用上述菊酯類
農藥進行葉面噴施;蔬菜收穫後,根據各地具體情況,及時秋翻冬灌,惡化成蟲越冬場所,提高越冬成蟲的死亡率,降低越冬蟲口基數。
蘋果蠹蛾
危害症狀
蘋果蠹蛾主要為害蘋果和梨,此外還可為害桃、杏、櫻桃等植物。蘋果蠹蛾主要以幼蟲蛀食果實為害,初孵幼蟲自果實表面蛀入取食果肉,3齡幼蟲進入種室取食
種子,發育成熟後向果實表面蛀食脫果。果實表面蛀孔隨蟲齡增加不斷增大,外部常有大量褐色蟲糞堆積。幼蟲有轉果為害習性,一頭幼蟲可為害2-4個果實。被蘋果蠹蛾蛀食的果實往往脫落,危害嚴重時造成大量落果。
防治方法
在防治適期每年進行2次施藥防治蟲卵和初孵幼蟲,此外,成蟲發生期在果園掛誘捕器誘殺;4月下旬至9月下旬,用殺蟲燈捕殺成蟲,每25-30畝放置一盞殺蟲燈;及時清除果園中的蟲果、地面落果和廢棄雜物等,冬季刮除果樹枝幹的粗皮、翹皮等清理幼蟲越冬場所;在秋季老齡幼蟲脫果之前用粗麻布等綁縛樹幹誘集當年越冬幼蟲,冬季時取下集中銷毀殺滅幼蟲。
病 害
小麥條銹病
危害症狀
小麥條銹病主要危害
小麥的葉片部位,莖稈和麥穗等部位有時也可見發病,病害發生受主要的症狀特徵為葉片褪綠綠色,病部長有成行排列的鮮黃色皰斑,或者是黑色皰斑。由於病害部位較大,發生部位較多,內部組織受損的葉片光合作用下降,蒸發水分的速度加快,會嚴重影響到
小麥植株的生長發育,以及
小麥灌漿期對於水分的需求,從而對
小麥的產量造成嚴重的影響。
防治方法
在生產防治
小麥條銹病,適宜採用農業和藥劑防治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首先在選種的時候條銹病多發的區域,適宜選擇抗病能力較強、適宜本地區環境的品種進行栽培;其次在栽培的過程中,要注意科學合理播種的數量和密度,並充分施入有機肥、氮磷鉀等肥料,從而培育壯苗提高植株對病害的抗病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單一偏施氮肥,避免田間麥苗旺長,環境密閉、潮溼,從而有利於病害的發生。
小麥赤黴病
危害症狀
從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莖基腐、稈腐和穗腐,其中為害最嚴重的是穗腐。
小麥感染赤黴病後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損失。根據調查,發生赤黴病的麥田一般可減產10%~20%,嚴重時達50%~60%,甚至絕收。
防治方法
小麥赤黴病一定要以提前預防為主,應在科學肥水管理、清溝理墒等農業防控措施基礎上,抓住關鍵時期、及時噴施對症藥劑預防是控制當季
小麥赤黴病發生、降低毒素汙染的重要措施。
稻瘟病
危害症狀
水稻稻瘟病是危害水稻產量的重要病害,在我國水稻種植區都有發生,發生時期從苗期到抽穗期都有可能。稻瘟病發生,不經過處理,導致水稻減產10%-20%,嚴重時減產50%以上。稻瘟病根據發生的時間及部位,有不同的叫法,苗期發生叫苗瘟;移栽後發生在葉片上,叫葉瘟;抽穗後發生在穗頸,叫穗頸瘟;發生在穗子枝梗上,叫枝梗瘟;發生在穀粒上,叫穀粒瘟。也有其它叫法,不一而足。
防治方法
咪鮮胺浸種,防止苗期稻瘟病的發生;2、用好移栽前的送嫁藥,使用愛可或稻瘟靈;已經發生葉瘟的田塊,使用三環唑或稻瘟靈等藥物噴施;穗頸瘟的預防,使用愛可、戊唑醇、春雷黴素等噴施。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
危害症狀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是2001年在我國廣東省陽西縣首次發現的一種新病害。該病主要侵染水稻,可使植株矮化,不能拔節、抽穗;或抽穗少,不實粒多,粒重輕,通常造成水稻減產20%左右,嚴重時田間高達50%以上植株發病甚至絕收。
防治方法
1.聯防聯控:做好早季稻中後期病蟲防控,有利於減少本地及遷入地中、晚季稻的毒源侵入基數。
2.治蟲防病:移栽前,秧田噴施內吸性殺蟲劑。移栽返青後,根據白背飛蝨的蟲情及其帶毒率進行施藥治蟲。
3.選用抗病蟲品種:針對該病的抗性品種尚在篩選和培育中,但生產上已有一些抗白背飛蝨品種,可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
4.栽培防病:對於分櫱期矮縮病株率為3%~20%的田塊,應及時拔除病株,從健株上掰櫱補苗。對重病田及時翻耕改種,以減少損失。
馬鈴薯晚疫病
危害症狀
馬鈴薯晚疫病病害嚴重時,病斑擴展到葉脈、葉柄和莖部,病葉枯死脫落。被侵染的塊莖最初出現褐色小斑點,以後擴大為凹陷的暗褐色不規則病斑。病薯切開後可以看到一層棕褐色幹組織。
防治方法
1、在馬鈴薯播種前對種薯進行嚴格挑選,剔除病爛薯塊,選用健康無病種薯。集中產地,要建立無病種薯基地,為農民提供無病健康種薯。
2、對馬鈴薯種薯進行消毒,把種薯攤開後每畝種苗薯可用5克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兌2.5公斤水噴勻種薯,陰乾後即可播種。
3、對馬鈴薯合理密植,在低洼、多雨水種植區域,及時排水可減少病菌傳播。
4、及時剔除馬鈴薯病葉,進行化學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剔除發病中心病葉,選用甲霜靈錳鋅或廣譜性殺菌劑多菌靈進行1~3次防治。
5、晚疫病流行性較強,在防治策略上要立於早防治,出現發病條件,則要提前噴藥預防。
柑橘黃龍病
危害症狀
葉片:葉片有斑駁黃化、均勻黃化和缺素狀黃化三種類型的黃化。
果實:典型症狀是著色異常、果小、畸形。果實常表現為果蒂和果肩周圍先褪綠轉色,其它部位仍然為青綠色,且因蠟質形成受阻而無光澤。果農稱之為紅鼻子果或紅肩果。
根部:表皮易脫離、腐爛等,病原菌可在根系周圍存活繁殖,這也是為什麼僅僅砍除病枝並不能有效控制黃龍病的原因所在。
防治方法
黃龍病目前可防不可治,對於已經確定黃龍病危害的,果農們一定要狠下心來把樹砍了,嚴重的把樹挖了,帶出園外集中燒毀。並及時防治木蝨,減少傳染,降低發病率。
預防關鍵在於增強樹勢,抓住柑橘生長的關鍵時期用藥:各使用葉青150-300倍+地力旺500-600倍噴霧,其中復配沃豐素500-600倍噴霧2-3次。採果後,潰瘍癒合劑100-150倍+沃豐素600倍噴霧(修復傷口、防止病菌侵染、增加樹體儲備養分)
梨火疫病
危害症狀
梨樹火疫病主要危害梨樹新梢、枝幹、葉、花及果實。葉片受到火疫病危害後,先從葉緣開始變成黑色,後沿葉脈擴展致全葉變黑,凋萎;花器受到火疫病危害後,呈萎蔫狀,深褐色向下蔓延至花柄,至花柄也成水浸狀;果實受到火疫病危害後,初生水浸狀斑,後變暗褐色,並滲出黃色黏液,致病果變黑而乾枯;枝幹受到火疫病危害後,初為水浸狀,邊緣明顯,後部部下凹呈潰瘍狀,最後由褐變黑。
防治方法
在梨樹火疫病發病前開始噴灑1:2:200倍式波爾多液或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1000萬單位新植黴素3000倍液、14%絡氨銅水劑350倍液、47%加瑞農可溼性粉劑700倍液,隔10~15天1次,連續防治3~4次。